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介紹大雪節氣的素材
下一個離我們最近的節氣是大雪。大雪時節一定下雪嗎?古人會在這一天做什么?這個節氣和人的生活有哪些聯系?小編整理了小學語文課介紹大雪節氣的素材,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課介紹大雪節氣的素材
大雪節氣的介紹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時間是公歷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是干支歷亥月的結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進一步減少。
大雪節氣的特點
大雪時節,除華南和云南南部無冬區外,大雪我國遼闊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裝,東北、西北地區平均氣溫已達—10℃以下,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氣溫也穩定在0℃以下,此時,黃河流域一帶已漸有積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則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了。但在南方,特別是廣州及珠三角一帶,卻依然草木蔥蘢,干燥的感覺還是很明顯,與北方的氣候相差很大。
南方地區冬季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溫較長江中下游地區約高2℃至4℃,雨量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現在1、2月份;地面積雪三、五年難見到一次。如果能夠目睹大地白雪皚塏,綠樹披銀飾玉,常是終身難忘的趣事。這時,華南氣候還有多霧的特點,一般12月是霧日最多的月份。
霧通常出現在夜間無云或少云的清晨,氣象學稱之為輻射霧。“十霧九晴”,霧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陽光會顯得格外溫暖。大雪時節,以下幾種天氣較為常見。
一、大雪不一定見雪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
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市著名民俗學家劉百靈寫過一篇《漫談二十四節氣——陰氣最盛話大雪》。他在文章里寫到,大雪在每年的12月7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開始。《月令·二十四節氣集解》中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群芳譜》則稱大雪“言積寒凜冽,雪至此而大也”。
進入大雪時節,氣溫明顯下降。從字面上看,到了大雪節氣,雪會愈下愈大,勝于小雪,特別是在我國的北方及黃河流域一帶開始陸續降雪,有時降雪很大。
因此,不少人認為:到了大雪這個節氣,天地間就會下大雪。其實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洛陽民間流傳下來的農諺,對大雪有生動的描述:“大雪天已冷,冬至換長天。”“大雪遍地白,冬至不行船。”“大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俗話說“瑞雪兆豐年”,積雪覆蓋大地,可保持地面及農作物周圍的溫度不會因寒流而降到很低,為農作物創造了良好的越冬環境,所以有“麥蓋三層被,枕著饅頭睡”的農諺。
二、洛陽人大雪打獵
古代有冬季藏冰的風俗,藏冰就從大雪節氣開始。《左傳》中記載有藏冰、頒冰之法。《詩經》曰:“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入凌陰。”其中的鑿冰、納冰入凌陰之中就是當時的藏冰活動。“凌陰”是當時的冰窖,管理冰窖的人被稱為“凌人”。古代的藏冰有多種用途,如祭祀薦廟、保存尸體、食品防腐、避暑等。古時宗廟祭祀,冰是首位的供品,不可缺少。在湖北的曾侯乙墓中,曾經出土一件春秋時期制造的青銅冰鑒,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了,這種技術在當時領先西方2420xx年。
在洛陽一些農村老人的記憶里,等到秋分后種上了麥子,過了霜降鋤了紅薯以后,就進入冬閑了。一直到春節破五之前,這段時間是農民一年中最漫長的休閑時間了。
《洛陽市志·民俗志》中提到,大雪,十一月節,開始降雪,婦女紡花、織布;男人搞家庭副業,磨粉,或經營;大牲口無農活兒,要“養膘”。《洛陽傳統節氣侯應一覽表》中提到,大雪的候應為:“始飄瑞雪,小麥不長,料理牲口。”由此可以看到,大雪期間的農事活動,主要是積肥送肥、修田搞水利、護理牲畜、植樹造林、進行冬灌等。
過去在我市豫西山區,一直有獵獐子(獵鹿、獵麂子)的習俗。大雪節令時,豫西河洛地區普遍開始降雪,而此時又正值農閑時節,獵人們便開始到欒川、嵩縣、盧氏山中獵獐子(獵鹿、獵麂子),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
大雪 · 民俗
腌肉
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制腌肉。將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后,涂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使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將腌出的鹵汁入鍋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層層碼在缸內,倒入鹽鹵,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后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以迎接新年。
喝紅薯粥
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本草綱目》有:“紅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說法。
大雪進補
時至大雪,是“進補”的大好時節,但不要一味地補充有營養的食物,要根據地域、天氣吃不同的食物。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適合用鴨、魚溫補;北方氣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補充身體元氣,增加御寒能力。
大雪 · 詩詞
《詠雪》
南朝梁·吳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夜大雪歌》
宋·陸游
朔風吹雪飛萬里,
三更蔌蔌嗚窗紙。
初疑天女下散花,
復恐麻姑行擲米。
《山中雪后》
清·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
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
一種清孤不等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