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通用3篇)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1
小時候,爺爺拿著手里黃玉似的念珠,對我慈祥的笑著,長大后,那兩顆黃中綴白的念珠還在,而爺爺卻早已離開了我。
那兩顆念珠,一大一小,但是相差不大。黃色的念珠上綴著星星點點的白色痕跡,像天色破曉的一縷曙光。那種黃色,像是金黃,又像是杏黃。它們出現了一道道痕跡,瑕疵。不用怕,那只是歲月走過的痕跡。看到它,你會想到冬日里暖融融的太陽;秋日里金燦燦的稻田;夏日里亮晶晶的雨露;春日里黃澄澄的迎春。
它冷冰冰的,卻給我一種溫暖的感覺。像溫暖的一縷微風吹過大地,像寧靜的一輪明月照過樹枝,像北歸的一伍大雁落地筑巢。這么多年了,看到它就像看到了我的爺爺,握著它,似乎還能感覺到它存留了爺爺手上的余溫,它們的聲音是沉靜的,并不是銀鈴般的清脆,而是一種寂寞無奈的聲音,顯得蒼老寧靜。是啊,把它們握在手里的人走了,它能不寂寞嗎?
聽到它的聲音,仿佛像是站在古老的時鐘旁,聽到它有力堅定的鳴響;又仿佛在山谷里,聽著自然的寵兒們為你唱;又像是聽著鋼琴彈奏出的曲子,優雅而沉穩。它經歷了歲月的滄桑,卻依然發出耀眼的光芒,一滴晶瑩的淚珠落下,想起它已故的主人,它是不是也在心中流淚呢?
現在,握著它的人,從爺爺變成了我,爺爺以前一直用它那枯瘦的手轉來轉去,他還對著我笑。我一轉頭,那笑已經悄然而逝,以至于我現在才知道,握著它的人,都會有說不盡的痛苦,煩惱。
現在,一方矮矮的墳墓隔絕了我們爺孫倆,只留下淚水與惆悵,我握著手中的念珠,淚水悄然落下。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2
清明是祭掃逝去親人的節日,緬懷親人目的是傳承他們的優秀品質。每到清明節,我都會想念起我已經去世的奶奶和爺爺。
我的奶奶是一個慈祥和藹的人,在我的記憶中,她圓圓的臉上總是露出可親的笑容。盡管她已經離開我們了,但是我常常想念她。記得我5歲的時候,一次在小區的小河邊玩,奶奶緊緊跟在我后面,十分擔心我出現意外。可是偏偏我不小心掉進了河里,奶奶看到后,顧不上拖鞋,直接跳進河里,把我抱起來,緊緊貼在胸口。當時,她臉都嚇白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她抱著我,飛快地跑回家,給我洗了一個熱水澡,換上干凈衣服,害怕我生病。晚上,奶奶說她沒有照看好我,她十分擔心我白天受了驚嚇,晚上會丟魂,做噩夢,不利于身體健康。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我的奶奶是多么愛我啊!
我的爺爺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聽爸爸說,爺爺在1965年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由于家庭成分不好,沒有能夠去上學。他高中畢業后,就到大山里的小學教書育人。那時候,生活環境十分艱苦,但是爺爺沒有被困難嚇倒,他自學了各種樂器和書法等。他的二胡拉得特別好,琴聲就像月光下的清泉一樣,潺潺流淌。他能寫一手好書法,很有名氣,老家那里的春聯、婚聯和挽聯都是他寫的。他還有一門絕活,就是自學了裁剪和縫紉,小時候爸爸和姑姑的很多的衣服都是他做的。可是,爺爺的身體很不好,他在42歲的時候就去世了。
盡管我出生、生長在常州,但是我十分熱愛安慶,因為那里是我的故鄉,是奶奶和爺爺生活的地方。我常常向爸爸問起奶奶和爺爺過去的事情,希望能夠經常回到故鄉去看看。我從爸爸的身上,能夠看到奶奶勤勞儉樸、爺爺堅強好學的品質,我也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學習好、品德好的學生!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初二作文 篇3
清明節掃墓是一個傳統的習俗,今年的清明節,天剛朦朦亮,爸爸把我從睡夢中叫醒,因為爺爺、爸爸、叔叔和我要去榆中掃墓。
我們坐兩個多時的車來到榆中的親戚家,休息一會,我們帶著紙錢、水果等祭祀用的物品上山,沒過多久,我們來到墳墓前。
在墓地,爺爺用鐵鍬給每個墳上添些土,將帶來的東西放在每個墳前,用火柴點燃幾根香,拿著香在每個墳前拜三下,然后將香分別插到每個墓前,再用火柴點燃紙錢,燒完紙錢,爸爸便拿出鞭炮開始燃放,最后,我們在每個墳前磕三個頭,將祭祀余下的東西吃完,我們就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