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氣的黑板報資料(精選3篇)
關于清明節氣的黑板報資料 篇1
每逢清明,父母都會起早,燒鍋做飯,蒸上幾碗魚肉,然后帶上我,去給地下的親人掃墓。爺爺的墳很近,就在村外,到墓前,父親會用上鐮刀,細細的將墳墓上的草除去,傳說那是親人的頭發,要輕輕“梳理”“剪去”,可馬虎不得。除完草,母親擺上魚肉,燒上幾柱香,放上幾串鞭炮,“啪啪”聲傳得很遠,似乎在提醒爺爺,兒孫來看你。給爺爺掃完墓,其它親人按照親疏,依秩序祭拜,不能有所遺漏,在農村的習俗,遺漏代表著不孝順,誰也不敢擔當這樣的罪名。到中午,我祭完回家時,青山中,已是白幡點點,在風中飄揚。
下午,做清明果是一樣盛事。母親拿出前幾日采摘來的的清明草,在水中煮熟煮透,和上米粉,加入以蘿卜為主,蝦仁、豬肉為輔的餡,捏成花狀,很是精致。每當此時,我也會卷起袖子,上陣捏果,雖然不成樣子,但蒸熟后吃起自己做的清明果,味道更覺鮮美。
這清明果啊,也算是為這哀傷的清明節,增添一點生氣。
關于清明節氣的黑板報資料 篇2
我的姥爺己經去世三個年頭了,每年的清明節我都要和媽媽一起為他燒上一炷香,來表達我們對他的思念,姥爺,你在哪里?你可聽到孫女心的呼喚?
姥爺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天天誠懇的在工作崗位上工作,姥爺很老實,對人真誠,和姥爺一起工作的姥爺奶奶們都非常喜歡他。
今天,又是一年清明節,天上下著細雨,我們買好了香,蠟,紙。準備給姥爺燒,我把一疊一疊的香紙放進火堆里,讓紙燃燒著,我仿佛看到了姥爺,背著書包,接我回家的樣子,他的腳一拐一拐的,一步一個腳印地走著,卻永遠也走不出我們家人對他的想念……
姥爺,你在天堂還好嗎?快來領錢吧,拿這些錢去買好吃的,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吧!
姥爺,我想你了!
關于清明節氣的黑板報資料 篇3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東海之濱—寧波。每當清明節時,家鄉的空氣里到處彌漫著春天的氣息,這一天我們要祭掃去世的親人,還要制作一種清明節的特殊食品—青團。“清明時節雨紛紛”,在春雨的澆灌下,田野里的小草開始變得郁郁蔥蔥。人們在踏青或掃墓時常常去采摘一種叫“艾草”的植物,來制作青團。
今年清明節,外婆教我學做青團。我們先把采來的艾草煮熟,把它和糯米粉攪拌在一起,直到雪白的糯米粉揉成一個碧綠碧綠的大粉團。然后,學外婆那樣,從中取出一小團捏成小酒杯的樣子,放進芝麻餡或豆沙餡,再把它搓圓,青團就制作完成了。最后把一個個青團裝進蒸鍋里蒸一蒸。
過十幾分鐘后,香噴噴的青團就可以出鍋了,打開鍋蓋,一個個青團油光發亮猶如一顆顆翡翠。一陣艾草清香迎面撲來,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里面的芝麻餡就會流出來,讓我回味無窮......
嚼著香甜、糯滑的青團,聽著滴答滴答的雨聲,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艾草味,一股清香使我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