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通用26篇)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
清明,似乎每個年代、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太一樣。在遼代,清明期間,人們以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也極盛。再如晉文公,他因失去親人而痛哭,整天在墳墓前以淚洗臉,誰知,他的眼淚竟把墳前的老柳樹澆活了。這似乎象征著重生,那柳樹,襯著白云,迎著微風,思念起逝去的親人。清明節就這樣慢慢延續了下來,成為一個重要的節日。
這天一大清早,家家戶戶都起來忙個不停。殺雞宰餓,買香,買冥幣去祭拜祖先。前幾天還下著淅淅瀝瀝的細雨,此時天卻放晴了,不過還是陰沉沉的,好像隨時會大雨傾盆。母親還在忙碌著,父親望著墻上的畫像發呆。那是我的爺爺,爸爸是他的兒子,也是的孩子。聽說當時爺爺是老來得子,可把他高興壞了,父親簡直就是他手心里的寶啊!據說,父親滿月的時候,爺爺可是在家里擺了三天三夜。
我們出發了,準備上山去祭拜爺爺。又下起了綿綿細雨,頭頂上烏云密布。一路上雜草叢生,只見父親拿起鐮刀不停地揮舞著。因為長輩們說,必須把路兩邊的雜草除掉,讓這路變得平坦、寬敞,這樣,逝去的人才能走得安安穩穩的哩。
到了山頂,來到了爺爺的墳前。爸爸用鐮刀把墳墓周邊的樹枝砍掉,開始我們的祭拜儀式。首先在墳前擺上煮好的雞鴨鵝,讓祖先吃飽喝足。然后在墳前點上香,寓意子孫后代香火不斷。父親遞給我們姐妹幾支香,讓我們去祭拜祭拜爺爺。望著墓碑里的畫像,我陷入了沉思。
我從未見過爺爺,了解的多是從他人口中得知。據說,爺爺在世時很開朗,很能干。奶奶說:“在他們那個年代,多少還會有戰爭,爺爺是當通信員的,當時這是很危險的一個工作,因為隨時都可能被敵軍發現,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奶奶曾多次勸他:“要不不做這行了吧?”爺爺卻執意不肯。因為他說:“我不做這行,誰來做呢?”
爺爺一生勤勤懇懇,對自己很吝嗇,對爸爸卻異常大方。爸爸吃得總比同齡人好,穿得也總比同齡人漂亮,甚至爺爺還供爸爸讀完了大學。要知道,那個年代,村里是沒有幾個大學生的。
斯人已逝,但是活著的人要繼續。帶著我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裝著我們之間的愛,替他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所有美好,然后認真生活。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2
今天,就是清明節,天上下起了綿綿細雨。使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腳步。
我和家人們去山上掃墓,來祭祖。山路彎彎曲曲的,我們也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到了墓碑前。
在墓碑前,爺爺奶奶拿出了一疊紙錢,用打火機一張一張地燒,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們悲傷的心情。爸爸媽媽手捧鮮花,慢慢蹲了下來,把花兒放在碑前,然后低下了頭,像是在念著什么。
來掃墓祭祖的人越來越多,他們都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樣,燒紙錢,送鮮花,最后低下頭,嘴里默念著什么。有些人控制不住情緒,掉下了眼淚,可見他們是多么想念自己的親人啊!
但在這些人中,有一個人非常例外,他坐在地上,手里拿著一瓶酒,還準備了兩個杯子,可是,那兒只有他一人——那么,另外一個杯子是給誰的呢?
我帶著好奇心,湊近了些,隱隱約約地聽見他的話語:“老朋友,我們兄弟倆幾年沒見了,是吧?記得以前,你總讓我給你帶酒喝,喏,我今天帶來了,哥倆兒來痛飲一杯!”說完,他給那兩個杯子倒滿了酒,他自己喝了一杯,又把另外一杯倒在墓碑前,接著又倒了起來。
喝完了酒,他又從一旁的袋子中拿出了口琴:“兄弟,曾經你最喜歡的歌,我給你把伴奏帶拿來了。”說完,他又把袋子里的伴奏帶拿出來,放進錄音機里,點了個開關,然后,他也吹起了口琴。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歌叫《送別》,我會用吉他把它彈出來,我非常喜歡這首歌。隨著伴奏帶與口琴配合起來的旋律,我深深陶醉之中,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這是個音樂世界,它是多么美妙啊!
過了一個小時,我和爸媽,爺爺奶奶要回家了。在路上,我鬧鐘還時不時浮現那位叔叔送別朋友的歌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3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歷四月五日。
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于我國農歷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后。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凈,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于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于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于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4
清明時節,忌人間煙火,那深深的懷念,在我心頭騰涌,騰涌。
追溯2500年前,故事的源頭,那屹立在心頭的清明柳,和那愛國的介子推與知恩圖報的晉文公。清明路上,從傷痛欲絕,懷念著已死去的先人,心中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5
幾滴春雨,下在那“草色遙看近卻無”的地方,點在那“欲斷魂”的節氣中,而我的思緒飄在那更遠更遠的空中,猶如斷線的風箏,終究會落在不知是什么地方的地方。
從小,清明節在我的心中就不是一個十分清晰的節日,應該說是不熟悉,什么時候到了不知道,什么時候過去了也不知道,真的好像煙雨一般,飄過則過,渙散則散,不會觸到我內心的任何角落。
這似乎是一個沒有彩色氣球、沒有歡笑的節日。鮮花的美麗不是讓我們觀賞的,它們將飛向很遠很遠的地方,飛到爺爺奶奶飛到的地方。
煙火,打開了人世間的另一扇門,那些話語那些淚水,都走進了那扇門。這扇門啊,多少年前我們看著那些此時令我們緬懷的人都走了進去,是緩慢的,以后的每一年,我們都要讓火焰親自打開這扇門,沒有人的進出,只有那些被我們拿去祭奠的事物消失在其中。
這讓我突然想起了宇宙中的黑洞,且不論兩者能否做比喻,至少它們有著同樣的行路方向,多么寬廣深遠的路,永遠只會是單行道。
滿山的墓碑,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滿山的松柏,人的生命是這樣森嚴;滿山未融化的雪,人的生命是這般凄涼。
我的思緒就這樣飄飛。從小就非常少有放風箏的習慣,更沒有在清明時節放風箏的經歷了,而真正放飛過的幾次中有一次風箏就非常美麗地自由了。我在清明節的思緒就如同那放飛了卻永不歸回的風箏。
在這“欲斷魂”的節氣中,思念是永不熄滅的燈火,而懷戀是那個黑衣人手中永不凋謝的花朵,那樣使人心碎。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6
清明之際,我與家人為祭奠我的外公,來到了我鄉下的老家。我們在崎嶇的山路上寫下我們走過的痕跡,就這么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來到了我外公的墓碑前。
墓碑很簡單:外公以及他的子女名字,還有他的一張照片。照片中,外公笑著,笑得是那樣的燦爛。但愿他在地下也能像照片中一樣幸福吧!
媽媽將錢紙點燃,隨后錢紙化為了灰燼,但愿這些錢紙能帶著我們的美好祝愿到外公那兒去吧!
外婆告訴我,只要我們拜上三拜,然后說出想對外公說的話,他在地下一定可以聽到的。“滴答、滴答……”我仰起頭,天空已下起了小雨。一滴水珠從外公眼中流出,緩緩落下。
晶瑩的淚珠從外公眼中流出,流入了我的心中……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7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著。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里總是猜測著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沖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說:“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著。山上有很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好像喝了很多酒的小孩,香蕉好像一只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于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將墓前的雜草清除干凈之后再將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里念念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著什么,拜好了將香燭插在土里,接著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將紙錢放進火里去燒,最后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后把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8
清明節這天我同家人一起去為已去世多年的爺爺燒紙。雖說正是春意盎然的春天,小草綠油油的,花兒開的正旺,可我的心情沒有因此而變好。
來到墓前,看著爺爺那已經有點走樣的照片,腦海里涌出關于爺爺的很多事:小時,因為父母工作忙,一直把我給爺爺奶奶照護。因此,我長期與爺爺奶奶生活在鄉下。每到夜幕降臨,爺爺總愛讓我騎在他肩上,帶我去村里溜達。村里人經常打趣,說:“老徐呀,又帶寶貝孫女出來玩啦?”爺爺總是笑瞇瞇的回答:“是呀!是呀!”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冰冰,回家了!”一個聲音打斷了我的回憶,我這才回過神來,答應道,“好,馬上就來!”我在心中默默的對爺爺說:爺爺,再見。我明年還會來的,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9
今天是清明節,我真高興,因為我爺爺奶奶的墳在鄉下,這樣我就可以到鄉下去玩了,不過想到逝去的親人,我還是有點傷心。
我和姨兄到外邊晃悠,碰到他的同學,便和他同學一起去掛“清”。當回來的時候我看見不同墳上掛著用塑料、紙做成的各式各樣的“清”,我一直都不明白它的意思,現在才知道,那是對逝去親人的一種懷念。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0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們來到了墓前掃墓。大家知道為什么要掃墓嗎?這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于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后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我家也不例外,掃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務,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號召下,我們向縣城的東南方向進發,我騎著自行車,飛快的到達目的地,鎖好車后,我們開始上山,大概由于剛下過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鋪成的,所以格外濕滑,十分難走,但是,山上的景色還是不錯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連綿起伏的群山,還可以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和清脆的鳥叫聲……經過了一段艱難的路途,我們來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見墓前有雜草叢生,不是去年剛剛清理過了嗎?在我和爸爸等人的努力下,終于把草割光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我們打掃了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然后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大家想必也去掃墓了吧?不妨把你們的掃墓過程也告訴我吧!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1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燒紙。我們來到墓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美麗無比。
墓前還有幾只布谷鳥,那布谷鳥的叫聲真是可愛。有趣極了,仿佛我自己也變成了一只翩翩飛翔的鳥兒。媽媽見我在那發呆就提醒了我,那時我才想起來我是來燒紙錢的呀。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2
在春天里一年一次的清明節到了。因為是春天小草綠了、杏花開了,我和媽媽決定去“踏青”。
我和媽媽一起向生態園走去,到了生態園之后,春天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了我們,我們一邊漫步一邊欣賞著春意盎然的生態園。
這時一股杏花的花香迎面而來,它把我引到了杏花樹下,我抬頭一看,微風中恰巧一朵杏花飄落到了我鼻子上面,幾棵樹上開滿了花朵,樹下面的地上,有無數朵杏花,這里成了花的海洋,我把地上的杏花拾起拿在手上一揚,杏花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飛落下來。
一陣春風,又把我吹到了剛吐芽的低灌木叢中,那灌木叢被園丁修剪成各式各樣,有的像小寶塔、有的像長方體,千姿百態。
我又抬頭向遠處望去,天空中飛滿了形態各異的風箏,有的像降落傘;有的像蝴蝶;有的像鳳凰。我當然不想落后了,急忙拿出我的老鷹風箏放了起來,老鷹風箏順利的飛上了蔚藍的天空,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我的風箏是飛的的,他們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和我的風箏。忽然風小了他們的風箏都掉了下來,我的風箏還在高空中飛翔,我愜意的享受著這驕傲的感覺。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3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離開母親已經年了,在年里,不知道用多少滴眼淚對母親的懷念思念想念之情。有時不得不去相信命運,有時不得不相信宿命,有時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一切,這就是事實和現實!清明到來,獨在異鄉的星空下,久遠的深情如潮而至,點點,都是故鄉的回憶,滴滴,都是思念親人的淚水。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4
清明節早上我醒來時已經到了四川閬中,這是一個古鎮,是一個旅游城市,主要的支柱產業就是旅游。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大拜大媽訂好酒店,休息了一會就去古城轉了。
這里的街道還有建筑都很有年代,就連街道上的磚塊也是青磚,屋頂都是瓦片鋪蓋的,房子的窗戶和門還有房中的擺設也都是雕龍刻鳳,很是講究,來旅游的人很多,平日里寂靜的古城顯得格外的熱鬧。我喜歡這里,這里的人很熱情,風情很美,歷史悠久,特產豐富,這里的阿姨長得也很漂亮。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5
今天是我們期盼已久的清明節,同學們萬分開心。我到校后萬分驚訝,同學們個個身穿校服,佩戴鮮艷的紅領巾,滿面春風,精神抖擻。
過了好大一會兒,我們終于出發了。一路上,我們歡呼著,今天的天氣格外晴朗,太陽公公給大地鍍上了一層金,小鳥在旁邊唱歌,花兒向我們微笑,一陣微風吹過,小草向我們點頭,大樹伯伯向我們招手示意……一切都是美好的。
不一會兒,我們到了烈士陵園,走進寬敞的大門,走在路上,兩邊碧綠高大的松樹好像在說:“歡迎你們”。到了目的地,兩邊花壇開滿了月季,一片火紅,美極了!掃墓儀式開始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主持,女教師說完話后,我們聽了一個英雄事跡,然后由少先隊員講話,接著許多少先隊員上臺獻詞,獻詞完畢后,我們繞墓一周行,我們穿過密密的樹林,走過許多陵墓,我恭敬地獻上幾朵白花。有些同學還跑到墓前去參觀,我們邊走邊談論著。我還看到許多家長也來參觀,有的獻上一束鮮艷美麗的鮮花,有的懷著敬佩的心情到墓前深深地鞠一躬……我們走在樹蔭下的小徑上,懷著沉重的心情觀看陵墓,我還時常看見啄木鳥醫生為大樹爺爺治病。繞墓一周結束了,我們回到原地。幾株白的、黃的、紅的梅花依然傲然挺立,她們把自己的美麗奉獻給了人們,而烈士們也是如此,他們奉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中國祥和的今天,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
我們掃墓完畢后,踏上返回的路程,而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我暗自起誓:一定要好好學習,為國家爭光,做祖國的棟梁之材!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6
原本認為清明與我無關,可是今年的清明不同了,總是思念親人,想念家人,總覺得愧對父母,父母的年齡大了,自己卻只身遠離他鄉,那份無名的痛苦和無奈時刻縈繞著自己,讓自己難以從痛苦中自拔,自己一次次的從噩夢中驚醒,父母是我永遠的牽掛。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7
今日是清明節,是踏青、游玩、祭祀的日子。西苑公園里革命英雄紀念碑前不知誰擺放了一籃黃白相間的菊花,我和媽媽在碑前默默佇立了一會。
走過曲曲折折的石橋,黃色的迎春花映入了我的眼簾,其次就是那一片生機勃勃的緑了。不知道春姑娘怎么配出的這顏色,真是好看極了!來到體能樂園我被里面的一切深深地吸引了,繩網晃的更厲害了,我的腿都不聽使喚了,我這個“縮頭烏龜”開始向下退,突然身后傳來媽媽的鼓勵聲,“別怕,繼續向上,媽媽相信你!”一句普通的話語卻激勵著我的心,我鼓起我選擇了向處攀爬,順著打好的繩結,我手腳并用向上爬,爬著爬著我就爬高了,向下一看本有恐高癥的我便開始害怕了,這時正好有幾個男孩子爬上來,他們一點也不害怕把整張勇氣向上爬去。
當我爬到峰時的考驗到了,轉身這個在地上簡單不過的動作,此刻卻很難,我小心翼翼地轉過頭接著轉過身一步步往下退,終于我成功了。接著我來到更具挑戰性走鋼絲環節,即使我雙手緊緊地握住了上一層的鋼絲,但走到中間時還是被搖晃的動彈不得,不過在我的努力下還是過了這一關。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8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們去山上紀念逝去的太公。
我在路上念起了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馬路上人山人海,汽車的喇叭聲時常傳到我的耳邊。太公的墓在后面的山上,墓的旁邊都是竹子。爸爸和我把太公墳上的雜草拔掉了,把花插在墳上,媽媽把三根香插在墓前。媽媽在太公的墓前說了幾句祝福語,媽媽把金元 寶和紙錢燒了,紀念完太公我們就回家了。了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19
在中國,清明又稱之為“踏青節”。在這個假期,首先,我花費了很多時間做作業、做運動。然后,我還幫我父母做了很多家務。
在星期三,風很大,所以我和我的朋友去公園放風箏。風刮得很猛,我們的風箏飛得又高又好。在這一天,我們玩得很開心!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20
轉眼間,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爸爸媽媽拿著爆竹紙錢還有青,就帶著我去掃墓了。
我們先去了奶奶家,在爺爺奶奶的帶領下,去給離開了我們的姥姥們掃墓。一路爬山,青青的小草,嫩嫩的筍芽兒,帶露珠的野花兒,高高的大樹,都聚在一起開會呢。回來的路上,我們還采到了野蔥、野韭菜和洋扣子花呢!
然后我們去外婆家給祖先們掃墓。走過一段開滿黃色迎春花的曲折小徑,就來到了太姥姥的墓前,我看到那黑色的墓碑已經破舊不堪了,可以想象,太姥姥離開我們已經很多年了。但是,我們還是要為他們掃墓,因為如果沒有他們,怎么會有我們呢?
來到外公的墓前,媽媽他們忍不住哽咽了,我不知道外公長什么樣子,但我知道,如果不是無情的病魔,外公現在該生活得多好。趁媽媽他們給外公掛青燒紙錢的時候的時候,我仔細觀察了外公的墓地,在金黃的油菜花的掩映下,外公長滿水仙、蛇莓的墳頭是那樣的美。我眼里有淚流出,但我相信,我的外公在天堂一定過得很好。爆竹響起的時候,我和表姐趕緊鉆進油菜花叢中,等到我們鉆出來時,頭上全是油菜花瓣,逗得大伙忍俊不禁了。離開的時候,我忍不住回頭看了看外公的墳墓,幾排茂盛的黃陽柏在微風中向我們揮手,我想,那是外公在天之靈在和我們道別。
這是一個難忘的清明,讓我懂得了生命和親情的珍貴,對于祖先,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21
我國的清明節是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每到清明節,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兩千五百年歷史了。公歷四月五日前后就是清明節。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是獨樹一幟的。因為在所有的節氣中,既是節日又是節氣的只有清明。
每到清明節,爺爺就去山上把青給采回來;然后把它剁成泥;再把它燒制,并在里面加上餡,餡有咸的、有甜的,可美味了;最后用模具把它分割成圓形狀的就完成了。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22
清明節到了,人們紛紛到去世的祖先或親人墳前祭掃,以表達對逝者的思念。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早在秦漢時期,人們就開始用各式各樣的儀式懷念祖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先,飲水思源,我們在清明這一天表達對祖先的崇敬和懷念,追思祖先的艱辛。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23
四月的天氣,晴朗而清爽。萬物復蘇正孕育著新的生機,傳統節日“清明”也隨之來到。
此時此刻,祭先人,思感恩,借一縷春風追憶那從不曾遠去的歲月,溫暖而美好。可在喧鬧的城市間,這般的清明已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街頭、路旁不斷燃燒的香紙與股股濃煙之后的灰燼。焚紙祭祀是一種向已故親人寄托哀思亙古流傳的傳統,可時至今日,卻有了別味在其中。
近些年來,因清明掃墓引發的火災時有發生,燒傷甚至損害不在少數。大家在祭祖掃墓卻不注意防火,一個煙頭、一串鞭炮往往就引發一場山火……即便是一個“僥幸”的火星,也足以把干燥的草木迅速引燃。
然而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總有那么一些人做著平凡而偉大的工作:消防員為了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危,冒著生命危險一天要爬很多的山路,通宵撲救山火,臉被烤得通紅,累癱在地,有些地方,消防員撲滅明火后不敢撤離,連夜執守,環衛工人艱難的打掃殘余的灰燼,聞著空氣中彌漫的煙味,清除地上一處處灰黑的印記……
在我看來,清明時節,追憶故人,沉痛的心情皆可理解,但表達的方式不一定僅是焚紙這種增加地球大氣負擔的方式。在追求綠色、文明發展的今天,用清理墳前雜草、植樹、送一束鮮花、一句寄語等文明方式緬懷先人,同樣能表達我們無盡的思念,不僅讓追思更悠遠,而且還可以守住我們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當然,我們不能全然否定,畢竟這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可現實與傳統的關系是繼承和發揚的關系,我們不能只繼承不發揚。所以,在當今文明時代,清明節更多的應該做到文明過節,在表達自己的哀悼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文明。
歲月靜好,皆因有人負重前行。無論是在硝煙中犧牲的戰士,還是在火光之中逆行的消防員,是你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平安!
希望那些逝去的人們能感知到親人的哀思,那些生者更要多關愛、呵護身邊還在的親人。愿人心也能清,明。
文明清明,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不僅綠在環境,更重要的是綠在人心。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24
清明節早上,我們全家早早地起來,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和冥幣便啟程去祖先的墳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一些涼涼的,也許是因為昨天下了一夜雨吧,氣溫下降了許多。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很平穩,一個小時,我們便來到了墳墓的山腳下,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都手持鮮花還有許多祭奠品。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還能聽到刺耳的爆竹聲,嫩綠的小草從土里鉆出像衛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墳墓上早已擺好鮮花與供品。還有比我們來得更早的哪!我們來到太爺爺的墳墓前,先是把墳前的亂草平了平,然后培了一些新土,最后擺好供品,鮮花。東西全部擺好了之后我們便行了跪拜禮。行完跪拜禮后爸爸和叔叔便燒起了紙錢,我的思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著。由于紙錢太多,爸爸和叔叔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和。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將紙錢點燃燒給太爺爺他們。
最后祭奠完畢,我們便回家了,也許是心情的原因吧,一路上大家都不怎么講話。但是我的心情更加的郁悶,因為我下午還要參加考試。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25
清明天空坦然山路芬芳;親情的思念是無止境的,縱然有感傷但那溫暖情懷將永存心底。清明的微風,攜帶無限的哀思吹過你長眠的山谷;清明的細雨,飽含深情的緬懷潤澤你腳下的土壤;清明的鮮花,承載無聲的祭奠,祈愿你在天國安心長眠!
清明節的初中祭祖作文 篇26
“又是一年芳草綠”,伴隨著春姑娘的腳步,清明節很快就到啦。星期五,我跟著父親母親到老家—溱潼去掃墓。
溱潼位于蘇北里下河地區,素有“蘇中明珠”的美稱,這里不僅有世界珍稀動物“四不象”麋鹿,還有聞名天下的“溱潼會船節”。聽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說,會船節時這兒可熱鬧啦!再過一天就是“會船節”啦,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賽龍舟的壯觀場面啊,可母親說,我當天回家,不能去看啦,我覺得十分遺憾。
我們整個家族的人都去給我的太太太公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他們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啦太太生前對我的寵愛,眼前浮現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臉龐,回想起太太幫編毛衣的情景,想到這時,我的鼻子一酸,眼淚也“溜”啦出來。記得唐朝詩人杜牧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雖然今天沒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我卻感覺不到一點暖意。太太的墳墓在小村的盡頭,一到那兒,爺爺就在太太的墳前擺上啦蘋果、飯團等供品,然后把買好的黃紙點燃,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爺爺讓我們一個個上前鞠躬。輪到我啦,爺爺一邊叫我鞠躬,一邊請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學。我想在此長眠的太太一定能夠聽到我的心聲的。
等掃墓儀式結束,太陽已經西斜啦。大家紛紛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輕松啦許多的原因吧,他們表情不再嚴肅啦,而是相互說說笑笑,我也抬頭欣賞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麥苗綠油油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一條大河從我們身邊伸向遠方,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只小船駛過,船上的人,撐著篙,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柔嫩的柳枝隨風飄蕩,姑姑隨手折了一根柳條編成帽子戴在我的頭上。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啦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家人團聚,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