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數學培訓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中考數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
4月20日,我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六年級數學教師培訓,經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的教育思想,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業務素質得到提高。下面談談本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數學理念的提升
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多年,但面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進步,吸取營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陳老師為我們總結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這讓我在數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老師關于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論述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這也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公開教學中面臨的最為頭疼的環節。除了教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外,更要汲取豐富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對于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本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么些個后進生,本來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談何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鉆研教材。陳老師的講解為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鑒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致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三、教學觀念的轉變
通過此次培訓,我在教學觀上有了一定的轉變,教學不光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要重在教學生掌握方法,學會學習,不能只讓學生“學到什么”還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掌握了方法,終身受用,可以自己獲取知識,除了學習,還要注重啟迪學生的智慧,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時間,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而言之,本次學習受益多多,使我更加看到了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也更加了解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怎樣做到扎實有效。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努力學習,以此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中考數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
這次培訓共兩天,上午聽的報告講座題目是《如何進行初三復習》,下午講了《初中數學復習課設計與課例分析》,第二天講了《初中學生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通過培訓,對初三復習階段的劃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范老師、郝老師、徐老師的講座對我課堂教學的啟示: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基礎,重視課本。一定要做到夯實基礎,打牢根基。對于基礎知識一定要準,要知道為什么,要反復,做到溫故知新。在教學中也要重視小組合作,利用小組可用于提問,討論問題,訂正答案。在教學中要重視板演,讓課堂中每個細節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今天的講座也教給了我很多復習的方式:具體的做法有:第一步復習知識要全面;第二步要及時查漏補缺;第三步對重點知識要強化訓練;第四步做到真正歸納總結;第五步臨到復習最后階段一定要對復習內容再殺個回馬槍。上課講題,題不要太多,要有典型性,要有整合性,要深入挖掘。在復習的過程中要利用好練習題,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首先要知道試題的'由來,明白試題絕對是某課或某章或某難點的再現;其次要讓試題的作用發揮出來,通過試題的練習,讓學生的以下方面得到發展:做題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知識的解釋,能力的培養等;第三就是做好中考題,而且對試題要做到精選,要知道知識點的出處。
從中考命題的趨勢來看,教材仍是考試命題之本,所以要注重看教材的定義、概念、性質、運算法則、例題、習題等。也要認真研讀《中考說明》,由點帶面,進行系統復習。做好三輪復習的同時注重復習方法技巧,做到有效學習。
總之,復習后要做到這樣的效果:心中有書,心中有定理;要把握好每一個知識點,做到重視理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所學內容要做到融會貫通,構筑體系。此外,在深入研究復習備考策略的同時,還應結合學生實際,為他們提供切實可行的訓練和指導,把復習備考工作落到實處,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中考數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3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公式、定理和規律,這些都是前人畢生心血總結出來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為我們的學習指明了光明的道路。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一點:這些僅僅只是大的輪廓,其中所容納的空間是十分空曠的。前人的路需要我們不斷地開拓,不斷地完善,然而這一切又一切的實現要靠敢于“創新”的自己。
學習數學,我有很多心得:它好比建筑一棟大廈,在打好地基一磚一瓦建筑的同時,首先應該檢驗地基的牢固性,是否經得起百層的建筑。在這之后才能隨心所欲地裝飾你的大廈。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習數學既要在“守舊”中“創新”,有要在“創新”中“守舊”。即在最淺顯的知識上追求新的發展,在新領域中不脫離根本的原理。這里最重要的是知識的聯系,學會舉一反三,做到融會貫通,這樣才會有學習上的進步,否則只能是在原地踏步。創新是引發歷史革命的根本動力,它很可能引發新的數學革命,最終將帶動整個社會向前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在具有創新的精神的同時,具有大膽提出問題、認真研究問題、合理想象問題、巧妙解決問題的信念。
自從上小學起,我們就一直在學習數學,那么花這么長的時間去學,數學到底使我們得到了什么呢?
首先,數學賦予了我們一個清晰的頭腦,這使得我們可以看清事物之間的聯系;其次,數學加深了我們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第三,數學開發了我們的邏輯思維。
最近幾年,我不斷的體會到數學在學習以及生活各方面都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可利用資源,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這一點,畢竟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數學在本質上完全不同與物理化學。雖然應用學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倘若沒有數學作為基礎,所有的學科都將變成空中樓閣。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他首先必須成為一名數學家。數學產生一種魔力控制著我們的思維,大腦一旦失去數學的作用有如身體失去地心引力一樣虛無縹緲,數學的魔力不僅使人的大腦產生了嚴謹的邏輯性,而且使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這是我們有目共睹的。
學習數學需要兩個前提:一是要有悟性,二是要有計算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悟性的提高在于勤思考,多發問。以我個人為例,我常把一些離散的信息進行加工,得到另一些連續的或更有價值的信息(如將特殊式反推導得到一般式就可以看到式子變化的規律)以便增加已知量來解決我所要面對的問題。
數學是一門計算科學,所以學好數學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計算能力。而數學沒學好的人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邏輯思維發生混亂,二是分析計算能力差。只要找到自己的弱項,努力的拼搏,最終是會成功的。學習數學是沒有終點的,成功只是漫漫旅途的一站,而旅途上更多的是失敗,數學上的成功來自于實力不是靠運氣,而實力則是在堅持不懈的奮斗中點點滴滴磨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