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培訓總結心得體會(精選3篇)
幼兒園環境培訓總結心得體會 篇1
“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孩子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計劃和條件”。環境的創設應隨主題活動的開展不斷變化,還可以與季節變化、節日活動等孩子身邊熟悉的事物相結合。比如,在四季主題活動中,為使幼兒能夠很好的理解四季特征,我們可以在墻壁上畫幾棵樹干、人物,然后引導幼兒觀察春夏秋冬,植物與人們的穿著變化。春季時,樹枝發出嫩芽、百花齊放,人們脫掉厚厚的棉衣,穿上毛衣······在參與的過程中,幼兒深深體驗了勞動的艱辛,他們會更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自發自覺的保護環境;同時他們的良好習慣和動手操作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一、注重智能的啟發性
環境建設應著眼于豐富幼兒的知識,增長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園各班結合教育目標和根據幼兒年齡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創設于墻面的主題欄,內容豐富:有慶祝各種節日的主題,有愛祖國、愛家鄉的主題,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題,也有孩子們所喜愛的故事主題······。豐富的內容深深吸引著幼兒,他們不斷潛移默化地受得了教育,而且通過他們的參與布置和看看講講,也很大程度地獲得了認知上的發展和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的提高。孩子們在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習、探究,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注重情感的感染性
首先,環境的美化,可以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我們力求從尊重幼兒的審美興趣,滿足他們的審美需要出發進行環境的創設。對于每一個主題的環境布置,我們除了用它豐富的主題內容來教育幼兒外,也努力營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藝術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圍來感染幼兒。在活動室內外,由師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組合貼畫作品,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表現美、創造美的樂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春天來了,我和孩子們張開雙臂把她迎接到我們教室里,教室里立刻流淌著五彩斑斕的春光。
1、五彩斑斕的墻飾
我班的墻飾設計的是“春天來了”,一走進我們教室就感受到生機盎然的春意:
a、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粉紅粉紅的桃花開了。
B、一朵朵“美麗的花兒”在孩子們靈巧的小手中綻放,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體現了兒歌“春天里,春天來,花兒朵朵開。紅花開,百花開,蝴蝶蜜蜂都飛來。”的詩情畫意。C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讓孩子們了解了青蛙的由來。
2、手工區
春天是豐富多彩的,我把蔬菜、小花、樹葉等有次序的擺放在手工區里,讓孩子們去看、去摸、去想象,有時孩子們的想象豐富得讓人眼花繚亂,讓你不得不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他們,其實孩子們比我們有創意多了。然后,在想象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去用樹葉、小花、種子等制作。由于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往往制作不出成品,但在動手的過程中已讓他們動了腦,享受了制作的樂趣,從而喜歡上了凡是自己動手試一試的感受。
3、自然區
春天是充滿希望的,春天是播種的季節。我們種子準備好,利用廢舊的塑料瓶種了各種豆;有黃豆、黑豆、白豆、紅豆等。讓孩子們隔一段時間去觀察種子有什么變化······“長出小芽了,長出小芽了。”孩子們歡呼雀躍著,為自己的勞動成果快樂著。而且還飼養了小蝌蚪、螃蟹,讓孩子們觀察它們的變化和感受飼養的樂趣。
當然,在布置教室過程中,我盡力做到:
1、我所提供的材料全是安全的,絕不會危害幼兒的身心健康,因為對孩子們而言,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
2、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價值,每種材料只要善于運用,它就有無窮的教育價值。如“美麗的小花”,在科學活動中我讓孩子們講述花的顏色、形狀、大小;在數學活動中,我請孩子們將花按顏色、大小等進行分類,點數花有幾朵;在手工區里,我讓孩子們自己粘貼“美麗的小花”。所以,在更換墻飾《春天來了》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自主發揮、自由想象、自己動手,當整幅作品出來后,孩子們發現了問題,好像缺少了什么,當有孩子說出沒有草時,我及時支持了他們的想法,提供了他們所需的制作材料,在添上草后,整個畫面鮮艷明快了許多,充滿了盎然的春意。
其實,在我看來真實的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契機,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尤其是四季變化的教育資源更是充滿魅力的,它是孩子們的歡樂之源,成長之根;是老師們的智慧之泉、教育之本。我們在安排教育活動時,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發揮環境創設對幼兒的教育作用
幼兒園環境培訓總結心得體會 篇2
環境的創設——以幼兒的創作為主,教師的創作為輔,這樣幼兒看的懂了,有興趣了,教師也可以輕松一些!比如,區角材料的創設,就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參與制作的串木棍,編織蟈蟈籠等,這樣幼兒在玩的時候會多些興趣。又如,老師們將收集的資料、制作的手工、繪制的圖畫等通過設計簡潔美觀的布局呈現到墻面上,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也培養了幼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在互動中提高操作能力。在植物角里,他們收集了各種種子,鼓勵幼兒從多方面觀察、欣賞、想象,讓孩子們去觀察、了解他們的生長過程等,還放置了小朋友自己帶來的植物。結合主題活動以及幼兒逐步發展的認知發展能力,尤其是他們增設了很多有趣的區域活動,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創設了有益的環境,如角色區,美工區、生活區(益智區(神奇大口袋、拼圖等)、表演區等,讓幼兒能夠對集體活動中學習的內容進行鞏固,逐步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和模仿能力,提高幼兒的交往能力。在主題墻上,他們張貼了小朋友們自己動手做的手工制品和親手畫的手掌樹和花朵等,幼兒們都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環境,因為周圍全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成果。環境創設為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孩子們在活動中學會了思考,鍛煉了手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拓展了知識,促進了創造潛能的發展。通過與環境互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明顯提高,精心利用廢物,進行多種制作,創造成美麗的工藝品。他們更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
幼兒園環境培訓總結心得體會 篇3
本周末我非常有幸參加了上海特級教師來連的培訓,本次培訓分為兩個部分,上午為四節優秀的課堂展示,下午是上海市特級教師、金牌教研員崔嵐關于《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的培訓。
本次培訓我真是受益匪淺,對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有很大的推進作用。下面我將從集中教育活動展示和培訓兩個環節所收獲的幾點進行一下簡單的闡述。
一、集中教育活動展示
參與課堂教學展示的分別是,上海市科技幼兒園的教研員金曉燕,一位是上海市浦東新區貝貝星幼兒園的高愛華老師。他們分別展示了中班和大班兩節活動。
金曉燕老師上的大班語言活動《我發現的變化》非常吸引我,她以科學知識為導線以語言交流為教學方式進行的一節新型的綜合科學語言活動。這節活動的選擇來源與生活,教具的選擇也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她的課堂氛圍活躍,且整節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給幼兒充分思辨的時間,通過思辨、腦力激蕩來獲取知識的過程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教師的提問準確,有層次,能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自我認知自我更正從而掌握知識要點,真得很讓我敬佩。金曉燕老師上的第二節活動是中班的科學活動《聲音變變變》教師以游戲的方式漸進增加難度和深度,讓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很是值得我來學習。
高愛華老師上了一節中班美術活動《誰躲起來了》和一節大班數學活動《避開貓的方法》。高老師上課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她的兩節活動都是在情境中進行教學,且有始有終。我以前的教學也采用過這種形式,但是小故事都在課前出現,當活動進行到中間結尾的時候情景都不存在了,高老師一直是在情景中進行的,讓孩子學習的特別有成就感,而且高老師對孩子的指導也很認真到位,充分的欣賞每個孩子,很是值得我們學習。
二、幼兒園活動區環境創設與材料投放
這個環節是崔嵐老師進行的培訓,崔老師講解的很全面有案例有分析,還有現場提問,解答。讓我對于區域活動的指導和材料投放有了新的認識,所有的活動都要先有內容,后才能生成目標,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區域活動其實也是“個別化學習活動”材料提供要充分彰顯幼兒意識、課程意識和審美意識,教師應創設一個能吸引幼兒并能根據幼兒的需要進行變換、順應幼兒發展的“活環境”。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所需及時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持幼兒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環境,調整、豐富和發展自己的認知水平,幫助幼兒達成更高的需求,讓環境創設和材料提供真正順應孩子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