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和湯圓的區(qū)別:湯圓包出來 元宵“滾”出來
無法區(qū)分湯圓元宵?湯圓包出來 元宵“滾”出來
可您知道正宗的元宵是怎么做出來的嗎?15名熱心讀者來到漢口青年路汪玉霞楚天星座店,跟著老師傅學習制作元宵。聽了行家的講解,才知道,原來湯圓是包出來的,而元宵是“滾”出來的。
“餡放在笊籬里,沾漿,瀝干,倒進盆里,搖搖搖,滾滾滾……再沾漿,瀝干,放盆里,加點粉,搖搖搖,滾滾滾……”雖然參與活動的讀者以前大多沒有做過元宵,但跟著師傅教的步驟,不一會兒,一盆元宵便慢慢成型了。
阮景文師傅是昨天活動現場的人氣王,身邊隨時都圍著虛心請教的“學生”。今年已經70高齡的阮師傅,14歲就進了汪玉霞,從學徒做到正式工人,解放后,慢慢做到車間主任、分管生產的廠長,退休之后,做了一輩子各種中式點心的阮師傅也閑不下來,繼續(xù)在店里帶徒弟,發(fā)揮自己的手藝。
面對著前來學習體驗元宵文化的新手,阮師傅非常耐心,有問必答,難怪人氣超高。阮師傅介紹說,要制作出好吃的元宵,餡料和手法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用“滾”的方式做元宵,用包的則是湯圓。昨天現場教學時使用的餡料,是汪玉霞的傳統黑芝麻餡,其中有熟面粉、黑芝麻、冬瓜糖、糖桂花、陳皮等十幾種配料,餡料用的是芝麻油。與浙江凌湯圓的餡料區(qū)別在于,凌湯圓用的油是豬油。
說著,阮師傅拿著裝有糯米粉的盆前后搖晃,盆里的餡料滾來滾去,很快便成為了十幾枚乒乓球大小的元宵。看起來挺容易,可是實際上也有訣竅。阮師傅指點“學生”們說,不能只讓元宵輕輕的滾動,雖然也能滾成圓的,但下水一煮就散了。必須讓元宵和盆壁有碰撞,煮好的元宵才又糯又有嚼勁。
70歲老師傅教大家“滾”元宵
汪玉霞的老師傅阮景文在現場指導大家做元宵。
當武漢晚報記者問像這樣手工滾出來的元宵和市面上出售的速凍湯圓有什么區(qū)別時,阮景文回答:“從用料上來說,我們的元宵,餡兒是實心的,皮是由人工一層層滾上來的,因此元宵餡兒足的同時,皮有韌性,口感好。
速凍湯圓是機器生產,如果現場做實驗,撥開會發(fā)現,湯圓的皮會像雞蛋殼一樣,是整塊撥開的,這就是因為機器生產出來的湯圓皮太實太緊,再加上用料糯米比例大,吃起來會比較粘牙。”
元宵的煮法上,也區(qū)別于湯圓。“煮元宵和煮餃子很相似,都講究‘三點水’,不能簡單像煮速凍湯圓那樣一鍋水燒開,煮滾了就完了。元宵因為餡兒是實心的,想要煮透,需要像煮餃子那樣,點三道水。這樣其實很考驗元宵的質量,如果工藝不到位,經過‘三點水’有露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