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培訓心得體會(通用3篇)
管理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這次遠程培訓活動,為我們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提供了優越的學習條件。在培訓期間,我積極學習,認真聆聽專家講座,學習教學相關策略,并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這次培訓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補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時也解決了一些我以往教學中的困惑。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管理學主要介紹了本門課程的定位、課時安排、教學理念、難重點教學設計、主要的教學方法、示范教學、考核與評價、教學前沿等。通過主講教師課程教學經驗分享,解答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與困惑,提高了本門課程的教學能力。本次培訓主講老師主要介紹東北財經大學在《管理學》課程建設過程中所倡導的主導思想和理念、本課程的特色和相應教學方法;同時,結合中國的現實介紹這一課程的核心概念、理論框架和體系進行介紹,采用示范課等方式,對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進行交流和探討,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通過此次培訓,我認為在管理學教學中應該:
一、 規范課程標準,合理安排課程內容
將課程的標準規范起來,按照合理的順序安排好管理學中涉及到的重要的幾塊內容,可以有效避免學科知識無法有效整合的可能,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二、 深度把握管理學課程特點,做到有的放矢 管理學具有通俗性和抽象性的雙重特點,根據其通俗特點應該設計“疑問————自學————老師解惑這樣的教學過程”,根據其抽象想特點要讓學生認識到管理學的千變萬化,才能使管理學充滿魅力,從而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三、 正確使用案例教學法 作為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意義的學科,引進案例教學和情景模擬式非常好的教學方法。
四、 根據學生特點合理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如果一味按照課件講授的話,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10-15分鐘,如果能在課件中插入有意思的圖片的話,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地時間會延長;而如果能在課件中插入跟課程相關的短小動畫或視頻的話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會延長更多。
五、 注重培養學生的悟性 一個有悟性的學生會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融入到課程知識中去,獲得屬于自己的東西而且在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或情況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就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關鍵。
管理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屋不掃,何以天下?”。它說的是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在年輕的時候,放任不羈,做事不拘小節,常常把家里搞得一團糟,一位好心鄰居提醒他說:“你為何不把家里清掃一下呢?”他居然振振有詞的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一掃天下,何掃一屋?”鄰居立即反駁他:“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從古至今,時間在變遷,但是道理卻沒有改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樣,一廠不掃,何以掃市場。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市場方面的競爭,還有企業內部的競爭,更多地表現為基于“時間、質量、成本”的競爭。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生產出高質量、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但員工的素養和擁有一支引領技術發展的科技隊伍是其中的最重要方面之一,5S管理的推行是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的基礎。
5S管理起源于日本,它分別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剛開始學習5S的時候,認為5S不過就是打掃衛生,我們每天都在做,但是后培訓過程中,慢慢了解到5S不僅僅是打掃衛生那么簡單,在整個培訓和實習中讓我們對5S活動從最初的認識到較深入的理解,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帶著情緒開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到主動進行素養的提升,實現了一個全員認知、觀念更新的過程。
整理是5S的第一步,它主要是堅決清理不必要物品。將工作場所的物品區分為有必要與沒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來以外,其他的都清除或放置在其他地方。這樣就做到了最大化的合理利用空間,我們可以對物品進行分類,分為經常使用的物品,一般使用的物品,和很少使用的物品。這樣我們就能有效的對這些物品進行重新歸位整理,這樣也能最大的節省空間。在最后三天的實習中,我們最開始的任務就是首先先確定哪些東西是沒有用的,然后挑選出來,堅決的處理掉,這樣,剩下的你就會發現東西少了很多,也沒有那么復雜了。
整頓是5S的第二步,它主要是將整理之后的資源進行系統的整合。整頓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工作時間浪費、運作的浪費、尋找的浪費、次品的浪費等等。如果說整理是節省了空間,那么整頓就是節省了時間。整頓有三個要素,分別是場所、方法和標識。場所就是物品放置的場所,要做到完全設定,物品的保管要定點、定類、定量。生產線附近只能放置真正需要的物品。方法就是物品放置的方法,首先要做到易取,就是很容易就能拿到。其次就是不能超出所規定的范圍標準。最后的標識就是所有物品都要有可視的標識。放置的場所和物品要一對一,某些標識的方法要整體統一。其實在我們工作的現場就有很多浪費的情況,在現場翻來覆去的找東西,因為不知道東西放在哪里。在工作現在走來走去,因為零件存放位置與工作現場距離太遠。這樣的情況有很多,那么,我們在現場就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所以我們需要有效的整合工作中浪費的時間,盡可能的減少空間的浪費,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空閑的地方。在做整頓的過程中,要注意幾點:1、人移動的距離越短越好。2、人移動的次數越少越好。3、使用的材料和零件在不影響生產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少放一些。4、對物品的搬運次數要再少一些。5、必備的物品放在什么地方都能明白無誤。這才是整頓的意義。
清掃是5S的第三步。單從字面上理解是大掃除的意思。但是清掃可不僅僅是這么簡單的意思。嚴格上來講,清掃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設備的表面進行清除污垢。二是點檢設備物品等是否可用,是否損壞。三是對于有隱患的設備儀器等進行維修、維護。也就是說讓設備等物品處于良好的可用狀態,這樣才是達到了清掃的目的。我們很多設備每天都要打掃的,但是每天都有那么多的灰塵,卻從來沒有去追究到底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灰塵,這些灰塵是哪里來的,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了,那么,怎么才能保持下去。這時,就需要我們做設備的點檢。設備的點檢是清掃中很重要的一塊,它能夠時刻保證機會的良好運轉,不會在關鍵時刻出現問題,耽誤生產。
管理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3
《管理學》這門課是我在上期末選修的。當初我選,是因為,我認為我將來就是一個企業家或是一個公司老板,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人才”,然而,間接面對的就是“管理”,曾聽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也從側面說明了管理的重要,因為,要留住人才,關鍵就在于管理,因此,我選修了這門課。
光陰似箭,時至第十周,這門課也即將修完。我想由于某些原因,我先說明,我寫的算不上什么“體會”只能算是“心得”罷了。所謂“心得”即心里年得到的,就這一點,我想每個人只要接觸了什么,也都會自然而然的有一點兒心得。因此,我寫的是我自己的心得。
談其事,必先談其人。先說說我自己吧,本人沒有缺席這門課的任何一節,也只是遲到了兩次罷了。我想就這一點,老師能夠原諒。每節課,我都是認認真真地聽課,并且認認真真地做筆記。我的態度是沒有把它當作一門選修課,而是一門我的必修課。當然,我是畢恭畢敬了,當然,我是大有心得。
再說說另一個人,自然就是我們的老師了,我想,我的感受絕對跟大多數人的一樣。
上我們這門課的是經 管院的老師,他姓楊,曰,“楊老師”。不胖不高,不黑也不白,眼睛近視,自然就有一幅眼鏡了。頑愚中透露著紳士風度;和諧、自然,因為他從不擺老師的架子;嚴肅認真,因為他又從不失老師的本性;風趣、幽默是他的最大亮點;盡職盡責是他的無形中的典范模樣。因為他的課“與民同樂”:笑,大家一起笑,靜,大家都安靜。因為他完全沒有生搬硬套地照做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盡量多舉例,多提問,以來豐富課本的空洞和繁瑣。每每講課,他總是繁簡得當,淺顯易懂的,一筆帶過,深奧抽象的,耐人詢問的是他的耐心!
我曾在上面說過,我沒有把它當作一門選修課,而是一門我的必修課。當然,我就肯定有許多心得了!
第一:了解了這門學科的組成:《管理學》的出現和發展,古代以及現代的經典《管理學》原理。這一章里,我們學習到了許多經典的管理學榜樣。首先,管理的最重要原則——以人為本。這和現代的管理理念一致,到處都是聽說的“以人為本”,因此,在這里,我才真正的在書上接觸到了這個觀念。
其次,管理者中的“人際技能”,這又映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處理好人際關系。同時“人際關系”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點。
再次:分工與協作,分工要求各盡其職,協作便又是現在熱炒的“團隊精神”。
老師在總結這一章時,提出了以下一些令人受益匪淺的五點意見:
1:自我超越(pemonal mastey);
2: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ls);
3:建立共同的愿望(building shared vision);
4:團體學習(team leaning);
5: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第二:了解了這門課的一些基本思想。首先是“道德與社會責任”,我想無論是那門課,這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道德與責任”便成了我們在這個社會能夠得以生存的關鍵。人生觀,價值觀,價值取向也被提到了。其次,全球化管理。這一點是當今社會非常流行的,因為現代社會的發展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21世紀。還有就是“信息管理”,這是一個新觀念,因為以往沒有,這也是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而提出的。Internet的建立,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行為模式,這就不斷要求現代人要專門化的從事這門管理。
第三:管理的幾個方面:決策與計劃,組織,領導以及控制和創新。在提到決策時,老師曾說了兩句他人的名言:“做一件事情,在沒有最好意見之前最好不要做決定(即集思廣益)。如果一件事情,看上去只有一種方法,則此種方法可能是錯誤的。”我想這便說明了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決策時候應把握的兩個基本觀點。它教導我們不要“唯心主義”,同時自己也要有自己的觀點!同時老師不拘書本上的知識,概括地提出了以下6W和3H的思想,“WHAT、WHY、WHEN、WHICH、WHO、WHERE,HOW、HOW MUCH”,有了這些,我們便能更好的決策一件事了!
其次,組織,老師也是作了非常詳盡的闡述。其中記得最清楚的就是“集權與分權”,即所謂的“分權與授權”。職權在被接受之前必須具備以下四點:1,在做決定時,下屬必須能夠了解溝通的內容;2,在做決定時,下屬必須深信他的要求和組織的宗旨是一致的;3,在做決定時,下屬必須深信他的要求跟他本人的興趣是一致的;4,在做決定時,下屬在體力和精力上應能予以配合,職權的行使不能逾越他們的能力和服從范圍。授權,就是為了共享內部權力,激勵員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權力或職權授予下級。授權時必須的原則是“重要、適度、權責、級差授權”等原則。
老師在講以后幾點時,提出了前人總結的世界上最偉大的十大管理原則:
1, 可靠的方案而非倉促應急的彌補;
2, 承擔風險而非回避風險;
3, 實用的創造而非盲目地遵從;
4, 行動果斷而非多謀寡斷;
5, 以智謀事而非勞力而作;
6, 簡潔明了而非繁冗復雜;
7, 少說多做而非夸夸其談;
8, 質量至上而非速度至上;
9, 忠誠穩定的員工而非頻繁流動的隊伍;
10, 協作而非對立。
我想這便成了我們每個今后涉及管理這方面的必不可少的參考!
在談到領導時,老師也同樣不遺力的講述了優秀領導的作風。其中的“不可求全責備,切忌用人唯親,應當用其才,力戒貽誤時間,以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等“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作為一個優秀的領導,以下兩點又是不可或缺的。絕對深度的溝通技能與一定的激烈措施。溝通是領導能夠深得人心的重要保證,而激勵便是領導能夠留住人心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