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名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通用3篇)
數學名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本次為期六天的x期培訓,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這幾天集中學習并有幸聆聽了幾位小學數學專家的報告,專家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讓我從理論到實踐上認識什么是新課標,什么是新課堂,使我的教育理念得到提升。下面是我通過培訓學習獲得的點滴體會。
8月21日上午,全校教師一起認真聆聽了各位領導的報告。首先,吳校長帶著大家重溫了“備課、作業的基本要求”,從各個方面對教師備課及學生作業進行認真細致的指導。接著花主任匯報了“教科研考核獎勵辦法”,要求年輕教師要積極投身教科研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最后徐主任帶著大家共同學習“教學常規、工作質量考核方案”。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們更應該時時刻刻謹記領導們的教誨,認真備好課,踏踏實實完成教學工作,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教科研活動。
8月22、23日,分組學習了《新課程標準》,全體數學教師一起聆聽孫校長對小學數學課標的解讀。聽了孫校長的報告,我們知道了新課標的修訂過程,掌握修訂課標的新特點,明白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學會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評價。專家們花了這么多心血為我們教師制定新的課程標準,我們自然要用新課標來規范我們的教學。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
帶著激情和期待,8月24、25日我們迎來了貢校長、楊校長的兩場講座。兩位專家的報告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讓人聽了意猶未盡。其中貢校長提出一個觀點“教學生終生不忘得數學”讓我感觸頗深。如何讓學生學會的數學知識終生不忘呢?我們在教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時,不能只是灌輸,更要注重數學基本活動的體驗,讓學生真正積累基本活動經驗。只有讓每位同學真正體驗過后,他才能終生不忘。就用三年級下冊“認識千米”來舉例,在教學1千米有多長時,由于條件限制,課前讓學生在跑道上走1千米來體驗,結果在跑道上繞著始終不能直觀感知1千米到底有多長。課堂我讓學生來說說,一位同學雙臂側平舉時大約1米,那么10位同學手拉著手大約長多少米呢?100位同學呢?1000位呢?這時學生會驚嘆1千米很長很長,但卻也無法真正直觀感知1千米到底有多長。而對這一節課的教學,貢校長他們東橋中心小學就做的很好,課前教師們在學校前的一條筆直的公路上量好1千米做好標記,然后在教師和領導的'組織下,三年級的所有學生一起到公路上從1千米的一頭排到另一頭。讓學生在各自的位置上去體驗1千米到底有多長,接著讓幾位同學從1千米的一頭走到另一頭,其他同學原地用手表記時,看看同學走完1千米要花多長時間,然后再讓老師分別騎著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從1千米的一頭走到另一頭,同學原地用手表記時,看看騎車走完1千米要花多長時間。最后讓學生到另一處體驗彎曲的1千米。放學回家讓學生根據自己記得時間再去體驗1千米到底有多遠。經過這一系列的數學活動的體驗,學生怎么能不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遠,怎么能忘記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是教師的終身必修課,在信息化時代,我們更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充電,才能適應我們的教育發展。校本培訓與時俱進,給我們照亮了前進的方向,當然,有些理論知識還需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細細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就一定能進步!
小學數學名師培訓
數學名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篇2
省x年“名師送培”小學數學教師培訓班今天上午在縣實驗中學開班,我很榮幸參加。在簡短的開班儀式后,我們觀摩了常州市西橋小學校長金松武校長的《用字母表示數》一課。《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它是學習簡易方程的基礎,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是思維認識上的一個飛躍。我們能夠感受到金老師課前預設的“使學生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并且通過學習活動體會數學的抽象性與概括性,感受數學簡潔美和符號化思想”的目標定位。整個教學過程從運算律入手,補充教學內容到公式的符號化,設計層次感強,注重概念的認識過程,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是有學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計算公式和常見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打破一個情境下的用字母表示數的僵化認識。
課后聆聽了她的《基于兒童理解的數學概念教學》講座。金老師從以下四個方面:
1、數學概念的基本特征;
2、數學概念表達的多元性;
3、數學會概念的學習;
4、促進數學概念理解的教學途徑,對基于兒童理解的數學概念教學進行了闡釋。
數學名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篇3
20xx年10月18日、19日我在鎮巴縣涇洋中學參加了漢中市20xx年名師大篷車項目的培訓,培訓期間我有幸聆聽了來自漢中市、城固縣、南鄭縣以及我們本縣的幾位名師精彩的授課和講座,此次培訓雖然只有一天多的時間,但是每節課,上課的老師都向我們展示出了她們獨特的教學魅力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她們身上閃光的教育智慧。通過此次培訓,讓我有機會反思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不足、學習名師們身上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她們對教育的獨特見解,從而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改進不足、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下面,我將參加此次培訓的幾點收獲做一簡要的總結。
第一、 要努力修煉自己的語言,讓自己的教學語言富有親和力。
通過聆聽幾位老師的授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來自城固中學的張玲老師。她的課堂不僅教學設計精彩紛呈,最讓人感觸的是她在課堂上的語言是那么的富有親和力。整節課她始終用最簡潔易懂的語言跟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同時她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所使用的語言也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很具有激勵性。
第二、 要善于研究教材,讓自己對教材的運用和整合富有創造力。
眾所周知,要上好一節課,老師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教材的重、難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課型制定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多樣有趣的教學活動,并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 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課堂富有趣味性。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句話告訴我們做老師的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具體課型靈活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時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們甚至要綜合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多媒體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問答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等等。
第四、 要塑造自己的教學風格,讓自己的課堂富有獨特的魅力。
我們知道,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同樣,我們每個人也是獨一無二的。在教學中,我們每位老師的教學風格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我們如何才能讓自己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地打造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具體而言,我們應該努力使自己在課堂上充滿活力與激情,讓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自如得體,讓我們的語言富有親和力和感染力,這樣才能從內心深處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觸動他們的心靈。
總之,參加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學到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育理念,而且還有幸近距離地感悟到名師們身上獨特的教育智慧,這真的是一次讓人感到非常受用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