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參加烈士陵園觀后感(通用3篇)
清明節參加烈士陵園觀后感 篇1
又到了4月4日清明節,又到了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一家來到了“烈士陵園”祭拜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戰士們有的為了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仆后繼,英勇作戰;也有的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烈士們,是你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你們是多么的偉大,在傲慢囂張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面前毫不畏懼,不怕犧牲,勇往直前。而又是你們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時刻,拋開家庭,拋開個人,拋開一切,將寶貴的生命無私地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啊,先烈們,你們這樣無私奉獻,這樣英勇作戰,這樣報答祖國,這樣義無反顧,怎能不令人崇高和敬呢?
我們美好的今天,不都是用那些烈士英勇的生命換來的嗎?現在我們的交通發達了,生活條件好了,每個人都絕對可以吃飽喝足。可是,想想以前的人民生活有多么的苦吧,每個人都穿得破破爛爛,有個小房子住已經很不錯了,吃了上頓就不知道下頓在哪里。那些勇敢的烈士們,就是為了徹底拆除舊世界建立新社會而英勇犧牲的。雖然在戰場上,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倒下了,但你們為此建立了好榜樣,馬上又有幾千幾萬個“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了起來。
所以,同學們,我們可以生活在這個嶄新的世紀里,已經算是很幸運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以及學習環境都非常的優越,我們要以那些烈士們為榜樣,報效祖國,共同努力創建更加美好的未來!
清明節參加烈士陵園觀后感 篇2
4月4日至6日,荊門二醫全體黨員分批到麻城烈士陵園參觀學習,緬懷革命先烈,傳承愛國主義精神。
據介紹,麻城烈士陵園建于1987年,主要建筑有黃麻起義烈紀念碑、革命紀念館和麻城博物館。革命紀念館內收錄了76位烈士、44位將軍、86位英模的事跡,以寄托老區人民對革命先驅的懷念和景仰。在麻城博物館內陳列著數百件革命文物和上千幅革命歷史照片。黃麻起義吹響了鄂豫皖地區武裝起義的號角,英雄兒女譜寫了中國革命的光輝篇章,麻城先后輸送了7萬余名優秀兒女參加革命,走出了王樹聲、許世友、陳再道等44位共和國將軍,為全黨、全軍的發展壯大,為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
走進陵園,突現在眼前的是那高聳的黃麻起義烈士紀念碑,為了緬懷革命先烈,前往悼念先烈的黨員干部在紀念碑前鞠躬致敬,并重溫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使黨員們受到了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再往里走,就是革命烈士紀念堂,園內松柏青翠欲滴,蒼勁挺拔,百花盛開,綠草如茵。其中,王樹聲大將的墓地就坐落在鮮花綠草叢中,全體黨員還瞻仰了王樹聲大將陵墓。王樹聲大將早年投身革命,是麻城縣農*動的領袖。他參與領導了黃麻起義,是鄂豫皖、川陜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的創始人之一。
隨后,大家參觀了麻城革命紀念館和王樹聲紀念館等場館。在參觀過程中,從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到一張張感人的歷史圖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大家有如回到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當年波瀾壯闊的革命場景。眾多的革命遺址、遺跡,又像是一本本生動的歷史課本,教育每一位黨員時刻不忘革命歷史,不辱歷史使命。看著英雄烈士們那一個個光輝而肅穆的形象,大家心潮澎湃,正是各位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出了我們今天如花般美好的生活!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的卓越功勛,倍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以他們的英雄事跡作為激勵我們工作的動力。我們要學習“黃麻起義”精神,我們要繼承革命先輩遺志,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要時刻不忘黨的宗旨,時刻不忘黨的先鋒隊性質,永遠堅定黨的信念,在生活上和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參觀學習,全體黨員受到深刻的革命傳統主義教育,表示要銘記中國共產黨光榮歷史,珍惜和平幸福時光,要傳承愛國精神,爭當時代先鋒,努力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再立新功。
清明節參加烈士陵園觀后感 篇3
清明節是4月5日。這天,全家吃了午飯,奶奶準備好了要用的東西。我一看,準備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銀行的錢和金銀財寶,連衣服、褲子、襪子、鞋子都考慮到了。我就和爸爸媽媽、奶奶乘上了舅舅的車出發了。在車上,奶奶告訴我:“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奶奶便向我說起了寒食節的故事。
我們來到了一座山上,那里樹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爾也能聽見幾聲清脆的鳥鳴聲,因為今天早上剛剛下過毛毛細雨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變得有點泥濘了。
我們找到了太公的墓,我便開始幫起忙來了。奶奶把準備好的清明果擺在了墓前,敬上了酒,點上蠟燭。清明果形似餃子,外皮用鼠鞠草做成,鼠鞠草即清明草。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節。綿軟的淡粉團在手里捏揉,隱隱有清香氣。
接著,就讓爸爸媽媽把清明紙遞給奶奶,奶奶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這家人已經來過了。”放好了以后,奶奶拿出12支香,奶奶點燃了香,只見往上一沖,火就滅了。奶奶把12支香分別發給我們4個人每人3支,便讓大家拜起來。當時,我在心中默默地說道:“太公,今天我們來看你,給你帶來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保佑我們啊!我希望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興隆,讓家里的孩子都學習優秀,特別是今年就要去美國的表哥,讓他在美國順順利利的完成學業。你能答應我嗎,太公?我相信你一定會答應我的。給你的東西你盡管用吧!”說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邊,讓我去敬一次酒,還囑咐爸爸把帶來的鞭炮放起來,爸爸很聽了奶奶的話,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來。放完了鞭炮,媽媽又敬起了酒來。除了爸爸,我們就燒起了帶來的東西,燒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說道:“東西太多了,拿個帶子給他們裝一下吧!”說罷,便把手中的帶子丟進了火堆中。干完了,奶奶把一個托盤拿了回來,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兒。快要走了,我對太公說:“太公,再見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你的。”
說完,我們就離開了太公的墓,在回去的路上,我還在想著太公。“太公,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