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清運年終總結范文(精選3篇)
生活垃圾清運年終總結范文 篇1
學校環境衛生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和教學衛生條件。本學期,在大家共同努力的情況下,開展了有序的環境衛生工作,確保了全校師生在整潔、美麗的校園環境中工作、學習、游戲。
一、統籌安排、合理分工
1.合理劃分清潔區。本學期開始,根據每個班的實際情況配備相應的勞動工具,保證開學工作正常運行。
2.組建學生會,認清職責。對其每個人合理分工,學生會分工情況如下:下課樓道監督衛生值日生、查教室值日生、查清潔區值日生、查各班衛生監督員實施情況值日生等。
3.各班設立衛生監督崗。衛生監督員的成立,機動性和靈活性大大加強,每天隨時隨地有人清理責任區和教室衛生,改變以往上級領導臨時檢查時還要突擊搞衛生的忙亂局面。現在每天的工作標準都是臨檢狀態,學校無一片紙屑,一下課就有衛生小分隊值日,真正做到保持。同時,學生會干部每天對各班衛生監督情況巡查記錄,所有的檢查記錄將作為班主任績效考核的依據。
4.校園衛生堅持一天兩掃,一次檢查,一次抽查。學生會干部依據評分標準每天一次檢查,我每天抽查一次,對檢查結果作好記錄,并在校宣傳窗公布。
二、量化管理
1.制定一中清潔衛生量化評分標準。
2.每月對各班量化管理評分。分為四大部分:日常管理、教室管理、清潔區和衛生監督員管理。根據平日檢查結果對各班情況進行匯總,評出文明教室、溫馨寢室,每個年級評一個。評出的結果將作為班主任績效考核的重要部分。
三、搞好工作,重在宣傳
校園環境衛生是一個學校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期我堅持早到,及時通知,并和值日生在一起,親歷親為,目的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及時打掃,及時清理,做到無衛生死角,高標準、嚴要求。遇到有問題的班級找到班主任要求及時整改。并在廣播站、黑板報、宣傳櫥窗、升國旗、課間操、班隊會,班主任會上加以宣傳,讓學生老師時時刻刻都注意自己的'言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梳理這半年的工作也讓我聯想到許多更有許多感慨:機遇與努力共在,我深信辛勞的汗水,定能夠換來成功的喜悅,我深信一中定會在新的起跑線上再創輝煌!
生活垃圾清運年終總結范文 篇2
根據建筑工地垃圾清運工作的統一要求,本著積極配合綜合執法局,多措并舉,標本兼顧,集中整治的原則,經過一個月的整治,我區建筑施工現場環境面貌有了進一步提高,現將本月工作總結情況總結如下:
(一)深入發動,廣泛宣傳
充分利用季度評審會、宣傳學習,廣泛宣傳治理行動的目標、內容和要求,提高思想認識,加大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力度,宣傳先進典型,曝光落后單位。充分依靠和發動廣大從業人員參與治理行動,對存在的問題認真進行核查,督促落實整改。
(二)突出重點、細化措施
根據分工建設環保局主要負責建筑工地出入口硬化及整潔、設置沖洗設施,根據分工安排結合東區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辦法:
1、項目單位人員分包制,將東區范圍內的所有在建工地進行人員分包,落實到人,確保及時整改;
2、與各辦事處結合,由辦事處與本轄區內建筑工地簽訂本責任書,辦事處確保項目單位在施工期間嚴格按照安全文明施工規范施工,確保“門前三包”落實;
3、結合鄭州市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動及垃圾清運工作檢查,制定六階段治理方案,確保長效機制;
(三)強化落實、注重實效
1、工作開展以來,結合質監、安監共出動200余人次,對轄區所有建筑工地進行了4次大檢查,共檢查建筑工地190多個,檢查發現問題120多個,檢查總建筑面積5956275,增加沖洗設備60多個。
2、確保全區各在建工地達到的出入口硬化及整潔、沖洗設施設置符合要求、垃圾渣土清運及時、施工現場周邊衛生狀況良好、工地整治氛圍濃厚的目標要求。
3、結合質監、安監、辦事處加強日常對施工現場環境衛生的監管,把施工現場環境衛生檢查納入日常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整治、管理、質量安全監督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形成齊抓共管、上下連動的工作機制。
生活垃圾清運年終總結范文 篇3
一、農村垃圾清運處理現狀
xx鎮轄22個村1個社區,187個村民小組,共萬人,日產垃圾量約52噸。自今年“三萬”活動開展以來,我鎮不斷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全鎮共建垃圾池480處,安放垃圾桶840個,投放垃圾清運車28輛,配備保潔員77名,各村均成立了專門的村級環衛隊伍,農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受到廣大群眾一致好評。然而,我鎮目前的農村垃圾治理能力明顯較弱,主要表現在:1、垃圾清運能力不足。各村雖然都成立了專門的環衛隊伍,但發揮作用不明顯。除了油市、石山、大市等村建立了垃圾清運長效機制,基本能保證垃圾“日產日清”外,其它村的垃圾清運隊伍都具有臨時性,只在重大節假日或檢查前統一進行垃圾清運;2、垃圾處理能力不足。我鎮目前只有1座垃圾填埋場,日垃圾處理量不到2噸,而且垃圾處理方式較為簡單,主要為焚燒和填埋。
二、存在的問題
1、投入不足,治理資金缺乏。由于我鎮財政緊張、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鎮、村兩級難以安排較多資金用于環境整治,農村垃圾清運和處理能力有限。
2、衛生意識差,隨手亂扔成習慣。村民多年形成的不良衛生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垃圾亂扔、糞土亂堆、柴草亂跺的'陳規陋習依然然存在。
3、基礎設施滯后,垃圾無處可倒。我鎮現有的垃圾填埋場已使用25年,即將達到使用年限,而且我鎮距離縣垃
圾處理場路程遠,運費高、協調難,我鎮農村垃圾將面臨無處可倒的困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設施,及時清運垃圾。我鎮將采取“政府投一點、向上爭一點、群眾集一點”的辦法籌措資金,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各村人口規模、密度和已建垃圾池的情況,合理新建垃圾池、投放垃圾筒,確保生活垃圾有地可放;建立一支穩定的農村環衛隊伍,每個自然灣配備一名保潔員,負責村內公共場所和主要巷道的保潔工作;每村配備一輛小型垃圾清運車,設定垃圾集中收集點,聘請2名專職清運工,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日產日清”;規劃建設后溪垃圾填埋場,緩減現有垃圾填埋場的壓力。
2、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培養和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利用宣傳欄、廣播、流動宣傳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垃圾分類、日常保潔、集中清運和處理的好處,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定期組織鎮、村保潔員進行培訓,講授垃圾分類處理、廢舊品回收等衛生知識,使其成為農村清潔工作的“流動宣傳欄”;開展“最清潔村莊”“最臟村莊”評選活動,引導群眾逐步養成愛護環境的文明衛生習慣。
3、嚴格執行“禁塑令”和“限塑令”,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技術和綠色認證制度,鼓勵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對生產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塑料餐具等建設項目堅決不予審批,堅決依法取締生產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作坊,從源頭上控制“白色污染”;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提倡購買無需包裝或簡易包裝的商品,不買一次性用品,不用塑料購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