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農村小學2023年教研工作計劃(通用6篇)
關于農村小學2023年教研工作計劃 篇1
以各級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經濟開發區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點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鞏固20xx年教育教學成果,努力挖掘中青年教師內在潛能,提高學校服務能力。落實《山東省關于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要求,圍繞市區教育局20xx年工作重點,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提升新教育實驗水平,有效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目標任務
(一)課程實施:完善校本課程體系;把現有的校本課程教材進一步規范化,同時研究開發以本地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素材的校本課程內容。推進三級課程的整合研究。
(二)教學質量:所有年級的抽測學科及格率和優秀率在原有基礎上再上5個百分點。
(三)教研課題:積極參與新教育實驗研究,鞏固小課題研究成果,立項并研究2項以上校級課題;力爭申報2項區級課題。
三、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開齊、開全學科課程,豐富校本課程。一是規范開設。加大監管力度,嚴肅處理違規挪用、擠占。二是加強教師的專業化素質的培養。讓教師進一步研修學科課程標準,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打造有效課堂,努力使學科教學達到課程標準基本要求。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把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與教學教研工作密切結合,將德育目標融入各科課程,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三是加強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在快樂籃球足球入門和國門乒乓球等校本教材基礎上,努力開發以社區及周邊教育教學資源為內容的校本課程,努力整合學科教學、德育課程以及校本教材,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
2、以有效的措施鼓勵音體美、綜合、地方學校課程等任課教師對本學科的研究,積極爭取和搭建有益平臺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
3、以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估為契機,規范學科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努力創新課堂,鼓勵學生作業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4、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階段性評價管理,把綜合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二)、扎實推進新教育實驗
5、推動新教育實驗深入開展。結合全區新教育敘事活動和新教育實驗優秀教師和優秀學校評選活動,加強行動落實,使全體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新教育的改革中來,促進新教育與本單位教育教學工作的融合。適當擴大實驗范圍,擴展實驗領域。
6、強化研訓與宣傳。一是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市區新教育專題培訓,提高對新教育教師的團體獎勵幅度。二是對現有信息宣傳員提升要求,同時鼓勵其他有這方面特長的教師努力投稿,以魯北晚報和開發區教育論壇為宣傳平臺,增強新教育實驗影響力,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促進教學工作全面升級。
(三)、全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以信息技術應用為生長點,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開展一師一優課和一課一名師活動,深化課堂教學創新,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充分調動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7、推廣王艷芳老師彩荷班的經驗,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行為素養。加大教學改革力度。爭創區級新教育實驗優秀班級和學校。
8、落實重點項目推進機制。進一步推進我校經典誦讀、書法、輪滑等項目。學校有專人負責、重點推進。
9、常規管理精細化。根據《濱州經濟開發區中小學教學工作評估辦法》,一是對重點工作實行過程性督導、定期通報與展評制度。以教學常規過程性抽查和評價為著力點,抓好學校教學教研計劃的制定與落實,著力提高備課實效,著力構建常態高效課堂,著力強化作業布置與批改的規范與創新,著力提高階段性檢測的達標率。二是以開發區教育局教學視導為契機。立足于工作實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三是繼續開展好全市第19個教學常規月活動,學習實踐中小學教學基本規范,促進教學常規落實提檔、升級,使活動起到以月帶年的作用。
10、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強化問題診斷與改進,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圍繞課堂教學達標度的實現,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習慣、提高能力。促進質量全面提升。
(四)、突出行動研究主題,實現教育科研工作有所突破
11、樹立工作研究化意識,加強課題管理,增強研究實效。
12、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以構建學習型團隊為重點,進一步凝聚力量,激發熱情,提升水平。
13、以各種活動為載體,促進教研工作健康蓬勃開展。以活動為平臺,以提高課程實施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為主要內容,通過參與式或跟進式培訓、現場觀摩研討、教學論壇等形式,引導和幫助廣大教師增強學科底蘊,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14、加強學校學科教研組建設,促進校本教研高效開展。一是完善學校教研組建設。積極參加全區先進教研組評選活動,二是依托濱州市教學研究網和開發區教育信息網,及時上傳學校教研組活動情況,強化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
關于農村小學2023年教研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加強教學研究,不斷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具體工作
1、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繼續組織組內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以及相關的教育論著,并定期開展研討活動,逐步領會教材、教參的作用,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觀摩活動。
2、加強課堂教學研討,利用教研活動的時間進行集體備課,以探究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積極在組內開展互聽課活動,課后做好評課工作,使組內教師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每位教師在組內至少開1節課,完成聽課15節,并在聽課時實行簽到制度。
3、優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引發學生思維、情感體驗的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采取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成為學生的合作的伙伴,討論的對手,交心的摯友。
4、加強課堂教學后的反思、教學后記的撰寫。教學后記的撰寫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分析教學中的得與失,原因分析,改進對策等。
5、做好語文學科的培優補差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互助的作用,努力依靠家長的支持,有耐心,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差。對學困生要多一點關愛,多一點激勵,多一點提問,多一點交流,使其在學科內容上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爭取消滅不及格!
關于農村小學2023年教研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精神,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教研教科研為主要途徑,狠抓教學常規、加強過程管理,把素質教育思想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二、主要任務目標:
1、組織各科任教師結合自己本學科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各計劃緊緊圍繞學校教學教研計劃。
2、狠抓教學常規,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抓好備課、上課環節,提高課堂效率,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力爭我校教學質量邁上新臺階。
3、指導教師積極總結教法,注意捕捉新思想、新觀念,發現新教法。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4、狠抓教師自我培訓,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養和教學能力。
5、加大畢業班教學的管理力度,確保畢業班各門學科成績的提高。
6、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好新舊教材在教法、學法上的指導工作,盡快轉變觀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7、舉辦全鎮優質課比賽。
三、采取的方法措施:
1、依法治教、強化內部管理。認真領會國家新頒布的課程標準,開齊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嚴格按課程表上課。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大綱,切實掌握新大綱。開好每一科課程,使所開課程真正做到上課表,進課堂。
2、規范備、上、批、輔、考、評的各環節,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加強備課環節,做到備《大綱》,備教法,備學生,備板書,備練習。做到先備課、再上課,杜絕照抄、照搬現象。
3、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教學過程。在全體教師明確了課程標準之后,要求教師將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在課程標準之中。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注重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理順減負與增效的關系。堅持集中業務學習制度,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業務知識,讓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及時來到教師身邊,不斷給教師充電、加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給教師提供自學條件,苦練內功,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5、教育質量是學校生命線,我們要把提高教育質量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加強常規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質量再上新水平。加強質量監控,強化目標責任制。
6、堅持開展教研活動,以教研帶動質量。本學期我們仍然加強教學督導,落實各項教研活動。
7、大力開展優質課的評比活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逐步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邁進。
8、加強教學常規的落實力度。做到六有:有布置、有檢查、有記載、有總結通報、有整改意見。
9、加強畢業班的教學管理。做到領導深入,強化管理,統一思想,統一布署,共同提高。杜決各自為陣的現象。學校要準確掌握情況,及時反饋,及時指導,注重各學科成績的實質性提高。
附:具體活動安排
九月份:
1、各教研組和科任老師擬定工作計劃、
2、檢查各教師教學計劃、教學進度。
3、安排本學期的教研活動、
十月份:
1、檢查各教師教學常規。
2、檢查畢業班的教學進度。
3、做好全鎮優質課比賽的準備工作。
十一月份:
1、組織期中考試、評卷工作。
2、期中考試質量分析。
3、開展全鎮語數優質課比賽。
十二月份:
1、召開畢業班科任老師會議。
2、布置期末復習有關工作。
20xx年一月份:
1、期末復習調研。
2、檢查教學常規。
3、組織期末統測、評卷,做好成績統計。
4、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5、督促老師撰寫教學工作總結。
6、撰寫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關于農村小學2023年教研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精神,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教研教科研為主要途徑,狠抓教學常規、加強過程管理,把素質教育思想真正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二、主要任務目標:
1、組織各科任教師結合自己本學科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各計劃緊緊圍繞學校教學教研計劃。
2、狠抓教學常規,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抓好備課、上課環節,提高課堂效率,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力爭我校教學質量邁上新臺階。
3、指導教師積極總結教法,注意捕捉新思想、新觀念,發現新教法。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4、狠抓教師自我培訓,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養和教學能力。
5、加大畢業班教學的管理力度,確保畢業班各門學科成績的提高。
6、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好新舊教材在教法、學法上的指導工作,盡快轉變觀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7、舉辦全鎮優質課比賽。
三、采取的方法措施:
1、依法治教、強化內部管理。認真領會國家新頒布的課程標準,開齊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嚴格按課程表上課。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大綱,切實掌握新大綱。開好每一科課程,使所開課程 真正做到上課表,進課堂。
2、規范備、上、批、輔、考、評的各環節,狠抓教學常規的落實。加強備課環節,做到備《大綱》,備教法,備學生,備板書,備練習。做到先備課、再上課,杜絕照抄、照搬現象。
3、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優化教學過程。在全體教師明確了課程標準之后,要求教師將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在課程標準之中。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注重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理順減負與增效的關系。堅持集中業務學習制度,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業務知識,讓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及時來到教師身邊,不斷給教師充電、加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給教師提供自學條件,苦練內功,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5、教育質量是學校生命線,我們要把提高教育質量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加強常規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質量再上新水平。加強質量監控,強化目標責任制。
6、堅持開展教研活動,以教研帶動質量。本學期我們仍然加強教學督導,落實各項教研活動。
7、大力開展優質課的評比活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逐步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邁進。
8、加強教學常規的落實力度。做到六有:有布置、有檢查、有記載、有總結通報、有整改意見。
9、加強畢業班的教學管理。做到領導深入,強化管理,統一思想,統一布署,共同提高。杜決各自為陣的現象。學校要準確掌握情況,及時反饋,及時指導,注重各學科成績的實質性提高。
關于農村小學2023年教研工作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實施課程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學管理,以研促教,為廣大教師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最終到達資源共享。
二、活動原則
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教研活動的宗旨和歸宿,充分體現全體性、導向性、操作性、發展性、激勵性。
三、活動形式
1、個人、群眾備課相結合。
2、開展示范課、優質課、研究課等教學觀摩活動。
3、教師新課程培訓。
4、教學研討、經驗總結、撰寫教學論文、案例反思等。
四、具體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深入領會新課程的精神實質,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課程觀、教學觀、質量觀。
2、建立學科備課組,實行在教師個人備課基礎上的群眾備課制度。個人備課做到“六備”,實行超周備課,教師應有教案上課,否則按教學事故處理。
3、以教研組為單位,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教研活動。每次活動應有過程、人數、具體資料等記錄和資料,教導處要參與指導,起專業引領作用。
4、教研活動應全員參與,用心圍繞活動主題資料發表個人見解、展示自我。每學期開學前由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
5、以學校為基地開展各種校本教研活動,如理論學習、教學研討、課題研究、教學觀摩、教學競賽、成果展示、校際交流等一系列活動。
6、參加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培訓或研修。
關于農村小學2023年教研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各級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經濟開發區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點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鞏固20xx年教育教學成果,努力挖掘中青年教師內在潛能,提高學校服務能力。落實《山東省關于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要求,圍繞市區教育局20xx年工作重點,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提升新教育實驗水平,有效提高課程實施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目標任務
(一)課程實施:完善校本課程體系;把現有的校本課程教材進一步規范化,同時研究開發以本地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素材的校本課程內容。推進三級課程的整合研究。
(二)教學質量:所有年級的抽測學科及格率和優秀率在原有基礎上再上5個百分點。
(三)教研課題:積極參與新教育實驗研究,鞏固小課題研究成果,立項并研究2項以上校級課題;力爭申報2項區級課題。
三、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提升課程實施水平
1、按照國家、省有關規定開齊、開全學科課程,豐富校本課程。一是規范開設。加大監管力度,嚴肅處理違規挪用、擠占。二是加強教師的專業化素質的培養。讓教師進一步研修學科課程標準,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打造有效課堂,努力使學科教學達到課程標準基本要求。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把“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與教學教研工作密切結合,將德育目標融入各科課程,全科育人、全程育人。三是加強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在“快樂籃球”“足球入門”和“國門乒乓球”等校本教材基礎上,努力開發以社區及周邊教育教學資源為內容的校本課程,努力整合學科教學、德育課程以及校本教材,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
2、以有效的措施鼓勵音體美、綜合、地方學校課程等任課教師對本學科的研究,積極爭取和搭建有益平臺提高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
3、以“中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估”為契機,規范學科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努力創新課堂,鼓勵學生作業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4、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階段性評價管理,把綜合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
(二)、扎實推進新教育實驗
5、推動新教育實驗深入開展。結合全區新教育敘事活動和新教育實驗優秀教師和優秀學校評選活動,加強行動落實,使全體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新教育的改革中來,促進新教育與本單位教育教學工作的融合。適當擴大實驗范圍,擴展實驗領域。
6、強化研訓與宣傳。一是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市區新教育專題培訓,提高對新教育教師的團體獎勵幅度。二是對現有信息宣傳員提升要求,同時鼓勵其他有這方面特長的教師努力投稿,以魯北晚報和開發區教育論壇為宣傳平臺,增強新教育實驗影響力,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促進教學工作全面升級。
(三)、全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6、以信息技術應用為生長點,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開展“一師一優課”和“一課一名師”活動,深化課堂教學創新,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充分調動各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7、推廣王艷芳老師“彩荷班”的經驗,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行為素養。加大教學改革力度。爭創區級新教育實驗優秀班級和學校。
8、落實“重點項目”推進機制。進一步推進我校經典誦讀、書法、輪滑等項目。學校有專人負責、重點推進。
9、常規管理精細化。根據《濱州經濟開發區中小學教學工作評估辦法》,一是對重點工作實行過程性督導、定期通報與展評制度。以教學常規過程性抽查和評價為著力點,抓好學校教學教研計劃的制定與落實,著力提高備課實效,著力構建常態高效課堂,著力強化作業布置與批改的規范與創新,著力提高階段性檢測的達標率。二是以開發區教育局教學視導為契機。立足于工作實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三是繼續開展好全市第19個“教學常規月”活動,學習實踐“中小學教學基本規范”,促進教學常規落實提檔、升級,使活動起到以月帶年的作用。
10、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強化問題診斷與改進,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圍繞課堂教學達標度的實現,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習慣、提高能力。促進質量全面提升。
(四)、突出行動研究主題,實現教育科研工作有所突破
11、樹立工作研究化意識,加強課題管理,增強研究實效。
12、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以構建學習型團隊為重點,進一步凝聚力量,激發熱情,提升水平。
13、以各種活動為載體,促進教研工作健康蓬勃開展。以活動為平臺,以提高課程實施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為主要內容,通過“參與式”或“跟進式”培訓、現場觀摩研討、教學論壇等形式,引導和幫助廣大教師增強學科底蘊,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14、加強學校學科教研組建設,促進校本教研高效開展。一是完善學校教研組建設。積極參加全區先進教研組評選活動,二是依托濱州市教學研究網和開發區教育信息網,及時上傳學校教研組活動情況,強化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