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研培訓心得(通用3篇)
語文教研培訓心得 篇1
我很榮幸的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級小學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的對象,幾年來,多次參加培訓;厥着嘤枤v程的足跡,始終不能忘卻專家娓娓動聽的講座和精彩的課堂實錄。在幾年的培訓學習中,我曾用心去領悟他們觀點,吸取精華。能積極參加小組專題研討活動,充當好每一種角色,主動發言,真心探討。通過培訓,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升華,對于師德的理解有了新感悟。
一、感受名師風采聆聽精彩講座
在培訓學習時,我深深體會到領導、老師的熱情,感受到學員集體這個大家庭中彌漫著一股濃濃的暖意。為我們進行講座的專家和學者兢兢業業、嚴謹治學的敬業精神令人敬佩,他們熱情開明、平易近人的態度使人倍感溫暖。尤其是馬蘭老師和自治區教科所田繼忠所長,他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至今,他們精辟的論述仍常;厥幵诙。是他們,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重要的是我從專家們的身上學到了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他們的講座折射出一種責任:國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他們的闡述中表現出一種風范:不能文章小而不規范;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棄研修;不以家事煩而怠育人!在這里,我的心靈得以凈化,人格得以升華。
二、更新教學觀念
通過學習,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認識到自己以前那種傳統教育教學的師生觀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想跟上新世紀的教育教學步伐,就要首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增強熱愛教育事業的信念。
為了改變我校當前的現狀,我對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認真分析,制定了課題《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良好課堂氛圍的研究》這一課題,并組織教師進行研究,改變了課堂死氣沉沉的氛圍,學生學的快樂,老師教的輕松。使我明白,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是基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開始,所以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中的“惟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教學雙主體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語文教研培訓心得 篇2
開學初,參加了“延邊州高效課堂集訓營”學習培訓,對“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有了全新認識。特別是親歷“小組深度建設”、“導學案編制”,將更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中具體操作,進而創新突破。然而也心生疑惑,覺得諸多問題需要再細細思量……
一、高效模式與傳統教學的關系。
個人認為,“高效課堂”不是憑空出世,而是“傳統教學”衍生而來。傳統課堂特別是新課改以后的課堂從來不反對“以生為本”,反而是極力倡導生本課堂,反對“以本為本”。在傳統教學評價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學習有實效的課才被評為好課。凡是能蹲下來與學生為友,以學生的視角解讀文本,解讀生活;教授的內容、方法新穎、活潑;且形成風格的老師,一定是好老師,深受學生愛戴,也被學界首肯。因此,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其實并不矛盾,絕非死敵。高效課堂不過是將傳統課堂的優質資源、先進理念、最優方法“拿來”形成“模式”。
當然,傳統教學確實存在嚴重問題;但絕不能因此全盤否定和批判。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應該采取一種揚棄的態度,繼承并發揚精華部分,改革或摒棄的應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無需將課程改革神秘化、神圣化,使其高深莫測,讓人望而怯步,不敢去實施和探索。所謂高效課堂不應該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形式,另起爐灶。如何才能有效地將高效課堂理念與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結合起來,恰當地進行相互平衡和滲透,從而構建開放而扎實、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真需要我們深度研究和勇敢探索。
二、高效課堂中教師主導角色的認知。
為師之道,貴在于導!爸鲗А焙螢椋
其一是引導。它是啟發式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貴在引導”。無論是新課的引入,還是新知識、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靈活多變的引導,使學生盡快地“上路”。
其二是疏導。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而“卡殼”時,教師如果及時疏通,畫龍點睛地進行點撥,便能化難為易,使學生茅塞頓開。疏導要熱情、靈活。教師若能滿腔熱忱,學生的思維易被激發而活躍,教師若疏導有道,學生的思維就會走向深遠。
其三是指導。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如何學,而且隨時用正確的方法去組織學生學習,直到學生熟練掌握并能靈活運用為止。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摸索與總結出一套對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為自己所運用?傊,“善教者,善導”。
另外,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離開“精講”。
要做到精講,教師必須要言不繁,善于一語道破。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潛心鉆研教學方法,把難點用最通俗、最精練、最鮮明的語言,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講明白?茖W的講授才能準確無誤、事半功倍,藝術的講授才能化繁為簡、出神入化。
以上是想說,課堂需要教師傾情關注,全身心的投入。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自我發現的過程,也是師生雙向生命激發的過程。離開教師基于學生渴求的善導、精講提升,課堂極容易流于膚淺,缺乏深度,阻礙部分學生的深層需求和高品質快速發展。所以個人不贊成模糊教師的專業性以及任何人都能在“模式”下上英語課、語文課等等論調。三個人同時上十個班的課,也讓人疑竇叢生,課堂難道是流水線嗎?
能不能做好高效課堂模式化教學,教師是關鍵,優秀教師可以一課多式、一人多式、一時多式。反過來說,好模式也對教師教學的隨意性等加以約束,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模式化探索的路上,無論教師還是教研員,都只是過客,不是主人。新課堂更需要淵博篤學、業務精湛、視野廣闊、思想深邃、文化素養一流的高品位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因此教師的自我提升和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尤為重要。
這幾年我們也一直提倡高效課堂模式教學,初衷是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但模式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做為教學成果來爭取榮譽。改革的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回歸教育的本質。
語文教研培訓心得 篇3
本學期,我們五年級語文組的五位教師根據學期初的教研工作計劃,切實開展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活動,以減輕教師備課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將這一學期的工作簡單總結如下:
一、落實集體備課制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能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揚長避短,我們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我們組老師在學期初,就達成了共識,通過每周四下午的集體備課和平時的探討,為課堂教學鋪平道路。
在集體備課時,我們以單元整組的視角,對文本進行解讀,發表自己的看法,整合資源,形成初步教學思路。當然,有時我們也交流自己教學中的困惑,討論改進的措施,以切實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開展“閱讀考級”活動,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
為了讓學生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凈化自己的靈魂,升華自己的人格,這學期,我們繼續開展“閱讀考級”活動。學期初,我們商定本學期學生閱讀書目,要求孩子根據推薦書單購齊十本書,每天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視難易程度由1—2周完成整本書的閱讀。為了提高課外閱讀質量,我們通過班級讀書會的方式,上好讀書交流課。但因為本學期時間緊,教學任務重,未能照常開展每本書的閱讀考級,只能通過期末一次考級,對學生的閱讀質量進行衡量。
此外,打造“書香校園”,我們教師也要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用閱讀引領自身專業成長。我們也經常相互推薦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讓讀書成為習慣。與好書為友,與經典對話,積淀文學底蘊,提高文學修養,在教師中掀起濃郁的讀書氛圍,讓書香飄滿校園。
三、加強互幫互學,創設濃厚的教研氛圍。
在我們教研組,互幫互學,已成為一種良好的風氣。組內的師徒結對活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組內始終洋溢著工作的激情和對教學無止境的探索。沒有任務,沒有命令,完全從教學出發自發聽課,辦公室里也是進行教學和管理經驗交流的場所。更可貴的是,組內的成員總能將在外學習后的所得,毫無保留地與同組教師交流、分享。
本學期,我們組老師能認真備課,將自己的思考以公開課的形式展示出來,促進更多老師對語文教學的思考。周海鷗老師執教的是《拉薩古城》,厲孫老師執教了《臨死前的嚴監生》一課,黃思思老師執教了《彩色的非洲》,謝海珍老師執教了《金錢的魔力》,金曉錨老師執教了《“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在這個教研組,我們學會了彼此之間的取長補短,學會了真正的團結協作,學會了共同分擔艱難困苦,學會了合作中的共同提升。今后,我們教研組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開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