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小學三年級作文(精選5篇)
清明節的小學三年級作文 篇1
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掃墓: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并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插柳: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后,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
清明節的小學三年級作文 篇2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祀祖先和掃墓的日子。關于清明節的傳統習俗自然也有很多,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部分都在清明節上墳。
清明節一到,天氣就有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是春耕春種的好時節,因此,有了“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說法。
按照習俗,清明節上墳時,人們要帶水酒果肉,紙錢等東西到墓地,將食品放在親人的墓前,燒紙禱告,然后捧一些新鮮的泥土放在墳上,叩頭祭拜,最后做一頓飯吃了就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中就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說法。寫出了清明節獨有的氣氛。
清明節過后,天氣晴朗,大自然顯示出了蓬勃生機,到處一片春光明媚,花紅柳綠的好景象。
清明節的小學三年級作文 篇3
清明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氣,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很重視這個節日,每家每戶要過這個節日。
今天是清明節,等爸爸媽媽都來了,等到日落了我們全家就出發去掃墓了。
我們準備了黃酒、青菜、雞、肉、魚、豆腐干水果等等東西。到了了以后,我們就在上一代的爺爺奶奶的墳前祭拜了。我們拿出黃酒和祭器把黃酒倒進祭器里,拿出菜水果擺好,再插上香和蠟燭并點燃。接下來就要作揖了,等好了就要放鞭炮。爸爸一把導線點燃就馬上逃回來,鞭炮聲就緊跟著飛上了天空,這聲音就像炸雷一樣。我馬上捂住耳朵,但還聽得到從遠處傳來的鞭炮聲!
等掃完墓,我們全家興高采烈地回家吃清明夜飯了。
家鄉的清明節真好,我希望這個傳統的節日能一直流傳下去!
清明節的小學三年級作文 篇4
今天四月五日,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它就是清明節。
早上,爸爸說:“今天是清明節,我們要去鄉下掃墓。”坐在車上,我透過窗戶,向遠處看,遍地都是綠油油的麥田和金黃色的油菜花。到了鄉下,爸爸說:“要準備去掃墓了。”說著我們就出發了,“這是什么花?”我指著一種紫色的小花好奇地問。媽媽說“這叫滿天星。”走了十多分鐘之后,終于到達位于建湖縣恒濟鎮苗莊村的烈士陵園,只見白色的漢白玉上刻著幾個鮮紅的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爸爸告訴我,這下面埋藏著四十幾位為國捐軀的革命烈士,沒有他們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向紀念碑進獻了鮮花和花圈。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又帶我去了雙湖公園,只見湖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湖里有很多小魚在自由自在嬉戲,可愛極了。湖邊的柳樹拖著長長的辮子在隨風搖擺,游人們陶醉在這美麗的圖畫里。
這一年的清明節讓我懂得,沒有革命烈士的浴血奮戰,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
清明節的小學三年級作文 篇5
清明節,讓人緬懷前輩,令人迷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很多的先輩們的業績,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本人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悼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概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端是一個很主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恰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物。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奠鬼神有關。
假如依照舊的清明風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品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宅兆培上新土,折多少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而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懷念著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