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清明祭奠英烈作文(精選3篇)
傳承清明祭奠英烈作文 篇1
清明,一個寧靜的日子,空氣中仿佛彌漫著淡淡的憂傷……
朦朧的晨霧中,細細的雨正在下。雨水在清明時似乎散開了,化為一縷薄薄的水霧。盛開的花兒上頂著水珠,一滴一滴地落下來。青青的柳樹剛冒嫩芽,門前青石板上,有一個個小小的水洼。
朦朦朧朧間,可以看見一把油紙傘。傘是青色的。在水霧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雨,還在下著,不停。前方,一片白色的梨花。梨樹下,有一塊小小的石碑。油紙傘在此處停下了,靜靜地,只聽見輕輕的雨。歲月如梭,時光不會待人。人生死之間,僅一線之隔。朦朧的雨打在青色的油紙傘上。油紙傘下的人,臉上流過一行雨水。雨水模糊了雙眼,淡淡的憂愁,濃濃的思念。正如這清明的雨,朦朧間,似乎并不朦朧。淚水打濕了衣衫,雨水順著石碑流下。他伸出手,撫摸著上面的字。時光造就了生命,生命消失在時光里。粉紅的杏花,在雨中更顯美麗,模糊的一片粉紅,點點撒在山坡。不知多少人,現已沉睡黃土。更不知多少人,尚在生命之初。白茫茫的霧,細細落下的雨,一抹粉紅的杏花,一方小小的墳墓。清明是什么?究竟是什么?是那一縷霧,是那一絲雨,是那一方墳,更是那一點淡淡的憂愁。
清明,一個寧靜的日子?諝庵猩l著春的氣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淡淡清明淡淡雨,霧云之中朦朧。是非成敗轉頭空,一日終歸黃土。人生幾何?何必活得辛苦?生命無緣永久。
一年一度,“清明”又悄然向我們走來,這是世人與故人對接的日子,我想起了時下國人的殯葬文化。
傳承清明祭奠英烈作文 篇2
清明節,讓人們哀思死去的親人,或令人悲嘆,或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令人難忘的事跡。又一年清明節,我們該如何哀思呢?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我們應該去掃墓,攜帶祭品、紙錢等到墓地,將祭品供祭在親人墓前,焚燒紙錢,叩頭行禮祭拜,等等等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幾千年來,杜牧的這首詩似乎成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的唯一寫照。但是,我們家不以為然。早晨起床,全家一致通過,去烏魯木齊市文廟,參加“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
文廟的“春思。春頌”——清明祭頌詩會,形式不具一格,凡是在文廟燒香緬懷祖先的人,都可以上臺朗誦或表演。通過朗誦或表演,緬懷已逝的親人,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們一家三口到達文廟,清明祭頌詩會已經開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者正在神情并茂演說山東快板。他自創的快板《鬼子來了》,是為了哀思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爸爸。精彩的山東快板,博得了陣陣掌聲。原來啊,他就是原新疆曲藝協會會長、新疆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馬爺爺。接下來,是新疆詩詞協會會長,自創的《中華頌》,上部分緬懷了為建立新中國犧牲的革命前輩,下部分謳歌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的光輝成就,文采美極了!斗ㄖ迫松冯s志的一位年輕資深編輯,感人泣下地朗誦了自己創作的《我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祭奠“5。12”汶川大地震中死難的同胞和親人。原來,她的家鄉就在汶川,她的幾位親人就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遇難。今天,通過清明祭頌詩會,祭奠親人亡靈,并通過自己的長詩,告訴遇難的親人,她生活得很好,她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偷偷抹眼淚……受這種特殊氛圍的感染,我邀請了四位不相識的小朋友(年齡最小的才6歲),一起上臺表演了《弟子規》朗誦,告訴我們已經死去的親人,幼小的我們沒有忘記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傳承下來的忠孝禮儀!在清明時節,我們很想念你們!
清明祭頌詩會,用現代科學文化形式,替代了封建迷信焚燒行為,即進行了文化交流,又祭奠了已逝的親人,更是給我們兒童的一堂意義深遠的歷史教育課!
傳承清明祭奠英烈作文 篇3
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同時也是遠足踏青,親近大自然的節日。清明假期里的一天,春光明媚,媽媽帶我和堂哥去外面踏青。路邊的迎春花,玉蘭花,榆葉梅。五顏六色,競相開放,漂亮極了。
那邊還有成片的榆葉梅,有紅色的,有白色的,粉紅色的,煞是好看。堂哥摘了一朵粉紅色的榆葉梅,看上去很像縮小版的荷花,聞上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來踏青,賞花的人非常多,不時有人在花叢中拍照,用DV機錄像。春天來了,春天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