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養生方法有哪些_大雪節氣如何進補
大雪是“十一月(農歷)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這是古人對大雪的解釋。相對于小雪,大雪時的天氣更冷了。此時我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北方則呈現萬里雪飄的迷人景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大雪養生方法有哪些,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雪養生方法有哪些
大雪養生方法:天冷防風寒,圍巾別離身
大雪節氣,因為寒冷,人們都喜歡穿上厚重的毛衣、羽絨服、保暖褲等,而在全身武裝的同時,許多人往往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部位,那就是脖子。
大雪養生方法:養陰多喝水,睡覺少穿衣
冬屬陰,大雪時節是一年中陰氣較盛的季節。這時如果借助天氣的優勢養陰,則可以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尤其是陰虛的人。中醫認為,水是陰中的至陰,因此隆冬之際,多喝水可養陰。一般來說,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須要喝的。第一杯水是早晨起來喝,可潤腸燥;第二杯水是下午5點喝,可滋腎陰;第三杯水是晚上9點喝,可養心陰。除此之外,還可以多吃梨、蘿卜、藕、蘑菇等,因為這些都是養陰的食物。
除了大雪養生方法外,冬季還要避寒就溫。預防寒冷侵襲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其忌諱厚衣裹身,或者烘烤腹背的。很多老年人睡覺時有一個誤區,認為天冷防寒,睡覺時要多穿些衣服。其實這樣做不僅會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也影響血液的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即使是蓋上較厚的被子,還是感到冷。
大雪節氣如何進補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年味漸濃——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民間有俗語“大雪冬至后,竹籃打水水不漏”,大雪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年味漸濃。
家家戶戶都要吃腌篤鮮
大雪是“食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在冬令時節,合理搭配飲食,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
蘇州民間一直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習俗。“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無論是家禽還是海鮮,用傳統的制作方法,將新鮮的食材腌制成香氣逼人的美食,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家住平江新城萬達社區的郭珍,早在大雪前幾天,就早早地開始張羅要腌制的的食材。腌制好的咸肉怎么吃,郭阿姨介紹,蘇州人最愛的是腌篤鮮,幾乎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要有這道菜。“冬筍加蹄髈或是五花肉,配上幾塊咸肉,用小火燜熟,就是腌篤鮮了。”
冬天,食物易冷,人們便常用一種鍋、爐合體的銅制炊具,隨煮隨吃,蘇州人稱之為“暖鍋”。暖鍋下面是爐座,上面是鍋,鍋的中央是煙道。魚肉菜蔬投于一鍋,邊吃邊燒,熱氣騰騰,暖鍋中的木炭,燒得紅紅火火,在寒冬中給人帶來暖暖春意,也象征著家道的興旺發達,尤其在吃年夜飯時,暖鍋更是不可或缺。這種暖鍋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在民間使用,直到近些年來,才被現代的電熱火鍋所取代。
冬季辛辣食物不宜多吃
大雪時節,天氣開始變得更為寒冷,大風、大雪將會經常出現,氣溫驟降,特別容易引起人體呼吸道抵抗力的下降,導致患感冒的人會比平時多好幾倍,有些到冬季發病的慢性氣管炎、肺氣腫患者也會在此時加重,所以大雪養生時尤應注意。
萬達社區和潤家園的于欣是鄰居眼中的養生達人,近日,社區請她來向鄰里們介紹一些大雪養生的方法。于欣介紹,這一時節,首先要盡量避免受涼,不要因暫時性天氣變暖而驟減衣服;其次要注意腳部保暖,如果腳部受涼,會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使人容易受感冒病毒侵擾,
晚上多用熱水泡腳。
寒冬季節,很多人喜歡吃一些辛辣、高熱量等比較重口味的食物,以此抵御嚴寒。但在于欣看來,這樣很容易引發感冒。冬季講究“養藏”,食用過多的辛辣食物容易使體內的陽氣外發,導致身體機能變弱、變虛。所以日常飲食口味宜清淡,而且宜豐富、營養,可適當吃用一些溫補之品,以起到通陽作用,以便助于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