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通用13篇)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窗外,細雨霏霏,像一個個音符,跳躍在地面上。不像秋雨,有那么多的惆悵,那是一種飄渺的感覺,像是被陳釀的美酒灌醉了,像是在做一個甜甜的美夢……
清明,在人們記憶中一個最深的定義就是掃墓。但我卻覺得清明更多是應該細品那已經醞釀了很久的春的氣息。于是,我踏上了去尋春之路。
太陽終于禁不住誘惑,露出了一絲淡淡的陽光。一幅絕美的畫面躍然于眼前。柳,當然是春天最具代表性的,仿佛是被翡翠所渲染,嫩的叫人不忍心去摘,近看,一片片葉子打著細卷兒,在金紗一般的陽光下懶散的伸著懶腰。微風吹來,飄在了水里,連湖水都被她弄癢了,笑出了酒窩。
最有韻味的非櫻花莫屬。走近櫻花林,就像是進入了夢中的世界。遠看櫻花仿佛一個穿著婚紗的新娘,那蟬翼似的白紗裙與淡粉色的臉頰簡直無可挑剔,把春天的柔美展現的淋漓盡致。櫻花雖小,但卻香飄千里。地上,灑滿了那些敢于同早春的寒冷抗衡的勇士,像一層粉色地毯,默默地,不禁感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好美的花,好可貴的精神。那些嬌氣的,則在這最美好的時節里盡情的享受陽光的曼妙,雖然嬌小,卻顯得那樣可愛,毫無一絲妖媚,一如我見過的水晶。那些害羞的花兒,則只是從縫隙里偷偷看著外面的美景,即使是這樣,她們也很滿足。櫻花下,幾個天真的孩童走過,灑下了一串銀鈴般的笑聲。哦,櫻花也顯現出了那一份難有的童真……
一汪湖水,一棵垂柳,一片櫻花,構成了春天~
哦,春天在哪呢?畫中嗎?
不,在每個人的心里……
春天確實在每個人的心里,讓人留戀。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很久很久以前,媽媽跟我說過,一個人死后,就等于沒有了那顆善惡不分的靈魂,對啊,靈魂是作為一個人的必需品,在清明節,我不禁想起了一個個不珍惜生命的人,也可以說是不重視靈魂的人。
實力明星張國榮
那一個在舞臺上自信的人,那一個在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人,那一個家產有幾個億的人。那個人就是實力明星張國榮,他竟然毫不猶豫的從酒店樓上跳下來,誰,也不知道那個人在想什么,難道,他們在抱怨世界嗎?他是娛樂圈亮麗的風景線,他為何要選擇輕生,難道他不知道那些愛他的親人,那些愛他的粉絲有多擔心嗎?他這樣的不辭而別,給世界的只會是一個疑團,他這樣做,上天能容忍他嗎?今年清明節,她的家人又淚流滿面的去給他掃墓,他讓他的親人變的臉色蒼白,本來以他為榮,可是現在卻……
婺江輕生女子
想必我不用介紹了吧,英雄救婺江輕生女子的事件轟動了整個浙江,我想問問那個輕生女子,你為什么待生命如沙,你為什么就因為網友的一句話就讓一個好好的英雄犧牲,你再跳下去的那一刻,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個英雄會來救你,你輕生有人救了你,如果那個英雄不在的話,你是不是要死掉一了百了呢?像你這樣不重視生命,你有什么好處呢?你的生命是你媽媽給的,如果你再跳何之前想到了你的媽媽,你還會“不顧一切”的跳下去嗎?我想你不會。
清明節的天空陰沉沉的,我給太爺爺獻上鮮花,想著想著……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插柳: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后,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微微清風,吹來清明的悠悠寂寥,今年,要懷著怎樣的心,去祭掃。
幼時,爺爺對我:“烈士的心是炙熱的,感動這一代又一代的子孫。”
我問爺爺:“烈士是什么。”
爺爺說:“烈士是為我們開辟光明大道的人,是無畏的英雄。”
哦,烈士是英雄……我默念著。
直到我上了小學,去祭掃烈士墓時,是夏天,烈日炎炎么,可烈士會怎么面對呢?無畏么。可我明明是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也不想再走了。耳邊又回蕩起爺爺的話語:“當烈士倒下時,不會再站起來,因為不可能站起來,只要有能力站著,就不會倒下。這是烈士的信念!”我想,這是怎樣沉重,背負著信念的壓力。我硬挺著來到烈士碑前,耀眼的太陽照在烈士碑上,很莊嚴,很莊嚴的……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耳邊傳來的是教師鏗鏘有力的致辭,我的心也忽然間沉重了,是烈士的威懾力么?
不是的。是他們的那熾熱的心感染著我,多少年長眠在地下,他的信念感染著我,不屈的信念,寧死不屈的信念啊!于是我的心,在惆悵之中蕩漾了……
又是清明,我們循著歷代鴻山人的足跡走到了現在。
今年,我已升入了初中,再次去掃墓時,又是懷著別樣的心啊,帶來的是別樣的蒼茫,也少了些沉重。
我想起了我的小舅,那樸實善良的小舅,他一生沒做過壞事,我舍不得他,也離不開他。
可他偏偏就走了,走得那么干脆,走得那么坦然,我還有那么多的話沒對他講。
母親告訴我,不能在外婆面前哭,怕她傷心。我在角落里哭,但哭得越傷心,就越難忘記,或許我永遠都不能忘記。
今年,我打算追逐春天,拋開一切沉重的往事。
我要追逐烈士的腳步,學會無畏,學會堅強。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對它,不怕傷心,不怕沉淪,因為去面對,就不會退縮,就要學會勇敢,像烈士那樣無畏,今年,我要開開心心過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屬于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樣的我。
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屬于我的人生!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清明節是中國二千多年來民間祭祀的傳統節日。清明祭祀是一種生者對逝者的懷念與敬重。
清明懷故掃墓,在祭祀逝者時,感恩之情便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感念父母的生養之恩,表達自己對親人的誠敬之心等,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課,使靈魂深處的道德理性被喚醒。
風輕輕煙雨疏稀,情切切清淚幾許。每年清明時分,我都要攜妻回到故鄉,在父母的墳前祭奠。跪在父母雙親的墓前,擺放幾樣小菜,點燃一對蠟燭,敬上三炷佛香,獻上一束白花,焚一疊紙錢,灑幾盅美酒,感念父母的生養之恩;寄托父母的無限哀思;緬懷父母的音容笑貌。
紙錢悠悠化煙去,清香裊裊寄哀情。望著忽聚忽散的煙火,看著飄忽不定的燭光,父母雙親的身影,如同胡楊樹上飄落的花絮在眼前紛揚。紅燭淚,紙錢飛,一聲一句化香灰,墳前跪述思念情,寸草墓旁風雨吹。
每到清明時節,都是我思念泛濫的季節。想起那些塵封的往昔,點點滴滴,都像一股股清泉,滋潤著我的靈魂。
歲月如梭,彈指間父母雙親相繼去世已有二十多年了,思念如渴,牽掛流長。往事歷歷再現,一切又好似昨天。雙親的面容、身影,時常浮現在我眼前。
我閉上雙眼除了淚水,還仿佛看到了冥冥之外的另外一個世界。蒼蒼白發的父母,寂寂之中站在十字路口。還是當年常穿的布衣被風吹起,身影在風中瑟瑟發抖。也許他們正仰望蒼穹,渴望知道人世間的兒孫們是否在今天想起了他們,兒孫們是否一切安好。
佛說:感恩方知足,關愛則付出,舍得方無悔,珍惜則幸福。此時的幸福不等同于享受,也許前者更偏向于心靈的陶冶,與實用的功利無關。
清明,踏青祭掃,仿佛人世間的哀與樂都交織在這一天。緬懷追思的心緒,清新明快的心境匯聚在一起。這一天悲傷的成份并不很多,相反,節日的氣氛倒顯比較濃厚,因為掃墓是與天堂里父母的一次聚會。
先讓久違的父母品嘗幾樣家鄉可口的小菜,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向他們告知家族里的悲歡信息,嘮叨幾句自己的心思,祈禱父母保佑子孫幸福安康。如此一來,清明祭祀對親人的思念就變得更加真實了許多。
清明,除了祭奠賦予我們生養之恩的父母外,還應追憶些什么?在一片縈繞著惆悵與哀思中,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葉,寂寞輪回的自然規律,我的心情自然也就淡然了許多。
清明,故鄉墓園下著淚雨的天空,不再是晴空萬里,無數的亡靈等待著親人的到來,那些再長的鞭炮,再多的紙錢,或許只是心靈深處贖過的表現。人死了,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活著時的盡孝,哪怕只是喂一口飯,梳梳頭,與他們說說心里話,都可能像暖流一樣流過彼此的心田。
與其死后祭拜,不如生前孝敬。生前盡了孝,心中無遺憾。善待吧,善待一切應該善待的人。我不想看見或聽到陰陽相隔的悔恨,我討厭那種虛情假意的作態。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應該重視當下,珍惜親情,關愛家人,不要在將來面對他們的死亡離去時,再感到悲切和懊悔。
有位老者說過:“老小孩,老小孩,父母老了就是小孩,孝敬父母不如把父母當成子女。”我贊成這種觀點。想想不是嗎?中華民族的一代代傳承到了今天,父母給予子女的何其多,而子女回報父母的卻是何其少啊!有幾個父母不是時刻惦記著孩子的,又有多少孩子在時刻惦記著父母呢?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萬里兒不愁。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無聲的,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卻是有聲的、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牽腸掛肚;父母有病,子女問問看看,父母就已很知足了。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可不一定是父母的家。當今社會,人情世道都在變,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啊。
現時社會飛速發展,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都很大,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還是要少點交際,少點應酬,找點空閑,擠點時間,常回家看看。父母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的這種行為,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
我雖不信天堂之說,但心之深處,卻難免不自覺地往那些虛無飄渺的事上聯想,暗自祝福,愿天上也有一個人間,愿已故的父母都能安康快樂。
風飄飄紙灰飛揚,雨瀝瀝淚如泉涌。忽然間我發現自己老了許多,不知不覺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憊。驀然回首,墳前那棵胡楊樹已萌發出了無限生機,泛綠的枝條隨風搖曳著,仿佛在向我頻頻招手,替天堂里的父母收下了我的深深眷戀。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又是一個清明節,家家戶戶都出門去郊外祭祖;獻鮮花。或者是去掃墓。而我們一家子呢?去和鄰居家一起去郊游了。
坐了兩小時的車,終于到達目的地。爸爸把帳篷搭起來后,我們開始12點的午餐。媽媽找了一些火柴堆在一塊兒;爸爸則在那掃旁邊的垃圾。我無所事事,在一旁歡呼著:“野炊啦!野炊啦!”
爸爸開始點火了。他用了一根火柴在那戳了一下,那火就一瞬間冒出來了。嚇得我跑到后邊去。爸爸用剛買來的魚銬起來了,我也不例外,拿來一根長木棒,把魚串起來。把魚放在上面后,我就爬回“野炊房”靜靜地等待著烤魚的滋味。可等我跑出來一看,連魚都焦了,我問:“你們是不是故意把魚弄焦的?”再看看爸爸媽媽旁邊的一大堆魚串,我也是徹底“滅”了。
等到了中午,一束束陽光一絲絲、一縷縷地照進來,可是舒服!躺在“野炊房”里,溫和的陽光照進來,這時,你再吃口水果,那時的感受,是怎么樣用千言萬語地說不出來的。陣陣微風佛過,感受微風的輕柔,魅力;又曬著不大的陽光,吃著酸甜可口的葡萄。這日子,美呆了!
夜幕漸漸拉下,天空似乎換下一張臉,變得黝黑黝黑的。我趴在一塊大石頭上,仰望著那滿天繁星的天空,星星在和世界眨眼。瞧,那由七顆小星星組成的一把勺子,那就是北斗七星,我真想把它摘下來,嘗嘗世界上的美食。無數顆星星像個“星星布毯,”放在天空中會變成星空。望著那迷人的星空。我陶醉了,不知不覺進入了夢鄉。在夢中,有意想不到的夢。這一天,慢慢從我的腦海中過去了……
當我從夢中蘇醒,這已是個新的一天了。那一天,它再也不會出現,但它也不會讓我忘記那天。因為它是我生命中最特殊、最極為寶貴的一天!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著蒙蒙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眾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著小雨,準備去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著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著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后,我們又拿出紙錢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并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為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XX年4月6日,我在我的老家廣西河池長老做清明。
我和弟弟妹妹和大伯大叔等一行9人帶著:紙錢,銀杯子,紙手表等物品就去做清明了,據說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我們大概走了3千米,弟弟的一聲累了,使我們全部的人都覺得累了,于是我爸就提議全體休息30分鐘。~~30分鐘后,我們全體人又充滿了精神走著走著,我們就來到了第一個墳墓,只見爸爸他們手里拿了3根香,鞠了鞠躬,就插在墳墓的的前面,然后他們就叫我在墳墓的一周插上香,就擺出糯米飯和酒等了一下,他們就說死人吃完了,就這樣第一個墳墓就算做完了。后來,我們看到了幾間竹子做的房子,后來爸爸就說:“這就是不努力讀書的下場。”后來我們就走了,接下來做清明和錢面都是千篇一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就是我清明節的一天!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的前一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細雨,我和爸爸媽媽坐車到了烈士公園,打著傘走向烈士塔。路上我看見每個人手里都拿著一朵黃色的菊花,我拿著十塊錢也買了一束。
到了烈士塔,我看見了許多地方都寫了一句“革命英雄,永垂不朽!”這時,我眼前浮現出了許多個畫面,許多戰士們在閘北那兒,堅持與敵人抗戰,一名戰士犧牲了,另一名戰士又受傷了,但戰士們依然堅持著,不讓敵人進入村民居住的地方。我眼前又出現了臺兒莊一戰的場景,戰士們奮不顧身,沖向敵人,把敵人殺得片甲不留……旁邊的樹上掛滿了許多白色的小花,上面寫著“哀”字。烈士塔前,許多人把花放在了墻上,還鞠了三個躬,我也把花放在了旁邊,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深深地鞠了三個躬。烈士塔門前,一支武警隊伍正在光榮宣誓,然后把花圈放進烈士塔內。我站在門前,發現一位帶著金色勛章的老爺爺流著淚走出來,原來這位老爺爺是位戰士,想來這兒看看他的戰友們,“難道您的戰友都犧牲了?”老爺爺沒有回答我,就滿含著熱淚離開了。我從烈士塔門前擠了出來,發現來的人更多了,獻花的、鞠躬的絡繹不絕,就連植物們也彎下了腰。
很快,吃午飯的時間到了,我又向烈士塔鞠了三躬,然后離開了。
我們現在的生活可真美好,那都是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好好讀書,將來才能為祖國做貢獻,要不然戰士們就白白犧牲了!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0
春風陣陣,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領我去上墳,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走很遠的路。
記得小時候,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爸爸就領著我上墳去。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為爸爸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著我了,我便到處玩,直到爸爸來找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隨著爸爸去上墳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清明要上墳呢?”于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爸爸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上墳,扶老攜幼的情形,看著、看著,爸爸又在叫我了,過了一會,我們回到了家。感覺很累。不過,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1
夜里雨聲,閑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里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xx多年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里,“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系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于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干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后,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2
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中寫出清明節的特殊氣氛。雖說我已曾學過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但對于出身在歷代是的家庭的我關于好多清明節的習俗不是很了解。
我只知道每到清明的時候會有一種‘艾’的植物可以做艾餃吃,香香的,蠻好吃的,奶奶每年都會做給我吃。
今年清明節前幾天,我和奶奶聽說航塢山有“艾”采,我們順便去踏青又采“艾”。我看到山上有好多墳墓,又有好多人在墳前燒香、叩拜、燒紙錢、放鞭炮等。
我便奇怪地問奶奶:“奶奶,他們在干嘛?”
“這是他們信迷信的人在祭拜死去的親人,燒紙錢呀什么給他們”。奶奶告訴我說,“我們是從來不做這種事的,所以你就不懂了,其實人都已經死了,燒這些紙錢呀,貢這些祭物是無用的了,要活著的時候孝敬長輩。”
“哦,奶奶,那鄰居大奶奶他們說起的清明要去望墳,是不是也像他們一樣干這些呀!那我們也望墳嗎?”我好奇的又問奶奶。
“是的,大奶奶家每年都會這樣,我們如有親人死了,也會去望墳,但不一定要像他們一樣要在清明節的時候去,還弄些迷信的東西,如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我們隨時都可以去的,你爺爺他們兄弟也在商量等清明節過后要把你太太和你太公的墳搬到航塢山來呢!”
之后,奶奶還告訴我好多關于清明節的知識。讓我知道了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這天,我和奶奶采了好多“艾”回家做了芝麻艾餃吃。我真是收獲不淺,不但吃到了香香的艾餃,還知道了好多清明的風俗,并且知道了我們和別的人在清明節所做的不同之處。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3
天漸漸破曉,深藍色的天空還嵌著幾顆殘星,一彎余月仍然依依不舍的鉤在天上。風兒輕輕地吹著,葉兒輕輕地舞著。
遠處,灰蒙蒙的山,綠茵茵的樹。我欠起疲憊的身子,下床,為清明的高潮做著簡單的準備。用水捋過臉頰,好清涼啊!把一夜的勞累帶去,將一天的開懷帶來。大家陸續起床,村子漸漸熱鬧起來了,可是少了些喜悅,唉!因為這是去看望去了另一個世界的親人們的日子啊!
綠林中回蕩著家人空泛的歡笑聲,雖然是笑,可讓人心碎。我默然、快步的走著,不久,到了外祖母的墓前,心中又浮現了她慈祥的面容,我又久久的沉浸美麗在回憶里,無法自拔,哥哥喊我了,我才回過神來。
大家做著簡單,但又不可缺少的準備工作:拾柴火,把老人生前愛吃的點心供在墓前,除掉墳上的雜草,燒香、燒紙。我們常常到這兒來玩,對這兒再熟悉不過,可是現在,卻倍感陌生,也許是因為今天的節氣,也許是因為思念的折磨。
我和哥哥徜徉在陽光下,說著,笑著,可我深深的懂得,哥哥和我一樣,在心靈深處哭泣著,被曾經那些溫暖鮮艷過的畫面割著,刺著……
回憶像旋轉的木馬,在腦海里轉不停,好美好美,可,心就這樣美美的痛了。
哥哥突然問我,“想她嗎?”“還用問嗎?嗯……很想她,很想很想。你也一樣吧?”我抬頭,卻看見哥哥的臉上寫滿了無奈。“呵,是啊,我是明知故問了,但,心里就是這樣問的,也不知為什么。瑤瑤,‘思念是會呼吸的的痛’說得好對啊,這思念已經植根在我的心田,長得越來越茂盛,帶來好多好多痛啊……”“嗯嗯”說著,淚差點就流出來了,忍著,硬逼了回去,因為她說過“瑤瑤,要堅強啊!”
下山了,忍著悲傷,忍著不舍。
心情壞了好了,一念之間的事,但愛她永遠不變。
“昨天走著我們的路,今天留下我的孤獨,瑟瑟的風兒刮個不停,生命在嘆息,我的親人,你在哪里?早晨為你摘的鮮花,下午成為你的葬禮,一塊石板隔著兩重天,墻都成了窗,卻不見光。用手托起靈魂,輕輕撫去你的憂傷,把苦難留在地上,輕輕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