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年度總結匯編(通用3篇)
教育年度總結匯編 篇1
我園每月定期向社會開放,根據社區發展的需要和幼兒園辦學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一系列活動。每周六在我園開展一個小時的免費早期教育課程。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們早教班由我,周洋,王思帶早教班,我們都帶小班的老師,對孩子的情況有一定了解。在引導幼兒方面都比較好,上課時都能吸引幼兒的興趣。早教班孩子現在基本年齡是1.5歲-3歲,活潑好動,喜歡到處玩。
現在我們早教班有30多個孩子,每周來園人數基本上能達到20-25人,都是來自幼兒園附近的孩子,以小區的孩子居多。家長基本上有教育孩子的意識,喜歡與老師交流。
3歲前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教育和學習會決定孩子的一生的。
常言說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看過書,書上說這句話并非是空談的,科學研究顯示,說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3歲之前的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會影響一生的發展變化的。所以在這個三歲之前的黃金期,早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孩子按照其自身的生長發育的特點,發揮出每個孩子不一樣的潛能,健康的成長
二、我們的成效家長早期教育的意識明顯進步,指導能力增強。
1、教師的家教觀念、早教能力得到了進步。
2、早教工作受到家長的好評,小班幼兒進園適應期減短。
我們的早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很多的題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仍需進一步加強學習、研究,進步教師早教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探索有利于孩子發展的服務模式,另外,作好信息資料庫的籌備工作,把握的知識、信息,以便更好地為教師、家長服務。相信今后我園的早教工作在園領導和上級早教部分的指導下將更上一個臺階。
教育年度總結匯編 篇2
今年以來,我局始終把加強農村經營管理工作作為穩定農村、改善農業投資環境的重要內容,不斷引深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思路,探索農村財務管理、農村土地流轉、農村“三資”管理、農民負擔管理的新方法,指導全州農經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將我州上半年農經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上半年農村經濟運行良好
據統計,截止目前,全州農村經濟總收入(不含國營農牧場)7703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0%,其中:第一產業收入30598萬元,占農村總收入的39.72%,比上年同期增長3.70%;農村第二產業收入22937萬元,占農村總收入的29.77%,比上年同期增長8.57%;農村第三產業收入23502萬元,占農村總收入的30.51%,比上年同期增長1.50%。
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9元(主要原因是種植業生產初期,除部分設施農業以外其他農產品基本沒有實現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76元,增長41.02%。其中:種植業人均收入-1376元、同比增加7元,增張0.51%;畜牧業人均收入405元、同比增加2元、增張0.50%;農村二三產業人均289元、同比增加9元、增張3.21%。
二、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邁出新步伐。
一是繼續開展農村土地互換并地工作,促進土地規模經營。今年是第二年將此項工作列入自治州黨委、政府重點工作來推進,制定并印發了《農村土地流轉并地實施方案》。截止目前全州農村土地流轉并地工作實際完成14個鄉鎮47個村12.2萬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09%,較上年(10.3萬畝)增加1.9萬畝,較上年同期增長18.45%。二是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在做好全國試點縣市(博樂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的同時,在精河縣和溫泉縣全面推開。截止目前,入戶登記戶數為25978戶,占家庭經營戶數66%。規范承包合同數為13120份,補簽合同數為1462份。三是積極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進一步規范了土地流轉合同,全州統一使用了自治區規范的統一制式合同。截止目前,全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為42.52萬畝,流轉金額為20899.14萬元。四是積極做好土地仲裁工作,上半年接待信訪、查辦、轉辦、督辦案件28起,調解25起,仲裁3起。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速,組織化推進見成效。
今年上半年我州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73個,達到296個,較上年同期增長58%。其中:26家合作社注冊了自己的產品商標,取得無公害認證5個,較上年同期增加150%,綠色認證的1個,成員數4.02萬戶,帶動戶2.98戶。一是通過和工商、稅務、畜牧、質檢等部門協調,取得登記注冊綠色通道;二是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帶頭人能力弱、規模小等問題,聯合州人民銀行對我州13家合作社進行專題調研,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三是在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網上建立了296個博州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信息;四是確定了10個州示范社創建目標,重點培養,并按照項目申報的標準引導和扶持,同我州以往申報的示范合作社一并進行了規范檢查。五是成功申報了25家自治區示范合作社。其中:博樂市7家,溫泉縣8家,精河縣10家。六是以“農社對接”的產品展示為亮點,在部分社區設立銷售合作社農產品的'專柜。七是在州、縣(市)黨校和相關技術學校成功舉辦46期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訓班,參訓人員達2783人次,培養30余名新農村使用人才,超額完成培訓計劃的39%。
四、農村集體“三資”和財務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
以清產核資、資產量化為主要內容,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財務規范管理。一是全州所有鄉鎮統一組織開展了清理工作,摸清了底數、建立了臺賬,并簽訂了“三資”代管協議。二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了農村“三資”管理規章制度,積極推進有條件的鄉鎮進行“三資”管理信息平臺試點工作。三是進一步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制定年內審計計劃及任務分解,并對去年抽審的鄉鎮整改情況進行了檢查。四是進行兩次村級財務公開檢查,公開面達100%。
五、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取得新進展
一是以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為目標,強化重點治理的有效機制逐步完善。根據自治州紀委及州農業局文件要求,制訂了《自治州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將減負工作納入行風、糾風、反腐倡廉工作內進行年度考核,明確了工作職責,建立減輕農民負擔的組織保障機制。二是積極參與博州“行風熱線”欄目,針對農民在QQ網絡上反映問題,根據自治州糾風辦相關文件要求,我們及時做好書面答復的同時,通過與農民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接觸,真正做到了有訴必接、有求必應,進一步把行業糾風落實在實處。三是通過一次農民負擔的專項檢查,沒有發現違規收費情況。
下半年工作重點與思路
一是繼續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服務,做好土地流轉并地、經營權登記、召開現場會、強化土地仲裁體系建設等工作。
二是進一步加大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力度,鞏固完善村級財務委托代理的同時,繼續加強村務財務公開力度,做好信息化平臺建設。
三是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項目資金的管理和監督,進一步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制度。
四是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實施方案的督促與落實。
教育年度總結匯編 篇3
一季度,我們在三級培訓中心的正確指導下,根據年度計劃,結合我礦的生產實際情況,我們共開辦了脫產培訓班19期,培訓259人次,半脫產培訓班14期,培訓147人次,開展了優秀課評比、優秀電子教案、優秀學員等評比活動,培訓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圓滿地完成了培訓任務。幾項具體工作:
1、培訓計劃完成情況:
一季度,脫產培訓班共開了13期,培訓人數達192人,半脫產培訓班18期,234人次,轉崗38人。技校實習生63人,現正在崗前實習。
2、為了提高培訓教學質量,調動教師學業務的積極性,我們堅持了優秀課、優秀學員、優秀班主任、優秀電子教案評比活動。一季度,共評出優秀課9節,獎勵金額1800元,優秀學員18名,獎勵1800元,季度評選培訓優秀單位1家,獎勵500元。
二月末,我們進行了《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預案)》的大型考試,全礦共參加考試2589人。
三月份,為了配合集團公司的技能比武活動,我礦先進行了模擬考試,并進行了實際操作考核,我們共出題28套,參加考試777人。現在全礦正掀起了一個學技術、學業務的熱潮,此次活動也是對全礦職工精神面貌的一次洗禮。
另外,我們利用全礦停產培訓時間,進行了班組長以上干部的安全培訓和工程技術人員安全培訓,班組長以上干部共有199人參加。礦長、總工程師、安監處長親自登臺講課。使我礦的安全形勢有了大幅度提高,干部、職工安全意識明顯增強,也更好地詮釋了安全第一,生產第二的安全理念。
在培訓中,我們特別注重實物教學,利用培訓基地進行教學、三月份,在三期支護工脫產培訓中,我們帶領46名支護工,聘請了生產科主任工在現場教學,在掌子面講解作業工藝、操作規程等,使學員身臨其境,看得見、摸得著,直觀、立體,學員愛學并獲益匪淺。利用模擬人進行教學時,配有模擬人講解自救與互救常識,而且每個學員都能親自實習,演練。實物教學使培訓工作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