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氣候特點是什么?大暑過后還熱嗎?
小暑的爸爸大署,來了也不打招呼,帶了這么高的溫度,讓人怎么能忍住。咬牙一定要挺住,看它有多邪呼,大家一起對付,大署很快就遛走!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大暑的氣候特點是什么,歡迎借鑒參考。
大暑的氣候特點:高溫酷熱
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時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且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剛好與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干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在我國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游等地區,如蘇、浙、贛等一帶處于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
恰如左河水詩云:“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煩靜在蠅蚊。縱逢戰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灑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而在我國的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里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后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后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大暑過后還熱嗎:還熱
進入大暑就是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了。大暑是反映暑熱程度已達到極點,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相對小暑,顧名思義,更加炎熱。
古書中說“大者,乃炎熱之極也。”暑熱程度從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極必反規律,可見大暑的炎熱程度了。
大暑期間之所以這么炎熱,首先是因為在這段時間里,經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高溫酷暑,降水較少。另外,通常入夏以來,地面上白天從太陽光中吸收的熱量多于夜間散發的熱量,熱量不斷積累,到大暑期間,所積累的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節氣最為炎熱。
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晴朗時,經常驕陽似火,酷熱難耐;陰雨時,則悶得讓人難以喘氣。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熱死泥鰍”“大暑到,暑氣到”等諺語。
緊跟大暑節氣后的是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的立秋節氣。“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是立秋之后還有秋老虎,此時也非常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