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通用20篇)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
春半與群公同游元處士別業
唐·岑參
郭南處士宅,門外羅群峰。
勝概忽相引,春華今正濃。
山廚竹里爨,野碓藤間舂。
對酒云數片,卷簾花萬重。
巖泉嗟到晚,州縣欲歸慵。
草色帶朝雨,灘聲兼夜鐘。
愛茲清俗慮,何事老塵容。
況有林下約,轉懷方外蹤。
賞析:在山間竹林里做飯,所以叫“山廚”;在林中藤蘿間踏碓舂米,所以叫“野碓”。看云喝酒,開門眼前野花一片;山泉嗚咽,山寺鐘聲;晨雨過后,河水喧鬧。這樣寧靜自然的生活使人忘卻一切塵世思慮。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2
春分日
唐·徐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云。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
賞析:在經歷了漫長的寒冬后,草長鶯飛,春天終于來了,到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春風拂面,叫人怎能不心情暢快?但是對思婦來說,美景更激起了她對遠方愛人的思念。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3
春分
佚名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
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
賞析:春雨細如牛毛,所以說“雨腳落聲微”。春分時節,北方的春天顯得晚,南方早已是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綠意盎然。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4
王禹偁《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醉,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5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6
擁鼻
[唐]韓偓
擁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轉盡未回頭。
綠屏無睡秋分簟,紅葉傷心月午樓。
卻要因循添逸興,若為趨競愴離憂。
殷勤憑仗官渠水,為到西溪動釣舟。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7
春日田家
清·宋琬
野田黃雀自為群,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
賞析:詩人夜宿田家,和山野老人聊了一些舊聞,半夜時老人喂了牛,然后喊媳婦起來:“明天是春分了,咱們山上種樹去。”讀這首詩,一種田園情愫油然而生。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8
上元旦早起贈同游者
張耒
夜來人散殘更月,曉陌空存舊車轍。
彩燈城市已春風,寒木人家猶臘雪。
強起相逢酒未醒,殘膏宿火尚熒熒。
歸來更拂障泥錦,重約黃昏信馬行。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9
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節選)
唐·元稹
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老惜光陰甚,慵牽興緒孤。
偶成投秘簡,聊得泛平湖。
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畫圖。
旌旗遮嶼浦,士女滿闉阇。
似木吳兒勁,如花越女姝。
牛儂驚力直,蠶妾笑睢盱。
賞析 :元稹筆下的“陽明洞天”,如同仙界,是世外桃源,而春分時節春祭、踏青,旌旗招展,到處是壯漢和美女。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0
《大寒吟》
(宋代)邵雍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鐘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雪里精神》
賞析:青谷
這首詩為“答任開叔郎中昆仲相訪”而寫,隔了近千年,具體人際往事已很難追究。但今時大寒讀“舊聲”,仍覺平易、清新,又充滿耐人尋味的諧趣。
邵雍自號安樂先生,少有志,在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寧中,先后被召授官,都推托不赴,一生不求功名。而他留下《觀物篇》、《先天圖》、《伊川擊壤集》等詩文傳世不沒,他的“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_十枝花。”至今還在兩歲小孫女翻看的“童書”里聲聲誦讀。
據說,詩人晚年愈癡迷寫詩,信手拈來,便成上品。一年節氣在大寒中莊嚴謝幕時,人人相見不能言,試問大寒之寒寒如何?詩中不能說的話一定比說出的更多。
古來以詩觀物,終究是寫精神,但邵雍也說:“人生所貴有精神,既有精神卻不純。”(《弄筆吟》)近日中國詩歌研究院院長謝冕在中紀委網站談詩歌,嘆唐詩、宋詞語言太漂亮,形式太優美。又嘆新時代很難再現,是新詩百年來的巨大損失。接著批評“現在很多詩人不關心外面的世界,只關心自己,缺乏對時代、對人生的思考”,呼告書寫時代精神。邵雍則以《觀物吟》道出畫工狀物“止能照表,不能照里”,即使“察言觀行,罔或不真”,即使“軒鑒照物,立寫于前”也遠遠不夠。而只有破刻板自囿,“表里洞照”,才能讓精純之詩“盡物之性,去己之情”而超越人思所限、凌駕時空。就像他的詠花詩所說“人不善賞花,只愛花之貌。人或善賞花,只愛花之妙。花貌在顏色,顏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同樣,《大雪吟》“雪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真精神指向永恒,信也。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1
《梅花》
北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賞析:蓮心兒
本詩是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五言絕句。
全詩以梅花的堅韌不拔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雖處于艱難惡劣的環境卻依然能堅持操守、堅守信仰,主張正義,為國家強盛鼎力而不畏排壓和打擊的人們。
“墻角”一詞用得絕妙至極,不為人注目,不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墻角"這個特殊環境,突出了梅之身居陋室卻依然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了詩人雖所處環境惡劣艱苦,卻依舊堅持自己主張的人生態度。
“獨自”,語意剛強隱忍,無懼旁人的輿論和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迎冬綻放。精準清晰的體現出了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說明香氣是從遠處飄過來的,并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善于觀察發現,獨具慧眼。
“暗香”指梅花的香氣,雖淡淡的卻猶自有凌寒傲放的氣節。以梅擬人,喻典其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氣充盈滋溢。
全詩通過贊頌梅花的風度及品格,不在乎他人眼光而只堅持做自己,預示著詩人孤冷倔強的真性情寫照。先用雪擬喻梅的冰清玉潔,再用“暗香”點出梅的遠勝于雪,精確清晰的寫出了詩人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之魅力。
這首小詩雖簡約素樸但卻意味深遠悠長,沒有絲毫雕琢斧砍的做作痕跡。堪稱經典佳作。
梅的花語是忠實、獨立、堅毅、忠貞、剛強、高潔。
象征著人的堅忍、頑強、富有犧牲、能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也象征著人生將有的輝煌與成功。
梅具有高風亮節、傲氣凌人、澄澈的心、浩然的正氣、獨立的創新精神。
梅亦有慈愛之心,高尚之心靈的體現。
以梅暗喻那些堅持信仰,秉承初心、砥礪奮進而方得始終的懷有不變信念的人,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人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2
《三臺·清明應制》
萬俟詠〔宋代〕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臺榭映秋千,斗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賞析:
全詞用賦的鋪張揚厲之筆法極力鋪敘京城清明時節的節序風光,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繁榮景象。詞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寫宮苑中的春景,由內及外;中片寫郊外之游,具體描寫鶯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歡樂的情形;下片寫貴族宅院中的喜慶景象。
上片寫春到京城,將優美的春景,歸結為“朝野多歡”、“簫鼓”盈衢的“太平氣象”。“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寫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麗,并未沾染上多少宮廷的富貴氣息。“內苑春”四句寫春意由皇宮內苑延向民間,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東風靜”四句,描寫東風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宮樓闕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與高貴。東風和煦閑靜,細柳靜靜地垂拂著金黃色的柳絲,遠遠望去,皇宮樓闕金碧輝煌,朦朦縹緲,卻非煙非霧。“好時代”四句全是頌揚之詞,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寫市井之繁華熱鬧。流鶯宛轉,燕子去來,近水臺榭映秋千,成雙游女戲斗草。賣場攜酒,踏青祭掃,游人往返不絕,猶有留情于“夭桃朱戶”人家者。仍歸結為貴族子弟縱馬豪飲的游冶逸興。“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這二句寫鶯歌燕舞,既是對景物的描繪,也象征著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寧。“近綠水”四句描寫了蕩秋千和斗百草兩種游戲場面,姑娘們的嬉耍在無形之中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餳香更”四句描寫了踏青路上的熱鬧景象,暗示了這也正是青年男女們戀愛的季節。“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寫了富貴子弟的狂飲醉歸,暗襯出一派醉生夢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習俗禁火,宮中以蠟燭分賜近臣,及弛禁開門,住宣休務等事,寫皇上降恩,與百僚同樂,以此頌圣。“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這二句交待了天氣和節候特征,暗示天下風調雨順,人心舒暢。“禁火天”描寫了民間“試新妝”的喜氣,呈現出一派萬象更新的可喜氣象。“清明看”四句,描寫了宮廷傳蠟燭“燃薪火”的盛況,進一步渲染了萬象更新的盛世氣象。“斂兵衛”四句描寫了節日里皇宮朝廷的安寧氣象,“斂兵衛”而洞開宮廷大門,具體印證了前面的“太平”;“又還休務”則是對“朝野多歡”的一個總的收束。全詞也在這樣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圍中戛然而止。
統觀全篇,是一種竭力羅列鋪陳的賦體寫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實感的抒情詞作來,其文與價值或要遜色得多,但就當時文學現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詩詞體式“應制體”來看,也還是寫得比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評詞者的贊許。全詞鋪敘勾勒,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處處照應;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3
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宋代:吳文英
明月枝頭香滿路。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鏡古。秋明白鷺雙飛處。
自摘霜蔥宜薦俎。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帽墮笑憑纖手取。清歌莫送秋聲去。
“明月”三句,敘秋景。“枝頭香”,指桂花。此言明月照桂樹,花香飄滿路。詞人見了眼前之景,忽然想起:如果接連刮起幾天西風,那末樹上的桂子將要被風吹得滿地皆是。“花如雨”,指桂花落如雨點一樣,此是類比。“倒映”兩句,九日即景之詞。言重九夜月亮像秦鏡般高懸天空,秋高氣爽,水邊的白鷺受到月光的驚動,雙雙沖霄飛去。上片即景和韻。
“自摘”三句,述過節。言詞人從自家菜園中摘來了比較干凈、新鮮的青蔥,適宜于作為重陽祭祀用的菜肴,裝盆上供。詞人說:只可惜已到了重陽節,我還沒有搞到幾盆應時的菊花啊!“帽墮”句,化用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意境。兩句言詞人九日隨俗登高,被山風吹落了帽子,他就笑著請同行佳人代他正冠。他登上高處,清歌一闋,更覺得碧天高遠而空曠,但他希望,歌聲不要隨著秋聲的離去而隨之消失。此祝辭也。“清歌莫送秋聲去”,是詞人的衷心希望,因為秋天是萬物收獲的佳節,所以他不希望匆匆送走“秋聲”。下片詞人著重闡發自己對“秋聲”的感受。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4
九日送別
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翻譯】
秋風蕭瑟的薊北,相熟的朋友本來就少,又有誰能登高送我回歸故鄉呢?今日相會我們便一起飲盡杯中的菊花酒,也許明日你我就像這隨風漂泊無定的斷蓬一樣,不知道飛向何方。
【鑒賞】
公元720xx年前后,王之渙不愿為了衡水主薄的卑職而折腰,加上有人誣陷攻擊,他便憤然辭官而去.”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唐朝政府在薊北置州。治所在漁陽(今天津市薊縣),薊置州不久,王之渙游歷此地,意外和老朋友上官致情相逢,時上官致情攜弟子隱居此地.兩人相見,唏嘆世事.第二日,王之渙辭友還鄉,上官致情也將攜弟子遠行,這首詩便是在這時寫下的。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秋風薊北,草木調零,于此迂僻之地,自然不會有什么朋友.所以詩人才說故人稀.豈但是故人稀,可能就詩中這一位朋友吧!異地相逢,本就是意外,但明日又要各赴他鄉了,都要走,那誰送誰呢?所謂且送歸,可說成同送歸吧。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菊花酒本為親人朋友相逢時所吃的酒,的確,今天是相逢了,那就一起飲這酒吧,明天我們就要像這隨風漂泊無定的斷蓬一樣,不知道飛向何方?王之渙和上官致情當時皆因一些情由而都算做是失意之人.失意人和失意人同飲本是相逢時才吃的酒,酒后的第二天卻又要天各一方了.從意外相逢到同飲菊花酒再到明日分別,兩人心里都各自壓著一層霜,這層霜不是幾杯菊花酒便化解得開的.那么,又是什么才能化得開呢。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5
奉和立春日侍宴內出剪彩花應制
唐:宋之問
金閣妝新杏,瓊筵弄綺梅。
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
蝶繞香絲住,蜂憐艷粉回。
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6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點評:這首詩先寫中秋月色,再寫望月懷人,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遠的七絕。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7
《中秋夜隴州徐常侍座中詠月》(唐無可)
隴城秋月滿,太守待停歌。
與鶴來松杪,開煙出海波。
氣籠星欲盡,光滿露初多。
若遣山僧說,高明不可過。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8
賣花聲 立春
清:黃景仁
獨飲對辛盤,愁上眉彎。
樓窗今夜且休關。
前度落紅流到海,燕子銜還。
書貼更簪歡,舊例都刪。
到時風雪滿千山。
年去年來常不老,春比人頑。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19
丁卯元日——(清)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鉤簾欲連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
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關于春分的古詩詞鑒賞5首 篇20
秋日望西陽
唐·劉滄
古木蒼苔墜幾層,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黃河水,銅雀臺西武帝陵。
風入蒹葭秋色動,雨余楊柳暮煙凝。
野花似泣紅妝淚,寒露滿枝枝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