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暑過后幾天入伏 入伏后養生注意事項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遠山依枕見,暮雨閉門愁。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20xx年小暑過后幾天入伏,歡迎借鑒參考。
20xx年小暑過后幾天入伏:5天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內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季節,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開始稱入伏或交伏,伏期結束稱出伏。
三伏天沒有一個確切的日子,是用二十四節氣的夏至節氣為支點,傳統的天干地支歷法為輔助,夏至日后,逢到第三個庚日就到了初伏,中華大地開始進入了伏天。
20xx年是幾月幾日入伏:7月12日
今年的夏至的己丑日,按照天干地支歷法推算,今年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就是20xx年07月12日入伏,到了這天之后,我國就正式進入了炎熱的三伏天。
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中國歷法規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而20xx年入伏是20xx年7月12日。
“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即“三伏天”。
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
小暑期間是雷暴、雨水最多的季節,二十四節氣之小暑后還有一周時間就將“入伏”,進入一年中最酷熱的日子。
小暑節氣的到來標志著將進入夏季最炎熱的階段。小暑與入伏不同,小暑不是入伏,但小暑和入伏期間均是高溫天氣要注意防暑。
20xx年三伏天時間表
20xx年頭伏:7月12日-7月21日
20xx年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20xx年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入伏后養生注意事項
1、防中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進入高發期。平時注意多喝水,家庭中可常備一些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防暑解暑、調理腸胃的中成藥,以防萬一。
中暑后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出現虛脫、昏迷,可掐人中幫其恢復知覺,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及時把病人送至醫院。
2、補鉀補水
一到天熱,出汗多,這個時候要補鉀,可以多吃點香蕉。也需要及時正確地補水,平時最好手邊常備一瓶水,隨時補充,遵循少量、多次、慢飲的原則。
3、多吃“苦”
“夏日吃苦,勝似進補。”研究證明,苦味食品含有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大量人體需要的物質。
能解毒、明目、抗菌消炎、解熱祛暑、提神除煩。適當吃點,還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