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審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篇1
近期,磴口縣審計局在全局進行了一周的集中學習培訓。主要學習了《審計法》及《審計法實施條例》、新制訂的《國家審計準則》、《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監督辦法》等法律法規。
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在思想上、認識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進一步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習的自覺性。我的學習收獲和體會如下:
一、增強了對審計法律法規的理解,對于指導我們今后搞好審計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次我局組織的學習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時間,但我深切感受到與以住的學習相比,學習的效果截然不同,因而認識也就非常深刻。此次學習領導帶頭講課、干部準備充分、學習內容豐富、授課形式多樣,而且這次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與我們審計工作息息相關,能夠學用結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和指導我們搞好審計工作。
例如在審計實踐中,如何正確區分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對審計決定不服的,在審計決定中正確告知被審計單位救濟途徑;特別是在對違法違規問題的審計處理處罰上,針對有關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方面的不同情形下,法律依據不同,財政收支行為采取《審計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處理措施,財務收支行為除了處理措施還可以依法給予處罰。
二、增強了對學習,特別是對學習法律、法規重要性的認識。
審計人員的素質要不斷提高,關鍵在于學習,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才能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并積極總結和提高。加強審計理論學習,才能使我們不斷老化的知識得到及時的修整,適應現時經濟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能力建設的關鍵是提高自身素質。每一個審計人員都要把能力建設作為重心,而提高自身能力的關鍵要提高自身素質。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如果我們不及時調整自己加強學習,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質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只能被淘汰,勝任工作更無從談起。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學習,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技能,自覺遵守并嚴格執行法律規定,做到依法審計、依法行政。
三、端正學習態度,珍惜每次學習培訓的機會。
我們學習培訓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做好審計工作,用理論指導實踐,要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從事工作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與之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必須熟悉國家的財經法律、法規和政策,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水準,必須掌握審計執法的程序、標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分析、文字表達能力。加強審計人員的教育培訓,顯得特別的重要,“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
無以成江海”因此要珍惜每次學習培訓的機會,不斷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提高審計執法水平。
審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篇2
10月10日至13日我參加了縣局組織的第一期提高履職能力培訓班,四天的時光轉瞬即逝,但是與我的“伙伴”們一起晨練、一起游戲、一起吃飯、一起聽課、一起競答問題、一起互動(特別是伴著皇后大道東的旋律洗衣服)的情景、場景仍歷歷在目,仿佛我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學生時代。新穎、活波、生動的教學方式令我難忘。老師們講課的每一句話依然回蕩在我的耳邊,用“余音繞梁三月不知肉味”來形容不為過啊!在掌聲和笑聲交織的四天時光里,x老師、xx老師、x老師、x老師給我帶來了當今最先進管理理論,洗滌了我的心靈,更新了我的理念。金秋十月是收獲的季節,我收獲了我的精神食糧。
這次培訓共學了四門課程:金老師的《科學創建學型組織實現工商管理的新跨越》、王老師的《知識經濟時代制勝秘訣----學型組織管理》、朱老師的《建立共同愿景》、王老師的《指揮與督導---提升機關管理效能》。總結四課核心是學型組織,而學型組織的核心是什么呢?很顯然是學習。這次培訓老師教的就是怎么樣學習?學習些什么?如何去學習,如何快樂工作、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如何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第一課的一開始金老師就講到教育培訓學習的區別。學習是主動的,而教育培訓是被動的,你自己不愿意學教育培訓是空談。當下不肯學習的人多啦,不會學習的人少啦,而善于學習的人甚少啦!
金老師總結了學習的定義:學習是指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多的有用知識和能力的活動。我是這樣理解的:任何時間是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活到老學不了,學習是無止境的;任何方式是讀書、看報、看電視、上網、聽報告、聽別人說話、受教育、受培訓,向一切可以學習的人學習,向一切可以學習的事學習,要全過程學習、共享學習、反思學習、反饋學習;最少時間是提高效率;有用的知識和能力指的就是學習以后要善于思考,悟出道理,指導行為,即學、思、悟、行;“活動”的前提是你要想學,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專什么,精一會二學三。
王老師講了學習的精義:吸收消化知識并不是學習,真正的學習必定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即修行、修心、修德、修煉,長期感悟,千錘百煉直到大徹大悟、大覺大悟,學習學習先注重學更要注重習,學習就是修煉,就是學型組織的“五項修煉”。太經典啦!
二位老師對學習的理念,我是第一次聽到,細細品味茅塞頓開啊!引用金老師的一句話學習就是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縱觀四天培訓,五項修煉是核心,下面我只針對前兩項淺談一下我的認識和看法,以期與網友們共勉。
第一項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不同于超越自我,前者為主動而后者為被動。自我超越就是能夠主動敢于面對挑戰自己改變自己,不逃避現實,這是一件很難做的事情,先厘清目前的真實,把目前的真實情況看作有利的合作而非敵對環境。堅持三要,一要提高境界,提高自己思想境界,作為工商人要學好工商行政管理職業道德,加強道德修養是提升思想境界的途徑。二要由工具性的工作觀變為創造型的工作觀,不妨可以借鑒一下別人的做法把監管服務對象(各類企業)分類:得罪不起型的;遵紀守法型的;謹小慎微型的;理所當然型的;毫不買賬型的,分別施以有禮有節;悉心幫助;政策指導;曉之以理;和風細雨的監管方式。三是要挑戰極限,挑戰自我極限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職業再造能力,將來退休后決不能只會看大門。常規極限和生命極限那是更深一個層次了。
審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這個暑假結束時開始了為期一周的培訓,炎炎夏熱阻擋不了我學習的熱情。每天也都能看到老師們早早到達會場,每個人都聆聽得十分認真。
本次培訓每位專家都談到了核心素養,這個詞聽了很久很久了,但是自己的實踐經驗還是甚微的。通過本次培訓讓我對于核心素養的認識更深刻,也能更好地在以后的教學中踐行核心素養。
第一天馬俊華老師講的《數學單元教學設計》讓我對課本的單元設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首先我了解了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內涵,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只有課堂上所學的東西完全忘記之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師在教學時不必將各種規則定律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創造合適的條件,提供很多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發現有關的各種規律。也體現了講課還給學生,只有學生自己發現、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記憶深刻,才能在課后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他的特點就在于深刻解讀知識:穿透表層知識,觸及學科本質;注重過程體驗:超越知識層面,走進思維深處;發展核心素養;聚焦單元主題。原來的我只注重課時教學,對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教學還不夠,通過馬老師的講解,讓我對單元教學的設計和實施有了指導性的理解,相信在今后的教學中會把馬老師講述的要點用在自己的教學中去。
田老師的《核心素養和深度學習》讓我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又一次學習,復習。從課標的變化中感受到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也是我們常常說的: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秉承這樣的理念來進行數學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要有一定的深度,學習的充分廣度、知識學習的充分深度、知識學習的充分關聯度。
郝老師的講座“過”成為高頻詞,但是講座中的討論和爭辯也是此起彼伏,從x=1是不是方程開始到手指記憶乘法口訣,每個人都聽的認真,都在嘗試結果。在教學中我們要讀懂教材情景圖,對內容的編排、地位和作用都要予以了解。有效教學需要以學生付出努力愿意跟隨老師為前提,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設計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景。讓學生學得開心,學得通透。要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才能成為好課堂。
以后在備課的時候,想清楚知識的前后關聯,顯性知識是什么,隱性知識是什么,知識的本質是什么,它的核心問題是什么。需要在品教學活動中多聽、多看、多學、多思考,在每一次備課中提升自己,并堅持。
任老師的講座講述《核心素養視角下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與達成》。具體的針對教學目標講解,怎樣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教學有如何圍繞目標而展開,讓自己對教學目標的制定有了多一些的考慮,制定的目標要更具體、更有效,才能在教學中知道自己每一步應該到達什么,怎樣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總之一周的培訓下來受益匪淺,對今后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