2021處暑是幾月幾日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歷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0°。想知道20xx年處暑的具體時間嗎?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吧。
20xx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6:20:09,農歷20xx年七月(大)初三。
處暑之民間習俗
祭祖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后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后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折疊出游迎秋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云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云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其間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
處暑百合鴨其因是老鴨味甘性涼。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里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放河燈
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折疊開漁節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xx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潑水習俗
在日本,從大暑到處暑的一個月時間內,日本各地有組織潑水降溫的習俗。我國部分地區也有。
處暑之養生保暖
道家創始人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身心。因此,他一直主張咽津養生。他平時“叩齒鼓漱”,然后再把這些津液咽下去,久而久之,有利于健康。李時珍也說過“唾精,乃人之精氣所化”。他在<本草綱目>中指出,“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則精氣長留,眼明耳靈。”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養生銘》中說“晨興漱玉津”可祛病益壽。經此養生,孫思邈活了100多歲。明代養生專著《遵生八箋》記載有處暑七月中坐功:每日丑寅(1點到5點)時正坐,轉頭左右舉引,就反兩手捶背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折疊注意護臍處暑節氣過后,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上生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出現閉經、不孕。因此,除了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注意覆蓋腹部外,還可以按摩肚臍,方法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后上下重疊放在肚臍上,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按100次。如果寒氣積聚日久,病癥頑固,還可以取粗鹽(腌咸菜用的)0.5~1公斤,將鹽炒熱后裝入毛巾縫制的口袋中,放在肚臍上熱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