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三伏天艾灸常用穴位,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項
我們今天要講的三伏天艾灸,指的是進入三伏天之后,進行補充人體陽氣的一種方式。這種艾灸療法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活血化瘀的功效。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項,歡迎借鑒參考。
1、小兒百病之灸點——身柱
身柱在背正中線,第三胸椎棘突下凹線陷中。取穴時采取俯臥位,先取大椎穴,然定身柱穴。身柱。
功效:身柱子之意,適用于腦力不足出現的眩暈,中氣不足出現的哮喘,大氣不足出現的脫肛,督脈之氣升舉無力出現的腰背痛等癥,還常作為小兒強身健體的穴位,根據臨床經驗我認為是通治小兒之病。小兒臟腑嬌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別是肺、脾二臟較弱,因此小兒易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腹瀉、消化不良等癥狀,特別是三伏灸身柱穴對以上疾病具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2、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
功效: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尤其是對于胃的各種疾病具有良效,總之以治療消化系統為主,如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可以按摩、艾灸療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趕快行動吧。
3、后天之本,氣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臨床中,氣虛血虛首選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選足三里。
功效:足陽明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足三里有氣血雙補的功能,常用于治療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足三里這個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
4、人體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闕
神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我們知道,胎兒在母體的時候,是靠臍帶連接到胎盤接受母體的營養,古今以來,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闕的保養,稱神闕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
功效:本穴喜灸而禁針刺,能溫通元陽、復蘇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簡單,艾灸最有效。還有貼藥療法,根據病情把中藥研成粉末,用膠布貼在肚臍上,達到治病的目的。這就是我們中醫說的臍療。
5、補腎首選穴位——太溪
太溪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太溪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來補養。
功效:如治療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陽萎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酸痛為適,力量大些以腳趾感覺到有麻木為宜,也可用艾灸。
6、生命之門,動力之源——命門穴
命門穴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闕穴。因本穴在兩腎之間,也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門之稱,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所在。
功效:命門穴的功能體現了腎陽的作用,對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宮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響,對各臟腑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激發和推動作用,對飲食消化、吸收與運化,以及水液代謝等都有促進作用。因此認為是藏真火之穴。臨床上命門火衰的癥狀基本和腎陽不足(和)是一樣的。命門火衰主要表現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陽萎、早泄、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癥狀。
7、任脈穴位關元
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簡便取穴,四指并攏,置于臍下橫量,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功效:溫腎陽、提性欲,補虛,壯陽的作用。關元穴是小腸經的募穴,也是脾經、肝經、腎經、任脈的交穴。位于下焦,內有腎臟、小腸、膀胱、婦胞宮、前列腺等臟腑組織,故有統治三陰經、任脈諸經疾病。具有補腎壯陽、溫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補一身之元氣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從古到今都把此穴作為保健要穴。
【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項】
艾灸前
1、因為艾灸時不能吹到風,艾灸前請關小門窗,房間內不可以通風。夏天也是,不可通風不可開空調。
2、飯后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后1小時后才可以灸,因為過飽不可以艾灸。
艾灸中
1、艾灸時不可以過飽或過饑,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靜舒緩。
2、艾灸中必須多喝溫開水,便于排毒,水溫可以稍微高點。不可以喝冷開水,夏天也是。
3、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現濕氣,是體內寒氣通過穴位排出,體內寒氣較重,艾灸起了作用。
艾灸后
1、艾灸完半小時內,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臉。艾灸完畢,全身毛細孔打開,易受寒涼。
2、艾灸后不可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開幾小時后再洗澡。
3、艾灸完,如果出現疲勞乏力精神不濟,屬正常現象。此時身體在進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