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寫作心得體會(通用3篇)
培訓寫作心得體會 篇1
一、應用寫作時的"忘我"心態(tài)
所謂公文就是辦理公務文書,是公務文書的簡稱,它是黨政機關(guān)、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在行使管理職權(quán)、處理日常工作時,按規(guī)定格式制作的書面材料,一般文體的寫作往往都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達自己,或者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心結(jié),或者闡述自己的觀點,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視野理解、所思、所感去說明。聽了老師的講課使我茅塞頓開,首先公文寫作要講究政策性、實用性、可靠性、定向性、時間性、規(guī)范性,是要站在某一群體、某一組織的位置上,他所傳達的是被代表的單位發(fā)處的信息。所以在寫作時不要總想著自己,而要多考慮文中所代表的事件的立場,因為表達的是"忘我",而非"自我"。
二、應用寫作的"真實"文風
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喜歡文辭華美、韻味雋永的文學作品,因為這些作品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極大的藝術(shù)享受和精神愉悅,但應用寫作不太追求辭藻的華麗,它的文風相對來說就要樸實無華一些,基本上很少在詞句上粉飾雕琢。應用寫作追求一個"實"字,應用文不是供人們把玩鑒賞的藝術(shù)品,它和人們的社會生活結(jié)合得非常緊密,它是一種應用文體,是為了實際工作、實際生活而使用,是傳遞交流信息、商洽處理問題的一種工具。因此,寫應用文時一定要避免那種不合適的文風。切記洗盡鉛華、天然雕飾也是一種好的文風。
三、應用寫作--"死板"而不乏"靈活"的寫作
無論是公文、專用文件、規(guī)章制度和日常應用文,人們在長期的寫作過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約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門有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我們應用寫作時往往不能亂來,必須遵守規(guī)則。這不同于文學創(chuàng)作,個人可以有較大的發(fā)揮空間,無論在形式還是內(nèi)容上,都可以打破陳規(guī),不斷創(chuàng)新。且不可對規(guī)則置若罔聞,否則會造成寫作上的失敗。
通過這次培訓我充分認識到了,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當然。也意識到了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需要繼續(xù)練習。在平時的練習中我們犯了很多的錯誤,也從問題中學到了很多。但是現(xiàn)在想想,要想真正掌握,熟練應用文的寫作,那些練習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我們繼續(xù)朝著這個方向去練習,去努力。
培訓寫作心得體會 篇2
鄭板橋十歲那年跟隨私塾先生外出游玩,走到橋上,老師見河水中有一妙齡女子尸體仰面朝天,頭發(fā)散亂,在漩渦中打轉(zhuǎn)。老師隨口吟詩:二八女多嬌,風吹落小橋。三魂隨浪轉(zhuǎn),七魄泛波濤。鄭板橋聽后反問先生“您認識這位少女?你知道她十六歲?你看見她是風吹落下小橋的?您又怎么看到女孩的三魂七魄的?”老師被問了個啞口無言,便讓鄭板橋修改一下試試。于是鄭板橋便改為:誰家女多嬌,何故落小橋?青絲隨浪轉(zhuǎn),粉面泛波濤。這是我5月9日在參加集團組織的《山東國資》新聞寫作培訓中聽劉冰老師講的一個故事,從這一個簡單幽默的歷史故事,我們可以體會到新聞寫作的真實性與嚴謹?shù)膽B(tài)度。
由于我涉入新聞寫作隊伍時間短,經(jīng)驗不足,對宣傳培訓學習有著迫切的需求,所以格外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本次培訓通過聆聽各位老師的精彩講解,使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
在短暫一天有序的培訓中,我像每一位學員一樣,積極領(lǐng)會老師教授的課程,使我重新領(lǐng)悟了寫作和人生。作為剛剛接觸新聞寫作的我來說,老師的講課使我深刻了解到正確的新聞寫作會直接關(guān)系到新聞的效用發(fā)揮,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客觀的反應事實真相,需要大量的使用新聞寫作方法,因此更要熟練的掌握新聞寫作的規(guī)范和技巧。
雖然培訓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老師們的課程幽默風趣,散發(fā)著智慧的光芒。讓我學習到了新聞寫作如同工作,要明確目標、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斷修改、持之以恒!
培訓寫作心得體會 篇3
6月x日至19日,我有幸參加了清華大學研工部舉辦的“首屆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負責人高級研修班”的學習。歷時一周的學習,收獲頗豐,在老師的精彩解中,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思想上受到了強烈振憾,知識得到了更新,不僅從課堂中學到管理知識,更深刻感受了清華的人文精神。身為這個集體的一員,總結(jié)整個學習生活,體會頗多。
尋根“聽什么、學什么”
這次學習的內(nèi)容比較多,也比較適用。包括:領(lǐng)導科學與藝術(shù)、公共危機管理、領(lǐng)導者語言表達藝術(shù)、政務禮儀與交往藝術(shù)等。這次培訓,通過接觸了大量公共管理領(lǐng)域的前沿理論和管理經(jīng)驗,我越來越覺得學習對于提高自我和指導工作而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雖然我還未來得及對幾天來所得到的學術(shù)思想全部消化,但我已經(jīng)感覺到眼界寬闊了許多,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得到了一些整合與改進,工作觀念、思想意識已經(jīng)從單一的行政事務中超脫出來,從宏觀的、高層次的角度去看問題,工作思路和視野更加開闊。此次培訓中,對思考問題方式方法的理解和體會最深,受益最多。通過學習,明曉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更多地考慮事物的背景條件、主客觀因素、發(fā)展方向和趨勢,不能單擺浮擱,不能滿地落葉,不見珠聯(lián)璧合。特別是要學會采取變向、逆向、多維、系統(tǒng)地思維,體現(xiàn)工作的藝術(shù)性和靈活性,讓實際工作游刃有余,繼而實現(xiàn)工作的有效創(chuàng)新。這次學習,校方還特意安排了有關(guān)人文、音樂、射擊等方面的專題交流和訓練。通過了解清華大學的人物、歷史和風物,直接感受和領(lǐng)略到清華大學建校以來知名校長及教授的大家風范和人格魅力,對“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
訓、對“嚴謹、求實、謙和”的清華校風、對“行勝于言”的清華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觸碰“清華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年的梁啟超先生用這句至理名言激勵清華學子,繼承中華美德,弘揚真理大義。如果說一個事物的興盛發(fā)達需要有一條主心骨,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定就是承載起清華大學各種精神力量、各種至上美德的主心骨,在清華大學研修班為期一周的學習中,我有幸身臨其境地感受著這股最正統(tǒng)的勤勉學風和高尚品行所勃發(fā)出的非凡力量。無論從哪個地方,清華大學都體現(xiàn)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且不說教授們在上課時認真嚴謹、風趣生動,讓我們感覺到言之有物,聽之有獲。就課后的平常交道中,為每一位來清華深造的參雜著各種身份的學生精心準備、周到服務都令人信服。這種品德出自于“清華人”品格的自然彰顯,來源于平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厚積薄發(fā)。這些感受都會成為我工作中的啟迪,“德才兼?zhèn)洌缘聻橄取薄ⅰ白鍪孪茸鋈恕北貙⒅笇е椅磥淼墓ぷ骱蜕顚嵺`,讓我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更注重品行的培養(yǎng)。
感謝“過去、現(xiàn)在、未來”
在清華聽了聞閘老師《領(lǐng)導者言語表達藝術(shù)》的講座,短短的半天課對我啟發(fā)很大。當眾講話是領(lǐng)導和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凝聚人心的強有力手段。演講的目的是要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表明自己的思想和意圖,能夠讓大家認同支持你的觀點,并且付諸行動。要做到這點最困難的是膽怯緊張,應對演講的緊張,只能是多練習,多實踐。最好是放聲演講,每天大聲朗讀15到20分鐘報紙。最后,老師總結(jié)的即
興演講的萬能公式也很實用,六個字簡單精辟:“過去,現(xiàn)在,未來。”在突發(fā)的狀況下,我們可以套用此公式,把沒有準備的仗盡可能的打得漂亮!聽完課,我突然感到講話也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
聆聽“快樂在路上”
吳維庫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堂《陽光心態(tài)》,陽光心態(tài)是積極、知足、感恩、達觀的一種心智模式。吳老師應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量案例,和我們分享了有關(guān)陽光心態(tài)的一些主要思想:事情是中性的;操之在我;重在過程;活在當下;向下比較;磚塊理論;谷底原理;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情感獨立;情商樹等。具備陽光心態(tài)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躁,謙和而不張揚,自信而又親和,幫助我們締造自我內(nèi)心和諧、家庭和諧以及團隊和諧。用陽光心態(tài)享受生活,善于發(fā)現(xiàn)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要學會欣賞每個瞬間,要熱愛生命,相信未來一定會更美好。用陽光心態(tài)享受生活,學會放下。該放下的放下,學會諒解、寬容。不原諒別人,等于給了別人持續(xù)傷害你的機會。生活在浮躁的社會與人群之中,更需建立一整套健康的、有價值的道德觀和幸福觀。一個充實的人,必須有明確的、有意義的生活和工作目標,然后采取正義合理的手段,付諸不懈地努力追求。不能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的喜好和意志為轉(zhuǎn)移。人的一生適合做的事情是很少的,把現(xiàn)有的既定的事情干好就已經(jīng)足夠,始終不要忘記責任和本分。
醒悟“效果與成本成正比”
在領(lǐng)導科學與藝術(shù)講座中,教授的“一句話”解決了我工作中一直以來困惑的一個難題。他說,在管理當中,“效果與成本成正比”。從管理學的角度看,做一件事、一項工作要想達到一定的效果就必須進行人力、物力、智力的投入,投入越大則效果越好,投入越小就效果越差。
而當價值足夠大時,要不惜一切代價。在管理當中,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但它并不創(chuàng)造財富,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只有成本投入到位,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需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必須進行更大的投入。決策之時,就必須先對成本加以考慮,想達到多好的效果就必須預算多少成本,如此行事,方可成功。于是乎我幡然醒悟,原來是這樣——
帶著一份思考,一份留戀,告別清華。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我將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和“行勝于言”的清華校風去努力,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