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總結
三、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促進黨建工作上臺階
1、加強干部理論學習。
一年來,黨委中心學習組集中學習13天,機關干部集中學習24天,完成調研文章8篇,村干部集中學習10天,社干部集中學習6天,集中學習了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一了干部思想、提高了認識,強化了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和大局觀念。
2、堅持改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結構,抓好流動黨員管理,提高農村黨員干部素質。在農村大力實施“三向培養”,有效開展“黨內項目幫扶”活動,將幫扶與培養致富帶頭人結合起來,培養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30人,發展入黨積極分子39人,新發展黨員15名,其中致富帶頭人8人。
3、按照中央、省、xx市和廣漢市委的統一部署,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干部作風效能建設成效明顯,形成了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干事的工作局面,達到了“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災后重建見成效”的目的。
4、認真貫徹落實市委“1+4”文件精神,強化了村干部管理和考核,落實了村干部待遇;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村兩委會工作順利運行;積極籌集資金,規范化運作,加快村(居)辦公場所災重建工作;“黨員農貸快車”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5、狠抓黨內“項目幫扶”工作。鎮黨委成立了黨內“項目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利用“支部+協會+基地+黨員”的形式進行幫扶。
6、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在災后重建中的作用。全鎮基層組織積極投入到災后重建工作中,積極幫助受災群眾和協助各級組織維修加固受損房屋和基礎設施,支持工業企業和農業恢復生產,幫助商業企業恢復經營。
7、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鎮組建成立了“便民服務中心”、群眾和信訪工作辦公室以及惠民幫扶中心,并創新方法,規范運作。特別是按照針對信訪接待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按照“三定四包”的原則,及時處理,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維護我鎮社會基本穩定的良好局面。
8、認真落實群團、武裝等其他工作。工會、共青團、婦女、宣傳、統戰、武裝等工作順利開展,各項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完成工會統計、維權宣傳以及組織農民工到日本勞務輸出;完成共青團文明月、知識競賽等各種活動組織以及關愛留守學生等工作;與婦聯等部門聯合設立了“婦女維權站”,并積極在馬嘶村創建xx市“巾幗文明示范村”;在農村中開展青年農民致富競賽活動;完成市武裝部的調訓任務及XX年度征兵任務,全年出動民兵480人次。
四、加速災后重建工作,確保“三年任務兩年完成”
同時,加快基礎設施的災后重建工作,中、小學校舍災后重建和加固已結束,共使用災后重建資金約497萬元;敬老院災后重建投資180萬元,現已竣工,主體工程通過驗收并投入了使用;鎮便民服務中心、政府辦公樓主體工程、鎮綜合文化站、各村(居)辦公和活動場所災后重建項目、場鎮道路災后改擴建項目都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五、大力抓工業經濟和承接產業轉移,為發展奠定基礎
堅持“工業強鎮”思路不動搖,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強力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樹立誠信務實的發展理念,努力營造良好投資軟環境,充分發揮xx鎮的能源優勢、區位優勢,不斷創新工作方法,XX年圓滿完成招商任務,新增招商引資項目3個,到位資金4800萬元,完成任務數的150%。
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工作,努力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妥善處理企業與工商、稅收及周邊村社的關系,XX年幫助企業融資XX余萬元,培育了3戶稅收過100萬元以上的企業,xx鎮企業今年完成全口徑稅收約404萬元,本級財政稅收分成所得達153萬元以上,超額完成了市上的目標任務,為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六、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
1、農業增加值完成10300萬元,比去年增長10.75%,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的52.5%;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6452元,完成任務數的100%,人均實現增收442元。
2、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廣泛推行“龍頭企業+支部+協會+農戶”模式,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工程,水稻制種和小麥制種基地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水稻制種達1400余畝,雜交小麥制種達1200畝,蔬菜訂單面積達200畝,訂單農業面積17700畝,完成任務數的100.6%,產業化帶動農戶6950戶,完成任務數的100.7%。
3、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保證農民糧食增產增收。水稻旱育秧和旱育拋秧17500畝,完成任務數的102.3%,優質水稻16400畝,完成任務數的100.3%,水稻雜糯間栽2550畝,完成任務數的102%,測土配方施肥14600畝,完成任務數的100.1%,免耕覆蓋沃土3850畝, 完成任務數的101.1%,農機化綜合作業率67.6%,完成任務數100.3%,機械插秧2300畝,完成任務數的104.5%,糧食播面31212畝,糧食總產量1426.34萬公斤,完成任務數的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