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記事作文(精選12篇)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1
清明節記事又是一年春來早,清明節到了,學校放假三天,我隨爸爸媽媽又能回老家祭祖,踏清了。星期天,爸爸駕著車,載著我和媽媽,沿著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來到了我的老家吳莊村——一個美麗的小善村。
我們到達老家的時候已經是夕陽,在老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也就是4月5日清明節,我們一大早就起來了,吃完早飯,我們帶著鮮花、果品、酒、紙錢和鞭炮,隨大人們去村外墓地掃墓,紀念祖先。在野外,我看到麥子綠油油的,果樹都開了花,很美麗,有很多人在田里辛勤的勞動,讓我想起辛勤的蜜蜂,爺爺說,只有努力勞動才會有收獲,希望我努力學習。到了墓地,爸爸教我看了一些石碑上的刻字,我知道了吳莊建立于四百年前的明朝,這位了不起的祖先就是村子的創立人。
午飯后,我們告別了爺爺奶奶,離開了老家,不到兩個小時,我們又回到了城里自己的家。媽媽夸獎爸爸的駕駛水平又提高了。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2
對于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為他是悲傷的代名詞,但是,我對他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的確,清明節充滿著悲傷的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塵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泄。或許也因此,類成了人們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記憶。
但淚往往有著不同的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為清明誒是由無名的悲傷和蕭瑟灌注而成的。也許他們是對的,清明之類是悲傷的。但室,回憶過往的痛苦記憶對于現在的我們又有什么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為什么而存在,好好想想對未來的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的追憶而是對未來的展望。試想如果人們一味的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悔,無奈,自責,哪么世上又有幾人能抓住現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來。那么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泄的機會,那么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的祭祖我看慣了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個社會充滿著欺騙,使我不得不懷疑。類還能表達自身的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的情節卻再也不能讓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為了什么?
現在早已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游人笑語不絕。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3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叫掃墳節,也就是我們祭奠死去的親人,去給他們上墳的日子。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為我要去鄉下給爺爺上墳,爺爺的墳墓在我們隔壁的一個縣城,坐車大概要一個來小時,一路搖晃著不知不覺就到了,一下車,哇!人真多呀!縣城的,鄉下的今天都聚到了一起。我們先到街上買了些小紙作就上山了,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的清明節可不一樣哦,陽光明媚的,大老遠就能看見山上的祖墳,我們先到了老爺爺的墳上,按照我們這里的風俗,先要除掉墳墓旁邊的雜草,然后再進行祭祖儀式,由于今年政府規定不能在山上點香燒紙,以免引起火災,所以我們只是象征性的在墳上壓了些紙錢,在墳墓旁邊圍上了我們親手采摘的映山紅。
掃完了老爺爺的墳墓,我們又得掃爺爺的墳墓去,翻過了一座山就到了,爺爺是生病去世的,所以挺年輕的,到了爺爺的墳墓上,奶奶就想起了爺爺的許多往事,嚎啕大哭起來,受她的影響,大家不免都有些傷感的情緒,同樣我們也是把爺爺的墳墓清理了一下,壓上了香紙,就下山了。
一天的掃墓活動就這樣結束了,雖然爬山有些難,但是我還是跟著隊伍順利的完成了這次活動。我喜歡清明節這一天。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后流傳著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游、放風箏、蕩秋千、斗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著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并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于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征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所以說,無論家里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蝎子圖案的紙貼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5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去了外婆家,外婆家住在郊區,那里空氣十分清新,景色秀麗宜人,所以我非常喜歡去外婆家。
下午吃完午飯,我和姐姐到了外婆家的老房子,那里有一個菜園,我們先去了菜園收菜,菜園里的蔬菜品種可真豐富啊,如﹕青菜、香菜、大蒜、韭菜、菠菜…,看來收菜也不是容易干的活呢!你瞧,我和媽媽、小姨、姐姐、外公、外婆正在不停地收菜:外婆她們在收菜,而只有我在拿把小剪刀在拔菜剪菜,我先把菜連根拔起,然后把菜根和泥土都剪了,由于我剪的太多,把許多菜葉都剪了,姐姐說我浪費,可我怎么剪都不行,我只好放棄,拉著姐姐去田埂上放風箏,田埂兩邊有金燦燦的油菜花,我和姐姐在田埂上開心的奔跑追逐,油菜花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們玩的十分盡興。
回了老房子,我和姐姐在雞群下喂雞,拿來菜邊菜葉和給雞吃,果然,有許多雞都聚在一起吃,連蹲在雞窩里的老母雞也出來吃東西了, “老母雞下蛋了!”外公沖我和姐姐喊道,并連忙把雞窩里的兩個雞蛋拿出來,你瞧,還有一個是雙黃蛋呢!沒想到喂雞也可以學點新知識啊!真好 !
轉眼間便到了晚上,我該回家了,我一邊坐著公共汽車,一邊想﹕“清明踏青可真好呀,我以后一定要多去踏青!”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6
又是一個清明時節,或許對我于來說,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清明節,第一個在爺爺離開后的清明節,在這個“雨紛紛”的日子里,我第一次有那種“欲斷魂”的感覺……
窗外下著蒙蒙細雨,不時有幾陣風吹過耳際,帶來幾絲寒意。此刻,我眼前又映出爺爺那張慈祥的布滿皺紋的臉,耳邊又響起爺爺最常說的那句話,“要好好學習啊!”可是,為什么,為什么在六個月后的今天,我卻再也聽不到這句話了呢?為什么?
時光總是來匆匆,去匆匆。一眨眼,六個月過去了,所有的一切恢復了平靜。但是誰又知道,就在六個月前,爺爺還在病床上笑著對我說:“不要哭了,人只有堅強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未來的路不好走,但只要你微笑面對,就不再有什么困難了,懂嗎?”當說完這句話時,爺爺閉上了眼睛,微笑著離開了。
我永遠忘不了,忘不了爺爺離開時的那種感覺。一瞬間,你的至親至愛悄悄地從身邊離開,離開這個世界。那種心痛,不知該用什么語言形容。我本能地哭了。第一次,第一次這樣撕心裂肺的哭,我是多么想回到三年前那種幸福的時光,但天總不隨人愿。常想,假如那天我和姐姐沒有離開,假如那天什么事都沒發生,結局會一樣嗎?――天知道。
爺爺走后六個月,我又回到家鄉。當我望著那片遼闊的田野,眼前又浮現出爺爺拿著那根竹條在田野上追打著不懂事的我的情景……爺爺,我是多么希望您能再次拿起那久違的竹條,追著我滿田野的跑啊!爺爺,為什么,為什么您卻再也不肯拿起竹條來追我了呢?為什么……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7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哎,這說的不就是我嗎:今天一大早,本以為可以睡個懶覺,但又被我的媽媽叫起來了:“彤彤,這都幾點了!我們要遲到了!”我猛然一睜眼,突然想到昨天和大姨的約定:我要參加“黃金一百秒”,所以需要自己準備服裝。土城的店全找遍了,沒有一個合適的。所以今天要和大姨、媽媽、表弟碩碩、表妹豆豆、我們莊上的張蕊和她的爸爸、媽媽、弟弟一起去青口義務商貿城買衣服。我突然起身,拖著沉重的身子飛快地洗漱、吃飯。干完了這些事就向大姨家走去。這時所有人都到齊了,只剩我和媽媽了。見我們一來,我們就一起馬上到第二站土城飛奔,車上的孩子們嘴里大聲喊到:“終于要到青口了!”
到了青口,我們九人馬上走向義務商貿城。兩個小弟弟還跑著沖向目的地—義烏商貿城為我挑選衣服。因為黃金一百秒海選我們把所有賣小孩衣服的店找了個遍,但是都是小小孩穿的衣服,最令人生氣的是好不容易找了一個舞蹈服批發,但早就不開業了,正當我們沮喪的時候眼睛最精的小表妹豆豆看到一家中大童衣店,到了店中全部衣服我都能穿,但因為媽媽的意愿我買了一件黑色的衣服,我唱的歌是“隱形的翅膀”應該是白色的連衣裙,但應該尊敬長輩只能買這件了,也算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然什么也買不到。
買完衣服又到了文具批發的地方,這個店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我稀里糊涂的買了一大堆,差不多用不到的地方現在想一想,那個時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后,終于到了土城,因為小表妹想吃拉面,于是我們又就在蘭州拉面館美美的飽餐一頓。
今天雖然沒買到夢寐以求的白紗裙,但是今天太開心了。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8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轉好幾道車。記得小時候,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母親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滿山遍野地到處玩,直到母親把我拖上車去。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有一次我發現在一座破爛不堪的墳前,從來沒有紙錢燒過的痕跡,我很奇怪,就彎下腰,仔細辨認碑上的文字,上面好像刻著什么“生前曾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戰斗”,而且他還是個外鄉人哩!咦,他應該埋在烈士墓園吧!為什么上面沒有一個親屬的名字?
我帶著疑問跑去好奇地告訴母親,母親沒有抬頭,只是緩緩地說:“唉!你拿些紙錢去為他上墳吧!”我接過了母親遞來的一疊紙錢。走到了他墓前,一邊往火里扔紙錢,一邊喃喃地說:“從來沒有人來為您上過墳,您一定很寂寞吧,我雖然不知道您叫什么,也不認識您,但您當年一定是個功臣,如今尸骨卻流落他鄉,我為您燒一些紙錢吧……”這時,一雙手溫和地扶住了我的雙肩,我回頭一看,原來是母親,她輕輕從我手中拿了一些紙錢,扔向火中,紙錢打著旋落在火中,一張,兩張、四張……
今年又到清明了,由于母親得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她不能上墳了,而我一個人去她又不放心。于是我們就在室外燒紙錢,母親扔一些紙錢就說:“爹!您接著吧!小遠(我的舅舅)拿著……”
紙錢只剩下最后一疊時,母親把它遞給我說:“小詠,你為那位死不知名的人燒吧,唉!沒人給他上墳怪可憐的。”……火光映著我的臉,我在心里說:“安息吧!明年清明節時,我一定為您去上墳!”一陣風吹了過來,把紙錢燒過的灰燼吹走了……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9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
由于,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里過。在家里,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肴——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里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里面。最后,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后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于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后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么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肴。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逢清明節,人們都會來到死去家人的墳墓前掃墓。而我是陪著媽媽來到我最愛的姐姐墳前。
那是一段悲傷的回憶。那本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正陶醉在夢鄉的我,突然唄一陣急促的電話聲驚醒了,此時我的心情為何感到如此糾結?
電話的那頭傳來一個消息,我抱著話筒,愣愣地好久沒有反應過來。他們說大姐“走”了,怎么可能?大姐在昨天晚上,我還看她好好的,她還伏在桌子上給我講題。他們是騙我的。對!我緩過神來,沖著電話喊:“你們騙我,我大姐好好的。”
“美辰,你大姐真的沒了。你快來吧。”此時的我感覺手腳無力,就像癱瘓了一般。好不容易來到現場,看她,我那笑起來嘴漂亮的大姐,躺在血泊之中,頭發依然那樣飄逸,皮膚依然那樣滑嫩,留下的只有那沒有知覺的雙手,毫無表情的臉龐。我站在那里,周圍一切都安靜下來。爸爸媽媽的哭喊,周圍人的圍觀,我充耳不聞。在我眼里只有大姐那孤單的身影。一句話總回響我的耳邊:“辰辰,大姐帶你玩去。”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血順著雨水流走了雨水順著我的臉頰流下,掩飾了我的眼淚……
站在大姐的墳墓前,很多場景出現在我眼前:燈下,大姐為我補習功課;大姐為我扎辮子;大姐跑到冰激凌店為我買冰激凌;大姐為我打那些欺負我的男生;大姐為我攢錢買玩具做生日禮物;大姐為我挨了媽媽的打;大姐……
我眼前早已模糊一片。細細尋找大姐的身影,卻什么都沒有,只有一座座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看著大姐的墳墓,總覺得大姐就站在旁邊一樣,似遠似近,似近似遠,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一陣風吹過來,還是被吹走了。墳墓上的草多了,總是要拔的,大姐喜歡花,于是我在周圍種了許多花,我每年都會來看大姐,為大姐梳理頭發,她的頭發如今變得如此糙,連花都在漸漸枯萎,我摘下一朵,連根都斷了。
仰望星空,總會看見一群星星照亮著我,中間最亮的那顆是大姐的嗎?那顆星星真的好美好美。看著那遠去的墳墓,大姐,我們又要明年再見了。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1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4月4日,是我國傳統節日。應該回家為我們的老祖宗掃墓的。可是,我現在在離老家有一千多公里的福建!根本沒辦法回去掃墓。
早上,陽光明媚,太陽從窗口射進我的房間。我揉了揉眼睛,模模糊糊的洗了洗漱。然后看一下表,呀!今天是清明節,等下就要去掃墓了。急忙跑去問媽媽:“媽媽媽媽,什么時候去掃墓啊?”媽媽笑著說:“你傻啊?我們在福建,怎么可能去掃墓嗎。”我說:“是啊,我們沒辦法回去掃墓。”說完,媽媽就叫我去超市買一些東西。我出去一看,大吃一驚,還以為我看錯了呢。街上一個人都沒有!大概都回去掃墓了吧。
我頓時感到很慚愧,慚愧我沒能回去給爺爺掃墓。我記得以前每年的這時候,我在老家都會和一些旁邊的鄰居一起到山上去幫祖先掃墓。那是多么的開心和快樂。我們一起在山上放煙花·燒香·燒紙錢等,接著放完鞭炮就要跪下來拜一拜。我們還會偷偷在后面那起一根香,摘下集根鞭炮,然后點著,丟到有草叢的地方。不一會兒,就會從鞭炮口跑出一些煙花來,把周圍的野草都點著了。我就會喊:“著火了!著火了!快來救火啊!!!”他們聽見了,就像犯了罪似的去找樹支來打火。終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火給打滅了。接著我有接二連三的放啊·炸啊,支到他們累的半死我才停了下來。
可是現在,我在外面,不能回去和他們一起去掃墓了。不過這樣也好,他們這次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了。
到了商店,買完東西。我還在幻想著,想著明年的清明節我會在哪呢?有可能還在外面,有可能回到老家正在幫爺爺掃墓呢。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1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中的詩句,我想大家都能猜到今天是個什么特殊的日子了吧,沒錯,今天就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清明節了。
還有一個好消息:今天我就要回老家去掃墓了。這可是我第一次去掃墓,我很興奮,拭目以待,簡直都要等不及了。
到達墓地,我小心翼翼地移動著腳步,身旁的野草叢生,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啊!這些野草不僅長得十分茂盛,還十分鋒利,你瞧,姐姐一不小心,手指就被割出了一道口子,鮮紅的血滴從姐姐的指尖滑落。周圍鴉雀無聲,風冷冷地吹著,我霎時心涼了半截。
來到祖父墓前,好奇怪啊,跟我之前想的一點都不同。我想象中的是一個圓形堡壘,周圍布滿了美麗的菊花。稍差一點的也是古裝劇里的那些錐形的小山坡。可沒想到,卻是一個長方形。爸爸拿起鐮刀麻利地將周圍的野草全部清除,我們把手中的鮮花擺放好。此時,陰沉的天空飄起了蒙蒙細雨,如同我們的哀思在空氣中彌漫。
我常聽家人說:祖父生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支書,喜歡為大家著想,做了許多好事。祖父十分能干,為大家修建了一條公路,是我們村的第一條公路,讓大家的生活方便了很多。后來,祖父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站在祖父的墓前,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豪,也十分思念祖父。
媽媽告訴我,清明掃墓是為了讓我們緬懷先祖,善待逝者,永存一顆尊敬和感恩之心,并告慰祖先我們會更幸福地生活著。是啊,我們都趕上好日子了。放眼望去,滿山的樹木抽出了嶄新的嫩芽,遠處的油菜花遍野金黃,鳥兒們的歡歌在山谷里快樂地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