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明節主題班會主持稿(精選3篇)
2023清明節主題班會主持稿 篇1
(女):尊敬的老師、
(男):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下午好!
(女):又是一年清明節,今天,我們305班的老師和同學們,帶著濃濃的敬意,緬懷共和國的英烈!
(男):春風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女):無限哀思無限情,清明時節祭英雄。
(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
(女):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
(男):305班清明節主題班隊會
(合):現在開始!
(女):面對和平與幸福,我們怎能忘記過去,一位位英雄,一幕幕場景在我們眼前閃過。
(男):一朵朵鮮花,述說著當年的故事,是他們的英勇鋪就出今天光輝的征途。
(女):同學們起立,讓我們為革命先烈們默哀1分鐘(孫老師幫忙掐時間)
(男):下面請王晨燁同學為大家說說清明節的認識
王晨燁: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是人們春游的好時候。)
(女):下面請陳世杰同學也來為大家說說對清明節的認識
陳世杰:清明節,清明不僅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24節氣中唯一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清明節”。作為節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男):聽完兩位同學對清明節的認識,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什么是清明節,那清明節又有哪些習俗呢?很多,有蕩秋千、蹴鞠、踏青、植樹、放風箏等等,什么叫做蕩秋千,我們請陶源同學說一下。
陶源: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女):那什么是蹴鞠呢?請鄭振宇同學來說說看。
鄭振宇: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男):那踏青呢?請孔芝瑩同學介紹一下。
孔芝瑩: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女):是啊,踏青肯定大家是比較熟悉,也非常喜歡的一個習俗。那什么是植樹,請李睿同學說說看
李睿:植樹,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男):植樹節同學們也是非常非常熟悉的,那什么是放風箏?請胡航奕來介紹一下。
胡航奕: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女):清明節除了這些古老風俗外,它還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方式是掃墓
(男):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以前跟長輩去掃墓的情形,并用幾句話說說掃墓的經過。
(女):請丁淸苗同學說一下
丁淸苗用幾句話說說掃墓的經過
(男):請韓威同學說一下
韓威用幾句話說一下掃墓的經過
(女):掃墓,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但同學們要明白,我們為了什么而掃墓?請胡嘉陽來回答一下。
胡嘉陽:(緬懷英雄的崇高品質,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男):提到烈士,我們同學能不能來說說知道的烈士,請楊卓能來說一下。
楊卓能:兩、三句話介紹一名烈士。
(女):請吳欣迪同學也再來訴說一個英雄烈士。
吳欣迪:兩、三句話介紹一名烈士
(男):一個個故事,說不完我們的思念;一首首贊歌,說不完我們的崇敬。是英雄們用美好的青春,用閃光的年華,迎來了春天,迎來了光明。請欣賞何趙蕊和陳佳薇的詩朗誦
《清明》杜牧(洪詩吟)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女)周末就是清明節了,我們不會忘記那些英雄,更不會忘記那些屈辱。清明節,成為了法定節假日,放假三天,同學們普遍感到高興,但清明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又讓人感到淡淡的哀愁。
(男)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烈士無限的憧憬;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英靈已逝,精神永存。
男:歷史將革命的接力棒傳給了我們這一代人,
女:今天,我們以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名義承諾:
男:我們心有大志,勇敢堅貞,學習英雄追求真理的信念,
女:我們知難而上,勇敢攀登,學習英雄不屈不撓的意志,
男:我們胸懷祖國,壯志凌云,學習英雄無私無畏的志氣,
女:我們不怕風浪,爭做藍天雄鷹,學習英雄戰勝困難的勇氣,
合:305班清明節班隊活動到此結束。
2023清明節主題班會主持稿 篇2
男:春風送花表哀思,青松滴翠寄深情。
女1:無限哀思無限情,英雄墓前祭英雄。
男:又是一個清明節,我們站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
女2:又是一個清明節,天空為今天垂淚,松濤為今天嗚咽。
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滿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長眠于地下。
女2:歷史不會忘記他們,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他們。 男: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以先進的科學和燦爛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巔。
女1:而近百年黑暗與屈辱的歷史又將她推向深淵。
男:為了改變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與奮斗中含恨而去。 女2: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烈士們的鮮血才點亮了中國的天。 男:讓我們懷著感恩之心,崇敬之情歌頌我們的革命烈士,請聽詩朗誦——《英雄贊歌》
男:是啊,英雄的贊歌多么嘹亮,多么激昂,今天,我們在這里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女1:以現代化建設飛速發展的現實來告慰英魂。看,南泥灣的精神無處不在,南泥灣的建設正如火如荼,請欣賞舞蹈——《南泥灣》
男:前輩流血犧牲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擁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氣嗎?
女1:不,他們希望的是:受過深重災難的祖國在我們的手中變得更加強盛、美麗。
男:先輩們,你們祈盼的幼鳥翼已日漸豐滿,
女2:我們將把重擔挑上逐漸成熟的肩,
男: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建設,
女1:21世紀在向我們召喚,
合:我們將用勤勞和智慧去開創明天,
男: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去摘取科學王冠上的明珠。
女2:我們要加強自己的公民意識,努力成為老一輩革命家所期望的“四有”新人。
男:讓我們記住這莊嚴的時刻,
女1:讓我們記住這鄭重的承諾,
合:我們要讓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旗幟永遠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清明節主題班會主持稿(三)
Z.Q: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這次班會的主題顯而易見,就是清明節!
Q:轉眼間清明節就將在這百花齊放的春天之中走來。很多同學也許對清明節還是沒有很多的了解吧.或許單純只知道這天,學校放假;這天,要去上墳。 Z:沒錯沒錯,這些無知的人類。。。
Q:你jī(知)啦,春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我們的身邊,閃爍著片片金黃的油菜花。春天到了,自然就有適合春天的運動咯。你們所知道的清明節的習俗又有哪些呢?
(小小互動互動一下。)
Z:誒,說的還不全誒。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放到放風箏為止。再一一介紹一下。)
Q:咦,說起清明,最讓人神魂顛倒的還是那一個個香噴噴的艾草團子吧 Z:看起來還挺好吃的誒!同學們還知道清明還有哪些傳統的食物嗎? (小小互動互動一下。)
Q:(神情嚴肅)清明節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它是一個人們來緬懷先祖的日子。 Z:是啊,有這么一群人,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我們才過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Q: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共和國的旗幟。他們用自己義無反顧的交還。
Z: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最不能忘懷的,還是他們。雖然他們已經深深地長眠于此,但是他們卻已永垂不朽。
(幻燈片。)
Q:自古英雄出少年,不錯的,他們應當成為我們的驕傲。共和國一路風風雨雨地走來,正是因為他們無私的奉獻。
Z:所以,讓我們在清明這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心懷感恩,深深地緬懷那些已經逝去的人們。
Q:過去的不會回來,現存的更要珍惜。
Z:我們在生活中要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
Q.Z:這次的主題班會到此結束。謝謝。
2023清明節主題班會主持稿 篇3
活動背景:
即將到來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時光。清明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被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還列入法定國假日,這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民俗節日的重視。然而,青少年學生對這個節日的民俗意義和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卻知之甚少,至于清明節的來歷、風俗、文化內涵等他們也知之甚少。針對他們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對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實踐而召開了這次主題班會。
教育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班會,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更具體、詳實的了解。
2、情感目標:通講故事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努力學習,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3、行為目標:通過活動能認清自己的不足,學會好好學習、熱愛生活、愛父母、愛同學、愛老師、愛班級、愛社會。
活動過程:
(一)、了解清明節
高云鶴:清明節習俗清明節是傳統的紀念祖先的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這一習俗相沿已久,據史書記載,秦漢時,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發達和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古人有描寫清明掃墓的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尋夫小曲也有\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別家墳上飄白紙,我家墳上冷清清。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些詩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當時清明掃墓時的情景和氛圍。
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至于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稱“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祭掃烈士墓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清明掃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會紀念他。清明節祭掃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紀念碑,已成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形式。
(二)、學會去愛
1、講英雄故事
2、錄象片段:解放戰爭
班主任:為新中國獻身的叔叔阿姨們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嗎?
邦是小我,是小愛,他們才是大我,是大愛。
3、詩朗誦《站在烈士紀念碑前》
班主任總結:通過今天的班會活動我們深刻理解了清明節的來歷和節日含義,中國人歷來注重情感,不忘本,因此我們對先人的祭祀是發自內心的感恩與緬懷。我們相信親人、先祖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情意與祭奠,我們華夏兒女也一定會一代代延續而這種溫情。我們還要沿著革命先烈走過的足跡,樹立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清明節有它深刻的文化內涵,我們不僅要熱愛它,過好它,還要更好的傳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