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范文(精選3篇)
關于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范文 篇1
保定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報批xx市城鄉總體規劃(x3-2030年)的請示》(保政呈〔x4〕93號)收悉。經研究,同意《xx市城鄉總體規劃(x3-2030年)》。現批復如下:
一、xx市是保定南部中心城市,重要的中藥研發、制造和集散基地。要按照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原則,整合空間資源、統籌城鄉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提升城市功能、聚集優質產業、強化精細管理,逐步把xx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生態良好、空間有序、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二、統籌城鄉發展。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的空間布局,引導人口和產業合理分布,構筑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統籌規劃建設城鄉道路、供水、排水、供電、供熱、供氣、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醫療、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健全消防、人防、防洪、防震等城鄉綜合防災體系。
三、提高城鄉建設質量。到2030年,xx市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91平方公里以內,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控制在27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內。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嚴格城市建設用地性質管理,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加強園林綠化建設和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規劃引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風貌特色塑造,強化城市空間尺度管控,重點保護好藥王廟等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
四、嚴格實施總體規劃。總體規劃是xx市城鄉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要以總體規劃為依據,制定完善鎮、鄉和村莊規劃、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有關技術標準導則,逐步形成完善的城鄉規劃體系。健全城鄉規劃統一管理體制,嚴格落實“三區”、“五線”,加強公眾和社會監督,切實保障規劃的有效實施。
你市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要對總體規劃實施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和檢查。
xx省人民政府
x5年2月6日
關于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范文 篇2
xx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請求批準〈xx市城市總體規劃(x3-2030)〉的請示》(海政請〔x4〕12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你市報送的《xx市城市總體規劃(x3-2030)》。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要認真貫徹中央和省決策部署,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呼應沿江、沿海開發戰略,接軌上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調控作用,統籌城鄉產業發展、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村莊居民點布局要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有利于改善村莊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游和保護鄉村風貌特色,努力與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相適應。
三、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規劃人口規模50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59.9平方公里以內;到2030年,中心城區規劃人口規模68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74.6平方公里以內。
四、優化中心城區布局結構,規劃中心城區主要向南、適度向北發展。加強土地利用與城市交通的相互協調,合理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加強城市空間特色塑造和公共開敞空間建設,提升城市品質。
五、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逐步淘汰資源能源消耗過高的產業。嚴格保護飲用水源、河湖水系、基本農田、沿海濕地和灘涂等重要生態空間以及各類歷史文化資源,持續改善城鄉環境面貌。
六、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完善鐵路、公路、水運等對外交通運輸體系和港口集疏運系統,加強區域交通、城市交通以及各類交通方式的統籌組織和相互銜接。貫徹落實公交優先、慢行友好的發展理念,不斷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建設多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
七、提升城市綜合服務水平,建立覆蓋城鄉、層級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統籌安排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將保障性住房納入近期建設規劃,依法有序推進舊城更新,普遍提高群眾居住質量。
八、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重視抓好城市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深入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加強城鄉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城市綜合防災體系,不斷提高城市防災能力。
九、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的《xx市城市總體規劃(x3-2030)》是你市城鄉建設和管理的依據,規劃確定的強制性內容不得擅自修改。要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抓緊制定完善各項專業規劃和建設用地范圍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優化鎮村布局規劃。依法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進行統一管理,切實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xx省人民政府
x4年6月3日
關于城鄉總體規劃的批復范文 篇3
重慶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于審批〈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xx年)〉修改方案的請示》(渝府文〔〕55號)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修訂后的《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xx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
二、重慶市是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實施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統籌做好重慶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要按照合理布局、集約發展的原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不斷增強城市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功能,加強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逐步把重慶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三、重視城鄉統籌發展。在《總體規劃》確定的5473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老城區要逐步疏解功能和人口,兩江新區要堅持高起點規劃和建設,合理確定發展重點和時序,逐步建設成為我國內陸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范窗口。要按照建設“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要求,加強對城鄉發展和建設的規劃統籌,引導渝東北和渝東南地區協調發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到20xx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70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561平方公里以內。根據重慶市資源、環境的實際條件,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要貫徹落實城鄉規劃法“先規劃、后建設”的要求,嚴禁在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
五、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要加快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市與周邊地區交通運輸條件,把重慶市建設成為長江上游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貿易大通道。加強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要高度重視城市地下管網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統籌規劃建設城市供水水源、給排水、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劃定基礎設施黃線保護范圍,保障建設實施。重視城市防災減災工作,加強重點防災設施和災害監測預警系統的建設,建立健全城市綜合防災體系,重點提高城市應對地震、洪澇和地質災害能力。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應當統籌考慮為周邊農村服務。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發揮集散地樞紐功能。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城市發展要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集約化道路,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與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工業、交通和建筑節能,切實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要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發展,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嚴格按照規劃提出的各類環保標準限期達標。要加強水資源保護,劃定城市水系藍線保護范圍,嚴格控制地下水的開采和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設節水型城市。要重點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嘉陵江流域的水體和生態環境,保護好縉云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等山體和生態廊道,保障生態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