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相關農諺(精選3篇)
大寒相關農諺 篇1
1. 量體裁衣,看鍋吃飯。
2. 夏不勞動秋無收,冬不節約春要愁。
3. 興家好比肩挑土,敗家猶如浪淘沙。
4. 打長譜,算細帳,過日子,不上當。
5. 能掐會算,錢糧不斷。
6. 細水長流,吃穿不愁。
7. 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
8. 節約要從入倉起,船到江心補漏遲。
9.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春節)。
10. 過了大寒,又是一年(農歷)。
11. 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12. 該冷不冷,不成年景。
13. 大寒到頂點,日后天漸暖。
14.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漸暖。
15.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凍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蔥。
16. 歡歡喜喜過新年,莫忘護林看果園。
17. 春節前后鬧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
18. 禽舍豬圈牲口棚,加強護理莫放松。
19. 春節前后少農活,莫忘魚塘常巡邏。
20. 大寒過年,總結經驗。
21. 節前節后多商量,想法再把臺階上。
22. 節約過新年,不能狂花錢。
23. 年好過,春難熬,盤算好了難不著。
24. 好過的年,難過的春。
25. 日子要過好,一勤二節約。
26. 勤是井泉水,儉是聚寶盆。
大寒相關農諺 篇2
1. 能叫囤尖省,不叫囤底空。
2. 家里有個節約手,一年吃穿不用愁。
3. 不會省著,窟窿等著。
4. 有錢常想無錢日,莫到無時思有時。
5. 燕子銜泥壘大窩。
6. 一年不吸煙,省個大黃犍。
7. 一天省一把,十年買匹馬。一天節省一根線,十年能織一匹絹。
8. 平常不喝酒,零錢手里有。
9. 勤掃院子清地皮,三年能買一頭驢。
10. 一天節省一兩糧,十年要用囤來量。
11. 院內院外打掃凈,過好年來講衛生。
12. 鄉富村富家富共走致富路,山收水收田收同唱豐收歌。
13. 農林牧副漁五業并舉,東西南北中四方繁榮。
14. 光增產,不節約,等于買了無底鍋。
15. 光增產,不節省,好像口袋有窟窿。
16. 勞動吃飽飯,挨餓是懶漢。
17. 奔小康勤勞致富,家家都有小金庫。
18. 人勤搬倒山,人懶板凳也坐彎。
19. 懶牛屎尿多,懶人明天多。
20. 早起三日頂一工,早起三年頂一冬。
21. 靠天越靠越荒,靠手糧食滿倉。
22. 靠天吃飯餓斷腸,雙手勤勞糧滿倉。
23. 多逛地頭,少逛街頭。
24. 十個懶漢九個饞,有事沒事把親串。
25. 吃飯穿衣看家底,推車擔擔憑力氣。
大寒相關農諺 篇3
元旦傳說
古代元旦年畫
據傳說中國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部落聯盟”的首領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堯對舜說:“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庇浭鲈⿷c賀情景。
習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見詞條:春節,F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將當日前或后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F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顒,但民間活動很少。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羅馬凱撒把這一天定為西歷新年的開始,為了祝福雙面神“Janus”,這位羅馬神話中的門神,“Janus”后來也演化為英文一月“January”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