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傳說和由來故事(精選8篇)
母親節傳說和由來故事 篇1
歷史學家聲稱母親節最早可能是在古希臘,是人們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這女神就是宙斯的母親,幾乎希臘所有的神都從她而出。
在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希布莉(Cybele,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亞的母親,故稱眾神之母)致敬。到古羅馬時,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況往往持續達三天之久。當然,古時人們對女神的崇拜只不過是一種迷信,它同今天人們對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母親節傳說和由來故事 篇2
在美國,最早關于母親節的記載是1872年由茱麗雅所提出的,她建議將這一天獻給和平,并在波斯頓等地舉行母親節的集會。1907年,費城的安娜為了發起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而活動。她說服了她母親所屬的、位于西維琴尼亞州的教會,在她母親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隔年,費城人也開始在同一天慶祝母親節。之后,安娜和支持者們開始寫信給部長、企業家和政治家,要求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他們很成功的被接受了,因為1911年時,幾乎所有的州都已開始慶祝母親節了。威爾生總統亦于1914年發表官方聲言,讓母親節成為全國性的節日,就是每年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這一天。
母親節傳說和由來故事 篇3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臺地區流行起來之后才進入大陸的,名貴的珠寶,象征母愛的康乃馨,特制的愛心甜點,精致的手工賀卡等,成為人們向母親敬獻愛意的禮物。
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從1988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顒,并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20世紀末,隨著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大陸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中國人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
當然,中國人的母親節更有中國味道。中國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濃濃的親情,在母親節這一天,人們會送給母親鮮花,蛋糕,親手烹制的飯菜等等禮物。隨著母親節成為公眾的節日,國人也終于可以在這一天里,大大方方地表示對母親的深厚感情。
母親節傳說和由來故事 篇4
十七世紀英格蘭,為表達對英國母親們的敬意,乃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母親節,人們在這一天回家探視雙親,并致禮表示敬意。(注:四旬齋是指復活節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當時,有許多的窮人必須在有錢人家里幫討生活,而被迫離家寄宿在主人家里,在母親節這一天,主人們會放他們假,并鼓勵他們返家與媽媽團聚。為增加歡樂氣氛。教會的儀式便與母親節的慶祝活動相結合,以同時傳達人們對母親與教會的感念。
母親節傳說和由來故事 篇5
母親節是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F代的母親節起源于美國,是由安娜·賈維斯發起的,她的母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所以她提出應該設立一個紀念日來紀念默默無聞做出貢獻的母親們。
1913年,美國國會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法定的母親節,并規定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懸掛國旗,以表達對母親的尊敬。而安娜·賈維斯的母親生前愛的康乃馨也就成了美國母親節的象征。
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民眾所接受。中國人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一起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普通的方式就是向母親贈送節日卡片和禮物,有些會在胸口佩戴石竹花,母親已經去世人佩戴白色石竹花,而母親健在的則佩戴紅色石竹花。
母親節傳說和由來故事 篇6
在遼寧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__多年的古城—鲅魚圈熊岳城。在熊岳城東那片碧綠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頂有一青磚古塔,遠遠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遠方,盼兒早早歸來。這座山就叫望兒山,它有著一個催人淚下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灘。海邊有一戶貧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十分疼愛兒子,一心盼望兒子勤奮讀書,將來學業有成。為了供兒子讀書,她白天下地耕種,晚上紡紗織布,辛苦勞作。兒子也很聽母親的話,決心苦學成才。母子苦熬了十幾年。這年,朝廷舉行大考,選拔人才,兒子決定進京趕考。臨行前,母親對兒子說:“孩子,你安心去考吧,考上考不上,都要早早回來,別讓娘擔心啊!”兒子說:“娘,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地考,一考完就回來,您就等著我的喜訊吧。”
兒子乘海船赴京趕考去了。母親晝耕夜織,等待兒子歸來。但是,一直沒有兒子的音訊。母親著急了,就天天到海邊眺望。一年,兩年,三年......南飛的大雁秋天去了,春天又回了。母親的頭發都花白了,卻不見兒子的身影。七年,八年,九年......夏天的烈日火辣辣,冬天的寒風呼呼吹,母親的臉上布滿了皺紋,可她每天望見的仍然是煙波浩淼的大海,來去匆匆的船帆。可憐的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對著大海呼喚:“孩子呀,回來吧!娘想你,想你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年邁的母親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沒有盼到兒子歸來。原來,他的兒子早在赴京趕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在母親佇立盼兒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讓母親灑下的淚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溫泉,滋潤出無數紅艷艷的蘋果;鄉親們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獨秀峰叫做“望兒山”,在山頂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館,好讓子孫后代緬懷母親的平凡而偉大的恩情。
至今,鲅魚圈人民還保留著敬母愛母的古風。在每年五月“母親節”這天,都要開展各種敬母愛母活動。不少人還在慈母館內為自己的母親立碑銘志,以表達對母親的崇敬。
母親節傳說和由來故事 篇7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臺地區流行起來之后才進入大陸的,名貴的珠寶,象征母愛的康乃馨,特制的愛心甜點,精致的手工賀卡等,成為人們向母親敬獻愛意的禮物。
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從1988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顒,并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
當然,中國人的母親節更有中國味道。中國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濃濃的親情,在母親節這一天,人們會送給母親鮮花,蛋糕,親手烹制的飯菜等等禮物。從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國兒童會嘗試著為母親做飯,洗臉,化妝,演奏音樂,繪制圖畫,讓母親們快樂地過節。人們在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親之外,還會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務的方式向更多的母親回報親情。20世紀末,隨著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大陸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中國人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
母親節傳說和由來故事 篇8
在中國,我們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這個歷史故事講述的就是一個偉大的母親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以防他學壞。
小時候的你肯定還讀過一篇課文叫做“女蝸造人”,說的是,我們人類都是女蝸用泥巴捏出來的,那么,女蝸便是我們所有華夏人的母親啊。所以有一名學者建議以“女媧皇圣誕”日,即每年農歷三月初十為“中華母親節”,具有毋庸置疑的理由和意義,覺得一定會受到海峽兩岸骨肉同胞和全球中華兒女擁護。
另外在《佛說盂蘭盆經》這部經典中說,釋迦牟尼的弟子木蓮以“天眼通”看到死去的母親在地獄淪為餓鬼受苦,便求佛救度。釋迦牟尼要他在七月十五備百味飲食供養四方僧眾,以出家人的力量,超度他在地獄餓鬼道中受苦難的母親。后在弟子的努力下,使得其母親脫離了苦海。此外,佛家信眾也有在夏歷七月十五這天,祭祀自己已經死亡的祖先和撫慰孝敬自己還在世的母親的習慣,因此,七月十五中元節,又被稱之為中國的“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