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傳統習俗作文(通用3篇)
家鄉的清明節傳統習俗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快到了。早晨我一起床,就看見柳樹綠了,綠綠的小葉子一對一對的掛在細長的柳條上,就像一部部梯子似的。我在往下面一看小花都開了,有紅的、黃的、粉的,漂亮極了,路上的車多了,我問爸爸媽媽他們去干什么呀?媽媽說:“他們去掃墓了。”我在想我應該紀念誰呢?老師說:“雷鋒叔叔是個大好人,我就在心中為他獻束花吧。”
爸爸曾講過很多雷鋒叔叔的事跡,其中最難忘的事是雷鋒叔叔幫助迷路的阿姨和小孩子回家。雷鋒叔叔是個多么好的人呀。我一定向雷鋒叔叔學習做一個熱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以后我坐公交車,我一定給老人讓座,幫助小朋友掃地、講題,幫助老師提東西,總之盡我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在清明節到來的時候,我要在心中為雷鋒叔叔獻上一束潔白的菊花。來表達我對雷鋒叔叔深深的熱愛與懷念。
家鄉的清明節傳統習俗作文 篇2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常去郊外踏青、掃墓。祭拜祖先。
每到這一天,姐姐、哥哥和我跟著爸爸一起回到老家,然后隨著大人們去掃墓。大人們挑著祭品,我們小孩則邊走邊玩,一路上鳥語花香,笑語盈盈。突然,我們眼前一亮:前方有幾顆楊梅!我們連忙跑過去,一看,許多楊梅都已經成熟了!我們爭先恐后地跑去摘楊梅吃,大人們則在一旁休息。吃飽后,我們覺得很開心 你也可以投稿 ,走路也更加輕快了。
最好玩的是掃完墓后吃飯時,大人們找來一些樹枝做成筷子,用來夾糯米飯吃。另外,用來祭拜祖先的雞蛋、糖果、餅干之類的,也都成為我們小孩的囊中之物。
清明節是我們祭拜祖先的節日。在懷念祖先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大自然、擁抱大自然,所以我喜歡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傳統習俗作文 篇3
又到清明節,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不僅是一個極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俗演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作“清明節”。民間自古有著掃墓、插柳、踏青、放風箏等豐富的紀念和娛樂活動,更使清明充滿了誘人的色彩。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清明間掃墓祭祖的風俗,大概始于唐朝,杜牧的《清明》詩中“路上行人欲斷魂”,寫出了人們紛紛懷著悼念先人,追憶先人,去拜掃墳墓的這一風俗。歷代相沿十分盛行,一直相連到現在。如今,我們不僅掃自己祖先的墓,而且還要掃烈士的墓,緬懷革命先烈,牢記烈士為祖國付出的生命代價,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美好的今天。
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有“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清明時節,楊柳依依,桃花李花,競相開放。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人們從蕭瑟的冬天過來,春天的景象給人以生命的感悟,以美的享受。因此,清明歷來是郊游、踏青的季節。我們最喜歡春游。春游時,我們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在郊外的清山綠水中,開展多種多樣的娛樂活動,有的放風箏,有的斗雞,有的踢足球,有的蕩秋千。
清明在北方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在江南則楊柳綻開,桃李芬芳。農民們開始忙碌起來。江南有民諺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時節,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人們在無限的春耕勞作,清明前后種的樹成活率很高。清明在江南也是開始播種的季節。農諺又云“谷雨清明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同時也盡情地享受著明媚的春光。總之,清明是大地復蘇、萬物萌生的季節,也是農業上播種耕耘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