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老師師德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小學老師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1
在暑假期間學校在8月30日舉行師德培訓,使我對教師的職責、師德的內涵又加深了一層認識,對教育教學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從走出大學校門到現在工作第8個年頭,一直以為“在其位,謀其政”把自己的教學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務。培訓完我深深體會到:做為一位教師,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教好書,給學生講講道理那么簡單,而是要從社會,學校,班級,甚至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掌握科學知識、養成健全人格,為國家、為社會培養負責任,有用的人才。
教師的職責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什么是師德?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其內涵。
第一,高尚的師德必須對學生充滿愛。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然而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圣純真的。這種圣潔的愛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實感情,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從而達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過程中我也曾經感嘆,為什么有些學生不能體會出我對他的愛呢,有時反而對我的愛充滿警惕和不屑。通過培訓我真正的認識到,原來我的感情還是沒有到位,甚至有點急于求成,其實愛貫穿在我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學生一定會領會到的,就想扎根海島的那位老師,正是她那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對學生的愛,最終得到學生由衷的尊敬,這些是教育的真諦,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作為教師必須對某一學科具有的豐富的知識、精通的業務、嚴謹的治學、創新的教學,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我們學校有很多的優秀的骨干教師,他們的課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喜愛。這些是我學習的榜樣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作為一位青年教師,一定要想這些骨干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準。
第三,高尚的師德就是教師自己必須嚴格以教師“以德為本,身正為范”要求自己。
在平時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辦公室里不打電腦游戲、不帶手機進課堂、學生面前不說臟話等等,這些工作中的細節正是崇高師德的外現。
通過這樣的師德培訓,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這樣的認識和體會一定會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有更大的提高。
小學老師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2
201X年12月6日至9日,荔浦縣教育局開展了全縣小學教師以“堅守教育凈土,不忘從教初心”為主題的師德師風培訓活動。本次活動有著名專家講座,有優秀教師案例。
通過本次學習,我想起桂林市師范的校歌中的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一)熱愛教育事業,富有大局觀點。
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最為重要的美德,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教育事業,不計名利、樂于獻身,有所作為。
1.認識上
我們應尊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熱愛自身的本職工作,把教育看作自己真正熱愛的一項事業來耕耘。對待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服從上級領導的安排。
2.實踐中
我們應盡心盡責,敢于挑戰困難?朔D苦的在工作環境中,積極挑戰工作中的困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做到兢兢業業,知難而上,才能真正做到以教為榮,以苦為樂。
(二)熱愛學生.
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币粋教師如果僅僅熱愛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一個教師如果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由此可知,熱愛學生也是師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板書筆跡等。而師愛則是師德的靈魂。正如趙國弟校長提出的老師與學生之間要傳遞正能量,學會愛孩子,欣賞孩子。無論孩子的相貌美與丑,智商高與低,崇高的師愛就應該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對每一個孩子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想通過這次的培訓我將會讓自己熱愛學生的行為一直延續。
(三)勤于鉆研,以教為榮.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用扎實的功底,完成自我發展的需要,就要多學習,勤鉆研,以教為榮。三個身邊的優秀教師代表的事跡告訴我,她們之所以成功,跟她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是分不開了。我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有什么理由不學習呢。也如趙國弟校長所說的做一個幸福、健康的智慧型教師。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給自己新的起點,新的目標。在新時代下,做一名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新型教師。
小學老師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篇3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我聽了廣東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何汝玉校長的德育講座,心里對自己說的話!
何校長把自己40年來的教育智慧像講故事一樣給我們娓娓道來。在她的成長歷程中,我看到了她對教育的熱愛,堅持,智慧。今天所有成績的取得都得益于用心的,腳踏實地的實踐。這樣成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作為一名工作十載的班主任,多少有點職業倦怠,面對班級管理,有時會有些逃避,迷茫!但此時我似乎明白了前進的方向!
堅持自我,做一個好老師:三觀正確,有教育情懷,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激情,有愛心,善學善思,亦師亦友。當老師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她對學生的教育才會起到很好的示范榜樣作用。在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很注重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問題,再進行教育引導,以身作則,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說,我會陪同學生一起打掃教室衛生,這樣我就清楚學生打掃教室衛生安排幾個人打掃,怎樣分工,哪些地方是容易被忽略的。布置作業后,我會陪同不同程度的孩子一起完成作業,看看學生完成作業的進度,完成作業的方法。這些細致的觀察,陪同都能讓我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更好地做引導。
用心去做,不要急于回報。何校長的講座中,除了有專業的教育理念,更打動我的是,她一個個感人的德育故事,用心對待每一件小事,用行動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不急于向每件事要結果,重在過程。如:“教室丟錢事件”、“學生索要紅包事件”“假裝撿牛奶盒事件”。這些事例也在我身邊發生過,但我卻沒有那樣的智慧巧妙處理。歸根結底還是對孩子的思想動態觀察不夠細致,缺少對教育的堅持,對問題學生通常就一件事解決一件事,缺少長期的跟進,愛的教育。應該多一些細致、耐心的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把平時和學生的故事記錄下來,常反思。
最后,我用何校長的德育目標勉勵自己:讓孩子離開校園時,留下成長的足跡,留下奮斗的榮譽,留下對母校、對老師的情懷;帶走健全的人格,帶走優秀的品德,帶走良好的習慣,帶走健康的身心,帶走理想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