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里有3個物候分別代表什么_小雪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小雪來臨的時候,這個節氣比入冬的時候氣溫更低,北方逐漸進入降雪的季節,冷空氣不斷向我國入侵,但降雪量不大。那么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小雪節氣里3個物候分別是什么。
小雪節氣物候: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所謂“小雪十月中”,即小雪為“十月中氣”,是農歷十月的標志。十月是冬季的第一個月,又叫“孟冬”。冬天是閉藏的季節,按易卦的解釋,十月為“坤”,是個全陰的月份,但中國傳統文化并不孤立看待這個“全陰”,古人認為,十月雖然全是陰,但暗含一點純陽,所以反稱十月為“陽月”。
小雪時南北方的差異:
在立冬節氣,我國的西北、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有雪,到了小雪節氣,意味著華北地區將有降雪。如果說立冬節氣標志著我國北方大部地區進入冬季的話,走到小雪節氣,冷空氣的直接表現就是使這些地區的氣溫逐步達到0℃以下
我們都知道只有在云層內及云下氣層的氣溫都在0℃以下時,降水形式才由雨變成雪。所以,小雪階段比入冬階段氣溫低,是不爭的事實。長江中下游地區陸續進入冬季。
雖說全國降水隨著冬季的到來,降水逐漸跌入一年中的低谷,但江南比江北雨量還是偏多,即便這一地區12月中下旬才有初雪,但此時的陰雨天氣,給人們的感受已經不是深秋涼意,而是濕冷了,這種感覺比北方干冷地區有供暖條件的人們要難受得多。
小雪節氣的含義是什么: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于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
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小雪的物候意義:
“初候虹藏不見”,彩虹是雨后空氣中含有無數水滴,折射太陽光形成的,這時雨季過去,飄下的已是雪花,彩虹自然就不會出現了。
“二候天氣上升”,這時的大田里已經沒有莊稼了,空氣中缺乏水分,天空中也沒有了云彩,顯得一片空曠。
“三候閉塞成冬”,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河流開始結冰,家家關門閉戶防止冷空氣進入室內—冬天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