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廣播稿
歡迎回來,現在是北京時間( )昨天我們剛剛度過了一年一度的母親節。
對,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母親節話題。
(母親節起源)
古母親節起源于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里,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于美國,由安娜·賈維斯發起。她終身未婚,膝下無兒無女。19xx年5月9日,安娜·賈維斯的母親不幸去世,她悲痛萬分。在次年母親逝世的周年忌日,賈維斯組織了追思母親的活動,并鼓勵他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賈維斯寫信給西弗吉尼亞州格拉夫頓的安德魯斯循道圣公會教堂,請求為她的母親做特別追思禮拜。19xx年,教堂宣布賈維斯母親忌日——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賈維斯即組織了一個母親節委員會,開始大規模宣傳,呼吁將母親節定為法定節日。
她的呼吁獲得熱烈響應。19xx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賈維斯謝世時,已有43個國家設立了母親節。
(老年母親最大的期盼)
母親節里,老年母親最大的期盼是什么呢?讓我們來聽聽幾位母親的心聲吧:
“母親節?哪里要子女送什么禮物,只要他們平安健康就好!”母親節已至,年已古稀的母親易偉奶奶如是說。連日來,大部分老年母親都認為只要兒女平安健康就是給她們最大的節日禮物。
作為母親,81歲的李國媛想起了曾經把孩子拉扯長大的艱辛歲月,她是原長沙市毛巾廠的退休職工,有3個子女,現在有2個在外地忙于工作不常回家。“母親節,他們忙工作就好,他們過好了,就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禮物。”李國媛說。
(母親節動態)
母親節期間,全國各地的學校、機關、以及名人們為了表達對母親的問候與祝福、為了弘揚關愛母親的風尚,都在做些什么呢?請收聽母親節的新聞:
新疆邊防官兵與“特殊”媽媽共迎母親節
5月8日,武警邊防部隊烏魯木齊指揮學校的官兵為特殊“母親”們送上鮮花。當日他們將駐地生活困難的母親請到烏魯木齊市團結東路社區,為她們獻上鮮花,并為她們表演業余時間排練的文藝節目,共迎母親節。
犀利哥”五一”回家陪母親
“我只是回家休息幾天,因為母親節快到了,想回家陪母親過節,并不是不堪壓力復出遙遙無期。”昨天下午,因有關他回家的報道在網絡出現大量轉載,犀利哥程國榮委托他弟弟程國圣致電他此次南下擔任時裝表演隊隊長的組織人與策劃人葉先生,讓葉先生通過媒體澄清。
程先生說,犀利哥回家并不是受了不實報道的壓力,而是想回家休息幾天,陪陪母親,過完母親節后再回來。
犀利哥的弟弟程國圣說,3日晚上8點多到達南昌后,他陪著哥哥到超市買了參茶與燕窩,次日一回到家,哥哥就遞給母親,還給了xx元給母親。
書記為 “愛心媽媽”頒發愛心榮譽證書
“媽媽,祝您節日快樂!”9日日,母親節到來之際,在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舉行的“媽媽,給您一個感恩的擁抱”母親節感恩活動上,來自該院的孤殘兒童和“愛心媽媽”共聚一堂,提前送上母親節的祝福。長沙市委副書記謝樹林和孤殘兒童一起為30名“愛心媽媽”頒發愛心榮譽證書。
9日的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上午9時多,壽星公寓一樓大廳內座無虛席,30名手持康乃馨的孤殘兒童,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向與自己結對的“愛心媽媽”,獻上感恩的鮮花,送上節日的祝福,或偎依懷抱或并肩而坐,時而悄悄話,時而撒撒嬌,歡笑聲久久飄蕩在大廳上空。
(母親之花)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也是美麗的,我們的眼中,母親高大如山,溫柔如水,更是美麗如花。請收聽母親之花:
國際母親之花——康乃馨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系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人們把思念母親、孝敬母親的感情,寄托于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母親不可缺少的珍貴禮品。除了這些情感因素外,康乃馨的天生麗質應是它受到人們寵愛的主要原因,或許也正是它的美麗而成為獻給母親的佳品。