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教師教學計劃(通用3篇)
農村小學教師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緊緊圍繞我校教導處和縣教研室英語學科工作計劃展開各項工作。積極研究教育教學規律,研究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總結課程實施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加強集體備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切實提高教研的實效性;追求課堂實效,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做好師徒結對工作,幫助新教師盡快成長,促進我校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質量的整體提高。
二、主要工作目標:
1.搞好英語教學研究,組織好教師認真搞好課堂教學模式和集體備課的研究工作。
2.深入學習《英語課程標準》,認真進行教材分析、教學模式探討及教法、學法的研究工作。
3.加強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努力以教學的信息化帶動英語教學的現代化,充分發揮整合的優勢,大力優化教學過程。
4.努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爭取各年級英語考試成績在片內名列前茅。
三、具體工作內容:
一、加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全體英語教師業務水平,要求教師做到四多三研二寫一學。
1.四多即多聽課文錄音或配套的英語光盤、多看教學參考書、多向有經驗的英語名優教師請教、多寫教學摘記。
2.三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
研究教材就是要通覽全冊教材,對各單元、各課的課時分配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根據本單元本課所要求的教學內容,研究教學方法。對學生也應注意各種方式。
3.二寫即寫經驗總結、寫教學反思。要求教師隨時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寫反思,教學完幾個單元后,要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總結自己的心得體會,進行經驗總結。
4.一學即學習《英語課程標準》
每位英語教師都要樹立教育科研意識,從理論上更新自己,積極轉變已有理念,接受新理念,就必須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以課改指導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二、改變教學觀念、樹立新型的課堂教學觀、努力提高學科的整體教學質量
1.改變教學觀念,以教研促教學,以集體備課促教學,大力推行新的教學思想,有計劃地推出一些教學研討課。
2.樹立新型的課堂教學觀,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為學生留有語言實踐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英語語言的能力。為此,我們將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下功夫。
3.努力提高學科的整體教學質量,加強集體備課,優化教案,精心設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斷鼓勵學生參加語言活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他們樂學、想學、愛學英語;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更加注重適當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三、加強信息培訓,學會制作課件
今年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多媒體、校園網絡已走進我們的教室,所以我們要求英語教師盡快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學會自己做課件,以此創造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小學興趣,優化教學進程,讓學生對英語課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英語課上能夠感受到學習第二語言的快樂。
四、具體工作措施:
一、開展“五個一”活動
1.每月開展一次英語教研組活動,每一個月向教研組提供一個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討的問題,由教研組在每雙周的業務活動時探討,組長做好記錄。
2.每個月上一節英語校級或以上研討課。
3.每位英語教師每學期完成一篇有價值的教學論文或案例分析。 4.每學期至少寫20篇教學課后記、5篇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5.用ppt或其它的軟件制作一只課件,更好地體現教材。
二、結合校教導處和縣教研室工作計劃,開展賽課和兩項評比
組織英語教師參加學校雙高課評比,,教研組要求每位英語教師積極參評,讓英語教師形成多思、多想、多寫的良好習慣。
三、加強集體研討
1.對于新教師的研討課,要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力量,組織教師聽課、評課,讓上課者有所進步,聽課者有所啟發。
2.教研活動后,多交流,進行案例的分析、實踐的反思。 3.形成“集體備課,資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風氣。4.多組織英語教研組活動,對觀看名優教師的錄像課。
農村小學教師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我校將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繼續堅持“以改革創新求發展,用特色內涵鑄輝煌”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動力,以規范辦學行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實現教育內涵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為重點,緊緊圍繞我校的辦學思想——“質量立校、創新興校、特色強校”,進一步規范學校教學管理,深入學習實踐新課程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努力開創我鎮教學教研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重點:
1、按綏陽縣教育局文件“綏陽縣教學工作量化評估方案(試行)開展教學教研工作,按此文件進行期末工作教學量化評估。
2、加強常規管理,做到管理要細,督促到位。
(1)嚴格按照新課程計劃,開齊應開的科目,上足應上的課時,任何一個科目不能留空白,保證每一個學科40分鐘的上課時間,任何教師不能隨意調課和更改課。每期期末要對所有科目進行考查,并將成績存檔。
(2)對上期教學質量低下的學校和班級,學區學校和該校要加強管理,特別是教導主任要對其教師進行指導,使任課教師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3)學校領導要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特別要加強對村校的管理,要求每月至少要下村校一次。做到及時下鄉,及時指導,督促到位,管理要細,對學校或教師出現的問題要一針見血的指出。各校每月對教師的工作進行詳細的檢查,作好記錄。
(4)加強對學校圖書、儀器的管理,使其圖書、儀器真正發揮作用。三個學區中心學校特別要注重實驗室的管理,讓實驗教師備好、上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做好每一個實驗,規范完成實驗各種資料,從而提高教師與學生裝操作技能。期末上交實驗工作總結和實驗完成情況統計表。
(5)加強學校制度管理,完善其不適應的管理制度,對其違反者,嚴格按制度執行。
(6)加強六年級競賽管理,以學區為單位,成立畢業班領導小組,專人負責,管理到位。各單位在開校前就要把培養尖子生的工作放在首位,恰當安排輔導教師,保證凡有畢業班的學校有一學生獲縣級獎。新生小學、后槽小學、野茶小學和農玉小學更為重點。
(7)考試與考查科目:語文、數學和英語科目為本期統一考試科目。新生小學四至六年級語文、數學和英語為縣統一考試科目,鎮中心小學統一評卷,進行教學獎懲。其余為考查科目,各學校要按教材要求,出題制卷,進行考查,從而進行成績登記。
(8)期末考試前兩周為統一復習時間,各單位不得提前復習時間,否則追究領導責任。
3、加強教研組建設和管理,開展靈活多樣、講求實效的教學研究活動。
(1)學區學校成立三個教研組即:語文教研組、數學教研組和綜合教研組。
(2)繼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師資培訓方式,“走出去”就是指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教學培訓活動。如市縣級骨干教師培訓;校與校、鎮與鎮之間建立教研聯宜學校。“請進來”就是把外面有經驗的教師請進來面對面進行培訓或者是教研與遠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教研工作。
(3)強化教學五課活動(備課、說課、上課、評課和教學反思)的訓練。各學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各科培訓主要體現理論知識點、教育教法、案例分析、教材內容、教材
特點,特別注重教材的縱橫關系,知道學習的知識點對學生以后學習什么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4)以學區為單位,每期開展一次教案、作業展評,展評時,學校要領導和評委要高度重視,認真評選出好的和差的教案與作業,并公開指出優缺點。以便推動今后工作。
(5)認真抓好常規教研和專題教研,主要分語文、數學、和綜合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時要與遠程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按質按量完善相關資料。其中村級完校全期認真開展8次常規教研;不完全小學每期認真開展4次教研活動,中心小學全期學校開展2次、語文教研組開展4次、數學教研組開展4次、綜合組開展2次常規教研。每次教研要有工作方案、(專題教研要有詳細方案)、記錄、小結,執教者要有說課稿、教案和教學反思,說課必須在課前進行,以便改正教法與學法,每次聽課至少有3篇教學評析。以學區為單位,要定點、定內容、定課題開展專題教研。
(5)三個學區學校要精心策劃,充分準備,全學期開展二次大型教研活動。鎮中心小學要精心準備,籌備好“四鎮聯合教研”的順利開展。
(6)每月上交一次教學教研工作開展情況的信息。
4、 備課、上課和聽課
(1)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質量評測等活動等方面,要認真負責,一切活動以學生發展為主,讓教師與學生積極參與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切活動中。教師在活動中要積極總結教學經驗,學會撰寫教學案例、論文、敘事和反思,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2)認真專研教材,備好和上好每一課,備課要體現教學目的要求、教學重難點等環節,教學過程要體現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
(3)語文、數學每一組課文至少一節課附有板書設計,有一節能展現我的教學設計、說課稿和一節詳細的教學得失反思。其余的可以是教學略案,但教學略案的書上必須有詳細的批注即備課。
(4)中心學校教師及三個學區教導主任和校長全期聽課18節以上,其余教師全期聽課16節。
5、師資培訓要抓到實處
各學校繼續抓好每周兩小時的業務學習,做到學習有記錄,學后有心得,其中,三人以上的學校全期集體學習至少8至12次,三間中心完小全期集體學習16次,三人以下的學校老師不進行集體學習,每期自學8至10次。學習內容主要以繼續教育叢書即“五課活動活動”為主。同時也可以學習每科教材、課標以及走進新課程。讓教師更好了解教材內容、教材編排特點、教材縱橫關系、教材重難點以及新課程中各種新理念和如何說課、如何備課、如何上課和如何教學反思等。學習其它內容不算次數。學習心得與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為準,就是每科每學期一篇20__字的學習心得。
現踐中的我們有著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來解決,這是一直以來我們要做好的事情。在不斷的發展中,我們的教學也應該得到更多的進步,這才是我們要做好的事情,很多的現實情況雖然很困難,但是我們一定會創新解決,我鎮將在上級的領導下取得更大的進步的!
農村小學教師教學計劃 篇3
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緊緊圍繞我校教導處和縣教研室英語學科工作計劃展開各項工作。積極研究教育教學規律,研究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總結課程實施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加強集體備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切實提高教研的實效性;追求課堂實效,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做好師徒結對工作,幫助新教師盡快成長,促進我校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質量的整體提高。
主要工作目標:
1.搞好英語教學研究,組織好教師認真搞好課堂教學模式和集體備課的研究工作。
2.深入學習《英語課程標準》,認真進行教材分析、教學模式探討及教法、學法的研究工作。
3.加強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努力以教學的信息化帶動英語教學的現代化,充分發揮整合的優勢,大力優化教學過程。
4.努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爭取各年級英語考試成績在片內名列前茅。
具體工作內容:
一、加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全體英語教師業務水平,要求教師做到四多三研二寫一學
1.四多即多聽課文錄音或配套的英語光盤、多看教學參考書、多向有經驗的英語名優教師請教、多寫教學摘記
因我校教研組的英語教師不一定都是英語專業畢業,因此要求教師多模仿課文錄音帶的讀音;多看教學參考書,細心體會揣摩教參編寫意圖,結合自己的體會,寫出初步的教案;然后再在本教研組集體備課時做主備輔導,其他教師提出修改意見,最后再由主備教師寫出詳細教案,分發給教研組成員。另外,利用空課的時間向有經驗的英語教師請教,或請他們來聽課;課后把上課的心得體會隨時記下來,全面分析,然后糾正教學中的不足。
2.三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
研究教材就是要通覽全冊教材,對各單元、各課的課時分配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根據本單元本課所要求的教學內容,研究教學方法。對學生也應注意各種方式。
3.二寫即寫經驗總結、寫教學反思
要求教師隨時對自己的教學效果寫反思,教學完幾個單元后,要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總結自己的心得體會,進行經驗總結。
4.一學即學習《英語課程標準》
每位英語教師都要樹立教育科研意識,從理論上更新自己,積極轉變已有理念,接受新理念,就必須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以課改指導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二、改變教學觀念、樹立新型的課堂教學觀、努力提高學科的整體教學質量
1.改變教學觀念,以教研促教學,以集體備課促教學,大力推行新的教學思想,有計劃地推出一些教學研討課。
2.樹立新型的課堂教學觀,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為學生留有語言實踐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英語語言的能力。為此,我們將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方面下功夫。
3.努力提高學科的整體教學質量,加強集體備課,優化教案,精心設計,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斷鼓勵學生參加語言活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他們樂學、想學、愛學英語;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更加注重適當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三、加強信息培訓,學會制作課件
我校是省級實驗小學,今年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設,多媒體、校園網絡已走進我們的教室,所以我們要求英語教師盡快掌握現代教學手段,學會自己做課件,以此創造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小學興趣,優化教學進程,讓學生對英語課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英語課上能夠感受到學習第二語言的快樂。
具體工作措施:
一、開展“六個一”活動
1.基本做到每周有一次集體備課。
2.每月開展一次英語教研組活動,每一個月向教研組提供一個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討的問題,由教研組在每雙周的業務活動時探討,組長做好記錄。
3.每月上一節英語校級或以上研討課。
4.每位英語教師每學期完成一篇有價值的教學論文或案例分析。
5.每學期至少寫20篇教學課后記、5篇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
6.用ppt或其它的軟件制作一只課件,更好地體現教材。
二、結合校教導處和縣教研室工作計劃,開展賽課和兩項評比
組織英語教師參加學校雙高課評比,,教研組要求每位英語教師積極參評,讓英語教師形成多思、多想、多寫的良好習慣。
三、加強集體研討
1.對于新教師的研討課,要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力量,組織教師聽課、評課,讓上課者有所進步,聽課者有所啟發。
2.教研活動后,多交流,進行案例的分析、實踐的反思。
3.形成“集體備課,資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風氣。
4.多組織英語教研組活動,對觀看名優教師的錄像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