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的傳統節日
歷史
其先民可追溯到距今2~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在鎮人”。對于高山族的來源,說法很多,但比較一致的說法是,主要來自內地沿海一帶古越族,與來自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的居民,相互融合發展而成。至今高山族人仍然保留著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如黥面、鑿齒、穿耳等習俗。高山族人主要從事農業、林業和狩獵,其中雅美人主要從事捕魚。
節慶
高山族性格豪放,喜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里舉行宴請和歌舞集會。每逢節日,都要殺豬、宰老牛,置酒擺宴。高山族節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種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不僅可作節日期間的點心,還可作為祭祀的供品。也將糯米做成飯招待客人。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動很多,諸如:祖靈祭、谷神祭、山神祭、獵神祭、結婚祭、豐收祭等種種,以五年祭最為隆重。屆時除擺酒席供品外,還伴以各種文體活動“豐收祭”這天,族人自帶一缸酒到場,圍著篝火,邊跳舞、邊吃邊飲酒,慶賀一年的勞動收獲,每年舉辦一次。
婚俗
婚慶時,將小米磨成粉,加水攪糊,包入魚蝦(蝦露出尾巴),捏成雞蛋大小的團,置于沸水鍋中燒,熟后撈出食用慶祝。
服飾
高山族的服裝用麻布和棉布作料。式樣各地有異。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包頭巾,裹腿布。有的地區用藤皮和椰樹皮制成背心。婦女著有袖或無袖短上衣及自肩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帶圍裙,著褲子或裙子。婦女長于染織各種彩色麻布,在衣襟、衣袖、頭巾、圍裙上飾精美刺繡。還有貝殼、獸骨等磨制各種裝飾品。
飲食
以稻米為日常主食,輔以薯類和雜糧。在主食的制作方法上,大部分高山族都喜把稻米煮成飯,或將糯米、玉米面蒸成糕與糍粑。 高山族蔬菜來源比較廣泛,大部分靠種植,少量依靠采集。常見的有南瓜、韭菜、蘿卜、白菜、土豆、豆類、辣椒、姜和各種山筍野菜。高山族普遍愛食用生姜,有的直接用姜蘸鹽當菜;有的用鹽加辣椒腌制。 肉類的來源主要靠飼養的豬、牛、雞,在很多地區捕魚和狩獵也是日常肉食的一種補充,特別是居住在山林里的高山族,捕獲的獵物幾乎是日常肉類的主要來源。 高山族過去一般不喝開水,亦無飲茶的習慣。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涼水做為飲料。據說此種飲料有治腹痛的功能。過去上山狩獵時,還有飲獸血之習。不論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飲用自家釀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禁忌
婦女懷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貓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實等;婦女用的織布機男人不能隨便摸弄。
宗教
高山族各族的祭祀活動很多,諸如:祖靈祭、谷神祭、山神祭、獵神祭、結婚祭、豐收祭等種種,以五年祭最為隆重。屆時除擺酒席供品外,還伴以各種文體活動。
習俗
在歡慶的日子里常用一種木質的、雕刻精美的連杯,兩人抱肩共飲,以表示親密無間,如有客至,必定要殺雞相待。宴客時先把雞腿留下來,待客人離去時讓他們帶在路上吃,意為吃了雞大腿,走路更有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