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雪食俗有哪些
關于小雪的食俗有哪些,大家有了解過嗎,今天第一范文網帶大家一起了解關于小雪食俗的傳統,希望大家喜歡。
【小雪食俗有哪些】
小雪節氣的前后,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郁癥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這個節氣里,朋友們在光照少的日子里一定要學會調養自己。
孫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節,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尸。
為避免血液勃稠,應多食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如丹參、山植、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紅心蘿卜等。
適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胡蘿卜等。
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
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養生最重要的還是要鍛煉身體,如滑冰、打雪仗、斗粉團等。
【小雪節氣吃什么】
羊肉
小雪節氣的最佳飲食首選是羊肉。羊肉所含的熱量比牛肉還高,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可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溫、畏寒怕冷等癥狀,在冬季食用對身體益處多多。
山楂
山楂是這個季節最具健胃消食功效的藥食兩用水果。明代藥學著作《本草通玄》中記載山楂能“消油垢之積”;《本草綱目》說它“化飲食,消肉積”;《本草再新》記載山楂能“治脾虛濕熱,消食磨積,利大小便”。
芡實
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具有“補中、除暑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等作用,被視為增強體質的上品。芡實的吃法很簡單,既可炒著吃又可煮著吃,炒著吃最多的就是蝦仁炒芡實。
山藥
山藥中富含的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黏蛋白保護胃粘膜,消化酶促進消化。山藥含有優質的蛋白質和淀粉,這兩種營養物質可以快速地在人體內分解成熱量,從而為身體增加能量,起到抗寒作用。特別適合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小孩食用。
黑米
寒冷季節里,首當其沖的是補腎氣。在五臟與五行的關系中,黑色對應的是腎臟,而黑米性平、味甘,具有滋陰補腎、益氣活血、暖肝明目的功效,是補腎的好食材。黑米可與白米一起煮飯,或與核桃仁、大棗、銀耳、蓮子等一同熬粥。
桂圓
桂圓又稱龍眼,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水果。在秋冬季節,不少女性容易因四肢血液循環差而出現手腳冰涼、面色蒼白等癥狀,此時適當吃點桂圓,能夠有效補氣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涼。
冬菇
香菇又名冬菇,香菇熱量低,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還能促進體內鈣的吸收,經常食用香菇對于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它適合各類人群,尤其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有益,所含膳食纖維有助于人體排出多余的膽固醇。
黑芝麻
黑芝麻富含油脂與食物纖維素,促進腸蠕動,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中國藥典》記載,黑芝麻能“益精血,潤腸燥”,因此它不但潤燥,還兼具補腎陰的功效。
紅棗
冬季多吃紅棗,不但可以補氣養血,還能起到抗寒的功效。人體血液中缺鐵會怕冷,因此冬季防寒可多吃紅棗,增加鐵的攝入,從而提高身體耐寒能力。此外,紅棗不但美味,還是滋補良藥,有強筋壯骨、補血行氣、滋頤潤顏的功效。
烏雞
烏骨雞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煙酸、維生素E、磷、鐵、鉀、鈉的含量均高于普通雞肉,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很低,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
紅薯
小雪節氣吃紅薯的好處很多。紅薯可以預防便秘,有助消化。同時,紅薯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這種強效的營養元素組合能提升免疫功能。吃紅薯最好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質食物一起吃,以補充蛋白質的不足。
蘿卜
都說冬吃蘿卜夏吃姜,蘿卜含水量高達93.4%,是小雪節氣補水的佳品。同時,蘿卜還有補氣的作用。蘿卜的做法很豐富,可以炒菜也可以燉湯。并且,蘿卜中的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栗子
栗子性溫,味甘平;入脾、胃、腎經。中醫認為栗子有補腎健脾、強身壯骨,益胃平肝等功效。因此栗子又有了“腎之果”的美名。栗子中還含有核黃素,常吃栗子對日久難愈的小兒口舌生瘡和成人口腔潰瘍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