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精選11篇)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1
酸菜白肉燉粉條
材料:酸菜適量、五花肉1條、粉條(干1把)、紅尖椒1個
調料:色拉油適量、食鹽適量、味精少許姜半塊、八角適量、香油少許、小蔥1根、胡椒粉適量、辣椒油適量
酸菜白肉燉粉條的做法
1、花肉洗凈,添加蔥姜、八角和料酒,煮開后撇凈浮沫
2、繼續大火煮至筷子可以輕松插透,關火,晾涼后切薄片
3、粉條提前用溫水泡軟
4、酸菜洗凈,切絲,攥干水分備用
5、起油鍋,爆香蔥姜
6、下入酸菜絲大火爆炒至水分干,出香味
7、下入粉條和肉片,把煮肉的水揀去調料,倒入鍋內
8、燉至至粉條和肉片軟爛,添加鹽胡椒粉和味精調味,撒上紅椒圈,滴幾滴香油
9、出鍋后可蘸調味料或辣油同食
6個制作小竅門:
1、白肉切薄片,不要熱切,涼透后再切,最好放入冰箱冷藏一段時間更容易切薄。
2、酸菜菜幫部位要盡可能片薄切細(我的刀工差,請忽略)。
3、酸菜清洗之后要把水攥干后下鍋。
4、酸菜絲下鍋后要經過充分爆炒,酸菜味兒才會濃郁。
5、要用煮肉的原湯燉,味道才純正。
6、只用鹽、胡椒粉和味精調味,才會凸顯菜的原汁原味。
菜品特色
酸菜白肉燉粉條這道菜,好像是專屬于東北人冬天最溫暖的回憶。事實證明,這三伏天,做上一鍋酸菜白肉燉粉條,配上自己喜歡的蘸料,絕對是激發食欲的開胃菜,吃起來真叫一個過癮啊。
中午燉了一鍋,配上自己喜歡的老干媽辣醬,酸酸的,辣辣的,香香的,不知不覺,兩碗米飯落肚。這一個夏天,我的胃口還沒這么好過呢。你要不要試一試?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2
皮蛋雞肉粥
制作原料:粳米200~300克,雞肉500克,皮蛋2個,姜、蔥、鹽等調味品適量。
制作方法:先將雞肉切成小塊,加水煲成濃汁,然后用適量濃汁與粳米同煮,待粥將熟時,放入切好的皮蛋和煮好的雞肉,加入適量調味品,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于氣血虧虛,五臟虛損之納少、四肢乏力、身體贏瘦、產后乳少、虛弱頭暈、小便頻數、耳嗚、精少精冷等,還可用于肺、胃、大、小腸有熱之痢疾、便血、痔瘡、咽喉疼痛、便秘、肺熱咳嗽、牙痛,段輕度高血壓、動脈硬化者。另外,還可用于醉酒不適者。
雞肉常食,有較好的補益之功,尤益于年老體弱、病后氣血虧損等一切衰弱病癥。皮蛋又名松花蛋,為雞蛋或鴨蛋用石灰、草木灰、鹽等腌制而成。其味辛香、甘有堿味,性微寒。皮蛋不僅滋補營養,還可瀉肺熱、清腸火、醒酒、開胃、解煩渴、降血壓等,為冬季養生佳品。加上皮蛋同煮食,味道更鮮美.滋補之力更強。
麻雀粥
制作原料:大米100一150克,活麻雀2~3只,鹽、姜、蔥等硎味品適量。
制作方法:將麻雀宰殺干凈,切成小塊,放入燒熱的油鍋中爆一下撈出,與大米同煮成粥,最后加入適量調味品即可食用。
適宜人群:適用于腎陽虛之陽痿、早泄、遺精、小便不利或小便頻數、性功能減退、手足冰冷、夜尿多、畏寒、納呆者。
禁忌:因雀肉性熱,陽盛之體、有內熱之人忌食。
麻雀肉味甘,性溫,人腎經。其主要功能為溫腎益氣,用于老年人溫補,也可用于五臟之氣的不足。
龍眼雞片
制作原料:雞胸肉400克,龍眼肉30克,生姜10克,蔥10克,雞蛋2個,小白菜40克,胡椒1克,料酒10克,香油3克,濕淀粉35克,雞湯50毫升,豬油500克(實耗50克)。
制作方法:雞蛋去黃留清。生姜洗凈切薄片,蔥洗凈切蔥花,龍眼用溫水洗凈。小白菜洗凈。雞胸肉洗凈去筋膜,切成薄片。雞肉片用蛋清、精鹽、料酒,味精、胡椒,淀粉(除蛋清外均用一半)調勻漿好。用另一半精鹽、白糖、雞湯、胡椒、味精兌成芡汁。凈鍋置于旺火上燒熱,注入豬油,待油溫燒至五成熱時投下雞片滑散,倒入漏勺瀝油。鍋內留底油50毫升,待油六成熱時,下蔥、姜炒出香味,隨即倒入龍眼肉、滑好的雞片、小白菜,倒入芡汁翻炒幾下,起鍋裝盤,淋入香油,即可。
適宜人群:適用于脾虛泄瀉、水腫乏力、血虛心悸、失眠健忘者。腦力勞動者經常食用,益腦養神,增強記憶。
禁忌:濕困脾胃、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者慎用。
山藥芝麻酥
制作原料:黑芝麻15克,鮮山藥300克,白糖120克,菜油500克(實耗70克)。
制作方法:黑芝麻淘洗干凈,炒香待用,鮮山藥洗干凈。凈鍋置于火上,注入菜油,油溫燒至七成熱時,下山藥塊油炸,成外硬、中間酥軟,浮于油面時撈出待用。沙鍋置于火上燒熱,
用油滑鍋后,放入白糖,加水少量溶化,煉至糖汁成米黃色,隨即倒入山藥塊,并不停地翻炒,使其外面包上一層糖漿,直至全部包牢,然后撒上黑芝麻,裝盤即成。
適宜人群:適用于脾虛少食乏力,肺虛咳喘,肝腎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暈、腰膝酸軟、須發早白者。中老年經常食用能防癌,保健益壽。
黑芝麻有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的作用。適用于肝腎精血不足的頭暈眼花、須發早白等癥及血虛津虧的便秘。二者合用,補而不滯,能抗癌,防衰老。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3
中秋節的民俗特色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奔馳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奔馳,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云南德昂族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伙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仿佛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后,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廣西西部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征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黎族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屆時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
國外習俗
朝鮮半島
韓語稱“(秋夕)”“(仲秋節)”“(嘉俳)”“(仲秋)”“(嘉俳日)”“(仲秋佳節)”。是掃墓并用新收獲的谷物和果實祭祀先祖的日子;剜l探親,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英文亦把朝鮮半島的中秋節叫做“韓國感恩節”(KoreanThanksgivingDay)。
越南
中秋節也是越南兒童的一個節日。當晚,孩子們聆聽關于阿貴的傳說,去看舞獅,有的還得到父親給他買一個用來舞獅的獅子跟朋友們一起玩耍。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鯉魚燈出游玩耍,還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日本
日本傳統的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于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顒。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芒草、芋等。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4
傳統活動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
中秋節迎寒和祭月,設香案。[7]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
民間拜月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笨磥韽墓胖两裰星锶紵糁灼湟幠K坪鮾H次于元宵燈節。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5
起源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爸星铩本褪乔锾熘虚g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6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20__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__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7
中秋節的地方特色
南方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殺害。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肮鸹啞庇诠鹱语h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肮饾{”,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巴嬖聵颉痹诜蜃訌R秦淮河南,橋旁為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笛”。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兿星飪和蛑星锱。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瘕埵且苑Q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北方
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8
1.又是一年中秋節,不管你曾有過什么樣的故事,想過什么樣的心事,都愿你過得快樂,心想事成,花好月圓,合家幸福。
2.中秋是一首長篇史詩,永遠漫長永遠動情;親情是一團不滅火焰,永遠燃燒永遠溫暖;愛情是一壇溫過美酒,永遠勞神永遠醉心!
3.月圓月明月亮,月盼月思月想。情濃中秋,月圓十五。中秋送祝福,甜甜蜜蜜,團團圓圓。合家歡聚,情系千里,月圓萬家,中秋佳節,花好月圓。
4.月光中你走來,帶著滿身的光輝,是我對你的期待,我從月光中走過,去品嘗人生的月餅不知是何味?
5.桂花清清爽爽迎中秋,月亮團團圓圓耀中秋,月餅香香甜甜慶中秋,桔柑開開心心獻中秋,電視沸沸揚揚鬧中秋,全家和和美美度中秋,你我歡歡喜喜祝中秋:節日快樂!
6.秋已至,天轉涼,鴻雁下斜陽;紅花謝,綠林黃,莫忘添衣裳;欲惆悵,享陽光,天籟語鏗鏘;桂樹茂,菊散香,徐風攜清涼,多安康。
7.一輪明月思悠悠,兩地月光似水流,三生有幸做朋友,四季輪回到中秋,五福臨門來送喜,六六大順伴永久,七星伴月人歡樂,八仙桌上敬美酒。預祝中秋快樂。
8.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家庭情圓,心中事圓,左右逢圓。愿你在每一天中,人緣,情緣,福緣,財緣,緣緣不斷,事事如愿,祝你天天快樂,時時好心情!
9.月到是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團圓日,祝你節日愉快,身體安康。
10.又到中秋,又見明月,且讓我們坐成一個圓圓的月亮,細細地品味人生的奧妙,感受生活的真諦。一任月光,如流水,綿綿潺潺。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9
中秋節祝福語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的極其珍貴,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是這象征著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
2)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觀念,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么有意思。
3)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4)中秋節都以月餅作為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家家賞月歡宴,呈現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團圓節哦,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祖國的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5)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6)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是合家團聚把酒邀明月的喜慶節日;關于中秋,自古就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嫦娥奔月”在中秋之夜不僅給人以無窮的遐想,而且將中秋之夜點綴得浪漫溫馨,更加迷人。
7)滄海月明,思念越千山;煙波萬重,祝福遙相送。為了生活,披一身風霜,你奔波異鄉;追逐夢想,藏一懷衷腸,你步履匆忙。不同的地方,一樣的月亮,中秋佳節,不論你身處何方,都愿花好月圓人安康。
8)嫦娥說:月宮寂寞空相守;吳剛說:這砍樹何時是個頭;玉兔說:啥時帶我去旅游;短信說:誠摯祝福祝中秋。祝:中秋快樂!
9)涵虛云霧分,人向廣寒奔。蟾宮折桂日,豈敢笑王孫。中秋共晴光,美景伴良辰。藥經靈兔搗,玉液滿金樽。舉杯同祝愿,月圓永無痕。
10)皓月當空思念濃,桂花飄香暗浮動。經年相別各西東,你奔我忙難相逢。美好生活雙手中,幸福日子不落空。心香一瓣知情重,佳節祝福遙相送;ê迷聢A人長久,心想事成圓美夢。衷心祝你中秋快樂,合家幸福。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10
中秋節吃月餅注意事項
1.胃不好別吃冰淇淋月餅
冰淇淋月餅完全由冰淇淋做成,腸胃不好的人不要嘗試。海味月餅是比較名貴的月餅,有鮑魚、魚翅、紫菜等,口味微帶咸鮮,以甘香著稱。但有高血脂、心腦血管病的人要少吃。不管是什么味道,糖尿病患者都少碰。病情不是很嚴重的.人,可以適當吃一點,但一定要減少當天糧食的攝入。
2.月餅不宜冰箱儲存
月餅不宜放入冰箱儲存。在低溫的條件下,淀粉會變得老化,使月餅變硬、口感變差。儲存月餅放置在室內陰涼干燥處,要注意儲存時間不要太長,散裝月餅可以放置三五天;有獨立小包裝,或包裝中有防腐料包的月餅,可以保存十幾天。
3.選擇適合的月餅
月餅因為制法、餡料不同,吃的時候應該“揚長避短”,選擇較適合自己的品種。傳統的中國月餅大體分為京、粵、蘇、滇、潮五大體系。
4.月餅宜早晨吃
早上吃月餅可以補充上午所需的能量,也不易發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應注意食用時間,否則可能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5.合理搭配是關鍵
目前還沒有什么方法能夠抑制月餅對健康的影響。吃月餅時要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豆漿。也可搭配山楂等一些酸性食物,可以開胃,增強消化能力。但不適合有胃病的人,不然會加重病情。吃月餅的同時飲茶可以解油膩,助消化。
一般來說,吃甜味月餅飲花茶,有香甜兼收之妙;吃咸味月餅飲烏龍茶或綠茶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還可以伴隨月餅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的水果和蔬菜。因為月餅的脂肪與含糖量都很高,就不宜再喝含糖高的汽水、可樂或果汁等飲料。有人認為吃月餅時喝葡萄酒能夠起到降低血脂和軟化血管的功效,其實葡萄、提子等水果可以直接轉化為葡萄糖,也應謹慎食用。
6.分食
月餅不可一次吃太多,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月餅不能當正餐吃,要在兩餐之間食用。如果要在餐后吃月餅,就要在正餐中少吃主食及肉類,以便平衡一天的飲食營養。月餅宜分食,把月餅切成小塊,和親友們分食,既能多品嘗一些不同口味,還能感受與家人朋友歡聚一堂的樂趣和氣氛,同時又避免了攝取過量脂肪和糖分。
7.三歲以下的幼兒不吃月餅
月餅是“三高”食品,高糖、高脂、高熱量,過量進食對兒童的健康并無好處。
所以三歲以下的寶寶不要吃,三歲以上的寶寶,腸胃稍微成熟一點了,可以適當吃一點,但也切勿過量。
三歲以上的寶寶吃月餅,每次最多只能讓他吃常規大小月餅的1/4個,因為孩子吃月餅過多會引起胃腸負擔加重,胃腸不適脹悶,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癥狀。同時,應減少當天的主食及油脂的攝入量,以平衡寶寶一天的飲食,因為一個重4兩左右的廣式月餅含有500千卡的熱量,相當于3兩米飯。
大雪節氣微信素材大全 篇11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慣,在我國歷史悠久。關于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普遍的說法是: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說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彪S后,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中秋月餅起源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鞍嗽率逶聝簣A,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嘗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