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幸福日簡介
1簡介
XX年6月28日[1] ,第66屆聯合國大會28日宣布,將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
2倡議
全世界各民族的朋友們:
“國際幸福日”的確立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因為她明晰了“幸福”是“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數萬年的人類進化史、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宗教與信仰,無論是東方的“平安和諧幸福”,還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博愛”都是并行的幸福路,目標都是為了“世界共同幸福”。人類文明將在“世界共同幸福”這個人類的普世價值觀里融合,社會矛盾將在將在“世界共同幸福”這個人類的普世價值觀里化解。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瀕危生物相繼滅絕,拯救地球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歷史使命。然而,利益紛爭,弱肉強食,戰火和硝煙從未在這里平息過。在這個發展與博弈并存的時代,“平安、和諧、幸福”應該是人類共有的追求:保護環境,維護和平,造福人類是每一個地球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我們倡議: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杜絕戰爭,美化地球,創造人類共同“平安和諧幸福”的生活,實現“世界共同幸福”這一全人類最偉大的目標!
3其它相關
潘基文呼吁
XX年3月20 日是首個“國際幸福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發表致辭,強調追求幸福是人類奮斗的核心,同時呼吁國際社會進一步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共同建設人類向往的幸福未來。
潘基文說,追求幸福是人類努力奮斗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渴望過上幸福充實的生活,沒有恐懼和貧窮,與自然和諧相處。然而對太多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來說,基本的物質福祉依然是難以企及的奢望,對更多人來說,經常性的社會經濟危機、暴力和犯罪、環境惡化和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都是現實存在的威脅。
潘基文說,在去年的“里約+2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上,聯合國會員國一致認為有必要采取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方式,將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這三個支柱結合在一起。他說,各國認識到,為了讓決策更加有據可依,除了國內生產總值以外,還應采用更加廣泛的標準來衡量發展狀況。
潘基文說,一些國家政府以綜合幸福指數為依據制定政策的努力令他感到欣慰,他鼓勵其他國家效仿這一做法。潘基文說:“值此首個‘國際幸福日’之際,讓我們進一步致力于包容且可持續的人類發展,重申我們幫助他人的承諾。在投身公益的同時,我們自身也會得到充實。善心會帶來幸福,并有助于建設我們向往的未來。”
首屆3·20國際幸福日暨世界福發布會
首個“國際幸福日”上“世界福”發布。
福建海峽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福文化專業委員會柯主任介紹,“世界福”傳承了傳統中華福文化的本原,以“世界共同幸福”為理念,以中華傳統福文化為內涵、美好吉祥的寓意為訴求、國際風格的設計為理念、多元廣泛的應用為前提、人類共同的福祉為目標,寄望團結全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共同追求嶄新的“世界共同幸福”時代,實現“世界福源、萬福來朝、福澤乾坤、世界同福”的宏偉愿景。
世界福將中華傳統中的五福——福、祿、壽、喜、財巧妙地融入設計中,并涵括了長壽福、福中福、心生福、和合福、聚祥福、方圓福、夢圓福、現代福、厚德福等九個福愿,堪稱“至尊之福”,寓意“世界福”即將成為“世界共同幸福”的至尊符號。
“福”是美好生活的極致狀態,亦是圓滿人生的極致追求。信福,也即相信“福”,這是一種充滿正能量的意念力,它能吸引并匯聚“福”,從而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同時,它也是一種讓我們心宇安寧圓滿的信仰。
信“福”是一種充滿正能量的意念力。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你生活中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你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力吸引來的,是你頭腦中所想象的圖像吸引來的,是你的思想和意念力導致的。就像佛陀所說的:“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過去思想的結果。”當你在心里接受一個念頭,你的身體會調度身體的資源全力配合你的想法,讓你得到這個結果。不管你腦中想什么,你都會把它吸引過來,任何讓你感覺美好的東西總是會為你招引來更多的美好。在你心中映現的,將會成為你手中得到的;而我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持續地思考我們想要的東西,弄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東西并付諸于行動。
我們渴望擁有:健康的身體、豐富的知識、美好的友情、溫馨的家庭、充滿成就感的工作和富裕的物質生活,甚至我們渴望能周游世界、渴望內心的祥和與安寧……這些充滿正能量的事物,都是我們心中的“福”,所以我們對“福”的信仰,也會把我們所希望的“福”吸引過來。
信“福”也即是對“福”的信仰。信仰是人類在意識領域中建立起來的一套人生價值體系,可為沉浮不定、短暫有限的人生營造起永恒而溫暖的精神家園,讓人們可以充滿詩意地棲居其間。這個精神家園承載著人類的心靈寄予,因為有了信仰,人們便可以排除困擾人生的無知、孤獨、懷疑、虛無與絕望,從而獲得知識、關懷、安慰、確定、充實與希望,進而獲得幸福感。
一個擁有信仰的人,本身就會很有幸福感;而信仰“福”,給予人的幸福感將會更大。每當我們流連于名勝古跡的時候,總能見到許許多多善男信女穿梭于廟宇為自己或是為親人祈福。他們通過這樣或那樣的祈福,向菩薩神靈表達著自己美好的愿望,尋求并獲得心靈上的慰藉。從心理學角度講,祈福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過程,它能給予人們以信心,使人們更能美夢成真……
人生是可以播種的。一個人的思想即如一顆種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的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相信“福”,信仰“福”,就是在心中播下了一顆“福”的種子,“福”就會在心中生根發芽并長成參天大樹,幸福就會長繞于您的左右……
幸福源自信福!相信“福”正能量,我們必將獲得幸福!
4意義
聯大當天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會議并一致通過決議,決定將3月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決議說,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項基本目標,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目標和期望,具有現實意義,在公共政策目標中對此予以承認具有重要意義。
決議指出,需要采取更包容、公平和平衡的經濟增長方式,以促進可持續發展,消除貧窮,增進全體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決議還邀請所有會員國、聯合國系統各組織、國際和區域組織以及包括非政府組織和個人在內的民間社會以適當方式為“國際幸福日”舉辦活動,包括舉辦教育和公共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