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校本培訓的方案(精選4篇)
班班通校本培訓的方案 篇1
今年我校13個教學班全部配備了班班通,現已全面投入使用,為了提高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應用和電腦多媒體教室的管理,加強教師的學習和學校校本培訓,充分利用教育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及推廣,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設備的巨大作用,讓我校教師學生能充分享受到更好,更優的教育,促進我校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我們在基礎和經驗的較差情況下,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使一線教師應用網絡、遠程教育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的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推動遠程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發揮現有設備及資源的最大效益,為實施遠程教育“班班通”工程打下堅實基礎。經學校研究決定組織全校教師開展“班班通”工程的相關業務培訓。結合相關要求及學校實際情況,制定了《雷官鎮中心學校“班班通”培訓方案》。
一、目標和任務
㈠通過培訓使接受培訓的教師了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和學校教學資源在學校局域網中的訪問方法,遠教分類資源的使用,具備獲取、處理和應用教育資源的基本技術,能夠熟練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開展課堂教育教學。
㈡、通過培訓使接受培訓的教師掌握因特網初步知識,能夠訪問其他學校接收的“遠教資源”在互聯網上的鏈接;具備下載所需素材的基本技能。
㈢、通過培訓使接受培訓的教師掌握利用Microsoft Office辦工軟件中的“Powerpoint”和“Frontpage”在教學中的應用。
二、培訓內容和方式
1、進行遠程教育專用教室(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設備使用的培訓,重點是對投影機的使用,要強調教師正確進行開關機操作,確保投影儀能充分散熱,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2、培訓老師如何利用局域網訪問遠程教育接收資源和學校教學資源庫,及在互聯網上訪問其他學校接收的“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接收資源”。重點是對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訪問策略。
3、培訓教師掌握利用Microsoft Office辦工軟件中的“Powerpoint” 修改、制作出適合自己教學的演示文稿。重點是利用“Powerpoint”修改演示文稿。
三、培訓對象:雷官鎮中心學校全體教師。
四、具體安排表
班班通校本培訓的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為貫徹落實沈陽市及法庫縣“班班通”工程實施的有關文件精神,整體提高我校教師利用“班班通”設備及資源的教學應用能力,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二、培訓目標
為學校“班班通”設備責任人提供設備的安全使用、管理與維護方面專項培訓;為學校的全體教師提供不同層面的技術、理論和應用培訓,使其了解“班班通”工程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并能夠利用工程所提供的軟硬件資源為學校教學服務。
三、培訓的組織形式與管理
本次培訓由學校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安排實施。按照學校制定的校本培訓工作方案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培訓。同時做好檔案建設工作,建立培訓管理制度、健全培訓檔案,使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四、校本培訓安排
培訓對象:“班班通”設備責任人、學校各學科教師
培訓地點:學校計算機網絡教室、“班班通”工程設備現場
培訓時間:從20xx年3月15日開始每周一次
培訓負責人:常 君 徐鐵銘 彭景陽
培訓內容:
第一課 班班通工程通識培訓;設備安全使用、管理與維護專項培訓
第二課 老教師“計算機應用掃盲班”——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培訓
第三課 班班通工程設備使用現場培訓
第四課 校園網(校園網站)安全使用培訓;計算機軟硬件設備維護培訓
第五課 沈陽教育網教學資源介紹
第六課 校本資源的收集、整理與應用
五、培訓要求
1、按時出席,不遲到,不早退;
2、遵守請假制度,有事履行請假手續;
3、遵守機房一切規章制度。
六、保障措施
1、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起一支能夠勝任“班班通”工程設備應用的骨干教師隊伍,以點帶面,逐步帶動學校教師具備利用班班通工程設備開展教學工作的能力及信息素養,從整體上提高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2、強化管理,完善教師績效考核制度
加強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工作,延長其使用壽命;把教師利用校園網絡和“班班通”設備教學工作納入學校績效考核;大力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班班通校本培訓的方案 篇3
根據教育局關于“班班通”工程實施整體要求,結合我校發展實際,特制定本學期學校“班班通”培訓計劃如下:
1. 培訓示范階段
時間:十月22日、23日、24日下午七、八節 地點:二樓多媒體教室
參加人員:高三、初一、初二、初三全體學科教師 主講教師:謝大輝
目的:通過簡單的講解和示范,對一線教師的使用起到引領的作用
2. 專業培訓階段
時間:十月26日8:30
地點:二樓多媒體教室
參加人員:全體沒課的教師
主講人員:威科姆培訓中孫迎
目的:系統講解“班班通”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事項,讓老師對“班班通”工程和設備設施的具體使用有一個系統認識和宏觀掌握。
3. 學習交流階段
時間:十月29日至十一月九日
地點:二樓多媒體教室
形式:信息技術教師到交流現場與一線教師交流互動,學科教師提出問題,或者部分教師的使用心得展示,多種方式同時進行。 目的:優化設備使用方法,規范操作流程,提高教師的運用能力和技巧。
4. 優秀教師展示階段
時間:十一月中下旬
地點:二樓多媒體教室
形式:在不同的學科選擇白板運用技能特別好的老師做課示范 目的:在全校推廣白板的使用,推動教育技術技能學習運用的開展。
班班通校本培訓的方案 篇4
根據沿河縣教育局20xx—20xx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指導方案的精神要求,為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提高培訓實效性,有效提升我校教師全員培訓質量,結合我校實際制訂本方案。
一、培訓任務
圍繞全面落實素質教育要求,聚焦“提高有效教學能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目標,引導全體教師重點學習新出臺的教育法律法規,學習繼續教育推薦的理論教材,掌握課標,改變理念和教法,獲取新知,全面提高教師依法執教的能力。結合繼續教育培訓縣情和校情,至少完成60課時的校本培訓任務。參加“有效學習指導”主題培訓,著力提升教師有效學習指導能力,打造精品課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培訓對象
甘溪片區全體在職教師
三、培訓時間
20xx年9月——20xx年8月
四、培訓組織
1、領導小組
組長:楊昌貴
副組長:楊秀齊
成員:楊雄文李勤何芬杜娟霞劉曉燕
楊昌友楊鳳玲任濤譚永強王雪芹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教研室李勤任主任,楊昌友、楊鳳玲、杜娟霞老師具體辦公。
2、業務指導小組
組長:楊秀齊
成員:李勤楊昌友何芬杜娟霞楊鳳玲劉曉燕
3、指導教師:語文——楊鳳玲數學——劉曉燕
音體美—楊昌友英語——何芬
五、培訓內容
(一)、教師年齡結構分析
我校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相當一部分教師年齡偏高,部分接近退休,課堂效率不佳,還有近三分之一的年輕教師進入教育行業不久,沒有豐富的經驗,處理和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為在課堂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必需要加強同科同領域互幫互助你追我趕,以教研組為單位,加強學科之間、教研組之間、教師之間的協作,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積極尋找教學模式,科學的教學程序,致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從本學期開始,我們將以“打造鄉土高效課堂教學,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這一主課題為研究方向。
(二)、培訓內容
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改革教師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根據自身情況,在學習的基礎上創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發揮“名師”效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結合繼續教育培訓主題,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邀請市縣內知名教師授課。注重發揮我校“學科帶頭人”、“教壇新星”、“骨干教師”、“教學能手”等在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中的幅射作用,每學期安排本校縣級以上骨干教師上一節“示范課”。
2、規范課題研究過程管理,積極實踐微型課題研究。
本學期至少申報一個縣級校本教研課題。
課題研究要做到“兩個有利于”,即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有利于教師的發展;要符合“三個要求”,即有組織(課題組長負責制)、有計劃總結(每學期有研究計劃和總結)和有研究過程(在12月份左右開展一次課題研究展示活動);要達到有實效能推廣的目的。
大力開展微型課題研究,規范過程管理,統一制作課題申報表,按照立項審批、分段研究、成果展示和匯報結題的程序進行。學年結束時,教科室組織課題評價小組對申請結題的`課題進行考評。
3、制定教研工作制度,做到“五定”(定時、定點、定要求、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和“三有”(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開展靈活多樣、講求實效的教學研究活動,要注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教研組活動力求形式多樣,如說課、聽課、評課,教學設計的探討,課件制作學習,學科特色的主題活動,課例的研討,教學經驗交流會,校際教學交流等等。切實提高教研組活動的規范性和實效性,努力使教研組成為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校教師“教研”、“科研”、“培訓”基地。逐步完善教研組評先量化制度,及時考核、獎勵各教研組的教科研情況,促進學校濃厚的教研氛圍。
4、每個教師一學期撰寫教學案例或論文不少于1篇,骨干教師上公開課不少于1節。學習心得不少于1篇,學習筆記不少于5000字。
5、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5節,每學期學校行政領導聽課不少于20節,學校教導主任及教科室主任聽課不少于30節。聽課后,應認真參加評課,寫好聽課評析并及時與執教者交換意見,教科室將定期進行聽課筆記檢查,堅決杜絕抄襲造假現象。本學期繼續加強隨堂聽課,繼續采取教師相互“推門聽課”的方法監督、檢查教師課堂教學情況。
6、落實縣級骨干教師師徒結對工作,報鄉教育管理中心備案。指導教師指導備課做到:首先,強調共同備課,通過共同討論、完善學案,最后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其次,改造備課的重點內容,強調以“活動設計”為中心進行“四備”,即備課程理念、備學生活動、備學生心理、備課程資源,并將學法指導、思路分析、知識遷移、規律總結、德育與法制滲透等明確體現于教學過程之中,使課堂教學盡量呈現開放性和動態生成性,從而強化備課的實效性。
相互聽課每學期達5節以上、加強其它教育教學工作指導,學年度由青年教師寫出年度總結。
7、完成新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訓計劃,加強教案設計指導、對新教師和新調入教師進行聽課、評課,加強教學業務技術指導,特別是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教學業務指導,進行業務能力培養。
8、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觀摩活動。本學期語文學科實施“中高年級作文教學暨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競賽課,數學學科開展同課異構課賽。教師通過參與一系列教學觀摩與研討、課例設計等活動,讓其在展示中切磋,在觀摩中成長,在分享中互贏,逐步形成“研究課”“公開課”“常態課”“常規課”多元并存、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研究新格局。促進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改造課堂,靈活高效。有效上課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教科室平時教研工作重點放在指導督促學校教師課堂教學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發展為主旨”的四“主”理念。
(1)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負責,把握課堂的方向,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教師只是課堂的導演,真正的演員是學生,教師絕不能包辦代替。
(2)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能自覺主動地學習,成為自我發展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通過采用各種有效的形式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積極的課堂參與去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完善人格。
(3)以有價值的問題引領作為主線。教師要合理有效地創設情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去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積極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4)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為主旨。課堂上教師應把教學的目標放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和思維的訓練上來,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能力、提高素質。
9、開展“三字一畫”常規練習活動。
10、組織學習培訓xx教師繼續教育相關教程。
六、培訓預期目標
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為依托,轉變觀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不斷增強教師教學創新意識。通過“開展有效教學,構建活力高效課堂”為主題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努力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以教研組為研究單位,切實發揮教研組的團隊力量,增強教師的合作意識,加強集體備課,突出集體備課的實效性。
2、通過課例研究,促使廣大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升教師的反思水平,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
3、結合我校實際,進行教和學有效性的理念與實踐研究,提高各學校教和學的效率,使每個教師都具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專業化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七、演練結合,集中比武。
各教研組為單位,首先自行演練,然后以語數學科推出2——5名優秀教師,開展全片區課改演練大比武活動,經民主評議,每學科選出前三名,以中心校名義授予課改模式教師稱號,以資鼓勵。以備推薦參加縣級優質課和多媒體課大賽。
八、培訓活動安排
20xx年9月——10月建設組織,制訂計劃,中心校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布置培訓目標,對新調入教師聽課。
11月——12月邀請相關教育教學名師指導并上示范課,請外出培訓教師上匯報課。
20xx年元月,召開各學校領導小組組長會議,匯報培訓情況。 20xx年3月——5月,示范課展示階段,擇優推薦參加縣級比賽。
20xx年6月——8月,反思總結,聯系實際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