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精選26篇)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種食物,據說是用來祭奠先人的。今天,我們做了清明果。
第一步找艾草。我和媽媽來到菜地,遠遠望去一片碧綠,什么是蔬菜什么是野草什么是艾草都分不清了。我不禁犯了苦惱,撓了撓后腦勺。媽媽見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說:“要辨認艾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艾草葉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還有就是它特別的香味。”我聽了,豁然開朗,馬上找了起來。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找到了,艾草真的有兩面顏色明顯不同:一面是深綠色,一面是淡綠色。我摘下艾草聞了聞,真的有一股味道!可我又犯迷糊了,難道是要把艾草連根拔起嗎?媽媽笑了笑說:“做清明果只能摘艾草的葉子來做,下面部分不能做的。”說著,摘了起來。我也立刻手忙腳亂亂摘了起來。
摘了滿滿的艾草葉子就可以做清明果了。先將艾草葉子洗干凈;接著把艾草葉子煮一下,剁碎了放進碗里;然后準備糖水、糯米粉。下一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把艾草葉子、糖水、糯米粉和起來。媽媽將糯米粉倒在桌子上,加入糖水,艾草葉子,一起揉了起來,必須讓艾草葉子融合在糯米粉中。我見了也躍躍欲試,洗了一下手,挽起袖子揉了起來。只見媽媽把面團翻來覆去,一會將面團對折再揉起來;一會像搓衣服似的,往前一推又返回來;一會將面團扔在空中再落下來揉起來。面團像一個聽話的孩子一樣,讓媽媽捏捏臉,拍拍頭。
下面就是搓清明團子了。先把面團搟成長條,再從一頭揪下一些,開始搓起來。看媽媽得心應手,運轉自如,看起來很好玩,我也做了起來。我揪下一團放在手心,兩手合閉,只將清明團子放在放在中間搓了起來,沒想到這可惡的團子碎了,怎么也合不攏了,我越看越著急,索性不干了。后來,還是媽媽幫忙“破鏡重圓”的呢!
下面就是蒸清明果了,媽媽把清明團子一個個秩序井然地放進蒸籠里蒸了起來。在蒸的時候,不斷有一股艾草的清香撲鼻而來,引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等星星,等月亮,終于把蒸好的清明團子等來了。蒸好后的清明果看上去像一顆顆翡翠一樣,讓人忍不住吃掉它,更像是一件精美的玉器。清明團子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讓人恨不得全吃完。這時,一只手伸向清明團子,我定睛一看,原來是弟弟,看來他也被清明團子的香味引了過來。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2
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春游。這次我們要到西施故里去春游,還要去做清明果呢!我開心的一蹦三尺高。
一走進西施故里大門,就可以聞到春天的氣息,清新的空氣。大樹抽出了新的枝葉,小草探出了腦袋,各種各樣的野花也開了,到處都有翠綠。
我們來到做清明果的地方。看到桌子上擺了兩碗餡,一碗是甜的,一碗是咸的。甜的是用豆沙和白糖做成的,乍一看還像是一碗泥巴呢。咸的是用豆腐丁,咸菜,肉丁和蔥丁做成的。做清明果的糯米一拿上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來做。青糯米是用艾草,糯米粉和水做成的。我先輕輕的把雞蛋大小的糯米團揉成一個圓,然后把它壓成一個小餅,再用手指一邊轉一邊捏。漸漸的小餅變成了一只碧綠色的玉碗,包進去的餡好像就是一顆顆珍珠。最后,我把碗合一攏,用大拇指捏上卷邊。鼓鼓的清明果仿佛像大將軍的大肚子。我們就拿給廚師去煮了。
看著煮熟的清明果,它閃亮閃亮的,像綠寶石一樣,看得我直咽口水。伸手拿起一個就往嘴里塞,吃的滿臉都是油。
春游真開心,清明果真好吃!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3
4月4日 晴 星期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呀!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床了,看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妹妹都起床了,爺爺從菜市場買來了魚、雞和排骨,奶奶正在準備東西去掃墓,我和媽媽去買春條。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們早早的吃完早飯,準備去掃墓。我們提著東西走在馬路上,我看見路上的車子來來往往,路上的行人也來來往往。
我們匆匆忙忙地往山上走,終于來到了太婆墳前,爸爸和爺爺清理水溝,奶奶在拔草,我和妹妹在插春條,奶奶拔完草后,從袋子里面拿出蠟燭和香,點燃以后,然后再作揖。接著放鞭炮。我們告別了太婆,又來到了太公這邊。
太公這邊很干凈,我和妹妹直接插春條,奶奶點燃蠟燭,上好香,接著作揖,我作揖時在心里默默地許了一個愿望:愿太公保佑我語文打80分以上,數學打90分以上。接著放鞭炮。我們告別了太公。
我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邊走邊想:有了太公的保佑,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我一定會在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4
4月4日 晴 星期三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坐720到戶縣去玩。看見路邊種著許多我不認識的植物,我有麥子、蔥、菠菜、油菜、菜花等不認識的植物,我和媽媽虛心向爸爸學習,終于了解了這些植物的名稱和樣子。
我們路上還講了關于清明節的詩歌。以后一定要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5
4月5日 晴 星期四
今天是清明節假期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開著車去增城的正果鎮墓園去掃墓。
我們沿著廣河高速公園一直向目的地開去,剛出發不久,就遇上大暴雨。這場雨下得好大好大呀!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情景。前面的車幾乎已經消失在大雨之中,只能隱隱約約地看到危險信號燈在不停的閃爍著,提配后面的車輛不要跟得太近,以免發生追尾事故。
路上的時間大約花了一個半小時,我們約于到達了墓園。由于雨太大了,大家都只能一手撐著傘,另一只手去擺放祭品。今天的雨實在是太大了,完成拜祭儀式后,大家全身都濕透了。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6
春,就這樣悄悄然的來了!
今年的清明,不像古人說的哀思細雨,而是春光燦爛、艷陽高照。我徜徉在鄉間的田野上,靜靜的傾聽著鳥兒的鳴叫。岸邊楊柳依依,柔嫩的柳條在春風的愛撫下,搖曳生姿,就好像舞蹈家柔軟的身軀。不禁讓我吟誦:“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同時贊嘆古人的才華橫溢和恰如其分的比喻。如果可以,我真想穿越到唐朝,請教詩人賀知章先生,是否今昔的昆山之美勝于他當時的唐朝盛況。
遠處,不時飄來陣陣清香。一眼望去,滿眼的金黃,盡收眼底,無數朵油菜花在綠葉的襯托下,翩翩起舞,好似黃碟在叢中吮吸著香甜的花粉。
隨著熙攘的人流,一路觀賞著美景,不知不覺中竟來到了花卉世博園。從百花齊放的“大門”走去,各種各樣的花朵吐芳爭艷,似乎想在游客面前展示自己的美貌。
這兒的花數不勝數,如嬌艷的紅掌,素潔的白掌,秀美的蝴蝶蘭及一些形態各異的珍惜盆栽…我仿佛以置身于一片花海中。這里還有許多我從未見過,叫不出名字的花木,看了介紹以后,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
望著落日的余暉,清明的身影在親近大自然中漸漸離去。走近的卻是感恩那些為我們創造幸福、和平生活的先輩、烈士的思緒縈繞在我的心中。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7
4月4日 晴 星期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清明節這天,老天并沒有如詩中所寫,而是陽光燦爛,晴空萬里。
一大早,我們全家人帶著祭品,開上車去郊外上墳。野草沐浴著春風變綠了,樹梢發芽了,柳色青青,春意盎然。到了郊外的墓地,大人們準備祭祖,先把美食獻上,再圍在墳頭焚燒紙錢,最后大家恭恭敬敬給先人磕頭,送去我們的思念。之后,我們又玩了一會兒,到了中午就回家了。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牢記先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認真做好應該做的每一件事,不辜負大家對我們的期望。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8
4月4日 晴 星期一
今天是清明節,按照習俗,我們應該為逝去的親人掃墓,在一路的公交車上,并不像以前那樣熱熱鬧鬧的了,有的人默默不語,一直看著窗外的風景;有的人看著手機;還有的人甚至在一旁悄悄地流淚。
墳墓在一座風景秀麗的山上,這天,漫山遍野都是來掃墓的人,山上熱鬧極了。我們一家人把貢品都拿了出來,擺在墳上,還燒了許多紙錢,墳上都是灰煙,嗆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對著碑說:“祖先保佑呀!讓我考的高分吧!別再是中等成績了啊!”奶奶樂呵呵地笑了,也拿起幾根香,燒了又燒,口中還念念有詞,還不停地燒紙錢,我猜想,現在的日子,死去的親人肯定是享受不了得了,奶奶可能就是想要他們能在天堂多點錢來用個痛快吧!我磕了幾個頭,說了幾句安慰的話,便隨長輩一起去踏青了。
在公園里,百花齊放,郁金香十分惹我喜愛,美麗的景色更是消除了人們的想念和傷心。清明節一直說明著中國人有恩不忘,表達了對先人的懷念和家人團聚踏青的機會。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9
今天,4月5日是清明節,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坐火車去潛江給我爺爺上墳,等到了那,爸爸媽媽和我分別給爺爺磕了三個頭,然后,爸爸把紙錢放在地上,準備給爺爺燒紙錢,爸爸把火點燃后,我們就開始燒了,我們把紙錢一張張地放到火里燒,想起爺爺在世時對我的好,我忍不住落淚了。
爸爸點了幾根香插在墓前,我問:“爸爸,你為什么要把香插在墓前?”爸爸說:“因為壞人要偷爺爺的錢,所以點幾根香,壞人就進不去,就偷不到爺爺的錢,”最后,爸爸拿出鞭炮,把鞭炮點燃后,我們就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家去了。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0
4月4日 晴 星期一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等人一起坐船去飛來峽掃墓。
游船行走在江中時霧很大,看到的山如同看到了仙境。哪時還下著毛毛細雨呢!我們來到了岸邊下了船,大家一起爬山了,我很快到了山上,往前一看,北江河兩岸山清水秀,非常的美麗。后來我們一起紀念先人了。
回家的路上,媽媽教了我一首詩叫《清明》我給大家念一遍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真是過得特別有意義呀!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1
今天是清明節,按照規矩應該去祭祖。
可是我為什么要去祭祖必須在清明呢?我帶著這個去問他,他不知道我又是查。原來是這樣:
“在春秋時期時,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就逃到了國外,逃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沒有力氣站起來時,隨行的大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就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有一個隨行大臣介子推走到沒有人的地方,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皇帝,也就是晉文公。上位后晉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逃亡的功臣,就是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感到不公平,就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討厭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便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原來清明節祭祖是因為以前的君王在清明節前后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就成了現在的清明節。”
所以,每個節日背后都不知道經歷多少的變化,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來之不易的生活。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2
4月4日 晴 星期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轉眼又到清明節了。”
今天上午姥姥教我折元寶。只見姥姥拿出1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金箔紙,不一會兒就折出一個金燦燦的元寶。我也跟著姥姥的步驟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折。不知不覺我倆的面前就擺滿了元寶,好像一只只金色的小船正準備去遠航呢!姥姥告訴我:“這些是為家中去世的親人準備的。”希望這些小船能把我們的心意帶給他們。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3
清明節,爸爸媽媽和我還有安安,還有安安的爸爸媽媽一起,去楠溪江踏青。
我們先去吃了午飯,是楠溪江特有的溪魚,70元一份,媽媽和阿姨說真貴,不過還是很美味的。還有蔬菜蛋餅和炒粉干都很好吃。吃完在路邊,看到很多玩具,阿姨讓安安選了一個漁網,媽媽讓我選一個,我選了水槍。
然后我們就去了楠溪江邊玩水,我打水槍把魚趕到一塊,安安用網兜水和魚。
累了,我就和安安躺在樹下的網里,好舒服,我都快睡著了。
然后,我們去永嘉書院附近的樹林里,我和安安去了離爸爸不遠處的小橋邊,開戰,我的武器是劍,安安的武器是金箍棒,我們大戰了100回合,媽媽說我們們兩個像女俠,還給我們拍了照片。
后來安安就去兜樹葉了,結果她的魚網漏了個洞。后來,我們來到獅子巖,玩水,吃麥餅,媽媽很想買本地蛋,但是沒有找到。就和爸爸一起下軍旗。我和安安去走石橋,安安不小心掉進了水里,哈哈,鞋子濕了。
原本要去撈螺絲的,因為天太黑了,所以就回家了。真累呀,路上安安睡著了,我也很想睡,但是還是堅持到家才睡,雖然累但是好玩無比。我和媽媽說下次還要和安安一起去玩。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4
4月4日 晴 星期四
今天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下鄉祭祖。
首先爸爸拿鐵鍬給祖墳頂上填滿一圈新土,然后用打火機把紙錢和“金元寶”點燃,據爺爺說燒過的紙錢和“金元寶”會供給已故的祖先使用,祖先就會保佑小朋友健康成長。我一邊燒紙錢和“金元寶”,一邊在心中祈禱自己健康成長,學習進步!爸爸告訴我說清明節是祭拜祖先,悼念已逝親人的一種習俗,爸爸邊說著,紙錢也慢慢地燒完了,我們就輪流著給祖先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點燃了鞭炮和煙花。在一片鞭炮聲中,我知道了祭祖是我們表達對祖先的一種懷念和哀思。
這一天令我很難忘!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5
4月4日 晴 星期一
今天是清明節,是中國傳統掃墓節日,爸爸開車帶奶奶、媽媽、我、哥哥一起回仙游老家。我的老家在仙游縣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們經過了1個小時的環山公路終于到達目的地——我夢中熟悉的家鄉。
一下車,我們就聞到一股清新的鄉村氣息,四周青山環繞,整個鄉村顯得那樣祥和。我們步行幾分鐘就看見一座泥巴蓋得老房子,這是爺爺、奶奶、爸爸以前住過的地方,現在只有曾奶奶、曾爺爺住在那里。一進門就看見曾爺爺和曾奶奶,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看見我們到來,那爬滿皺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問候完曾爺爺和曾奶奶,我們要去掃爺爺的墓了,我們爬上了屋后的山坡。春光明媚,陽光燦爛,小路兩旁都開始熱鬧了。有嫩綠的小草展露著小腦袋,忙碌的螞蟻在春運,春筍也悄悄地探出了小腦袋,山間的小路上真有趣,一會兒小雞、小鴨和我們嬉戲,一會兒小羊、小狗與我們賽跑。遠處綠油油的麥田和金燦燦的油菜花為家鄉的春天添加了亮麗的色彩。不一會功夫,我們來到了爺爺墓前,爸爸帶著媽媽和我認認真真地向爺爺的墓碑行三鞠躬。我多么希望爺爺還活在我們身邊,和我們一起享受這美好的生活。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6
今天,由于沒時間回老家,我就和媽媽一起去看了荊州的墓地。
一到墓地,我就聽到放鞭炮的聲音。聽說掃墓的過程是這樣的;一、燒香,二、拜祭,三、把紙做的花繞在墓碑上,四、放鞭炮。
我發現了四種墓,一種矮矮的,銀色。另一種高高的,黑色。還有一種更高,也是黑色。最后一種又高又粗,任是黑色。
有的墓碑上有照片,刻的字、鮮花和燒完了的香四種東西。有的墓碑上面只有照片和刻的字,可能他們的家人一時半會趕不回來吧。有的是空墓,也許它還沒有主人呢!!!
明年,我一定要去看望我去世的家人!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7
4月4日 晴 星期四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萬里無云,陽光燦爛,真適合一家大小去掃墓。
一大早,我們全家就開車去花都金鐘墓園。在路上,隨著長長的車龍,我們經過花都市區,在紅棉大道兩旁,種滿了木棉花,朵朵爭奇斗艷,美麗極了。
大約行駛了四十分鐘路程就來到金鐘墓園。一進墓園,就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把我嚇了一跳。來到墓碑前,我們先清理好雜草,四周打掃干凈。我用紅色油漆把墓碑上的字仔細涂了一遍,然后開始拜祭。那濃濃的香味,把我熏得流眼淚,流鼻涕,不停打噴嚏,狼狽不堪。我站在墓碑前,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心里默默念著:“謝謝您,各位先人,給我們創造了今天美好的世界,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以報你們在天之靈。”
拜祭結束后,我們緩緩離開了花都,返回廣州。今天我學會了感恩。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8
早上起來,天陰沉沉的,媽媽說:“今天是清明節,要去給太爺爺上墳。”
我們一家三口帶著鞭炮和鮮花還有紙錢一起去了。
來到那里,一望無際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還隨風飄來淡淡的花香,路兩邊的柳樹搖搖擺擺的,好像在給我們打招呼。爸爸開始放鞭炮,媽媽把花插上,然后我們給太爺爺磕了三個頭。
在即將離開的時候,天下起了雨,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老天爺好像懂得人們的心,也哭了起來,那油菜花和路邊的柳樹也低著頭。清明,真讓人傷心!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19
一到清明節我便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又叫寒食節,是古人踏青,祭奠已經逝去的親人的日子,這個時節,春天已經悄悄來到了,很適合全家人一起出去采風,感受春天,捕捉春天的氣息,今年的清明小假期我們家商量好了一起出去游玩,感受春日的溫暖。
4月3日,我早早就起床了,因為我們和弟弟一家去“花水灣磁療溫泉度假村”游玩。開車一小時到了目的地。
當天上午,我們來到度假村附近的七彩蝶園參觀。我們看了好多好多蝴蝶,還去了蝴蝶世界,又聽到了一個叫“蝴蝶總理”的故事。
下午,我們在賓館休息、活動。
晚飯后,我們去康體中心玩了,我們玩了沙壺球、臺球、籃球,沙壺球我幫藍隊,弟弟幫紅隊,最后我們藍隊贏了。我和弟弟是用手玩臺球,可是弟弟手被夾了,幸好沒有流血。我和爸爸比投籃,我贏了。玩完這些我就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飯,我們就去泡溫泉了,我還去了“石火房”,我和弟弟用水澆石火,熱煙直往上冒,我又泡了會兒溫泉就回去吃飯了。
午飯前我們玩了會兒三個字游戲,玩完之后說聲再見就各自回家了,我玩得非常開心!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20
清明節一大早,我們全家開車去陜南后柳古鎮游玩。古鎮在安康市石泉縣,是一座有幾百年歷史的古鎮。一路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期盼著早點能到達古鎮。坐在車上,我看到了披著綠色上衣的青山,有一片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有星星點點的小白花。我們的車在山和水之間行駛,車窗外的漢江上,像一片片葉子一樣的小船在江上穿梭,江兩岸的樹林里傳來非常好聽的鳥鳴聲,這里的風景美麗極了!中午的時候,我們到達了古鎮。
到古鎮后,我們來到一家農家樂吃了美味的漢江烤魚,吃完魚后,我們還游覽了古鎮的老街。第二天早晨,我醒來時,覺得很吵。原來是公雞在打鳴。它好像在說:“哦哦哦,哦哦哦,快起床,快起床!”吃過早飯,我們來到了中壩大峽谷。我看見峽谷里處處都是春天的景象,那里有綠樹,也有不知名的小花,看起來生機勃勃的。首先我們看到了百米瀑布,接著是一線天,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碧水潭,它就像夢幻仙境一樣,湖水淡藍淡藍的,有許多樹葉灑在上面,像天空中一顆顆繁星在閃耀,真美啊!我們還在清澈的小溪里玩游戲——用石子打水上漂,我的爺爺是高手,隨便一扔,就可以連續三四個水漂,我也嘗試著扔了幾次,雖然前幾次沒有成功,但最后我還是學會了。我最喜歡玩的是走吊橋,走在上面,一搖一晃的,真有趣!
這次旅行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春天真美,我愛春天!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21
清明前夕,艷陽高照。全家人一起去掃墓。這是我第一次上墳祭祖。
家里的祖墳修在鄉下老家那邊,中午時分,奶奶爺爺準備好了祭祀用的物品,一家人就去鄉下了。來到了墳地,只見那邊周圍都是田,金黃的油菜花、粉白的蠶豆花、還有綠油油的小麥,長勢正旺,生機勃勃。一到墳前面,爺爺奶奶立刻變得莊重起來,他們和爸爸一起在柳枝上扎上紙花、掛上飄帶。爺爺則挖了兩塊土,雙手捧著,恭恭敬敬地放在墳頂上。我問媽媽這是為什么,媽媽說,這是在“修墳”,給墳添磚加瓦,傳說墳越高,誰家的子孫后代就會越興旺。
柳枝已插在了墳上。風一吹,紅綠飄帶“沙沙”響著,像春蠶啃食桑葉的聲音。我不由地注意起祖墳來:它是圓錐形的,墳上的土結結實實,新培的土下面,還依稀能見到舊土的痕跡。祖墳布滿了歲月的滄桑。看著它高高地坐落在地上,我似乎想到了什么。奶奶擦擦頭上的汗,對我說:“你看,那邊的一棵大柳樹,就是很久以前人家在墳上插的柳枝長成的。”我一看,那棵合抱的柳樹枝繁葉茂,它挺立在那空曠的田野里,顯得飽經風霜。它的枝條根根勃發,吐著一顆顆翠綠的嫩芽。一陣微風吹過,它那蒼勁的枝條搖動著,仿佛在傾訴過去的事情。我看著它,不由地想起了時間的意義,想起了時代的變遷,想起了一代又一代逝去的家族的祖先,他們到底又留下了什么呢?
爺爺神情莊重地點了幾根香,慢慢地向著高高的墳作了作揖,然后把香輕輕地插起來。他和爸爸一起在墳前化了紙,燒焦的紙片在熱浪的推動下在空中騰躍著,旋轉著,仿佛是滿天的灰蝴蝶在空中起舞。驀然回首,一大片油菜花映入眼簾,它們開得如此燦爛,旺盛!一年又一年,在春天的感召下,它們又生機勃勃地綻開了小臉,迎接這爛漫的春日暖陽。我思緒如潮。祖先們雖已逝去,但他們給了我們最寶貴的東西——生命。人生不可能沒有終點,但珍惜生命,珍惜年華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來,這才是人生的目標,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我在心里暗暗感謝時間,它給我送來了一份重要的禮物。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22
4月4日 晴 星期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果然如此。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掛紙。
我們走進農村,漫步綠易盎然的草原上,那里到處鳥語花香,一路上我邊玩邊觀賞那植物世界,啊、原來植物也很堅強呀、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管是下雨、打雷還是火燒到死不了。讓我很佩服。
我們來到墓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美麗無比。墓前還有幾只布谷鳥,那布谷鳥的叫聲真是可愛。有趣極了,仿佛我自己也變成了一只翩翩飛翔的鳥兒。媽媽見我在那發呆就提醒了我。燒紙錢。那時我才想起來我是來燒紙錢的呀。
經過那件事以后,我就一放假就叫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原來農村是這么的美呀!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23
4月4日 晴 星期一
清明節來到了,我和小表妹一起去郊外踏青。看,那水平如鏡的河面被瑰麗的朝霞渲染著,銀光閃閃,多么綺麗。河邊,那一棵棵柳樹翠色欲流,婀娜多姿,纖細如指的柳條撫摸著河面。
遠處的那個桃園里的桃花全都盛開了,從遠處看,真像一片紅云降落人間,撲鼻而來的花香在寂靜的桃園里飄散。
在離桃園不遠的地方是一片雪白的梨花,有的已經盛開了,像一個個展開雙臂擁抱春天的白衣天使;有的還是花骨朵兒,像一位位蒙著面紗、害羞的少女不愿讓游客看到她的“廬山真面目”。
啊!春是朝氣蓬勃的,像噴薄的朝陽。
啊!春是充滿希望的,像初生的圓日。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24
今天是清明節,天氣陰沉灰暗,還不時飄一陣毛毛細雨,仿佛空氣中充滿了憂郁和思念,給人們追思故人的情懷平添了幾許哀愁,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早晨,爸爸早早起床,神情肅穆地把奶奶的遺像擦了又擦,然后輕輕的擺在臺子上,似乎怕驚醒了沉睡的奶奶。爸爸在奶奶的遺像前擺上水果等祭品,并燃上了三炷香,隨著裊裊升起的香煙,爸爸莊重的向遺像鞠躬行禮,然后媽媽和我也都行了禮。寄托思念的?[香漸漸的充滿房間,飄向遠方,帶著我們全家人對奶奶的思念飛向另一個時空,不知道奶奶能不能收到這份后人的情思。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用來祭祀祖先、祭奠英靈、懷念去世的親人,是一個哀傷和思念的日子。這一天,國家要為民族的先人、英烈們舉行公祭,以繼承民族傳統,緬懷英烈們的豐功偉績,鼓舞世人努力工作、熱愛生活。家庭祭祀祖先主要是為了發揚孝道,報父母養育之恩;祭思故去的親人,是為了抒發綿綿的思念之情。這其實都是寄托精神的一種形式。
今年的清明節讓我們中國人多了一份哀思。去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奪走了許許多多同胞的生命,在地震傷痛的記憶還未完全撫平之時第一個清明節到了,把我們的記憶帶到了地震的那一刻,仿佛又看到了廢墟下壓著的書桌、課本和一雙雙稚嫩的小手......
讓升騰飄散的煙云帶去我對逝去的親人和災區小朋友的思念:愿他們安息!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25
4月4日 晴 星期四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回到了爸爸的老家,去給爺爺奶奶掃墓。
爸爸的老家在漢城湖附近,我們拿了很多水果和點心到爺爺奶奶的墳上,擺上后,還點了紙錢,然后磕頭。最后我們把東西一吃,就回家了。我們回家的時候,就下起了小雨,媽媽還說: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每到清明都要下雨,中國的節氣真是神奇。
小學生做清明果的日記 篇26
4月4日 晴 星期四
今天是清明節,爸爸開車帶媽媽、姐姐、還有我去山上的老家上墳。
一下車,我們就聞到了一股清新的鄉村氣息,四周青山環繞。我們爬上了屋后的小山坡。
春光明媚,陽光燦爛,我們看見了綠綠的小草,黃黃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麥苗,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太公太婆的墓前,我們向他們的墓碑拜了三拜。
我們下山了。爸爸開著車,我們高高興興的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