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4節氣中立春時節的知識
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可能大家比較熟悉,那你知道關于它的什么知識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
24節氣立春的簡介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一般在公歷2月3日或4日。立有開始之意,按照農歷來說,立春才是一年的開始,比如20xx年是農歷甲午鼠年,就是從2月4日立春日開始,而不是從1月31日(農歷正月初一)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立春說: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被合稱為四立,指四季的開始,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系的全過程。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在漢代前歷法曾多次變革,那時曾將24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意思春天從此開始。這種叫法曾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當時的國民政府正式下了一個文件,明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
立春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標志著農歷一年的開始,古人是很重視立春這個節氣的,認為在這個標志著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里,要有一個好的兆頭。
立春的典籍記載
立春立春,正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東風解凍。凍結于冬,遇春風而解散;不曰春而曰東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然氣溫,故解凍。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密藏之蟲,因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立春時節養生知識
從立春開始,萬物始生,“生”為立春時節的要點。所以立春時節的養生,也以此為要,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因此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調達。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郁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立春時節,大地回春,萬物更新,人們的精神狀態也要順應春季的自然狀態,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情愉悅,情緒樂觀,不急不躁,保持精神愉悅,順應春季的特性。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立春時節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容易使人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立春時節不宜驟然增減衣物,年老體弱者、嬰幼兒童換裝更要謹慎。俗語有云:“春捂秋凍”, “春捂”是順應春天陽氣升發的養生需要,也是一種預防疾病的自我保健良法。
春節長假剛過,也許大多數人還未適應上班的生活節奏。上網一族更是趁著春假長假這難得的自由之際,瘋狂地泡在網上,忘記了白晝。但是,此時你必須要注意了。
這時又適逢立春時節,正是陽氣生發之時,在起居方面必須也要做相應的改變,做到適當的晚睡早起,早晨起床后做一些輕柔舒緩的運動,如慢跑、體操等,活動關節,舒展形體;白天上班時間在電腦前坐得久了,也要及時起來活動,使氣血流暢。要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