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古詩詞(精選22篇)
清明節古詩詞 篇1
一、《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二、《長安清明言懷》
(唐)顧非熊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厭此生。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三、《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四、《清明日與友人游玉粒》
(唐)來鵠
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云飄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五、《洛陽清明日雨霽》
(唐)李正封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
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游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六、《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七、《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八、《江南清明》
(唐)鄭準
吳山楚驛四年中,一見清明一改容。旅恨共風連夜起,韶光隨酒著人濃。延興門外攀花別,采石江頭帶雨逢。無限歸心何計是,路邊戈甲正重重。
九、《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
(唐)張繼
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十、《同錦州胡郎中清明日對雨西亭宴》
(唐)張籍
郡內開新火,高齋雨氣清。惜花邀客賞,勸酒促歌聲。共醉移芳席,留歡閉暮城。政閑方宴語,琴筑任遙情。
十一、《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十二、《長安清明》
(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十三、《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十四、《清明》
(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十五、《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節古詩詞 篇2
一、《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三、《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四、《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五、《清明》
(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六、《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七、《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八、《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九、《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十、《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十一、《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十二、《清明》
(現代)姚慎峰
入春時節暖花開,清明將至細雨來。滿山風景葉滴水,不知歸去幾徘徊。
十三、《湖寺清明夜遣懷》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獨憑危檻思凄然。野云將雨渡微月,沙鳥帶聲飛遠天。久向饑寒拋弟妹,每因時節憶團圓。餳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處邊。
十四、《清明日》
(唐)李建勛
他皆攜酒尋芳去,我獨關門好靜眠。唯有楊花似相覓,因風時復到床前。
清明節古詩詞 篇3
1、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孟云卿《寒食》
2、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4、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5、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6、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7、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
8、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9、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黃昏疏雨濕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11、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2、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彥《蘭陵王·柳》
13、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高翥《清明日對酒》
14、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15、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16、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7、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8、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19、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閭門即事》
20、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清明節古詩詞 篇4
長安清明-【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清明節古詩詞 篇5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歐陽修〔宋代〕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鑒賞
這首詞描寫清明時節西湖游春的熱鬧繁華景象,特別著重描繪日暮回城時喧嘩熙攘的情景,著意描繪游春的歡樂氣氛,從側面來寫西湖之美。這首詞寫得人歡景艷,別具一格,不乏動人之處。
這首詞是寫清明時節西湖游春的熱鬧繁華景象,從側面來寫西湖之美,著意描繪游春的歡樂氣氛。古時以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這一天歷來有到水濱踏青的習俗。《夢梁錄》卷二載:“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于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東京夢華錄》也記載:“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們游春的盛況。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去處。看綠柳叢中,車如流水馬如龍,爭相搶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織,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賞著大好春光。詞人自己也乘著朱輪鈿車加入了這歡樂春游的隊伍。
詞上片描繪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圖。下片寫游人返歸的景象。日暮時分,酒醒了的、還在醉著的,前后相將歸家。從西湖彎斜的堤岸一直到城頭,一路之上,花頭攢動。“直到城頭總是花”,這里既指從西湖到潁州城下的路邊鮮花盛開,又當指一路上游人皆頭上簪花而歸。唐宋時,人們有采花簪頭之俗,無論男女。如杜牧《九日齊安登高》中即寫道:“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蘇軾《次韻蘇伯固主簿重九》說道:“髻重不嫌黃菊滿,手香新喜綠橙搓。”劉克莊《上巳》也有句云:“暮歸尚有清狂態,亂插山花滿角巾。”可見,“直到城頭總是花”,寫的是人們春游而歸,頭上簪花絡繹回城的情景。
清明上巳時節,是古人往水邊游玩的時侯。以這樣一個游覽的時節,再加上西湖這樣一個游覽勝地,真可謂良辰美景,兩者鑄備,熱鬧景象自是非同尋常。本詞所表現的正是一派盛景,“滿目繁華”即為全詞的核心。
滿目繁華的特點,首先體現在對游者的描寫上,這也是作品表現的重點。
游者一是多,二是歡。游者之多,在詞中寫道:“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錮車”。這一句寫了兩種不同的游者,一種是乘車者,一種是徒步者。車多,才會引起人們的爭相指點;行者多,也才可能出現“爭道”的景狀。最后這兩句用寥寥數字,展示出了一個轂擊肩摩的游覽盛況。另外,下片“喧嘩”一詞,又從音響的角度突出了游者之多,以西湖這樣的敝廓之地,竟有人聲鼎沸之感,那行人熙來攘往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了。何以見出游者之歡?從上述行人“爭道誰家”車的描寫中,已傳出一片歡快活躍的氣氛,接著寫游人日暮歸返時的“醒醉”二字,更是道盡了游者各各相異的神態。這令人想起明代文學家張岱在《西湖七月半》一文中對各種賞月人的生動描寫:他們有的“淺斟低唱”,有的“喝呼嘈雜,裝假醉”,也有的“呼客縱飲”、“縱舟酣睡”。
本詞中“醒醉”二字所激起的正是類似這些景象的聯想,從游人歸返之態中,似可想見他們有的專意游覽,飽享春景;有的就景歡飲,一醉方休,他們各以自己的方式縱情游樂,盡興而歸。總之,游者云集,笑語連天。
滿目繁華,還體現在對西湖自身景色特點的描繪上。
這雖然不是作品的表現重點,但卻是組成繁華景象不可缺少的部分。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時節,但作品中絕無花衰紅消的悲涼之意,卻呈現出色彩濃艷的一派盛景。在“綠柳朱輪走鈿車”一句中,詞人以綠柳和朱輪相對,既寫了鈿車的豪華,也襯托出柳樹的茂盛,色彩鮮明,春意濃郁。詞的結句順承“游人日暮相將去”的語意,寫歸途所見的景色,路轉堤斜,一路是花。這是枝上花還是落于地上的花?詞人沒有明寫,他僅給人留下一個印緣,只覺得滿目姹紫嫣紅,春花充盈著整個空間。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滿地遍野的鮮花匯成一體,氣氛是很熱烈的。這使我們想起歐陽修在另一首《采桑子》中所寫的詞句:“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這一個“空”字,正是從對立的角度表明了詞人對本詞中所顯示的盛況無比深切的感受,也說明了詞人和春意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所以,本詞即抓住這兩方面內容共同表現了潁州西湖的繁盛。
此詞從開始到結束都貫穿著“繁華”、“喧嘩”的節日氣氛,把讀者也卷入這氣氛之中,領受節日的歡樂。讀完這首詞,再回頭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就不難看出,作者是借節日的繁華來贊美西湖好的。詞中每一句都有豐富的內涵,全詞構成一幅生動壯美的游春圖。
整首詞通過朱輪鈿車爭道、游人簪花而歸的特寫鏡頭,形象描繪了一幅潁州西湖清明上巳時期的風情畫。這首《采桑子》寫得人歡景艷,別具一格,不乏動人之處。
清明節古詩詞 篇6
點絳唇·時霎清明
吳文英〔宋代〕
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嫩陰綠樹。正是春留處。
燕子重來,往事東流去。征衫貯。舊寒一縷。淚濕風簾絮。
鑒賞
“時霎”兩句,言時光流逝如白駒過隙。詞人說:“當初我與蘇妾就是在清明時節始識,轉瞬間又到了一個新的清明節,而我卻再也不能愉快地手捧鮮花回到蘇州的西園舊居去與伊人相聚了。因為那里已是人去樓空,如果歸去只能徒增煩憂罷了。”“西園”,在蘇州,夢窗在蘇州寓居所在地居所旁花園。在《夢窗詞集》中,詞人多次提到“西園”,如:《水龍吟·用見山韻餞別》“西園已負,林亭移酒,松泉薦茗”,《風入松·桂》“暮煙疏雨西園路,誤秋娘淺約宮黃”,《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殘蟬度曲,唱徹西園”,《浪淘沙·燈火雨中船》“往事一潸然,莫過西園”。可見“西園”并非泛指。“嫩陰”兩句,追憶西園景色。清明時節,西園四周茸茸綠樹生機勃勃,正是游春的好去處,但景色雖美,伊人卻去,所以詞人只愿追憶,不愿回去而觸景生情,引起煩惱。
“燕子”兩句,將燕比人,是想象之詞。言燕子尚能一年一度按時飛回老家,而那位離他而去的伊人,卻像東流之水一去而不復返,所以剩給詞人的惟有對往事的痛苦回憶。“征衫貯”三句,言詞人整理身邊的衣箱,里面只剩下一件她縫制的舊衣,所以面對著這柳絮飄舞的景色,詞人忍不住流下了傷心的離別愛人的相思淚。蘇妾雖棄他而去,而詞人卻情綿綿,思切切,時刻追憶,實是一位至性至情人也。結句與周邦彥《瑞龍吟·章臺路》結句“一簾風絮”情味同而風韻也同。
清明節古詩詞 篇7
《三臺·清明應制》
萬俟詠〔宋代〕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臺榭映秋千,斗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賞析:
全詞用賦的鋪張揚厲之筆法極力鋪敘京城清明時節的節序風光,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繁榮景象。詞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寫宮苑中的春景,由內及外;中片寫郊外之游,具體描寫鶯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歡樂的情形;下片寫貴族宅院中的喜慶景象。
上片寫春到京城,將優美的春景,歸結為“朝野多歡”、“簫鼓”盈衢的“太平氣象”。“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寫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麗,并未沾染上多少宮廷的富貴氣息。“內苑春”四句寫春意由皇宮內苑延向民間,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東風靜”四句,描寫東風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宮樓闕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與高貴。東風和煦閑靜,細柳靜靜地垂拂著金黃色的柳絲,遠遠望去,皇宮樓闕金碧輝煌,朦朦縹緲,卻非煙非霧。“好時代”四句全是頌揚之詞,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寫市井之繁華熱鬧。流鶯宛轉,燕子去來,近水臺榭映秋千,成雙游女戲斗草。賣場攜酒,踏青祭掃,游人往返不絕,猶有留情于“夭桃朱戶”人家者。仍歸結為貴族子弟縱馬豪飲的游冶逸興。“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這二句寫鶯歌燕舞,既是對景物的描繪,也象征著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寧。“近綠水”四句描寫了蕩秋千和斗百草兩種游戲場面,姑娘們的嬉耍在無形之中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餳香更”四句描寫了踏青路上的熱鬧景象,暗示了這也正是青年男女們戀愛的季節。“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寫了富貴子弟的狂飲醉歸,暗襯出一派醉生夢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習俗禁火,宮中以蠟燭分賜近臣,及弛禁開門,住宣休務等事,寫皇上降恩,與百僚同樂,以此頌圣。“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云暮。”這二句交待了天氣和節候特征,暗示天下風調雨順,人心舒暢。“禁火天”描寫了民間“試新妝”的喜氣,呈現出一派萬象更新的可喜氣象。“清明看”四句,描寫了宮廷傳蠟燭“燃薪火”的盛況,進一步渲染了萬象更新的盛世氣象。“斂兵衛”四句描寫了節日里皇宮朝廷的安寧氣象,“斂兵衛”而洞開宮廷大門,具體印證了前面的“太平”;“又還休務”則是對“朝野多歡”的一個總的收束。全詞也在這樣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圍中戛然而止。
統觀全篇,是一種竭力羅列鋪陳的賦體寫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實感的抒情詞作來,其文與價值或要遜色得多,但就當時文學現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詩詞體式“應制體”來看,也還是寫得比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評詞者的贊許。全詞鋪敘勾勒,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處處照應;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清明節古詩詞 篇8
《清明呈館中諸公》
高啟〔明代〕
新煙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詔,擬沽春酒醉京華。
賞析:
清明節,舊時風俗為人們掃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觸發客居在外的游子的鄉思。這首詩所抒寫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現得特別含蓄委婉、曲折隱微,在高啟的律詩中又是一種格調。
“清明無客不思家”,既曰“無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內。不過,全詩直接抒寫思家之情語,一句,其余則著力描寫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謂色彩繽紛,明麗如畫,甚至有畫所難到者。但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從而消釋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見景生情,反而更襯托、引發了他的思鄉情。
官墻外的垂柳,絲絲弄碧,新煙縈繞;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發出陣陣的芳香。這風光節物無不在告訴作者清明節的到來,自然也會喚起他往歲在家鄉與家人共度佳節的種.種回憶。這一來,客居青山環繞的京師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鄉來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盧女門前映落花”,五、六兩句,意更深曲復雜。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辭·招胞士》語:“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歸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與卞侯墓并置,以落花與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貴難久恃,盛時難長留的感慨。
清明節古詩詞 篇9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清明節古詩詞 篇10
《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
柳永〔宋代〕
拆桐花爛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斗草踏青。人艷冶,遞逢迎。向路旁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賞析:
這首《木蘭花慢》以描繪清明的節日風光,側面地再現了宋真宗、仁宗年間社會升平時期的繁勝場面。清明時節風和日暖,百花盛開,芳草芊綿,人們習慣到郊野去掃墓、踏青。這首詞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為再現對象,生動地描繪了旖旎春色和當時盛況,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氣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兼寫清明乍雨、群花爛漫,點出春日郊游的特定風物。起筆便異常簡潔地點明了時令。紫桐即油桐樹,三月初應信風而開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葉,故繁茂滿枝,最能標志郊野清明的到來。一個“拆”字,寫盡桐花爛漫的風致。“先清明”,經過夜來或將曉的一陣疏雨,郊野顯得特地晴明清新,點出“清明之明”。作者選擇了“艷杏”和“緗桃”等富于艷麗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燒”和“繡”具有雕飾工巧的動詞,以突出春意最濃時景色的鮮妍如畫。不過,這首詞的重點不于對動人春色的工筆描繪,所以自“傾城”句始,詞進入游春活動的描述。作者善于從宏觀來把握整體的游春場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典型的具象。“傾城,盡尋勝去”是對春游盛況作總的勾勒。人們帶著早已準備好的熟食品,男騎寶馬,女坐香車,到郊外去領略大自然的景色,充分享受春天的觀樂。“雕鞍”代指馬,“紺幰”即天青色的車幔,代指車。結兩句,以萬家之管弦新聲大大地渲染了節日的氣氛,詞情向歡樂的高潮發展。詞的上片,作者用濃墨重彩繪制出一幅生氣盎然的清明踏青游樂圖。
詞的下片著重表現江南女子郊游的歡樂。柳永這位風流才子將注意力集中于艷冶妖嬈、珠翠滿頭的市井妓女身上。這富于浪漫情調的春天郊野,她們的歡快與放浪,作者看來,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實上也如此。“盈盈”以女性的輕盈體態指代婦女,這里兼指眾多的婦女。她們占芳尋勝,玩著傳統的斗草游戲。踏青中最活躍的還是那些歌妓舞女們。她們艷冶出眾,盡情地享受著春的歡樂和春的賜與。作者以“向路旁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襯出當日游人之眾,排場之盛,同時也暗示這些游樂人群的主體是豪貴之家。這是全詞歡樂情景的高潮。而作者對春之美好和生之歡樂的體驗也抒發到了極致。繼而詞筆變化,作者繼以肯定的語氣,設想歡樂的人們,佳麗之地飲盡樽里的美酒,陶然大醉,有如玉山之傾倒。“罍”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詞的結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醒。”一句意思是,這些歡樂的人定是拚著明日醉臥畫堂,今朝則非盡醉不休。不能把這一句簡單用“醉生夢死”去界定,實際上,柳永這里謳歌的是古代女子這難得的自由機會和場合中所迸發的生命的快樂。
這首《木蘭花慢》充分體現了柳詞善予鋪敘的表現特征。作者依賴調式變化、句式參差,造成了一種急促的節奏和繁密的語勢;同時又通過特色景物的點染,大量細節的描寫和場面的鋪陳,將描寫對象加以鋪張渲染,為全詞帶來一種繁復之美。這是兩宋時期廣為傳唱的“歡樂頌”和“春之歌”,體現了柳永創作風格的多樣性。
清明節古詩詞 篇11
清明日貍渡道中宋代: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
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清明節古詩詞 篇12
折桂令·客窗清明
喬吉〔元代〕
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甚情緒燈前,客懷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鬢發,五十年春夢繁華。驀見人家,楊柳分煙,扶上檐牙。
鑒賞
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現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獨感和失意的情懷;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與心境的寫照。從“五十年春夢繁華”一句推測,此曲約寫于作者五十歲左右。
開頭三句寫即目所見的景物。清明時節,時屆暮春,經過風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漸凋零了。這是透過窗欞所看到的外景,寫景的觀察點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寫窄索細密的窗簾和小巧玲瓏的窗紗,以扣緊題目中的“客窗”兩字。接著用“甚情緒燈前”的一個“甚”字,領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漸漸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懷。一個客居在外的人,面對孤燈一盞,當然沒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懷、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況,縈繞在枕邊耳際。這萬千的心事,作者僅用了以下兩句來進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鬢發,五十年春夢繁華。”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詩句“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說明自己白發因愁而生,表現了愁思的深長。下句說五十年來的生活,像夢一樣過去了。這兩句寫出了作者無限的愁思和感愴。
“驀見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轉,將視線移向窗外人家,這家門前的楊柳如含煙霧一般,長得與屋檐相齊,充滿著春來柳發的一片生機,給這家人家帶來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襯出游子天涯飄泊的孤獨之感。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詞中有“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即是用人家的笑語歡言來反襯自己的寂寞傷神,此曲抒情手法與此一脈相承。
清明節古詩詞 篇13
1.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王安石《壬辰寒食》
2.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3.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4.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閭門即事》
5.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6.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孟云卿《寒食》
7.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8.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9.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彥《蘭陵王•柳》
10.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高翥《清明日對酒》
清明節古詩詞 篇14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
2、賞芳時節清明日,清明把酒釋別愁。《清明祭詩》
3、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閭門即事》
4、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
5、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6、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清明》(宋)王禹俏
7、新鶯嘹亂柳煙低,斷魂春雨斷腸期。《清明祭詩》
8、游客趨梁邸,朝光入楚臺。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雄風乘令節,馀吹拂輕灰。《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唐】李嶠
9、欲清明把酒釋別愁,欲賞春花且忘憂。《清明祭詩》
10、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唐】戴叔倫
11、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清明》
12、清明節氣杏花天,詩酒清吟祭華年。折盡長條倚春雨,為君垂淚小窗邊。《清明祭詩》
13、輕紅沾雨不勝衣,才回倦眼又迷離。《清明祭詩》
14、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清明》
15、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長安清明》
16、漫見新柳嬌眼垂,疑君逸影踏風歸。《清明祭詩》
17、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18、滿城風絮一層紗,寂寂青山不見家。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間孤月映梨花。《清明》
19、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20、撩亂春風惹杏花,斷送清芬到天涯。《清明祭詩》
清明節古詩詞 篇15
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2.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3.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4.聽風聽雨過清明。: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5.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6.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7.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
8.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9.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10.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清明節古詩詞 篇16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
清明時節本該和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孤單凄涼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遂向牧童打聽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點著遠處的杏花村。前兩句讓人愁腸寸斷心神惻然,后兩句則開拓出廣闊的想象空間。全詩意境悠遠、清新明快,留韻邈然、耐人尋味。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
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
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
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
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
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凄涼悲慘情景,也能夠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夜》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
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
遙聽弦管暗看花。
【點評】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習俗。在古代,踏青又稱“尋春”、“春禊”,晉代已盛。清明時節也是人們春游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這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目前普遍認為,這一項清明節俗是繼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節傳統。上巳節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擇偶。但這首詩妙在未寫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不禁讓人要笑問:“可是愁嫁?”
清明節古詩詞 篇17
《清明日對酒》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時節,墳前掃墓,淚雨滂沱;掃墓后,墳頭依舊清冷,而歸家的兒女們已在燈前嬉戲。珍惜生活、珍惜時光吧,墳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過陰間呢?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已至,朋友告訴我晴空下碧綠的原野盡頭,是一處絕妙的游玩勝地。穿過楊柳叢,馬兒一聲嘶鳴,抬頭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燦爛明媚的春光似要將人迷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清明時節本該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詩人卻獨自奔波在漫長的旅途上,又遇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詩人的焦慮和惆悵。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后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凄涼。
《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幰,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清明踏青的習俗始于唐,盛于宋。蝴蝶飛舞,桃花郁金花競相開放,人們結伴踏青。出發時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顫顫欲滴,歸來時微風穿過柳絲拂面而來。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里自然起了憂思。路上車馬嘈雜,郊外楊柳一片青翠,鶯飛蝶戲。詩人坐在空蕩蕩的大堂里以茶代酒,回憶往昔。
《鵲踏枝·清明》
【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紅杏在二月開放,清明節是在三月份,時序在向前推移,春光逐漸消逝。“一霎”二字,透露了對幸福、歡樂消逝得快速的傷感,也是對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戀。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游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此詞借節日的繁華來贊美西湖的美,從開始到結束都貫穿著“繁華”、“喧嘩”的節日氣氛,把讀者也卷入這氣氛之中,領受節日的歡樂,構成一幅生動壯美的游春圖。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不僅僅是憑吊亡人,更是警醒活著的人。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根據生活的經驗,清明這一天常下雨,程顥所寫的清明節是一個晴朗的清明,應該是個難得的好日子,所以詩里感嘆“只恐風花一片飛”吧。
清明節古詩詞 篇18
《閭門即事》
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
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
清明幾處有新煙。
【點評】
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間不用火,清明之后本應“處處有新煙”,現在卻因戰亂農民都被召去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蕪了,只有寥寥幾處的人家燃起新煙,一片凄涼。
《清明即事》
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點評】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傾大力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其詩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寫下的山水行旅詩,也有他在登臨游覽家鄉一帶的萬山、峴山和鹿門山時所寫的遣興之作。還有少數詩篇是寫田園村居生活的。詩中取材的地域范圍相當廣大。
《長安清明》
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
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
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
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
暗喜風光似昔年。
【點評】
忽然之間,已經是細雨飄飛的春天了。怎堪芳草青青。宮中把新火賜給大臣。大臣們無事,以蹴鞠為戲。路上駿馬亂叫。綠楊叢里,秋千上下飛舞。游人還記得以前太平時候的盛事。這和昔年相似的風光,引起心頭的隱隱快樂。這首詩寫得清明時的人事和景物,語言清新。尾聯卻點出“風光似去年”,“記得承平事”,透露出對盛世的懷念。
看到底的小伙伴,一定會有個疑問,為什么杜牧《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還有葉紹翁《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首沒有。
清明節古詩詞 篇19
王禹偁《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醉,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節古詩詞 篇20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明節古詩詞 篇2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__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__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黃庭堅《清明》
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__李冠《蝶戀花·春暮》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晏殊《破陣子·春景》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__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__杜牧《清明》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__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__杜牧《清明》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__張先《青門引·春思》
一郡官閑唯副使,一年冷節是清明。__王禹偁《清明日獨酌》
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__張泌《滿宮花·花正芳》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__王禹偁《清明》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__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__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__高翥《清明日對酒》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__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__程顥《郊行即事》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__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__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節古詩詞 篇22
1、晴日暖,淡煙浮。——仲殊《訴衷情·寒食》
2、斬新衣踏盡,還似去年時。——王建《寒食》
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王建《寒食》
4、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沈期《寒食》
5、清明時節雨聲嘩。——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
6、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溫庭筠《清明日》
7、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8、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孟浩然《清明即事》
9、已放笙歌池院靜。——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0、筍柱秋千游女并。——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12、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仲殊《訴衷情·寒食》
13、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周邦彥《瑣窗寒·寒食》
14、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云表《寒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