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計劃(精選6篇)
2025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篇1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師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要與社會的要求相協調,為社會所容納,并具有創造的思想,即教師必須有廣泛的生活興趣、融洽的人際關系、健康的情緒體驗、積極的進取精神、穩定的工作熱情。因此,只有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為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需要,我校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高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以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創建和諧校園為重要抓手,堅持以人為本,開拓創新,努力提高我區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工作目標
通過對全校所有任課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培訓、實踐指導、督導評價,多層次、多渠道、寬領域地培養和鍛煉教師,使教師掌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具有積極的心態、健康的人格、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并能夠策略地應用心理學知識進行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全方為地提升教師自身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實施原則
1、科學性原則:依據我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實際,采用科學的方法、內容、途徑進行系統輔導,實現此項工作的層次化、系列化、科學化。
2、發展性原則:將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探索新型的教、學、研模式,促進師生人本、友善、和諧、幸福地成長。
3、實踐性原則:以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心理素質為評價依據,指導教師學好、用好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強化教師實踐操作層面的業務素質,讓教師在廣泛而深刻的教育實踐中減少職業倦怠感、獲得職業幸福感、生成出積極的教育智慧。
四、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
1、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要求學校以校本培訓為主要形式,對全體教師進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學知識的普及,并結合評優課、優秀班集體評比、評教評學等活動,檢查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并努力為教師成長搭建相互交流、展示成功的平臺。
2、加強尊師愛生教育。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師熱愛學生,教育學生熱愛教師,這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密切師生感情。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大有裨益,學生熱愛教師,對教師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樣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關心教師生活。學校領導要了解教師的所盼、所需、所難,把解決教師的心理困惑與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結合起來。除了政治上的關心愛護外,對教師學習中的困難,工作上的失誤,生活中的苦惱,人際關系上的摩擦加以理解和關心,為教師工作創造良好、和諧、寬松的環境。
4、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想方設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盡可能多地組織教師進行文體娛樂活動,使教師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化解種種不良情緒,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
5、提高工作效率。制定相應措施、重視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效率,避免隨意延長教師工作時間,還應多關心骨干教師以及其他教學任務重的老師,讓他們也有松弛、休閑的時間調節身心,消除疲勞。
6、為教師創設和諧的心理時空。 努力改革教師管理模式,變程式化、事務化的管理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師為本,努力為教師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使管理更貼近教師的心靈世界,更貼近教師的職業心態。同時,要努力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揚名和揚長的各種機會,不斷滿足他們的成就需要、使他們時時體驗到被尊重、被關心的情感,從而保持舒暢平和的心情,輕松愉快地投人工作。
五、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申怡
副組長:吳如玖
成 員:龍福林 楊畢立 侯忠艷 孫大琴
2025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篇2
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以適應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根據區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我校決定對全體班主任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所以制定計劃如下:
一、培訓目的: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教育水平,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輔導方法和技巧來幫助學生養成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從而使他們健康成長。
二、培訓對象:全體班主任教師
三、培訓安排:
(一) 組織與管理:
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和督促全校的培訓工作。
組 長:李新峰校長
成 員:中層領導成員
(二) 培訓形式:
主要采取自學、聽講座、實踐和研討的方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活動,撰寫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案和上課。
(三) 培訓時間:
具體安排在每周星期一下午的業務學習時間進行。
(四) 培訓內容:
1、傳達教科室組織的中小學心理教師培訓精神。
2、組織班主任集中學習《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3、邀請心理專家為班主任教師講座。
4、組織班主任觀看心理輔導課實錄。
5、班主任根據自己班的實際情況撰寫心理輔導課教案并上課實踐。
6、組織班主任反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商議解決。
2025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篇3
當前我國人民生活競爭加劇,生活節奏加快,整個社會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小學生今后會走上社會,因此要從小養成他們健康的心理素質,要加強學校、家庭、社會間的配合以形成有效合力,要引導小學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關注學生日常的心理健康狀況,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
一、指導思想
根據國家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精神,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以適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教育目的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克服職業倦怠,讓每一個教師在陽光的心態下享受幸福生活、開展快樂工作;同時,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輔導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讓他們健康發展,終身受益。
三、教育對象
陽光小學全體在職教師。
四、教育形式
1、由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負有豐富經驗高級教師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
2、開設心理健康咨詢的實踐活動,由縣級以上骨干教師面向全體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
五、組織與管理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屬全員培訓,培訓內容和考核列入教師繼續教育系列,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
1、組織者和責任者
本學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由宋蓬山校長直接領導,由周英偉主任組織實施。
2、教育培訓工作分工
教務處是開展本本學期教育培訓活動的組織實施者,具體負責包括培訓教師、發放學習材料、檢查考核等各項組織、檢查和評價工作。學校將妥善安排好本校教師的培訓教育時間,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即教學工作與培訓學習的關系,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關系,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的關系;做到四個落實:即組織工作落實,培訓計劃落實,制度措施落實,考核總結落實;做到五個到位:即思想動員到位,教材到位,培訓時間到位,督查措施到位,完成任務到位;建立并管理本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項業務檔案,確保培訓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
六、考核評價
考核分過程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兩部分,各占總參值的50%。
1、過程性評價
以學校集中培訓實際活動為基礎(每學期24學時以上),主要通過對教師平時學習表現、學習態度、出勤等的觀察記錄,給出恰當的培訓過程評價。
2、成果性評價
要通過考試的方式來進行,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 實踐能力主要考核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提高的水平和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輔導的能力。在培訓結束時,每個教師都要上交心理健康教育個案一篇。過程性評價和成果性評價兩部分的綜合,就是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的最終成績,分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
2025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篇4
根據國家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精神,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以適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培訓目的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輔導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促使他們健康發展。
二、培訓對象
全體在職教師。
三、培訓形式
主要采用聽講座、教研組研討和實踐的方式,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學習任務。由骨干教師在全校教師集會上開設心理輔導講座。
四、組織與管理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屬全員培訓,培訓內容、學分和考核列入教師繼續教育系列,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
1、組織者和責任者
由黃志剛老師組織實施。
2、培訓工作分工
教科處是開展本次培訓活動的組織實施者,具體負責包括培訓教師、發放資料等各項組織、檢查工作。學校將妥善安排好本學點教師的培訓時間,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即教學工作與培訓學習的關系,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關系,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的關系;做到四個落實:即組織工作落實,培訓計劃落實,制度措施落實,考核總結落實;做到五個到位:即思想動員到位,教材到位,培訓時間到位,督查措施到位,完成任務到位;建立并管理本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項業務檔案,確保培訓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
五、培訓安排
本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為期一年,按時間安排如下:
1、20xx年2月中旬,制訂計劃,宣傳發動。
2、20xx年9月下旬至20xx年12月上旬,對全校教師開展專題培訓、個人自學、經驗交流等活動。
專題集中培訓安排如下:
六、內容
1、教師的心理困惑
2、學會傾聽
3、莫讓光陰空度過 奉獻青春彈指間
2025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篇5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師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要與社會的要求相協調,為社會所容納,并具有創造的思想,即教師必須有廣泛的生活興趣、融洽的人際關系、健康的情緒體驗、積極的進取精神、穩定的工作熱情。因此,只有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為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需要,特制訂本方案。
一、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的現實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普遍重視,然而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卻長時間被人們忽視。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十分令人擔憂。主要表現為強迫癥、軀體化、人際敏感、憂郁、焦慮、敵對、偏執等。其中,農村教師的心理問題比城區教師嚴重,男教師比女教師嚴重。教師自身心理不健康,人格有偏移,個性有缺陷都會毫無保留地投射到學生的心靈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無數事實證明,情緒不穩定、暴躁易怒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也往往喜怒無常。所以,我們在高度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同時,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應當給予高度重視。
二、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欠佳的主要原因
1、工作壓力過大
目前,我們的許多教師依然承受著很大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家長對學生的高期望,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教學質量的激烈競爭,班級人數逐年增加等多種因素造成了教師超負荷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這種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之下,極易產生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致使不少教師身心狀況每況愈下,甚至積勞成疾。
2、經濟收入較低
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不斷好轉,教師待遇有了明顯提高,但橫向比較,教師的待遇仍然較低,很多教師與當年同時分配到國家機關或其他部門或下海經商的同學相比,其經濟收人相差甚遠,于是導致他們心態失去平衡,產生了自卑感。有的教師為了避免這種因囊中羞澀而造成的尷尬場面,盡量減少與同學、朋友聚會和各種社交活動。長此以往,造成一些教師性格孤僻,難以與人溝通,甚至產生人際交往障礙。一些中老年教師由于受經濟收人的限制,無錢買房子,無錢送子女上重點學校,產生了對家庭、對親人的內疚感、負罪感。因而產生了焦慮、憂郁、自卑等心理問題。
此外,教師自身認識出現偏差,身體狀況不佳,年復一年的單調枯燥的工作和生活,特殊的年齡階段等因素、也是造成教師 心理健康狀況欠佳的重要原因。
三、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應對措施
1、強化師德教育。教師的心態有時反映了教師的師德問題,如對學生的冷漠、報復、體罰等,反映了教師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總想用種種手段刁難學生,在心靈上傷害學生,反映了某些教師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強化師德教育,使每個教師都能以講師德為美,真正以熱忱對待每個學生,以真情愛護每個學生。
2、加強尊師愛生教育。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師熱愛學生,教育學生熱愛教師,這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密切師生感情。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大有裨益,學生熱愛教師,對教師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樣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關心教師生活。學校領導不斷地深入到教師中間,對教師的性格、家庭等情況了如指掌,當教師遇到困難時,學校盡最大努力給予幫助,時刻把教師的冷暖記在心上,對教師給予充分的 理解和關心,這對教師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有好處的。
4、豐富教師的業余文化生活。想方設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盡可能多地組織教師進行文體娛樂活動,使教師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化解種種不良情緒,保持健康良好 的心理狀態。
5、切實減輕教師的過重負擔,盡量避免超負荷勞動。做到不按學生的成績給教師排隊,不按學生成績的優劣來評價教師的工作績效,不與教師的評職、評先、調資晉級掛鉤,不在學生和家長中公布教師的教學成績,不反復渲染個別教師的不良行為以及工作失誤,以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
6、制定相應措施、重視提高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效率,避免隨意延長教師工作時間,杜絕節假日加班加點補課現象,嚴格控制考試和競賽次數,對教師的教案采取分層次要求等。學校領導還應多關心骨干教師以及其他教學任務重的老師,讓他們也有松弛、休閑的時間調節身心,消除疲勞。
7、逐步提高教師的經濟收入和福利待遇,改善他們的工作和 生活條件。
8、為教師創設和諧的心理時空
實踐證明,寬松和諧的心理時空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許多教師能夠承受生活的清貧和工作的艱辛,卻要求自己的辛勤勞動得到領導的理解和尊重,有時領導的一句溫暖的話語就可以使教師受到極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學校領導將努力改革教師管理模式,變程式化、事務化的管理為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師為本,努力為教師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使管理更貼近教師的心靈世界,更貼近教師的職業心態。同時,要努力創造條件、為教師提供揚名和揚長的各種機會,不斷滿足他們的成就需要、使他們時時體驗到被尊重、被關心的情感,從而保持舒暢平和的心情,輕松愉快地投人工作。
四、加強領導,切實做好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為做好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特成立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何劍峰任組長,副校長王小剛、張幫友任副組長,羅鋒、周興偉、郭敏、肖海為成員。
總之,教師是教育過程的決定者,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所以教師要在工作中不斷充實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幫助每個學生得以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025年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工作計劃 篇6
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培訓目的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運用心理健康知識及心理輔導方法和技巧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促使他們健康發展。
二、培訓對象
全體在職教師。
三、培訓形式
主要采用聽講座、教研組研討,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學習任務。由骨干教師在全校教師集會上開設心理輔導講座。
四、組織與管理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屬全員培訓。
1.組織者和責任者
宋錫剛校長直接領導,由張振國和李華教師組織實施。
2.培訓工作分工
學校將妥善安排好本學點教師的培訓時間,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即教學工作與培訓學習的關系,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關系,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的關系;做到四個落實:即組織工作落實,培訓計劃落實,制度措施落實,考核總結落實;做到五個到位:即思想動員到位,教材到位,培訓時間到位,督查措施到位,完成任務到位;建立并管理本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項業務檔案,確保培訓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
五、培訓安排
本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為期一年,按時間安排如下:
1.20xx年3月下旬,制訂計劃,宣傳發動。
2.20xx年3月下旬至20xx年12月上旬,對全校教師開展專題培訓、個人自學、經驗交流等活動。
六、專題集中培訓安排如下:
內容
1.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2.教師的心理健康與維護
3.教師常見心理疾病分析
4. 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