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節(jié)日慶典 > 節(jié)日習俗 > 中元節(jié)(精選23篇)

中元節(jié)

發(fā)布時間:2023-02-26

中元節(jié)(精選23篇)

中元節(jié) 篇1

  1、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的直呼別人名字,否則一旦給好兄弟聽到后,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

  2、別拍肩膀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3、不可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經過墳地時,口中要不斷默念“對不起,打擾了!”并保持肅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對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6、床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也不玩碟仙。住家門口前別種容易卡陰的榕樹,另外屋子內也別亂掛風鈴,不玩碟仙、不上陰廟,這樣可以減少陰靈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輕的人怕會撞見好兄弟。

  8、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亂隨便撿起來;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因為這些錢可能是好兄弟們的,要不然這些就是冥婚招親用的。

  9、路經喪事場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中元節(jié) 篇2

  按照佛教的說法,中元節(jié)的來源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不忍母親在地獄受苦,廣施十方僧人,替母親贖罪,最終將母親解脫出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它所宣揚的便是報答父母、生前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節(jié)的習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動在商周時期已經有文獻記載,《詩經》的40篇《頌》即是祭祀樂歌,它所反映的是人們最原始的一種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動在我國幾千年文化的演變之中,和后來儒家所倡導的孝道文化融為一體,密不可分。

  孝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善事父母,而從深層意義上來說,孝更是一種倫理規(guī)范,一種處理宗族關系的方式,一種秩序的建立。祭祖表達的是對先人的思念與緬懷,它是維持宗族關系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說,祭祖正是這種宗族關系的一種反映,一個寄托。

  從有關中元節(jié)的傳說,以及中元節(jié)的文化中,可以體會到中元節(jié)具有雙重意義:

  一是闡述懷念祖先的孝道,讓人們慎終追遠。

  一是發(fā)揚推已及人,救濟眾生的義舉,換得世界清平。

中元節(jié) 篇3

  中元節(jié),就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又稱“七月節(jié)”、“七月半”,與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并稱為中國傳統(tǒng)四大祭祖節(jié)日。儒釋道三家,在這一天都是節(jié)日,只是名稱不同。道教稱為“中元節(jié)”;儒家稱為“祭祖節(jié)”;佛教則稱為“盂蘭盆會”。關于中元節(jié)的傳說,道教中的《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下降,定人間善惡,道士于是夜誦經,餓節(jié)囚徒亦得解脫”。相傳到農歷七月初一這一天,閻羅王會打開鬼門關,把陰間的鬼魂放出來。有子孫、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yǎng);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就到處游蕩,自己尋找東西吃。等到七月的最后一天,這些鬼魂重返陰間,鬼門關重新關閉。

  從儒家來講,中元節(jié)的祭祀內涵,則是從慈悲、仁愛的角度出發(fā),有兩層意思:一是弘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之風;二是發(fā)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佛教的盂蘭盆節(jié),則起源于《大藏經》記載的“目連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不能救度自己過世的母親,所以就向佛陀請教。佛陀就授意目犍連:到結夏安居的最后一日,也就是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盆羅百味,供養(yǎng)僧眾,功德無量,可憑此慈悲心,救度其亡母。目犍連依教而行,母親最終獲得食物,得到救助。

  一、中元節(jié)有幾天農歷7月15這一天是中元節(jié),但一般在這天的前后兩天都要注意。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但有些地方,如南方地區(qū)是七月十四日。道教稱這個節(jié)日為中元節(jié),佛教稱為盂蘭盆節(jié),民間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古時節(jié)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長達一個月。

  二、中元節(jié)的意義農歷7月15日是中元節(jié),但從7月14至16日,都是鬼門關打開的時間,鬼門開,主要是讓游離于陰間的鬼魂可以重返陽間,跟自己的親人見面,從佛教講,打開鬼門關也是佛祖的慈悲,讓很多心愿未了的鬼能夠得以圓滿的解脫陽間的牽掛和遺憾,能夠悔悟、放下,能夠最終脫離苦海。所以在佛教中,7月15日叫做“佛歡喜日”。在這幾天里,心懷恭敬即可。即便你不信鬼神,但是不可任意詬病,詆毀神鬼。

  三、中元節(jié)的傳統(tǒng)禁忌中元節(jié)禁忌-夜游八字弱的人在鬼節(jié)這一天千萬不要夜游,因為這一天鬼門關大開,幽魂孤鬼都出來游蕩,如果讓他看到了陰氣沉重的你,說不定會把你誤認為是同伴,將你邀請回家做客。中元節(jié)禁忌-非特定場臺燒冥紙冥紙是燒給鬼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在鬼節(jié)這一天大多數(shù)人們都會提前為路過的鬼己弟燒些紙錢,然后等到隔天再來收拾殘局。因此,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鬼兄弟,通常都會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千萬不可以非特定場合時間燒冥紙。

中元節(jié) 篇4

  生命有無數(shù)種形式,活法不止一種。別人看著自然,自己活的別扭是一種;自己活的自然,別人看著別扭又是一種。在這個世界上,過自己喜歡過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活自己喜歡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我曾羨慕過仕途上的某個位置,后來我發(fā)現(xiàn),在這個位置上得到的尊敬大多是虛假的尊敬,我放棄了這種羨慕。我曾仰視過很大的人物,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們離開權柄之后,剩下的僅是委瑣,我不再有這種仰視。我曾崇拜過有錢人的優(yōu)越,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們也在暗慕我的悠閑,我不再有這種崇拜。不羨慕別人,不卑賤自己,按自己的天性渡完自己的`時日,就是天堂的日子。

  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享受生命,避免拖著生命往前走,是人生最好的選擇;習慣于無人欣賞,不把自己活給別人看,是人生的智慧;本性中存點不可理喻之處,心中不過份在意時代的臉色,會使生命更有趣味。

  世界上,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誰如果為了某種目的用某種模式來框定自己,他遲早要留下笑柄。永不卸裝的演員,始終端著架子的領導,轉身之后,人們多蚩之以鼻。

  在活法上,我堅持尋找心中最感舒適的一種。我深信,這樣做的人就是得到上帝優(yōu)厚天賦的人。

中元節(jié) 篇5

  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jié),這一天地府的鬼門打開,鬼魂游歷在人間,是陰氣最重的時候,這一天有很多禁忌,一不小心就撞上鬼了。那么,本期的老黃歷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元節(jié)禁忌幾點睡。

  問:中元節(jié)禁忌幾點睡?

  答: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jié),是地官赦罪日,古人晚上還要出去放河燈,鳴炮祭祀,所以沒有幾點睡的禁忌習俗,注意休息時間就好。

  中元節(jié)的文化歷史:

  人們認為,為這些鬼魂舉行“普渡”禮,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早日脫離地獄之苦,另一方面希望他們不再騷擾世間活人。所以每年七月除了行“普渡”禮外,還在路旁多燒些冥紙,以廣結冥福。后來演變成“放火燈”、“敬好兄弟”的習俗。

  中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于佛道兩教。道教是本土產物,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入,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后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在佛道兩教漫長的發(fā)展歲月中,逐漸構建起來。

  中元節(jié)最應景的去處:鬼城豐都

  豐都城位于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后得道成仙。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游記》、《鐘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于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

中元節(jié) 篇6

  中元節(jié)又稱“七月半”,“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jié)”。按照習俗在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給自己已故的親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燒燒紙錢,用以表示后人對先人的孝敬。

  離過節(jié)還差幾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們中元節(jié)這天在他們家過節(jié)。

  今天剛好是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禮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帶我走進一個房間。

  一進房間就看見一張桌子,桌子上面供著爺爺、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爺爺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頭發(fā)白了,看起來像是七十多歲的樣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爐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幾跪,就離開了。

  午休以后沒什么事,我正在菜園里摘油菜花,遠遠就聽見大伯在喊我:“聿坤,過來邦忙,要燒貢品(紙錢)。”我趕緊過去,大伯先報把火磚壘起來。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機一點,那些貢品不一會兒就燒起來了。

  之后,我同媽媽和大嬸就把它用桶裝好,提到不遠的小河邊,倒入河里,這時聽旁邊也在倒紙錢的人喃喃自語:太公、太奶會在這條河的某一處等著收。

  我曉得這都是迷信的東東,其實這個節(jié)日的很多活動是想告訴我們要記住先人、孝敬前輩,不要望記先人曾經對我們付出的愛。

中元節(jié) 篇7

  中元節(jié)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地府開門,鬼魂出來游歷。所以在這一天中國有著祭祖的習俗,為了讓祖先長輩們能收到子女后輩的孝心。

  中元節(jié)在古代是非常熱鬧的一天,因為人們要出去放花燈祭祖,舉行各種大型祭祀活動,給鬼魂舉行贖罪,超生,安撫之禮。為了讓鬼魂早日去除身上的罪惡早日投胎,和為了讓其不要纏著世間的活人。

  在古代中元節(jié)非常的熱鬧,大家都會出來放花燈和參加各種祭祀活動。但是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是有宵禁的,基本上到晚上十點之后路上就人煙罕見了。

  現(xiàn)在的中元節(jié)肯定不會像古代那么隆重,但是祭祖的傳統(tǒng)一直保留至今。祭祖燒紙錢也是有講究的,最好不要在中午的時候燒,因為中午是一天中最陰的時候,容易遇見鬼魂。

  在中西方以及各個國家里都有著自己的鬼節(jié),西方的萬圣節(jié)更是小孩大人在外面扮裝出行,墨西哥的亡靈節(jié)也是非常熱鬧很多人歡度的。

  在中國現(xiàn)代已經沒有了祭祀這種大型活動,祭祖也是小型的,中元節(jié)還是鬼門開的一天。在這一天,天黑后都不能離家太遠,鬼魂出來游歷的日子里,最好早點回家早點休息,免得犯了什么忌諱。特別是小孩子,小孩子元氣弱最好在8-9點的時候就由父母陪著睡覺。

  結語:中元節(jié)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在這一天里我們最好早點回家,早點休息,平安的度過這一天。

中元節(jié) 篇8

  七月十五是中元節(jié),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節(jié)日。

  但民間有言:七月初一鬼門開,七月十四鬼亂竄,認為七月是「鬼月」,夜晚、野外陰氣重,中元節(jié)前后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那么鬼節(jié)禁忌都有哪些呢?

  鬼節(jié)禁忌30條

  1、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鬼魂入侵的時刻。

  2、夜游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游,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于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吹口哨

  晚上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6、喊名字

  夜游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盡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游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9、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里坐坐。

  10、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1、靠墻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墻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3、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里,如果鞋頭朝床頭擺,那么好兄弟就會上床和你一起睡。

  16、筷子插在飯中央

  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此舉只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17、不能一個人

  一個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覬覦,是真的。

  18、晚上拍照

  此舉動容易將靈界的朋友一起拍進來,然后帶回家。

  19、玩碟仙

  平常時刻玩碟仙就很容易發(fā)生事情,更何況在這鬼節(jié)時分。

  20、拖鞋整齊的放床邊

  在外旅行時,拖鞋整齊的放在床邊,會招來靈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們的鬧床。

  21、忌半夜晾衣服

  濕衣服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22、忌披頭散發(fā)睡覺

  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游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fā),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23、生理期的禁忌

  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有無根據(jù),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致自身磁場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所以還是要多謹慎。

  24、忌半夜慶生

  七月生的人,不可在半夜慶生,如果在此時慶生,多半會出現(xiàn)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25、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

  26、忌說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xiàn)場,肯定是“鬼”滿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27、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余,自然會對你不利。

  28、忌亂拍他人肩頭

  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29、拜門口

  七月初一,(鬼門)一開,所有獲準可以返回陽間探親的孤野鬼,將會自陰間一擁而出,四出搶食供品。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擺供祭祀,稱之為(拜門口)。

  由于只是讓途經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別入求它們屋侵擾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過豐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幾件事即可:

  1、供拜五味碗、糕、粿。

  2、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并祝禱好兄弟們享用後繼續(xù)上路

  3、焚燒若干銀紙及經衣。

  30、放水燈

  早年的放水燈活動,多半都是將水燈放入河中,所以又叫作(河燈)。因為當時的河燈多半是用木片或紙片做成蓮花型的底座,將蠟燭放置在蓮座中順流而下,所以也叫作荷花燈。

  放水燈的原始用意,是體恤淹死在水域里的亡魂,怕它們找不到路回家,所以特別在普渡前一天晚上,盛大舉行放水燈的儀式,希望能藉由水燈的帶領,讓亡魂們得以循著水燈返回陽間享用普渡祭品。

中元節(jié) 篇9

  1、中元節(jié),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jié)、盂蘭盆節(jié)、地官節(jié),節(jié)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該節(jié)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節(jié)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qū)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與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均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其意義在于通過追思先人,牢記民族根本。

  2、七月半祭祖習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間的祭祖節(jié),其意義是通過對先人的追思,提醒自己不忘根本,而非“鬼節(jié)”(“鬼節(jié)”是后來的說法,很大程度上是從道教中元普渡開鬼門關的思想演變而來)。七月半祭祖節(jié)被稱為“中元節(jié)”,則是源于東漢后(大約北魏時期)道教的說法。將中元與上元、下元合稱“三元”。

中元節(jié) 篇10

  中元節(jié)也叫鬼節(jié),我的家鄉(xiāng)對于這一個節(jié)日可是很有講究的。

  在離中元節(jié)還有幾天的時候,我們就輪流開始了這個節(jié)日,我們那的風俗是在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拿上炮竹,香,以及錢紙到一個特定的地點準備接祖。

  在我們開始這一步驟的時候,家里面的大廳里,以及大門外面都已經搬上了桌上,在桌子上都擺好了吃食。等到鞭炮聲響起,這也就意味著家里的祖先被我們迎接了回來。

  在當天里,我們有很多的禁忌,比如晚上的時候最好不要外出,不能將一些不吉利的話,同樣態(tài)度也要擺端正,不可以吊兒郎當?shù)牡鹊取?/p>

  在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要準備好早餐,將早餐端在餐桌上,我們必須等到先祖?zhèn)冇猛旰蟛趴梢匀コ裕劣谠趺慈ヅ袛啵覀兙褪歉鶕?jù)上菜的時間,以及飯菜在桌子上擺放的時間來判斷。

  這段時間里,我們要保持香火不斷,蠟燭要亮。以前我也挺迷糊的,為什么一定要點蠟燭,后來一些長輩們告訴我,蠟燭的光,是為了照亮先祖?zhèn)兊穆贰?/p>

  我們這個接祖的活動是前一天傍晚的時候開始,后一天同樣傍晚時分結束。結束的時候同樣需要炮竹,需要迎接時一致的用品,只不過,炮竹的方向變了,接的時候從外往內放,送的時候從內外放。

  中元節(jié)雖說是一個鬼節(jié),但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個懷緬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里是我們表達對仙逝先祖的一種懷念,也可以說是一種尊敬。我越長大就越能聽到一些雜說,很多人對于這么一個節(jié)日的活動似乎都認為是一種迷信的行為,這未免太在乎這個節(jié)日表面上的含義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節(jié)日?節(jié)日本身的意義又在何處?其實不過是人類一顆思念、一顆懷源的心罷了。

中元節(jié) 篇11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yè)區(qū)還是組屋區(qū),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彩,設壇酬神。“普度”儀式是中元節(jié)中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qū)。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陰曹地府”。

  現(xiàn)在,中元節(jié)的祭祖儀式已經簡化,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在農歷七月十五第一范文網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jié) 篇12

  中元節(jié)既然被叫成“鬼節(jié)”,那么過法自然和祭拜有關系。這一天的習俗有不少,而且我們中華大地幅員遼闊,文化背景深厚,各地的習俗也不一而同。但無外乎都是燒紙,放河燈紙船一類的活動。這一類的活動太多,我們簡單挑幾個來說。

  1.燒紙

  一般民間風俗里認為紙在陰間就是錢,于是燒紙就變成了給亡故的長輩親人送去錢,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的日子過得好一些。燒紙的地方有十字路口,也有去上墳的。但無論是在哪里燒紙,一般都認為要留幾張給過路的孤魂野鬼,讓它們行個方便,不要打劫了寄給亡故之人的錢財。曾見不少人在馬路上燒紙的時候畫個圈圈,圈圈里面燒一大堆,圈圈外面放幾張,就是這個用意。

  不過,現(xiàn)在都提倡不要燒紙,一是為了環(huán)境衛(wèi)生,二是為了消除火災隱患。如果真的要燒,也一定要再三確認一個火星子也不沒有了才能走哦。

  2.往海里放小木船

  據(jù)說從前山東沿海地區(qū)的漁民,會用木板做成小船,然后把衣物,食品,鞋襪等東西放在小木板船上,船頭還會點一只蠟燭,然后找成年男子把小船推入海中。所謂靠海吃海,農民種地,所以七月十五有在農田里祭祀和祈福的習俗,那么漁民的土地就是大海。不過這些東西可能不是給死去的親友,而是供奉海里的神明和孤魂野鬼。

  3.往野地里撒飯

  據(jù)說是浙江某些地方的習俗。如果中元節(jié)剛好下大雨,那么就是水稻豐收之吉兆,于是晚上的時候,農民會一邊敲鑼一邊把飯灑在野地里,稱之為“施食”。這也是佛教用語,源于《佛說盂蘭盆經》,意思是給餓鬼道眾生布施。

  4.放河燈

  放河燈,又叫放荷燈,大概是因為那些小河燈漂浮在水上宛若荷花。放河燈有好幾種說法,其中一種是為了普渡落水的鬼魂。因為水鬼在水中,大多不是自然死亡,這種鬼魂十分可憐,如不得輪回不得脫生,但河燈一放,它們便可以依附其上,隨著隨流進入陰曹地府,獲得托生的機會。

  中元節(jié)是什么節(jié)日由來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jié),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jié),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jié),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jié)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jié),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中元節(jié) 篇13

  關于鬼節(jié)的來歷,傳說地藏菩薩,他的母親去世后來到陰曹地府,被關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女兒,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那些跑回家鄉(xiāng)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jié)希望早日托生。后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jié)].

  鬼節(jié)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農歷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匯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jié)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jié),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jié)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jié)俗活動。

  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jié)儀規(guī)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jié)也有“盂蘭盆節(jié)”之稱。

  盡管經過千余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jié)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

  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xiàn)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jié);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可見活著的正人君子們,對著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中元節(jié) 篇14

  中元節(jié)這天,道教在七月十五日要設壇醮祭。道教和佛教,在這天的活動,都有具體的規(guī)定和做法。民間的祭奠,則相對較自由,供品唯恐不夠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由是形成了民間的節(jié)日。

  在民間,除了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餓鬼外,人們在這一個月里會加多一兩件金飾來避邪,他們也會注意說話,盡量避免說出不吉利的字眼來。小孩子尤其慘,據(jù)說小孩子的眼睛特別靈,可以看到些不該看到的東西,為了不讓小孩受到驚嚇,很多父母在晚上會把小孩關在家里。

  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按佛教典故,關于“盂蘭節(jié)”的起源,有著以下一個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目連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連很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境況堪憐。目連看了后覺得很心痛,于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看到這種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墮入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于是目連就聯(lián)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這天,晉北地區(qū)的婦女盛行面塑活動,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包括出嫁的女兒及女婿、外孫,另過的兒子及媳婦、孫子等等),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現(xiàn)在已經不那么嚴格講究了,完全依據(jù)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后,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為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經過五色著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為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jié)目了。

中元節(jié) 篇15

  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我在灶臺旁茅塞頓開,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全心全意去做,適當?shù)目瞻滓彩且环N色彩。

  我花很長時間吃一枚很小的水果,我用一上午讀一本很久沒有讀完的閑書,我整整一天都穿著睡衣在房間里游來蕩去。有時,我就這樣悠閑地度日,因為我發(fā)現(xiàn)事業(yè)固然是我必須營造的圣殿,但在這個圣殿的后面還應該有一個花園。

  男人們忙忙碌碌,爭取金錢和地位,沉溺于瑣事和俗務,讓頭銜、身份,財產充滿生命的每一個角落,這種沒有空白的生命,最終有幾個不是贏了別人,輸了自己。

  空白是不著一字的風流,是無為而至的悠然,是一種閑適而富有的自然存在,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和哲學。君不見,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公務員、退休不久就棄世而去,實在是因為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領略到這種智慧,至死都沒學會這門哲學。空白能解開功名的繩索,能卸下利祿的重負,它是享受生活的營地,是生命大吐芬芳的良宵。

  沒有空白的人生是一個充滿欲望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永遠都不會有心靈的寧靜,不會有恬靜的陶醉,不會有精神的愉悅,更不會有人與自然的交融。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門留白的藝術。

中元節(jié) 篇16

  每年農歷7月15日是中元節(jié)又叫鬼節(jié)或著叫盂蘭節(jié)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節(jié)日.

  中元節(jié)源自道教,后來佛教改為現(xiàn)現(xiàn)在俗稱的鬼節(jié)。盂蘭節(jié)在印度語中意指“倒懸 ” ,“倒懸 ”指的的是釋迦十大弟子目連的母親死后受餓鬼之苦,不能吃東西 。 后后來得到釋迦幫助。用百味五果供養(yǎng)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親。所以現(xiàn)在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農 歷 7月 舉行普渡會,現(xiàn)在叫鬼節(jié)。

  一般來說古時候都不愿在這個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中元節(jié) 篇17

  1、華人地區(qū)的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又稱“好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近代至今部分人常把中元節(jié)與盂蘭盆節(jié)視為陰森恐怖的鬼節(jié),有不少禁忌,例如不要貼墻走、不要在七月搬家或結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分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等并沒有傳統(tǒng)文化基礎,因為傳統(tǒng)上地官誕不少祭祀和慶祝活動都是晚上進行,與傳統(tǒng)習俗有矛盾。

  2、香港人通常稱這節(jié)日為盂蘭節(jié),人們會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并且會燒街衣。各區(qū)于七月皆有舉辦盂蘭勝會或中元建醮,離島坪洲便是其中一個地方舉辦中元建醮。坪洲中元建醮于每年農歷七月十二至十五日舉行,一連四日,最熱鬧的一天為七月十五日,當日的儀式包括走午朝、走龍船、放水陸燈、擺天席、爭奪祭品及化大士王。

  3、在中國臺灣,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無論政府機關、公司行號、社區(qū)住宅、神壇廟宇,都會在舊歷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游玩的眾家好兄弟(中國臺灣閩南人對游蕩鬼魂的尊稱),并祈求全年的平安順利。

中元節(jié) 篇18

  持續(xù)了將近一個月的清熱天氣終于要結束了。雖然天氣預報里什么也沒說,但我就是知道。因為七月半要來了。過去的十多年中,每到七月半,原本炎熱的天會慢慢陰下來,甚至會下起一場綿綿密密的雨。到那時,我們會真正發(fā)現(xiàn),秋真的來了。

  今年七月半我出門在外,不能與家人一起度過。不知道他們是否已經燃起香燭祭奠逝去的老人。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切我最喜愛的水果?或者是依然買了我不愛吃的那些糕點?八仙桌下燒紙盆里面有沒有代我燒的一捧紙錢?

  猶記得去年我和媽媽一起買了筆、紙錢、包,寫了兩百多張,數(shù)了不知道多少張的紙錢,手中全是膠水的味道。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忙碌了三個下午,有幫爸爸和弟弟代寫的,也有其他親戚的。等到七月半的時候,我們會將這些包了紙錢的包按所奉對象分配好,集中起來燒掉。

  媽媽的姐姐當過老師,她曾說在寫包的時候要心懷敬畏,要回憶那些曾與我們一同生活過的人。我對這話沒有多大的感觸,因為出生后那些長輩幾乎全都被送入了黃土,除了奶奶。

  去年春天,奶奶去世了。如今七月半到來,不知道她是否走得安心,會不會回家來看看?

  每個逝去的人就如天上所熄滅的一顆星,星子滅了,光輝卻依然會持續(xù)許多光年。就如他們依然活在我們心中。

中元節(jié) 篇19

  中元節(jié)禁忌晚上幾點睡覺最好?中元節(jié)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地府開門,鬼魂出來游歷。所以在這一天中國有著祭祖的習俗,為了讓祖先長輩們能收到子女后輩的孝心。

  在古代中元節(jié)非常的熱鬧,大家都會出來放花燈和參加各種祭祀活動。但是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是有宵禁的,基本上到晚上十點之后路上就人煙罕見了。

  現(xiàn)在的中元節(jié)肯定不會像古代那么隆重,但是祭祖的傳統(tǒng)一直保留至今。祭祖燒紙錢也是有講究的,最好不要在中午的時候燒,因為中午是一天中最陰的時候,容易遇見鬼魂。

  在中西方以及各個國家里都有著自己的鬼節(jié),西方的萬圣節(jié)更是小孩大人在外面扮裝出行,墨西哥的亡靈節(jié)也是非常熱鬧很多人歡度的。

  在中國現(xiàn)代已經沒有了祭祀這種大型活動,祭祖也是小型的,中元節(jié)還是鬼門開的一天。在這一天,天黑后都不能離家太遠,鬼魂出來游歷的日子里,最好早點回家早點休息,免得犯了什么忌諱。特別是小孩子,小孩子元氣弱最好在8-9點的時候就由父母陪著睡覺。

  鬼節(jié)吉神兇煞吉神宜趨:歲德,不守塚,鳴吠,不將,大明,福厚,龍德,天倉,天岳,王日

  兇煞宜忌:不成,龍虎,破敗,天牢,土府,月建,朱雀中

中元節(jié) 篇20

  中元節(jié)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jié)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歷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yè)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中國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jié)”,也稱“中元節(jié)”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jié)”,“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中元節(jié)祭祀活動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不少人會在舊歷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游玩的眾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鐘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鐘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祭祖

  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并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區(qū),中元節(jié)是比清明節(jié)或重陽節(jié)更重要的祭祖日。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放河燈

  人們認為,中元節(jié)是鬼節(jié),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jié)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里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里。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guī)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jié)目,并不顯得多么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jié)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xiàn)代女作家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jié);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可見活著的正人君子們,對著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送羊節(jié)

  農歷七月十五,還被稱為“送羊節(jié)”。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羊,祥也。”甲骨文《卜辭》中也稱羊通祥。可見在古代,羊這種動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舊京及華北地區(qū)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jù)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后來逐漸演變?yōu)樗鸵粚γ嫜颉?/p>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如今則完全依據(jù)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魚、兔、人各種造型的饃都有。人均一獸的花饃捏完以后,還要再捏許多瓜、果、桃、李、蓮、菊、梅等造型的花饃,點綴以花、鳥、蝴蝶、蜻蜒、松鼠。個頭較前要小,做為走親戚,看朋友的禮品。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經過五色著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稱為絕佳的手工藝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經成了農家婦女一展靈巧手藝的節(jié)目了。

中元節(jié) 篇21

  今天是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也稱鬼節(jié),上墳的日子。小時候,常聽村里的老人說,鬼節(jié)就和人間的春節(jié)一樣,人間的我們會給逝去的人送寒衣,從七月初一開始,鬼門關就開了,一些亡魂可以回到生前的家里探望,晚上常常有亡魂四處活動,陽氣低的人晚上出門就會看到許多鬼的樣子,千萬別出門,別回頭看,否則會招來晦氣,膽小的我們那時真的給唬住了,一到晚上就鉆被窩里不敢露出頭。

  村外的墳林,七月已增添了幾分寒意,斑鳩聲聲草蟲低吟。清晨起床后,千門萬戶的化錢儀式將中元節(jié)推向了高潮,浩浩蕩蕩的祭祀隊伍,提著大包小包的冥幣,香,蠟,食物向墳地進發(fā)。我家也不例外,早早的爸爸就準備了,買了香蕉,橘子,餅子什么的,給他的爺爺奶奶,也就是我的老爺爺老奶奶。我媽則準備香,還有元寶,黃標紙那些,帶著那份哀思去上墳,此時,墳地上下燭香彌漫,燭焰,清香和印度香晃晃蕩蕩的在墓前燒起,紙火就作風勢快速的化成灰色的蝴蝶在陰森森的墳林里飄散,灰屑剛展開翅膀便不勝風力破碎消失,各式各樣的冥幣在墓碑前的小池子里被火舌舔舐的忽左忽右的歡笑,虔誠的叩首,澆酒,每一堆火招引的是陰間的每一家人,這墳林里數(shù)不清望不盡的火堆該迎來多少先輩,多少孤零零的游魂,四處亂竄的游魂該有多么寂寞和凄涼,簡單的祭拜后清香繚繞的村外墳林越發(fā)清寒……

  來吧家里的家外的,老爺爺老奶奶已經逝去的的朋友們,忘年交們,不認識的認識的寂寞的鬼魂們,沿著墳林火的亮光,沐浴著朦朧的日光,從四面八方輕輕柔柔的來,浩浩蕩蕩的來,行色匆匆的來。萬千的火焰,飛舞的紙錢,香噴噴的酒宴,是生者對死者誠摯的接待,是果實對種子感恩的情懷。盡情的竄吧,竄的是一種文化,一種親情,一種穿越黃泉的自在。

  當然,這都是我想象到的,其實我沒去墳地,我是多么想讓清風和一杯烈酒寄去我的一份哀思,我是女的,老人說女的和小孩最好不要去墳地,陽氣低,容易招晦氣,除非自己的至親逝去,男的去就可以了,否則我一定去,聽奶奶說,我老爺爺都沒等我出生就去世了,老奶奶是我上六年級的時候去世的,她現(xiàn)在已經記不起我長什么樣了吧……

  雖然我沒去墳地,晚上家里還會供奉自己家信仰的觀音,我媽早早的就張羅了,擺上貢品,燈火通明,每個家的燈都打開,點上蠟燭上了香,虔誠的祈禱,完事了就坐街上乘涼去了,我見勢,悄悄地溜進去,上了柱香,雙手合十放在胸前對著觀音虔誠的祈禱,祈禱我們的事順利一點,我家的所有人和他家的所有人平安順利,健康多福……

  這不是迷信和鬼神的敬畏,這是人心中的信仰,這是中華文明所特有的 濃烈的崇拜情節(jié),這是一份愛的傳遞,也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傳遞。

中元節(jié) 篇22

  第一在民間流傳,七月十五這一天晚上的陰氣很重,所以沒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還是早點回家為好,盡量不要停留于荒野。

  第二,尤其注意的是,在這幾天前后,不要在野外游泳或者戲水,民間傳說這幾天水里的東西也是非常活躍的。

  第三,這天在路邊看到零錢不要隨意撿起來,這些錢可能是用于買路的錢。所以不要為了一些零錢給自己找不痛快,不必要的麻煩還是不要惹的為好。

  第四,在這天會有很多的祭品,但是這些祭品是用來祭拜的,不是隨意可以拿起來吃的。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所以,這天也不要出言不遜。

  第五,這天晚上如果家里的床頭上有懸掛風鈴習慣的,一定要把風鈴在這天晚上取下來。

  第六,這天晚上盡量不要吹口哨,當心好兄弟盯上你哦。

  第七,民間傳說,人的身上有3把真火,所以這一天不要勾肩搭背的,再把小火苗給弄滅嘍,當心好兄弟跟你聊一聊。

  第八,床邊擺放的拖鞋要把鞋尖朝外擺,不要指向自己睡覺的床,當心好兄弟順著“路標”過來跟你聊聊天。

  當然了,中元節(jié)的起源意在與勸人向善,勸人盡孝,更有“天下無不是者父母”的一層隱喻。

  中元節(jié)的由來

  “中元”之5261名起于北魏,中元節(jié)又稱“鬼節(jié)”4102或“孟蘭盆會”。根據(jù)五雜俎1653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jié)囚徒亦得解脫。”

  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jié)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jié) 篇23

  中元節(jié)祭祀流程

  1、先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擺好飯菜、碗筷、酒杯、茶水等供品,然后在墳堆前上三柱香。

  2、給看墳的土地神擺好供品后,再燒一份黃紙,此俗叫做“拜土地神”,亦叫供奉“看墳神”。用以感謝他一年四季守護墳地,保護列祖列宗平安無事。

  3、香燒至半柱時,在列祖列宗的墳堆上,燒掉事先準備好的紙錢和衣物。并留少許錢物,分別在其他墳堆上燒掉,唯恐別的鬼魂在上墳人走后,到列祖列宗墳堆上搶錢和衣物。

  4、三柱香燒盡時,撤掉供品,并將供品向墳地四周拋撒,此俗叫做“拜四方”。意思是給那些人去上墳的遠親近鄰拋撒吃的,不讓他們在上墳人走后,到列祖列宗的墳堆上搶吃的。

  中元節(jié)祭祖要準備什么

  1、香燭:香燭是掃墓必備的,最重要的物品。不僅要在先人目前點燃香燭,還要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護好墓地,保佑先人亡靈。

  2、紙錢:紙錢是要燒給逝者的,以便他們在陰間有錢花,務須要焚燒干凈。

  3、素酒:掃墓過程,等于帶著吃食來為先人過節(jié),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為掃墓必備。

  4、水果點心:水果以各地時令水果為宜,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點心可視具體情形而定。

  5、飯菜:以先人生前喜歡吃的為佳,很多人會在祭奠先人的同時,向孩子們講述先人生前的事跡,讓下一代勿忘祖先。

  6、鮮花:菊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清明上墳一般以菊花為宜,白色菊花尤其對景。

  7、“包袱”:“包袱”,即掃墓者(逝者家屬)給逝者帶的吃穿用度之物,因為用白紙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內裝冥鈔、金銀、以及各種紙做的“元寶”,“衣服”,“家具”等等。“燒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種重要形式,將“包袱”燒了,就是將這些物品送給了先人。

  中元節(jié)風俗食物

  1、吃瀨粉

  在中元節(jié)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guī)缀踉谡麄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qū),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tǒng)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東莞最出名是燒鵝瀨。燒鵝瀨,最講究的是一鍋美味的高湯,那得用整只雞、大塊肉、大塊骨,加許多特種藥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時候,將瀨粉在熱水中燙一燙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湯,粉面再鋪上一層皮脆肉嫩的燒鵝。

  2、蒸面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qū)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jù)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后來逐漸演變?yōu)樗鸵粚γ嫜颉?/p>

  這一民俗的另一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面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娘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并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這其中的講究是“陳羊見新羊,年年有余糧。”新姑爺切完羊后,要吃羊頭,出嫁的閨女則吃羊腳,其他的分送男方長輩鄰里,以表和和美美,共享喜慶吉祥。

  3、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4、吃鴨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這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會選擇吃鴨子。為什么呢?原來“鴨”就是“壓”,取其諧音,吃鴨子是為了壓住鬼魂。況且雞爪呈耙狀,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積下惡怨,不肯回到原處),所以選腳掌扁平的鴨子也在情理之中了。東莞人一般會吃蓮藕煲鴨。

  中元節(jié)吃鴨是因為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于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tǒng),一到鬼節(jié)就吃鴨子。

  5、吃扁食

  在江蘇省的東縣鄉(xiāng),很多鄉(xiāng)民在中元節(jié)當天都會吃扁食(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現(xiàn)在也有人把扁食叫做餃子,其實扁食和餃子大不相同。扁食和餃子的區(qū)別,首先在皮,其次在餡。

  以皮而論,餃子皮較厚,而扁食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餃子餡少,小到只有大拇指那么點,因此餃子的個頭也比較小,一碗餃子雖說也有十多個,但在碗中卻只占到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湯,并且餃子的餡較為單一,多為豬肉加些素菜和調料。而扁食就大不一樣了,不僅肉類、菜類均可入餡,連雞、鴨、魚、蟹、馓子、嫩黃豆等等都可入餡,且特別講究搭配,雞脯配芹菜,豬肉配薺菜,雞蛋配韭菜等等。

  6、吃“餃餅”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天臺,中元節(jié)他們會吃“餃餅”,一種類似于春卷的食物。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留下來的:濟公在國清寺為僧時,見每一餐都剩下許多菜,覺得很浪費,就把這些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餐再食用,這種做法受到了眾僧的喜愛,便流傳至民間。

  制作餃餅筒,要先將餡炒好放在一邊備用。常見的餡有豬肉、豬肝、雞蛋絲、豆腐皮、冬筍、豆面、芹菜、豆芽、海帶、魚干等。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面粉往“鏊”上糊,糊成一張薄薄圓形的皮(糊拉汰皮)。最后將食材按順序裹在糊拉汰皮里,要做到不能裹得太“胖”,也不能裹得太“瘦”,否則就不好看了。餃餅筒包好了也要放在“鏊”上煎一煎,一直要煎到外表皮呈金黃色并油光發(fā)亮。

  另外,在山東的獨陵縣,中元節(jié)被當?shù)厝朔Q為“掐嘴節(jié)”,家家都有吃粗茶淡飯的習俗。

中元節(jié)(精選23篇) 相關內容:
  • 大寒節(jié)氣養(yǎng)生祝福(精選4篇)

    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在等你。走過極寒時的冬天,春天在等你。愿你勤添衣,避嚴寒。常運動,強體魄。順順利利,溫暖過冬。大寒節(jié)氣快樂。大寒來臨氣溫低,添衣加帽護腰膝,早睡晚起養(yǎng)精銳,勞逸結合身體健,養(yǎng)成泡腳好習慣,暢通血脈好...

  • 有關谷雨古詩(精選5篇)

    谷雨后一日子大再有詩次其韻唐王炎花氣濃于百和香,郊行緩臂聊翱翔。壺中春色自不老,小白淺紅蒙短墻。平疇翠浪麥秋近,老農之意方揚揚。吾儕飽飯幸無事,日繙蕓簡尋遺芳。閑中更覺春晝長,酒酣耳熱如清狂。...

  • 關于秋分的古詩詞(精選20篇)

    搖捱遍/采蓮令[宋]史浩南鄰幄丹宮,赤伏顯符記。朱陵曜綺繡,箕翼炯、瑞光騰起。每歲秋分老人見,表皇家、襲慶迎祺。天子當膺,無疆萬歲。北窺玄冥,魁杓擁佳氣。長拱極、終古無移。論南北東西。相直何啻千萬里。信難計。...

  • 關于谷雨節(jié)氣的詩句(通用5篇)

    《蝶戀花》宋·范成大春漲一篙添水面。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畫舫夷猶灣百轉,橫塘塔近依前遠。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麥連岡桑葉賤,看看嘗面收新繭。江南水鄉(xiāng),春寒遲遲農事也晚。...

  • 推薦年夜飯祝福語(精選11篇)

    1、新年開運:急急如律令!除夕到了,祝你樂觀向上,勇當幸福先鋒!祝你微笑進取,所有夢想成真!祝你萬事如意,鼠年鴻福吉祥!轉發(fā)大吉!2、春節(jié)即將來到,祝福已經傳到;家人就要全到,問候已經先到;紅包還沒收到,福氣已經領到;鞭炮...

  • 關于古爾邦節(jié)的習俗作文(精選21篇)

    早上,爸爸媽媽很早就叫醒我和弟弟,為我們精心打扮一番后,隨爸爸趕往奶奶家,爸爸和弟弟每人戴著一頂雪白的回族帽子,因為他們要參加盛大的聚禮做爾地。...

  • 關于白露的短信(精選4篇)

    一場秋雨漸漸涼,消去了夏的炎熱,帶來了絲絲涼爽。一條信息一顆心,晝也擔心,夜也掛心,眼看白露天降霜,天涼切記添衣裳。白露映襯紅黃白,秋風秋雨好涼爽,心情愉悅關懷至,好運幸運雙雙來,秋月秋景乘風來,想起朋友在窗臺,風情萬種...

  • 2023小年祝福語短信(精選28篇)

    1、小年冷,你也記著放牙齒出來遛遛,找點樂子。小年短,你也記著存情意悠長久遠,滋潤心田。朋友,小年快樂,幸福無邊。2、時間悠悠小年到,歲月匆匆又一年,打掃室內貼窗花,迎來財神喜進門,大事小事煩心事,統(tǒng)統(tǒng)拋到九霄外,趁著小年...

  • 2023年雷鋒詩歌(精選3篇)

    懷念雷鋒作者:網絡三月的鮮花芬芳了你的名字,三月的小雨打濕了那首歌。和一九六三年并肩走來的不只是您的名字。站在一九六三的起跑線上我開始凝視。...

  • 節(jié)日習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吕梁市| 柳州市| 民县| 高阳县| 廊坊市| 泽普县| 铅山县| 凤庆县| 四川省| 巧家县| 麻栗坡县| 金昌市| 吴忠市| 岳普湖县| 壤塘县| 永州市| 丹江口市| 柘荣县| 友谊县| 扎鲁特旗| 弥勒县| 页游| 郸城县| 永宁县| 宝坻区| 南通市| 达拉特旗| 许昌市| 双牌县| 应用必备| 平舆县| 白水县| 泰安市| 崇仁县| 司法| 墨江| 安达市| 儋州市| 嘉禾县| 望谟县| 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