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年度總結合集(精選3篇)
經營年度總結合集 篇1
我縣綠化造林工作在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我縣林業 “十二五”規劃XX縣委、縣政府對林業工作的安排部署,經過全縣林業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營林生產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1、完成營造林面積3.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1萬畝(木質林8000畝,竹質林3000畝),中幼林撫育0.4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2萬畝,占年度計劃的100%。
2、完成育苗面積200畝,育苗300萬株,占年度計劃140畝的143%。
3、完成四旁植樹60萬株,占年度計劃50萬株的120%。
4、完成義務植樹75萬株,占年度計劃60萬株的125%。
5、造林樹種良種使用率達70%。積極申報“苦竹筍優質高效培育技術研究與應用”林業科技創新成果1項。
6、積極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監測和防控,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3‰以內。
二、城鄉綠化工作開展情況
(一)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在“3.12”組織縣四大家領導和全縣各部門、學校、駐夾部隊1000多人,在三洞鎮周沖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義務植樹5000株(1-1.5米大葉香樟大苗),施肥1噸,面積50畝。同時也組織各鄉鎮在各自轄區內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義務植樹期間,全縣20余萬人次在22個鄉鎮分別參加了義務植樹活動,植樹75萬株,建立義務植樹點22個,發放宣傳資料1.8萬余份,義務植樹盡責率95%,掀起了全縣綠化造林的高潮。
(二)大力開展城鄉綠化工作
要求各部門、單位,各鄉鎮黨委、政府把城鄉綠化工作作為工作重點,進行年終目標考核,抓好轄區內道路、河邊、溝邊、各企事業單位園區綠化美化。全年重點打造了黃土鎮鳳橋村、中興鎮龔溝村和順河鄉上游村等3個幸福美麗新村和全縣20.2公里鄉村道路綠化美化。
三、林業重點項目執行情況
(一)退耕還林工程
1、切實做好全縣3.7萬畝退耕還林計劃成果鞏固,確保退耕還林地面積和質量,組織各鄉鎮開展了自查工作,完成了*年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兌現工作,兌現補助資金460萬元。
2、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工作。一是全面完成20xx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后續產業發展項目。營造短周期工業原料林121畝,品種改造225畝,豐產措施16783畝,兌現國家專項建設資金172.5萬元,涉及13個鄉鎮65個村。二是啟動*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發展項目,目前已完成實施方案的編制、市局評審和批復工作,正在組織實施中,預計20xx年6月前完成項目實施工作。三是積極組織協調農業、水務等部門開展基本口糧田建設和農村能源建設工作。
(二)蘆山地震災后林業生態恢復重建項目
建設內容和規模為縣大旗山林場林區3.5公里防火作業道路恢復重建和50畝苗圃地恢復重建。總投資128萬元,其中防火作業道路恢復重建投資53萬元;苗圃地恢復重建投資75萬元,全部為災后重建資金。項目實施方式為防火作業道路恢復重建采用比選方式確定施工單位,苗圃地恢復重建根據建設內容不同分別為土地整理由林場直接實施,通過政府采購購置種苗、種子、化肥、農藥、育苗和辦公設備,基建內容由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程序確定施工單位。項目目前已全部完工,并通過了縣聯合檢查組的檢查驗收。資金撥付情況為:總投資128萬元,實際完成投資124.5115萬元,財評審定資金124.5115萬元,結余資金3.4885萬元。
(三)20xx年農業綜合開發林業生態示范項目
總投資168萬元,建設面積3000畝(其中人工造林2400畝,封山育林600畝)。目前已完成基本栽植任務,正在開展縣級檢查驗收。待20xx年完XX縣級全面檢查驗收和附屬工程完工后后兌現補助資金。
(四)20xx年省級分成森林植被恢復城鄉綠化生態景觀示范林建設項目
項目總投資100萬元,建設面積1200畝。目前項目已全部竣工,完成了縣級竣工檢查驗收并按照實施方案完成了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資金撥付,共撥付資金96萬元。
(五)大旗山林場特殊及珍稀林木培育項目
項目總投資60萬元(中央投資50萬元,地方投資10萬元),建設規模1000畝。目前已基本完成造林栽植任務,待20xx年完XX縣級全面檢查驗收后兌現補助資金。
四、珍稀名貴樹種培育情況
根據國家和省市要求加大珍稀樹木培育的要求,我局大力加強珍稀名貴樹木培育力度,并作為我縣今后林業工作的一個重點工作。一是結合全縣巨桉林和低產低效林品種改造,積極引導農戶種植珍稀名貴樹木。二是充分利用我縣茶葉資源,鼓勵、組織廣大林農在現有茶園上開展珍稀名貴樹木培育。全年完成珍稀名貴樹種種植面積3000畝,主要培育樹種有香樟、楨楠、銀杏、紅豆杉等。
經營年度總結合集 篇2
為了全面總結集團20xx年度整體經營管理工作情況,明確集團20xx年管控思路、經營指標和各項業務管理工作重點,20xx年1月20日上午,天朗控股集團20xx年度經營管理工作總結大會在星空會議室召開,天朗控股集團董事長孫茵女士出席了大會,集團總部全員及各分子公司管理層員工參加了大會。會議由集團副總裁王鵬軍主持。
會議第一項,由天朗控股集團副總裁王鵬軍先生代表集團進行20xx年度工作總結匯報。王總對20xx年集團的經營指標及業務管理工作完成情況進行了簡要回顧評析;對20xx年集團的各項核心經營指標,以及集團各板塊和各分子公司20xx年的業務管理重點進行了詳細講解。
會議第二項,由天朗控股集團董事長孫茵女士發表重要講話,對集團20xx年的戰略調整情況進行了詳細講解,并明確了集團未來的戰略發展方向。20xx年上半年,面對整個行業轉型發展的大環境,天朗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了反思,于 20xx年下半年進行了兩個重大調整:
第一方面是與融創集團合作,成立了合資平臺。在西安,住宅地產采用“雙輪驅動”的模式,即自主開發與平臺公司開發兩種方式并舉。在異地則全部采用投資合作的方式進行住宅地產的開發;
第二方面是天朗全面向中國城鎮化產業運營商轉型并落地,于20xx年底確立了集團“資本運作、資源整合、開發建設、產業運營”的企業定位,并基于此,明確了天朗的八大業務板塊:資本、投資、地產、文化、產業、健康、教育和社區服務。
孫董對集團“八大業務板塊”的具體運作方式進行了詳細闡釋,并與大家溝通了天朗的國際化問題和天朗的公益慈善發展方向。會議最后,孫董強調:目前的市場形勢雖不容樂觀,但在中國城鎮化的發展藍海中,天朗的轉型走在了行業的前列,我們應該保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心態,審時度勢,砥礪前行。相信,在第三次創業中,務實、堅韌的天朗人依然能完成自我的提升,實現第三次奇跡的創造!
經營年度總結合集 篇3
*年,我辦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農委的精心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于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方針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以重點項目建設為突破口,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建設為著力點,強抓基地、龍頭和市場三要素建設,持續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穩健的發展。現將我縣*年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農業產業化成效顯著
1.組織領導措施有力。縣委、縣政府一直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將農業產業化發展列入縣委、縣政府發展的重要內容。針對實際情況,圍繞如何做大做強農業產業進行專題研究。對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實施獎勵扶持。
2.龍頭企業發展穩健。我縣現有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28家,與去年相比,增加3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4家,市級12家;今年我辦對龍頭企業進行了全面監測,嚴格按照《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提高質量,提高要求,實行嚴進寬出,組織3家企業申請農業產業化經營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獲得批準。*年,省級龍頭企業鵝背山茶業有限公司成功在q版上市,為企業發展再加推進器,對龍頭企業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新型主體經營靈活。全縣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06個,與上年相比增加34個;家庭農場共57家,與去年比增加29家。其中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為6家,市級示范社11家。*年,我縣獲得省市財政專項建設資金支持300萬,用于支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我縣經研究支持石斛產業發展,由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為實施主體,實行先建后補,項目正在有序推進。農業經營逐步由單一的家庭經營向多種經營主體經營轉變,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業經營主題呈多元多樣發展態勢。
4.“兩個帶動”效果明顯。*年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企業達4個,上交稅金3200余萬元。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種植面積達60多萬畝,畜類養殖40多萬頭,禽類養殖1300多萬只,水產養殖3000多萬尾。全縣龍頭企業從業人數近3300人,企業帶動農戶戶均增收達11000余元,比上年增幅10%。*年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帶動農戶面達75%。
我縣“兩個帶動”利益聯接機制模式主要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以縣綠之源油菜專業合作社為例,合作社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合組織注冊登記條例》的要求,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依托農產品種植、加工大產業,以“全心全意為社員服務,扶持和帶動廣大種植農戶,全面提高種植技能,加大發展規模,促進社員增收”為宗旨規范運作,并嚴格遵守“三民四治”原則,以優質油菜籽供種、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特色產業,與縣佳美植物油有限公司、縣川農化工有限公司建立牢固合作,確保優質供種,精心種植,使用高品質化肥、低殘留農藥,實行統一管理、規范化的種植,提供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堅持開展優質油菜籽種植,病蟲害預防等專題培訓及田間地頭現場技術指導,著力帶動社員發展優質油菜籽種植產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了組織化程度,促進了分工分業規模經營,農民既分享土地分紅又參與經營主體勞動獲得工資收入。對促進當地農民收入顯著增長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二、經營管理成績突出
針對我縣涉農企業的實際情況,圍繞如何做大做強農業產業,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縣關于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的意見》、《縣關于發展現代農業的扶持獎勵意見》;縣委農辦定期對涉農企業就如何做強做大、產品深加工、品牌打造、對外宣傳等方面進行了培訓,帶隊外出參觀學習開闊了企業新思路、新觀念、新視野、新借鑒,取得了較好效果。
我辦積極組織有特色產品的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參加農產品博覽會,如農博會、西博會、旅博會、XX市民喜愛的農產品大型電視評選活動暨金秋購物節等,并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企業和單位贏得了獎牌和榮譽。
按照《XX市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管理(暫行)辦法》,我辦今年對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進行了嚴格監測,組織3家縣級龍頭企業申報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組織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市級示范社,獲得通過。
三、不足及對策
存在的不足:一是部分龍頭企業還處在發展的初中級階段,規模不大,精深加工能力不夠強;二是組織化程度不太高,有門戶觀念,單打獨斗,必要的協調和合作不夠;三是發展的項目、資金、技術欠缺;四是資金融資難,投入不足,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五是銷售渠道欠發達,創新意識不足,很多企業有想法也沒有平臺和資金支持進軍電子商貿等新型銷售領域。
采取的對策:
1.完善政策制度。對現有的政策制度進行一次集中梳理,按照省市最新文件精神,制定適合我縣實際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政策,更新新觀念,適應新常態,驅動新動力,確保農業產業化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
2.建立規模基地。堅持“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大力發展專業鎮,專業村組,實行區域化布局,建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一村帶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縣建成一大批區域化、專業化、特色化的生產基地。同時對生產基地實行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檔次,為龍頭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原料。
3.加快發展龍頭企業。著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重點圍繞優質茶葉、果品蔬菜、中藥材、藤椒、石斛、花卉苗木等特色產業,新上一批規模較大的龍頭企業項目,打造一批競爭力強和市場占有率高的龍頭企業集群,實現龍頭企業發展有較大的突破。
4.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依托我縣豐富的自然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通過科普教育、休閑度假、水面垂釣、采摘果實等農事旅游活動帶動生態、觀賞、休憩等旅游經濟功能,將農業生產與服務功能有機結合。
5.促成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進軍電商領域。借成為電子商貿進農村試點縣的東風,開拓電子交易市場,普及網購網銷,將我縣特色農產品銷售通過電商契機走出四川,跨越西南,面向全國,奔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