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培訓方案(精選3篇)
經理培訓方案 篇1
隨著銀行間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客戶的爭奪與維護以及客戶關系價值最大化的業務份額成為銀行間競爭的焦點。隨著流程銀行的推行,銀行前后臺業務逐漸科學化地整合,科學的營銷制度必然選擇銀行競爭的主要策略——客戶經理制。因此,銀行客戶經理成為商業銀行市場拓展的重要人力資源。其素質及技能的高低直接關系一家銀行的市場營銷的成敗。
融金智略銀行實務培訓中心專注服務于金融行業,致力于金融人才的培養。我們的使命即成就一流的金融人才,成就一流的金融企業。我們本中心擁有優秀的國際化專家團隊,為上百家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公司開展過成功的培訓與咨詢服務。
培訓方式
專家講授、經驗分享、問題診斷、實戰案例、互動交流
培訓對象
商業銀行公司業務主管、支行行長、客戶經理骨干;城市商業銀行公司業務主管以及業務骨干;農村信用社公司業務主管及業務骨干;
授課內容
課題一金融服務方案營銷及案例分析
培訓大綱:
Ø金融服務方案營銷概述
方案營銷的基本含義
方案營銷的重大意義
方案營銷的基本原理
方案營銷的主要思想
方案營銷的主要特點
方案營銷的成功要素
方案營銷的發展趨勢
Ø金融服務方案營銷的應用
方案營銷的全過程
方案營銷的前提與基礎
方案營銷的團隊
金融服務方案的編制
金融服務方案的推介
金融服務方案的實施、客戶維護與后評價
Ø金融服務方案營銷的成功案例解析
課題二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培訓大綱:
Ø企業財務報表閱讀與分析的基礎
Ø資產負債表的閱讀與分析------償債能力分析
Ø利潤表的閱讀與分析---------獲利能力、營運能力分析
Ø現金流量表的閱讀與分析-----現金流量分析
Ø企業財務報表粉飾、操縱及識別方法
Ø企業財務報表與客戶信用評級案例
課題三商業銀行對公授信產品培訓
培訓大綱:
Ø項目融資
Ø固定資產融資
Ø備用信用證擔保
Ø法人賬戶透支業務
Ø短期貸款
Ø有價證券質押流動資金貸款
Ø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
Ø委托貸款
Ø工程機械車按揭貸款
Ø銀團貸款
Ø房地產開發貸款
Ø法人商用房按揭貸款
課題四中小企業融資以及供應鏈融資
培訓大綱:
Ø我國中小企業特點
Ø國家政策導向
Ø模式化經營策略
1、配套型中小企業
2、集聚型中小企業
3、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
Ø供應鏈融資業務的崛起
Ø業務涵義
Ø業務特點
1、鏈式融資是一種業務新模式
2、鏈式融資著眼于靈活運用金融產品和服務
3、鏈式融資是一個產品包
4、鏈式融資的本質是銀行信貸文化的轉變
5、鏈式融資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風險
Ø核心要點
1、首先確立對核心客戶(主要是生產制造廠商)授信,對鏈條客戶群進行關聯評估和授信。
2、以客戶營運能力分析和現金流分析為主,兼顧傳統財務指標分析,注重分析授信對象的現金流、違約成本以及在交易鏈條上的營運能力,構成對交易對手風險保障。
3、通過對客戶參與交易真實性資金需求分析,提高授信額度合理性、準確性,銀行信貸資金嵌入到企業經營循環中。
Ø產品體系
1、1+N融資
2、貨押融資
3、保理
4、應收帳款質押授信
Ø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金融工具
1、商業匯票
2、貸款
3、信用證
4、保函
5、其他貿易融資產品
Ø業務模式介紹
經理培訓方案 篇2
一、培訓對象
銀行各部門客戶經理
二、培訓目標
◆了解銀行客戶滿意的標準,提升主動服務的意愿
◆掌握有效對客溝通的技巧
◆呼喚感恩心態,激發使命感和責任感,強化優質客戶服務意識
◆熟悉客戶所在的行業和發展趨勢,了解客戶當前的狀態和困難。
◆如何在向客戶出售服務和產品的同時,提供非常專業的、客戶感興趣的知識和咨詢
◆銀行客戶拓展戰略中的技能提升
◆如何與客戶共同成長
三、培訓時間安排
2個工作日
四、培訓方案
第一天
銀行如何進行客戶的開發、維護和管理
1、尋找客戶的十大方法
2、如何選擇目標客戶
3、如何調研客戶
4、如何評審客戶
5、如何設計作業方案
6、如何談判合作協議
7、如何維護客戶關系
8、如何進行風險預警管理
9、如何進行客戶檔案管理
銀行客戶拓展戰略中的競爭分析
1、銀行客戶拓展戰略中的環境競爭分析
2、銀行客戶拓展戰略中的競爭對手分析
3、競爭環境中的客戶拓展機會
4、競爭環境中的威脅
5、競爭環境中的客戶拓展內部條件分析
第一天
銀行客戶經理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銀行經營
1、客戶導向理念
2、核心客戶綜合開發理念
金融營銷中的“二八法則”,20%的客戶創造80%的業務
3、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組織因素中的崗位設計、業績管理、業務流程和企業文化
4、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理念
5、金融服務創新理念
6、深化服務專業內涵,客戶經理提供專業化服務
7、知識營銷理念,客戶經理利用知識營銷
8、團隊合作理念
9、我國目前銀行營銷的現狀和問題
第二天
銀行客戶經理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技能培養
1、客戶調研技能
2、客戶評價技能
財務報表分析、訪談資料的分析、媒體報道、行業研究、市場評價研究、技術分析
3、綜合客戶的需求、銀行的金融產品以及各種資源設計產品組合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4、客戶的維護與管理技能,留住現有的客戶,增加回頭客,發展新客戶
5、營銷能力(包括:尋找和識別目標客戶,說服客戶、與客戶達成合作意向、處理客戶異議、維護客戶關系、與客戶談判等)
6、基本作業方案設計能力
確定市場需求、儲備項目資源、開發銀行優勢、與潛在客戶接洽,展開公關、對客戶進行“診斷”,尋找“突破口”、鑒訂合作協議、開展具體操作
7、招標能力(在銀行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優質客戶往往通過招標選擇合作銀行,那么招標能力培養尢為重要)
第二天
8、分析報告的撰寫技能
業務拓展報告、重大事項專提報告、客戶價值分析報告、工作總結與展望報告、行業分析報告
9、財務報表分析能力
10、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技能與分析能力
銀行客戶經理
高級技能提升訓練營
1、開發核心客戶法則
2、以顧問業務為起點帶動金融產品的全面營銷
3、如何進行客戶優質篩選
4、如何進行風險防范預警管理
5、創新業務拓展法則
6、合作協議書的洽談
7、如何進行銀行客戶經理工作管理
經理培訓方案 篇3
設計意圖:
對于入職期教師來說,如何建立活而不亂的班級常規是保證教育教學活動順利、有效開展的先決條件。由于入職期教師缺乏對建立常規與幼個自由活動兩者間關系的認識,易導致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難以尋求兩者間的平衡。為此通過一系列取材于教育一線典型的常規培養案例,以情境再現的方式呈現于入職期教師的眼前,在與情境的互動中,體驗孩子在形成規則意識過程中的內心感受,從而讓教師警醒、頓悟,習得有益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策略,明晰自由與規則的關系。
培訓目的:
1. 了解自由與規則的概念、兩者間的關系及具體實施方法。
2.能積極參與互動游戲,并大膽表達個人見解。
3.體會孩子在某一事件中的心境,近而有所頓悟。
培訓準備:
1. 貼近入職期教師工作實際的案例若干。
2. 梳理每個案例的深刻含義。
3. 情景再現所需道具:書、椅子、筆記本電腦、
培訓步驟:
一、討論活動
1.話題:為什么要有規則?
2.思考:
。1)你在這次學習中想得到什么?
。2)建立規則的意義是什么?
目的:學習是有目的、滿足個人需求的一種獲取知識、經驗的活動。當學習者帶著清晰的學習目的開啟學習之旅后,方能把握一切有幫于實現學習目的的機會,捕捉相關信息,進而主動梳理、整合、加工,從而形成個人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
3.案例:紅綠燈
當一個交通十字路口的信號燈發生故障后,道路上通常會出現什么情況?(所有的車都按自己的意愿行駛,互不相讓,導致交通嚴重堵塞)試想,一個沒有了交通信號燈的城市,它的交通秩序就會被打破,所有的車輛將失去自由行駛的權力。而信號燈作為一種規則,起到了約束行人與司機行為的作用,而在這樣一種有序的狀態下,才能確保行人與司機相對的自由權限。
4.情景再現
。1)主題:上課遲到
。2)流程:
*培訓者明確要求:進教室遲到,要上交電腦。
*現場請一位教師扮演一位上課遲到的學生,手里拎著手提電腦。從門外跑進教室。培訓者只用眼睛看著對方,不說話。過會,改為訓斥。
(3)分享體驗感受
*當培訓者用眼睛看著遲到者時,通常對方會自責、內疚,而當遲到者被訓斥時,因自我尊嚴被剝奪,既會產生無所謂的心理。
*因為手提電腦對自己非常重要,是學習與工作都不能缺少的必備用品,如果因遲到上交,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所以動力驅使自己千萬不要遲到。
。4)啟示:用最怕失去的東西作為懲罰,是增強他人積極驅動力的最好方法。
4.小結:規則是對人行為的正確導向,只有當規則建立后,才能享受自由。這個自由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而不是隨心所欲的一種“自由”。要建立真正的秩序,維護每人的權力,建立社會秩序,規則是會的進步。擁有規則必須對自己負責任,規則可以保護人類,減少傷害的發生。
二、自由篇
。ㄒ唬┳杂傻母拍
1.概念:一人人不受制于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人因專制意志而產生的強制狀態,亦常被稱為“人個自由”或“人身自由”的狀態。
2.情景再現
(1)請一位教師扮演一個不坐座位的孩子,培訓者上前安撫、勸戒。
(2)分享感受:最終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坐下來的。
。3)分析:在對孩子進行勸戒、安撫的過程中,教師與孩子間的關系就是一種強制關系。而如能事前作到明確要求,制定好規則,就不會有沖突發生。
3.鞏固概念
提問:“自由”的定義是什么?
。ǘ┙逃凶杂傻暮x
1.含義:自我尊嚴不受侵害,自己對自我的體驗。
2.情境再現
(1)請一位教師與培訓者對視,培訓者手指教師什么也不說,對視1分鐘。
。2)分享感受
。3)分析:當自己被人無聲的指責時,內心會有一種畏縮、委屈、憤怒等多種情緒體驗。自我尊嚴感是一種存在感,當別人指責自己時,盡管會感到不舒服,但存在感始終在。特別是沒有了存在感,深感自己的渺小
三、實操演練
(一)案例1
1.事件:一個孩子不斷要玩電子產品,看完電視后玩電腦,電腦玩完玩手機,玩完了手機再玩學習機。
2.討論:如果你是這個孩子的母親你會如何做?
目的:檢視教師是否能在理解規則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規則來避免沖突發生。
3.措施:
。1)與孩子協商規則:每天看1-2盤碟片,每次半每小時,與電視保持3米遠,看完后自己關閉電視。
。2)成人需與孩子確認:你確定這樣做嗎?(這表現出成人與孩子間的相互尊重)
(3)如果孩子看完兩盤碟片后還要看,成人可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但這是我們之前說好的事。你可以哭,我理解。(表現出成人尊重孩子的情緒渲泄。
(二)案例2
1.事件:兩個孩子來回打斗,成人如何解決?
2.措施:
成人建議孩子換一個游戲玩,這是英雄主義的游戲不可以存在,會對彼此造成傷害。因為孩子間往往是由玩著打鬧,發展成真打。
3.事件進一步發展:兩個孩子打鬧玩后,相互推卸責任,在老師那里告狀,尋求支持。
4.措施:
。1)請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情?
。2)你們2個誰先說?
(3)請告訴我細節。
。4)你們彼此碰觸對方身體有沒有經過對方同意?
。5)請打人者向對方道歉,教師并向受害者說:他打人老師會處理的。
。6)你打他了,這也是粗魯的行為,你也應向對方道歉。
(7)下一次你們要知道再與同伴玩時,要學會邀請同伴。
(8)如果一方邀請另一方玩時遭拒而哭鬧,教師引導:你要尊重對方的選擇,他有權對你說“不”,而你也同樣有權拒絕別人的請求。
5.梳理流程
第一步:明確粗魯的行為不可以
第二步:請當事人陳述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建立關系需得到別人的同意
第四步:尊重別人說“不”
第五步:有得利說“不”
6.提升經驗
。1)規則的核心:粗魯、粗俗的行為不可有
。2)產生糾紛時,先照顧孩子的情緒,既先傾聽孩子的陳述。
。3)標準語言:請告訴老師發生了什么事?誰先說?
。4)聽完一個陳述,再聽另一個人的陳述,并反問孩子:事情是這樣的嗎?
(5)剝離事件內容
打人都是粗野的行為
(三)案例3
1.事件:同伴間互相威脅,如果你不給我玩具玩,我就讓別人不跟你玩。
2.措施:
。1)對于4-6歲幼兒的解決方案
培訓者演示:我們是不是好朋友,與你要的這個玩具沒有關系,你在威脅我,請你尊重我的選擇。
。2)對于小托班幼兒
培訓者站在手持玩具的教師身邊演示:你告訴他這是你的東西,請你尊重我。接下來,培訓者拉著遭到拒絕的老師身邊說:這是她的玩具,請你尊重她的決定。
啟示:物的歸屬感應從小建立,而分享的核心是要學會抉擇,不是強制的分享。
四、 基本規則
。ㄒ唬﹦e人的東西不能拿
1.情景再現
(1)由兩位老師配合演示互搶一本書,一個搶到了書,另一個則哭;培訓者扮演老師。
。2)知道你們兩個人都很難過,發生了什么事?
。3)這是誰的東西?
(4)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5)知道你是想看一下,但要經過對方的允許,請你向她道歉。
(6)摟著孩子強化意識:老師真為你高興,你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
。7)你非常想看這個本書嗎?你可以對朋友說:我可以看一下你的書嗎?
(8)每個人都有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力,你應該尊重朋友的選擇,你可以選擇其它玩具。
啟示:教師在處理糾紛時,要傾聽,判斷物的歸屬,要清明,快速找出破綻。
2.拓展情景
如果孩子不愿道歉,老師要安撫受傷害的孩子,讓他先等待一會,老師會陪那個傷害他的孩子一同道歉。接下來,老師要詢問不道歉的原因,并請孩子練習說“對不起”,同時給予孩子鼓勵。只到孩子能自如的說出“對不起”,老師帶著他去找到那個受傷害的孩子,告訴對方:他已經有勇氣向你道歉了。然后老師請孩子向同伴說“ 對不起”。最后再次給予肯定,讓孩子知道向別人道歉并不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
。ǘ┱垰w位
1.情景再現
(1)請一位教師扮演幼兒,去書架處拿書,假裝看一下,就把書放在了椅子上。
。2)由于之前沒有制定規則,如果孩子為托小班幼兒,教師則問:你忘了什么?請把它歸位,并拉著孩子的手,拿起書送回至書架處歸位。
2.拓展情景
。1)請2位老師扮演2個互相推諉不愿將書歸位的幼兒。
。2)培訓者扮演老師,出面引導。
師:書是誰使用的,請你把它歸位。
。3)孩子將書甩給同伴去放書。
師:請你用正確的動作將書交給同伴,并請他幫你歸位這本書,你該說什么呢?
(三)請等待
1.問題情景
一個孩子在玩秋千,其他孩子也想玩,如果這是發生在你們班的事,你該如何處理。
目的:了解入職期教師當前處理類似事件的經驗水平,幫助教師回顧以往已經歷的類似事件。
2.小結:通常,教師都會選擇與正在玩秋千的孩子溝通,確定每人玩秋千的時間,然后請其他幼兒排隊等待。
3.正確的方法:在游戲前與幼兒先定好規則:誰先玩,玩多久。
。ㄋ模┎豢梢源驍_別人
1.情景再現
。1)請兩位教師分別扮演一個正在看書,一個打擾同伴看書的幼兒。
。2)培訓者扮演的老師摟住搗亂的孩子說:我們不去打擾她,你可以去做別的事情。
2.拓展情景——有急事需要打擾別人時
解決方法:教育孩子學會說:對不起,我需要打擾一下你們。
五、如何建立規則
(一)建立規則意識,不是建立規則本身
1.例:天空突降冰雹,孩子們興奮的涌到窗前專注的看,桌上的學習用品在孩子們匆忙離座時,撞亂地面并被孩子們踩在腳下。此時,老師不要急于讓孩子把物品歸位,否則孩子們會失去更重要的觀察冰雹的機會。
2.例:下午離園時,一個孩子看到媽媽站在門口來接她,就急著跑向媽媽,而未將玩具歸位。此時老師說:先和媽媽說說話,然后再一起將玩具歸位。
。ǘ┙ⅰ皺嗔Α币庾R
1.情境再現
。1)請一位教師扮演一個邀請同伴玩耍,卻遭拒的正在哭泣的幼兒。
(2)培訓者扮演老師,坐在孩子身邊摟著她問:發生什么事了嗎?
孩子:我想找小朋友玩,可他不和我玩。
師:你有邀請朋友一起游戲的權力,但每個人也有拒絕別人邀請的權力。你可以再試著找其他同伴玩,相信你一定能邀請到想與你玩的朋友。
2.分析:接受邀請與拒絕邀請沒有對與錯之分,因此老師不要用對錯來引導幼兒對社會行為的判斷。
小結:規則是每個人必須遵守的社會行為準則,只有按規則行事,才能確保每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當規則提出后,無論是對是錯,只要在沒有修改前,大家都應遵守。而不是隨心所欲的想執行規則就執行,不想執行就不執行,這會使一個集體、社會出現混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