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清明節(jié)經典活動5個
清明節(jié)活動-踏青:
清明時逢陽春三月,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俗。據(jù)宋朝史籍記載:“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艷妝飾,金翠琛縭,接踵聯(lián)肩,翩翩游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人們帶著食物,來到郊野,投向大自然。宋代踏青之風盛行,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了宋代清明時節(jié)京都人民踏青遠足的熱鬧情景。
清明節(jié)活動-蕩秋千:
古代,清明節(jié)有蕩秋千的習俗。秋千,古字兩字均有“革”字旁,千字還帶走字,意思是揪著皮繩而遷移。早在遠古時代,人們?yōu)榱双@得高處的食物,在攀登中創(chuàng)造了蕩秋千的活動。最早稱之為“千秋”。傳說為春秋時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chuàng)。開始僅是一根繩子,雙手抓繩而蕩。后來,齊恒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至漢武帝時,宮中以“千秋”為祝壽之詞,取“千秋萬壽”之意,以后為避忌諱,將“千秋”兩字倒轉為“秋千”。以后逐漸演化成用兩根繩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時代,秋千成為專供婦女玩耍的游戲,以練習輕捷、矯健。打秋千時,人在空中蕩來蕩去,翩翩若飛,很有趣味。《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宮中至寒食節(jié),競豎秋千,令宮嬪輩笑以為宴樂,帝呼之為半仙之戲。”
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許多關于秋千的描述。唐詩人韋莊曾有《長安清明》詩云:“紫陌亂嘶紅叱拔,綠楊高映畫秋千。”清明春風拂柳之際,女郎三五成群蕩秋千于郊野樹下,確實充滿詩情畫意。蕩秋千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游戲,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詞中常有描述:“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點絳唇》)民間多愛在清明踏青時節(jié),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種臨時性的“竹筍秋千”,舞蕩嬉戲。因為清明節(jié)處處蕩秋千,也有人把它叫做“秋千節(jié)”。放風箏是清明前人們最愛玩的游戲。風箏,在我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jù)傳說,在春秋時期,有位公輸般,即神話中的“魯班”,會做木鳶,削竹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時期,梁正武帝在臺城被侯景叛軍圍困,大臣羊侃曾用風箏系上詔書,招來援軍救駕。風箏最初的作用只是軍事上傳遞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漸演變?yōu)橐环N娛樂玩具。
清明節(jié)活動-放風箏:
清明節(jié)活動-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于《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上也參加斗雞。如唐玄宗最喜斗雞。
清明節(jié)活動-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