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精選13篇)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1
每年的清明,幾乎都有淅瀝的春雨來渲染陰郁悲涼的氣氛。 今天又是清明節,天陰沉沉的,雨絲欲斷還續,還帶著幾分寒意,這真是應了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啊!我和爸爸、媽媽一早隨堂哥的車回老家拜祭爺爺、奶奶。
我們吃過午飯后,便向山里出發了。只見路盤旋在山腰,路很陡,也很窄,加上近來是雨天,這山路就變得更滑了。走起路來,腳還會不時的打滑。小路的兩旁長滿了茂密的樹木,野草,一切顯得那么的幽靜。我走著走著,一不留神就滑倒了,手碰了帶刺的野草,也被劃破了,出了血,痛得我眼淚在眼眶里直打 轉…… 好在爸爸在旁邊一直鼓勵著我,我鼓足了勇氣,繼續往前行。我們經歷了千辛萬苦,終于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
我們開始掃墓了。我們首先除去墓前的雜草等,爸爸和幾個伯伯,幾個哥哥給爺爺,奶奶的墓掛上冥紙,點上香燭。爸爸就叫我在爺爺、奶奶的墓前行禮拜祭。爸爸還對我說了有關爺爺、奶奶生前如何不怕艱辛,把爸爸姐弟幾人扯大成人的事,我深受感動。我看著那裊裊升起的香燭的煙,我又深深的向爺爺、奶奶的墳三拜,表達我對爺爺、奶奶的懷念。
如絲春雨瀝瀝淅淅還是下個不停,幾陣春風吹過,墓側梨園的一片片冰清玉潔的梨花被風雨吹送我們的身旁,零落在地上,似乎也和我們一樣有著 拜祭之心。望著 漂漂灑灑的梨花,我佇立著,思索著—— 在今后的讀書過程中,我要克服一切困難,爭取優異成績,以告慰爺爺、奶奶在天之靈。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2
又是一年清明時。
對于我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清明節”還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除了知道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幾乎沒有什么了解。只知道“掃墓”這樣的詞語,而我長這么大,還從未給先人們掃墓。從前因為年齡太小,媽媽也不曾帶我去過墓地。這兩天因病一直待在家中,身體稍稍恢復時,媽媽說:“清明節有些人也喜歡出去踏青,就是去郊外走走,體會一下這個節氣的氣氛。”其實對于我們來說,清明節有三天假,本來就是用來玩的罷?
下午,天氣很溫和,讓人有種夏天要到了的感覺。我約了幾位同學一起騎自行車。我們有七位伙伴,沿著紅樹林向東邊騎。一路上有許多人,特別是在大廣場上,人頭攢動,怎么就有這么多人呢?我不禁心里想,為什么他們沒有去掃墓或者燒點香呢?朋友大聲打斷了我的思緒:“走!我們騎快點!別看風景了!”說完,他們都飛快地騎走了。今天的天空很亮,太陽睡在僅有的幾片云上。四周的草地上,太陽閃著光,草被風吹得輕輕地動。看到這種景色,心情不免開朗,我也加快了速度。
過了有差不多一小時,我們談論著在草地上看見的那些趴著的小頑童和空中飛行的滑翔傘,到了一個大湖前。湖的一側是幾十棵整齊的大王椰樹,另一側是幾幢仿古哥特式別墅。午后剩下的時光,我們都在這里度過了。直至東邊天空的暗藍逐漸織上西邊的天空,只有樓房的墻角上,還有一絲絲的光時,我們才動身返回。
也許清明節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它在我已經過去的童年和生活中,像一陣風,又像一陣雨,曾經洗刷去過我心頭的一些不快。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腸。
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盡管我們每一個人從孩童時起就這樣問父母,也這樣問別人,直到長大后問自己,可誰也無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為避諱,也因為禁忌,還因為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禪宗就有了一個很著名的偈語: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么思考。當我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將自己帶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抔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過一遭后,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為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和后輩存念懷想,再就是這“一抔黃土掩風流”的墳塋,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后人們來祭奠。但是,就是這種總會被淡忘的祭奠,卻以不出三代的親情懷念和環環相扣的鏈接方式,在血緣親情的懷念與哀思中,讓中華民族子孫的血親世代相傳,并產生了巨大的認祖歸宗的情感凝聚力——這就是中華血統與炎黃子孫的后裔,這就是百家姓賦。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4
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是紀念革命先烈的日子。
一早起床,我就讓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到網上掃墓。我曾經聽爸爸媽媽說過,我們現在的日子,全是靠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在戰爭中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沒有他們,就沒有這美好的世界,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一起靜靜地登錄到中國文明網,打開“網上祭英烈”窗口后開始掃墓。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先向革命烈士們三鞠躬,然后敬獻了鮮花。
掃墓儀式雖然很短暫,但我覺得意義很重大,通過網上掃墓,每個人都能表達對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和深深的哀悼。我決心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為國家的建設出一份力。
我再一次對革命先烈們說一聲,“你們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在每一年的清明節,我都會和千千萬萬的人向您們致敬!”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到,人們帶著悲傷的心情來到墓地。那老天爺好像懂得人們的心,也哭起來。那柳條也低垂著頭……啊!清明節真使人傷心!
我們全家拿著鞭炮、紙錢……帶著悲傷的心情來到公墓,一進門,就看見人山人海,聽見炮聲濃濃,找到地方,我們就開始掃墓。
爸爸點燃蠟燭,正正地放在碑的前方,過一會兒,爸爸又拿起一塊干干凈凈的毛巾認認真真地擦起石碑,把每一個字都擦得閃閃發光。我突然發現別人的石碑上都系著一根帶子,我覺得很奇怪,于是我就也買一根寫著“音容猶在”的紅帶系在石碑上,原來這是為寄托我們對親人的懷念。接著,媽媽燒起紙錢,口里還念念有詞,希望外婆過得好,并保佑我們全家幸福!最后,我們還磕頭,放鞭炮。
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那些離世親人對我的期盼!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6
今天是清明節,我真高興,因為我爺爺奶奶的墳在鄉下,這樣我就可以到鄉下去玩了,不過想到逝去的親人,我還是有點傷心。
我到姨兄家去玩,姨兄問我:“有一首詩跟今天有關,你能背出來嗎?”“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錯嘛!”
我和姨兄到外邊晃悠,碰到他的同學,便和他同學一起去掛“清”。說起來也真奇怪,他家的老墳在一個比較高聳的地方,到處長滿雜草,費好大的勁才走上去,草叢中有好幾個墳。正是這復雜的地方才使他們經常把清掛在別人家的墳上。
當回來的時候我看見不同墳上掛著用塑料、紙做成的各式各樣的“清”,我一直都不明白它的意思,現在才知道,那是對逝去親人的一種懷念。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7
春風陣陣,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領我去上墳,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走很遠的路。
記得小時候,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爸爸就領著我上墳去。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爸爸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到處玩,直到爸爸來找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隨著爸爸去上墳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清明要上墳呢?”于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爸爸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上墳,扶老攜幼的情形,看著、看著,爸爸又在叫我了,過了一會,我們回到了家。感覺很累。不過,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8
在春天里一年一次的清明節到了。因為是春天小草綠了、杏花開了,我和媽媽決定去“踏青”。
我和媽媽一起向生態園走去,到了生態園之后,春天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了我們,我們一邊漫步一邊欣賞著春意盎然的生態園。
這時一股杏花的花香迎面而來,它把我引到了杏花樹下,我抬頭一看,微風中恰巧一朵杏花飄落到了我鼻子上面,幾棵樹上開滿了花朵,樹下面的地上,有無數朵杏花,這里成了花的海洋,我把地上的杏花拾起拿在手上一揚,杏花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飛落下來。
一陣春風,又把我吹到了剛吐芽的低灌木叢中,那灌木叢被園丁修剪成各式各樣,有的像小寶塔、有的像長方體,千姿百態。
我又抬頭向遠處望去,天空中飛滿了形態各異的風箏,有的像降落傘;有的像蝴蝶;有的像鳳凰……。我當然不想落后了,急忙拿出我的老鷹風箏放了起來,老鷹風箏順利的飛上了蔚藍的天空,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我的風箏是飛的最高的,他們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和我的風箏。忽然風小了他們的風箏都掉了下來,我的風箏還在高空中飛翔,我愜意的享受著這驕傲的感覺。
這是我生來最快樂的一次踏青。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9
清明前夕,爸爸帶著我回老家掃墓。
一路上,透過車窗向外看去,哇!真是太美了,只見一大片油菜花像黃地毯一樣鋪在路邊,一陣陣微風輕輕吹過,送來了令人陶醉的花香。我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不一會兒,就進入到無限的遐想中,想著想著,就到了家門口。我們走了進去,當看到爺爺奶奶那高興的樣子,我也開心地笑了。聽爺爺說,我們就要去掃墓,我一聽,可高興了,簡單收拾一下,就出發了。
我們走了很多路,才到達目的地。爺爺走過去,先把墳墓上的草除盡,再就開始祭拜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爺爺和爸爸先拜,等他們拜完,才輪到我。我把三根香,分成三份,面對墓碑,念道:“一柱香愿太爺爺保佑我健康長壽,二柱香愿太爺爺保佑我學習進步,三柱香愿太爺爺保佑我全家幸福快樂。”說完才把香插在墳墓上。怎么樣,我的祭拜方式很特別吧!
時間過得真快呀!我又要回屯溪了,不過,我的心還在老家的山川田野里漫游嬉戲呢。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10
播音員:男:胡祖愷 女:王奕錚 撰稿人:王樹清
女:在春風的滋潤下,時間悄悄流逝。
男:不知不覺間,清明節已臨近。今天的星星之火紅領巾廣播就將為大家介紹與清明節有關的習俗和故事。
女: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男: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有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因此,在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這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女: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男:清明掃墓,是表達對祖先的懷念與尊重。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朝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朝以后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潔白的菊花,鵝黃的康乃馨,翠綠的柏枝„„一束束清香淡雅的鮮花,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深情。往日掃墓市民手中的香燭、紙錢、鞭炮,如今已經基本被花束、果籃等取代,鮮花、網絡祭奠先人已成為今時掃墓人的新選擇。
女: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的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男:據說,清明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女: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日食品。在山東,吃雞蛋和涼饅頭,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男: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女:天氣漸漸回暖,重慶又迎來了一年中最佳的賞花季節。大街小巷、漫山遍野盛開的鮮花,讓市民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在清明節這幾天里,大家肯定會同爸爸媽媽一起踏青游玩,主城哪些地方的春花最漂亮?哪些花種適合這個季節欣賞?下面我們將為大家提供一些賞花的好去處,希望能為你和家人朋友的游玩踏青,提帶來幫助。
男:桃花自古就是眾多文人騷客詠春的好題材,在詩詞歌賦的江山里,桃柳占據了春天的半壁河山,除了觀賞,桃花還有美容的功效,在中醫里,以桃花制成的桃花粥、桃花茶、桃花酒,聽著雅致,飲用后還可祛斑養顏。
女:古時候,每逢梨花盛開時節,人們最愛在花陰下歡聚,雅稱“洗妝”。而在現實生活中,從唐時盛行的梨花妝,到當代流行的梨花頭,占盡雅致、柔美、高潔、輕盈、無暇多重性格的梨花從來都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連。
男:重慶的桃花觀賞地有沙坪壩虎峰山和合川官渡鎮三地,目前這兩地的桃花都已開放,即將進入盛花期。沙坪壩虎峰山桃花節已開幕,主要耍事有賞花、登山、吃美食、跑馬;合川官渡桃花節即日開幕,市民前往可賞桃花、探古堡、露營沙灘、嘗農家菜。
女:而去永川黃瓜山賞花則可嘗萬人梨花宴、看萬畝梨花、認養自己的梨樹;巴南二圣梨花節的萬畝梨花也陸續開放,賞花之余可以嘗嘗農家菜、在山上的茶場參與春茶采摘。 男:清明節的習俗豐富有趣,賞花去處多而美麗。而關于清明節的傳說也十分的耐人尋味。下面我們就將為大家帶來一個關于清明節的小傳說。
女: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
男: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女: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男: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女:清明節為我們帶來一份蕭瑟與沉重,也為我們送來了春光與明媚。
男:在這個清明假期里,我們既要以坦誠而又嚴肅的神態去懷戀先祖,也要以輕松愉悅的心情去出門踏青。
女:今天的星星之火紅領巾廣播就到此結束了,希望同學們能快快樂樂的度過清明假期,拜拜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11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著我和弟弟回到了鄉下,來到了外公家里。屋后有密密麻麻的竹子,還有鉆出地面的筍芽兒,河邊有許多的野菜:有野芹菜、鴨腳板、野木耳、水蕨子……特別是院子門口有幾株引人注目的茶花樹和桃樹,茶花樹開滿了大紅的茶花,桃樹開滿了粉紅的桃花。我和哥哥好奇的數了一下,發現茶花有6片花瓣,128根花蕊,桃花有5片花瓣,51根花蕊。多數幾朵花,數量就不一樣。
到了下午,我和外公、舅舅、媽媽、哥哥、弟弟一起去茅園山給姥姥掃墓。到了姥姥的墓前,外公用山刀砍了一棵小樹,插在姥姥的墳墓上,把掛山錢掛在小樹上,然后點燃蠟燭、鞭炮,最后我們都在姥姥的.墓前拜了三下,就離開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媽媽:“清明節為什么要掃墓?”媽媽跟我說:“清明節給已故的親人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掃墓是紀念先祖、緬懷親人及行孝的具體表現。無論是活著的還是已經去世的,我們都應該尊重,愛戴,心中常懷感恩之心。”
聽了媽媽的話,我明白了清明節掃墓的意義。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12
甲:給你的天空劃一道絢麗的亮色
乙:給你的世界奏一曲動聽的歡歌
丙:伸出你的手
丁:伸出我的手
甲:伴隨著熟悉的音樂,我們的紅領巾廣播又如約而至了。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丙:我是主持人
丁:我是主持人。
甲:首先讓我進入校園新聞。為了鍛煉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開闊學生眼界,磨練學生的意志,感受自然,親近自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上周我校組織了學生開展野外春游活動。3月25日,四、五、六年級的學生來到寧波科學探索中心進行參觀學習。
乙:寧波科學探索中心坐落于寧波東部新城中央走廊,是全國首家以“探索”為主題的大型綜合性體驗互動式科普場館。展示內容以“人、探索”為核心,分別通過對自然環境探索和對人本探索兩條支線進行演繹,在注重科學知識普及的同時,激發人們對科學的探索欲望,傳播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
丙:學生們重要參觀的有二層的“海洋”、“和諧家園”、“宇宙”3個場館和三層的“人體與腦”、“科學的樂趣”、“人的技能”3個場館。這些場館不僅用圖片、信息、實物、模擬操作等形式讓學生感受科學的樂趣,更有許多真實的體驗。如“臺風體驗”、“加速度適應訓練”、“地鐵模擬駕駛”……學生們全身心投入到這一餐“科學盛宴”之中,不僅學到了科學知識,更對科學的無限未來充滿了渴求!
丁:3月26日上午9點,在校領導的精心組織和安排下,一、二、三年級200余名同學跟著帶班老師、隨車導游分班級有組織、有秩序地來到海洋世界,在講解員阿姨的帶領下同學們興致勃勃地游覽了海洋世界里的各個景點。水族館里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魚,叫不出名字,讓同學們大開眼界;海底隧道里,各種魚類從每個人頭上和身旁悠然游過,同學們也好像置身于一個神奇美麗的海底世界;精彩的人魚表演、海獅運動會,還有海洋劇場訓練員和海豹、海豚、白鯨精彩紛呈的演出,也引起了同學們一陣又一陣的歡呼聲和鼓掌聲。
甲:中午聚餐、游玩過程中,同學們還能時刻遵循一切行動以班級小組為單位的原則,互幫互助、共同分享,同時還能時刻注意到不亂扔垃圾,不破壞公物,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 此次春游活動組織得力,取得圓滿成功。同學們認識了許多奇形怪狀、五顏六色和體積龐大的海洋生物,令同學們大開眼界。同時也增強了同學們保護地球、保護動物、愛護家園的環保意識。
乙:再過幾天就到清明節了,今天的小雛鷹論壇的主題就是—— 《解說清明》。
丙: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丁:我國古代在清明節前還有一個與清明相連的重要節日——寒食節。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過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節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現代寒食節基本已經并入清明節,但是二者還是有不同之處。
甲:我們先給同學們講講寒食節的傳說吧。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xi)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逃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乙: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讓手下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手下人去了好多次,介子推就是不來領賞。
丙: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面,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就下令舉火燒山,誰知道一下子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沒有看見介子推走出綿山。
丁:眾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jian)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甲: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并在山上建立祠堂,還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乙: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燒焦的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并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丙:聽了剛才的故事,大家知道清明節的來歷了吧。
丁:過清明,是人們盤點過去、分享回憶、展望未來的時節。 清明節承載了人們一年的歲月中對亡靈、對親人的深深追憶、濃濃的思念和暖暖的懷念。過清明,使得人們的目光里會更多地映進已逝故人的身影和笑靨,面對天地相隔的親人亡靈,活著的人會加倍地珍重身體,珍惜健康,珍愛生命,從而盡情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大自然的一切恩賜。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小學生作文 篇13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節日,是祭拜祖先,悼念己逝去親人的一種活動。這一天,奶奶早早地就準備好了給太爺爺太奶奶和爺爺上墳用的東西,叔叔開著車,我們很快就到了山上。我們先去了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放上鮮花,又燒了些紙錢。然后又到了爺爺的墓前,他們的墓離的不遠,我們把爺爺最喜歡的煙酒拿出來,擺在爺爺的墓前,在給爺爺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轉眼間,爺爺已經去世四年了。爺爺是因病去世的,走的時候還很年輕,我隱約記得一些我小時候和爺爺一起玩的畫面,心里不由得多了幾分思念與傷感。
一天的掃墓就這樣結束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認識到了生命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